【财富空间】陈春花:好公司就是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技术如何驱动商业腾飞?...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导读


我们已进入互联网下半场,它的核心就是空间和场景的关系。


餐饮和零售的组合,使两者最为稳定,也让餐饮业成为最有机会实现新零售概念的行业。


那些影响人类的伟大公司之所以有影响力、能够持续成长,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们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而餐饮又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你会发现,新时代越是这样古老的行业也越有机会焕发新的生机。



我最近在零售业待的时间比较多,发现零售业如今做得最多的事情反而是餐饮。这种现象对于原来的餐饮从业者意味着,你最重要的对手可能不是同行,反而是之前从来不做餐饮的人跨界过来。面对这种种变化,怎么判断未来?其实,从2012年开始我就不再敢判断未来的长期趋势了,原因在于不确定性太大,根本没办法做出判断。


10 年前有一位做零售业的朋友,当时他有 30 多家店,眼前有一个扩张的机会,问我该如何判断。那时候他的挑战在于没有能力去承接这个机会,但我告诉他这个机会必须把握,有没有能力都得承接下来。因为如果你不去承接这个驱动的力量,或许你的日子短时间内能过得很好,甚至赚到更多的钱,但很有可能未来会被淘汰。10 年后我们又遇到了,他告诉我说已经有了 500 家店。我相信当时他向我询问时也在怀疑自身承接挑战的能力,但是发展到今天的市场环境,不管企业家有没有这种能力,都必须接受层出不穷的变化。


所以,在 20 年前讨论这个问题时我突然间恍然大悟:企业不在于大小,不在于是否了解对手是谁,不在于能否去承接面对的挑战,真正的核心在于你能否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这门生意,其背后支撑你可以持续下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适合」与「力所能及」

是衡量商业的标准


640?wx_fmt=png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人生最大的目的无外乎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富有吗?


在任何社会里人们都很在意财富。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每个人都是富有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用一个适合的标准来生活。


我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只要你找到适合的标准、适合的模式,其实不用担心没有市场空间。如今的餐饮业、零售业乃至整个消费市场都在不断变化、迭代,我们就要回到一个最基本的原点来讨论,餐饮业为什么会存在?对于人生来说,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希望自己富有,但不是以物质财富的逻辑来衡量,而是用我们适合的标准来生活。一个能够用适合的标准生活的人一定是富有的,因此也造就出了所有的商业机会。


第二个问题,你幸福吗?


关于幸福,很多人都会给出不一样的定义。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肯定的,每个人一定是幸福的,只要你能够让自己的目标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这是人生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回望人生时我们要知道真正的意义何在。我以前不是这样理解的。有一次去禅修时,


上师问我:你觉得人生最大的意义到底在什么地方?

我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就回答说:最大的意义在于承担并且完成了责任。

他说:不对,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快乐,只有快乐的人生你才会体现出人生的意义。


听了他的话,我突然意识到责任背后的目的并不是去完成某件事情,而是让更多人快乐。


我们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看时,会得到两样很简单的东西,即上面所讲的「适合」与「力所能及」。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才可以富有,才可以幸福。


640?wx_fmt=png


餐饮从业者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推出越来越多的菜品。从「适合」这个角度来讲就出问题了,菜品越来越多,反而可能会失去两种东西:

一是对品质失去完整的表现;

二是顾客跟你最直接的互动,因为顾客会在繁杂的菜品中陷入焦虑。


我们再看肯德基就不得不佩服,它有很明确的定位,菜品简单,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店,面对着如今变化多端的世界,它依然发展得很好,这很不容易。


餐饮从业者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不断增加菜品的误区,还说这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但你是不是真的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在哪里?你所能提供的首要价值是什么?


第二,一直没有把餐饮文化和餐饮本身以及顾客的价值很好地贯穿起来。


我们要做餐饮连锁必须首先回答4个基本问题:


1.是不是快餐;

2.是不是堂食;

3.是不是消费品;

4.是不是符合线上特性。


我们必须回答这四种餐饮业态的本质不在于技术变化,而在于这四种业态本身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你必须先回归到餐饮本身,而不是技术对你的挑战。很多人问我说他开了一家堂食的餐饮店,要不要去做外卖业务?我告诉他,外卖不是你的核心,核心是你有没有可能跟顾客之间建立起真正的联系。外卖只是形式,你的价值在于堂食。


这就是上面所讲到的「适合」与「力所能及」。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时,就是在讨论商业背后的逻辑。如果我们认为商业是回归到生活的本身,那就必须知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果你没有能力知道背后的逻辑,那所有外部的东西对你而言都是焦虑、挑战和困惑。


如果所有的生意都回归到人的生活,对商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适合」与「力所能及」。如果能把握住这一点,我相信任何的技术、所有的变化对你而言都是机会,而不是挑战,它们不会颠覆你,而会使你重生。这样再看今天零售业的变化,会发现零售业跟餐饮业的组合其实给了餐饮从业者更大的机会,因为可以突破餐饮业原有的空间。


伟大的公司都能满足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40?wx_fmt=png


生意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些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公司之所以有影响力、能够持续成长,最重要的是因为它们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人类,改变了这个世界。我所喜欢和钦佩的公司,不是因为它们的规模大小,是因为它们跟我们的生活真正是在一起的。比如微软说「给人类一个看世界的窗口」,这让人觉得很独特。


那些无法融入人们生活的公司,不管它规模有多大,最后还是会被淘汰的。曾有人跟我说,他就想好好去开一家餐饮店,不想做很大规模。我很欣赏这种态度,如果要在餐饮业做一家百年老店,最重要的一定是能融入到顾客的生活里,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想着到这家店里吃碗面或者吃其它什么,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当你把自己的品牌与顾客的生活融在一起时,会发现这样真的很有意义。这是品牌真正的影响力所在。


我的女儿在美国读书,有一次发了一段视频给我,是介绍一家日本的寿司店,她说很想跟我一起去。这家店的店长小野二郎 80 多岁了,被称为「寿司之神」,店面很小,只有 10 个座位。我看了视频之后也很感动,就跟女儿说「好,我们一起去」。回头要去落实时,发现还很不容易做到,因为没法预订到位子。最后通过预订一家酒店,他们说可以提前帮顾客预订这家寿司店,但也需要两三个月时间。甚至美国总统到日本访问都会到这家寿司店去品尝。这就是商业跟生活、跟人类、跟这个社会之间的关系。


餐饮业是一个和人们的生活最直接相关的行业,有人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但是每个店很小」,我同意这个描述,但可以再加一点:可以活得很久。在其他行业里,我们可能会看到短时间内爆发起来的公司,但说不定很快就被淘汰了。所以,我一再强调生意一定要回归到生活的本身,这是那些大公司能够持续活下来的原因。能够近距离或远距离地去分享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所带来的价值,使得它们成为了有影响力的公司。


所有的餐饮品牌都需要回归生活


640?wx_fmt=png


我们可以进一步去讨论怎么做到这些。在餐饮业里,这家店如何近距离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或者如何远距离地为人们提供方便,将喜欢的餐食送到你身边。从这个角度出发,之所以有些新的商业模式在今天被广泛地接受,就在于它们的确回归到了生活,改变了生活。


餐饮业的机会更多。一个人如果想了解某个地方、某个国家的文化,一般都是从日常生活、从饮食开始的。有时我们会发现,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困难在于中国人总觉得只有中餐最好吃,不愿意吃当地的饮食。我有一次在新加坡给一家中国企业授课,是为期两周的企业内训,其中有个学员知道我曾在山东待过很长时间,就说要请我吃煎饼,是他从山东背过来的,我说如果我吃了你不就没吃的了吗?他说没关系他带了两周的量。最后我还是吃了他的煎饼,还问他说你两周都吃煎饼,怎么去了解新加坡呢?他说我只是来上课的。其实,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在场景中」,如果连这个城市的生活都不愿意融进去,也不太可能在课堂上真正学到多少东西。


我举这个例子还是说明,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回归到生活本身。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比如去了新加坡也不愿意吃当地的饮食,「人在新加坡,心还在山东」,这样当然融不进去,也很难成功地把生意拓展到那里。


我们不要把商业想得那么复杂,所有出色的商业模式都非常简单,就是回归到生活的本质。现在新零售层出不穷,对于传统的零售业冲击很大。零售业主要是解决人们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从顾客的角度来说就要求能够及时便利地送达。新零售的核心没有什么高深的内容,就是让顾客能更加便捷地获取日常消费品。如果一家零售企业在便捷程度上能够做得更好,自然不会受到所谓新零售的冲击,所以我们会看到「7-11」便利店现在依然很成功。


640?wx_fmt=png


以前的商家都希望加大供给,希望人们消费的越来越多,但现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是供大于求,一个是顾客不足。


今天商业价值的核心不在于仅仅销售某种商品,而是要跟顾客的生活融在一起。如果仅仅是销售一种商品,顾客很容易离开你,因为商品的选择有很多。但是当你能够在一个场景下跟顾客的生活融在一起,被替代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如果你可以为顾客提供一种生活解决方案,会发现市场空间很大。今天所处的时代跟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可以用新技术重新提供生活解决方案,这也意味着所有的行业都将会被重新定义。


在餐饮行业里,比如美团外卖、饿了么等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很多职场人士在午餐时无法获得合适的解决方案,它们来帮助你解决。对于那些非常繁忙,中午没法离开办公室、但又希望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的人,外卖送餐是满足这种需求的解决方案,所以爆发出了超乎想象的商业价值。


商业不仅仅是简单地销售某种商品,而一定是在提供一种生活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我一直认为在行业上没有所谓的朝阳、夕阳之分。我相信在任何行业里,永远都有超越于行业活得很好的公司,问题在于你是不是能够呼应人类感性的行为。如果能够做到,这个商业就是可以持续的。


商业可以持续下去最大的原因是它能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互联网技术为什么变得很强大?因为它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空间,原来人类只有线下的空间,现在又多了一个虚拟的空间。我以前很喜欢星巴克,是因为它一直在卖的不是咖啡,而是「第三空间」,即一个商旅者到了陌生的城市,星巴克可以给你提供一个熟悉的「第三空间」。


如果说之前的互联网上半场是流量跟在线之间的关系,那么现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就是空间和场景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餐饮业是最有机会的,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零售要跟餐饮组合,因为这个组合的空间是最稳定的,场景是最稳定的。


好企业就是要和顾客达成共鸣


640?wx_fmt=png


在思考商业逻辑时,我们一定要明白,所有的人不是消费者,而是生活者。如果按照生活者的方式来理解,就可以看到商业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能够发现怎样做才能让生意可以持续下去,如何具有恒久的价值?下面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茶叶。


我一直认为中国是最有可能把茶叶生意做到全世界的,可今天全世界销量最大的还是立顿红茶。中国做茶叶生意的人都在讲文化,不讲生活,而文化一定是抽离于生活的,离生活很远。但立顿红茶不讲文化,它讲的是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在每天下午四点钟要停下所有的事情,大家在一起交流,这叫「下午四点因茶而停」。如果你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它告诉你说其实有一杯茶就可以变成贵族,只要下午四点停下来喝茶。我认为,这是跟顾客之间非常好的互动,准确传达了产品的定位,所以立顿红茶就卖到了全世界。


第二个,寿司。


对餐饮从业者来说,都知道寿司很独特。其独特之处到底在哪里?终于我找到了一本书,其中说到:餐饮的本质是什么?是能不能给顾客提供一个好味道。那如何做出好味道的寿司呢?根本在于酱油跟甜料之间的比例。所以,作者说寿司店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菜品,用最简单的食材也可以做出最甜美的寿司来。当你知道了问题的根本在哪里,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就会不一样了。


第三个,哈根达斯。


一个小小的冰淇淋可以卖向全世界,而且跟哈根达斯相连接的都是很美好的事物。我平常比较繁忙,跟我妈妈之间真正相处的时间比较少,但我一直都把她带在身边。有一年母亲节,她看报纸上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广告,说「如果你爱你的母亲,让她住在水边,请她吃哈根达斯」。我妈妈觉得「住在水边」的难度有点儿大,所以她问我说你爱我吗?我说当然爱了,她说那请我吃哈根达斯吧。我们就去吃了这个冰淇淋,她进去后才反应过来原来就是吃冰棍啊。我们住在一个很大的社区,在那之后我发现很多老人主动跟我打招呼说你对你妈妈真好,我很奇怪,回去问妈妈,结果她说把吃哈根达斯的事情告诉了大家。她把自己的幸福感通过吃一次哈根达斯传递了出去,这也是我们俩很重要的记忆。这些就是品牌的美好所在。


我跟妈妈再出去旅游遇到哈根达斯的店面时,她就会说这个我认识,这成为了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她在那里有过幸福感和美好的回忆。一个 80 岁的老人跟你讲哈根达斯,你也会觉得她很时尚,这种感觉很美好。


那些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品牌之所以能够融入我们的生活,是在于它们回归到了生活的本质。


乔布斯说过一句话:生活其实是有残缺的艺术。设计是什么?是让生活变得完美。商业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完美。生活本来就很苦、很难、让人很焦虑,如果你能够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让人们在某个领域或某个部分变得完美、变得不焦虑、变得很愉悦,这种产品怎么会不成功呢?


从这个角度去做,产品就不仅仅只是产品,其实是「爱、惊喜和依靠」。如果在餐饮业中,你可以让顾客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带给他们更多方便,可以让他们的家人关系因为饮食而变得更美好,你当然会愿意提供这份「爱、惊喜和依靠」。很多能够穿越时代、持续经营到现在的企业,正是做到了这个部分。


新时代,餐饮企业会换发新的生机


中国现在有不少企业开始影响世界了,2017年最让商业世界惊讶的数字,是中国有两家企业的市值进入世界前列(腾讯和阿里巴巴)。具体到餐饮业,我一直认为中国一定会诞生出若干个世界级品牌。在这样一种趋势下,甚至仅从规模上看,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冒出来。在2017年《财富》世界 500 强的榜单中,有 100 多家中国公司,这在 10 年前根本不可想象。


如果想打造出有影响力的品牌,对于中国公司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但并不是说这个时代很好,就可以坐在那里干等着机会降临了。我们必须要因应时代的变化,做出适当的改变。如果没有做出改变的能力,我相信这个最好的时代也不会属于你,机会只青睐那些效率更高、努力更多的人。


具体到餐饮业,我一直有两个担心:


第一个是整个餐饮链条做下来,损耗太大。所以,我非常希望餐饮从业者可以去跨界合作,把不必要的损耗降到最低,这个行业才会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和市场。


第二个是你的组织是不是具备创新能力。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就很难做出改变。我相信淘汰你的绝对不是新技术,淘汰你的永远是顾客。顾客的生活在不断进步,你如果要满足顾客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自然也要努力进步。


这需要企业家打开自己,真的去关注时间的价值,潜下心来去学习。现在是用知识赋能的时代,如果没有能力去学习,就没有办法保持创造力,也跟不上整个时代的变化。所以说,最难的事情是什么?是你愿不愿意向自己发起挑战。


我在2013年时回到新希望担任 CEO,带领这么一家传统的农业企业转型,当时写了不少信给经理人,其中第五封的标题是「向自己挑战」。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应该改变,但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变;大家都觉得应该转型,但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转型。所以,我这封信的主题就是「向自己挑战」,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在餐饮行业里向自己挑战更难,因为人们往往觉得越古老的行业,挑战自己的难度就更大。但是,越古老的行业也越有机会焕发新的生机这就看挑战自己的力量够不够,是不是真的愿意否定自己、挑战自己。


认清环境的四个特征,

掌握应对变化的四个方法


640?wx_fmt=png


《财富》杂志在2017年底跟我约稿,希望写一篇文章来回答2018年的下一个机会在哪。后来我发现可以给出一个结论,机会就在于你去融合人类的进步。我当时在文章里回答说,2018年的两个最重要的话题:一个是对环境的理解,另一个是对经营的理解。现在2018年过去了一个季度,我认为自己在2017年做出的这个判断还是对的。


现在的市场环境有四个最重要的特征:

第一,这是一个新的时代;

第二,万物互联;

第三,数字化生存;

第四,回归生活。


下面具体说这四个环境的特征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是一个新时代。


第一点,「十九大」提出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全新的发展蓝图被描绘出来。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明确的社会发展大环境,对企业家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点,中国今天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正因此,才会不断出现更多的商机和市场空间。在这样的新时代下,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世界格局。我认为中国餐饮企业来到一个时间点,在你自身做好的前提下可以有机会向全世界拓展生意。


第三点,也是这个新时代最重要的特点,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它一定会不断地变革。


第二,万物互联。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完全互联的,我们今天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要认为就是单纯的一件事情,而是很可能会影响到所有人。我想说两句话:


第一句,你并不知道你的对手是谁。如果你能告诉我对手是谁,我就很担心你,因为现在所有东西都是互联的,任何行业都可能跨界,你无法知道对手究竟在哪里。


第二句,你今天必须知道要跟谁合作。如果你跟我说没有跟别人合作,我就很担心你,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带来新的机会和空间。万物互联的时代对我们有很高的要求,要学会开放自己。


第三,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最大的特征是什么?是任何行业的经验都不太管用了,原来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可能会变成制约。数字化生存的时代需要我们具有非线性的思维,所以现在流行一个词叫「重新定义」,很多行业都等着被重新定义。


第四,回归生活。


现在看到所有好的商业模式都是回到生活的本身。举个小例子,手机现在是人们最主要的沟通、连接的载体,其核心功能是摄像、摄影、人脸识别,没有人再去强调某个手机产品的设计如何、配置多高,这就使得手机跟我们的生活贴得更近,沿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快。比如华为,原本是一家纯粹的技术产品公司,也回归到生活的本身,最近几年在手机业务上做得很好。


640?wx_fmt=png


这是我对当下大环境的理解,那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到底该怎么做?基本要求是你的经营必须跟环境是相匹配的,要做到以下四件事才有能力跟上环境的变化。


第一件,跟顾客之间必须要有一个界面。


你要想解决顾客的痛点,就要跟顾客之间有一个界面去接触,你才可能得到真正想得到的东西。利用互联网技术时,不要把它仅仅理解为技术,而是利用技术与顾客进行接触,技术是接触的手段。乔布斯就说过类似的话,你要从顾客这个地方着手,然后再回到技术层面,而不是从技术层面着手。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产品都应该从顾客界面这个地方开始,再回到技术层面去解决。


第二件,唯一确定的是自己,要有定力。


因为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多、太快,甚至很难去定义你的员工、投资人、消费者究竟是谁。我从2015前后开始不断跟认识的朋友讲,要记住环境一定是不确定的,但有一样是确定的,那就是你自己,自己要有定力。


第三件,协同。


包括产业协同、行业间伙伴们的协同、组织内部的协同、组织外部的协同等。我最近在研究协同管理理论,因为在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在组织内、外进行协同的话,是没有发展机会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独立解决问题,所以必须要「合」,也就是协同。以前在新希望有这么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帮助我带领这家公司完成了巨大的变化——「有人负责,我配合;没人负责,我负责」。这句话并不是用那么僵硬的逻辑去说某件事情就是归你干,而是说必须进行柔性协同管理,才可以真正面对不确定性。


第四件,如何让员工能真正释放出创造力。


我认为现在对任何一个组织的最大挑战是能否驾驭不确定性,一个组织要驾驭不确定性,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组织的成员具有持续的创造力。有一家我比较熟悉的餐饮品牌,它能够很快速地在全国范围内拓展店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它每一家店面的员工都是这个店的合作伙伴,可以分享到企业成长带来的价值。这就是很好的制度设计。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来源于人,如何能激发每个员工做得更好,这是应对环境巨大变化的重要一环。


我最喜欢的教育家是英国的怀特海,他写了一本书叫《教育的目的》,他认为,人类的生活建立在技术、科学、艺术、哲学、宗教之上,而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全部来源于人的智慧。他说,从科学和逻辑方面考察教育时,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有害的。所谓知识的利用,是指把它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那才是我们的生活。说得非常好。生意也是如此,在当今这样变化巨大的市场环境下,要想真正让你的生意可以持续发展下去,必须回归到人类生活的本身,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阿里搜索事业部产品负责人深入解析:技术如何驱动商业腾飞?

AI 研习社按:美国西部时间 4 月 15 日,阿里巴巴在美国加利福尼州森尼韦尔市举办了首个「搜索和计算技术开放日」,分享全球化背景下阿里互联网技术前沿应用经验和未来发展观点。搜索事业部产品负责人思函从业务的角度,尤其是技术和商业结合的角度,对技术在整个阿里巴巴商业环境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享。

640?wx_fmt=jpeg

王明强(思函),阿里巴巴研究员。2005 年加入阿里巴巴,最早在雅虎中国从事搜索产品工作,从 2009 年开始,一直负责淘宝和天猫核心搜索推荐的产品及运营业务。

「如果没有技术参与的话,整个阿里巴巴要引领商业变革的理想是很难完全实现的,而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起到核心的作用」,思函在当日的活动现场如是说。雷锋网 AI 研习社对他的演讲稿做了不改动原意的编辑。在未来业务发展过程中,关于技术的重要性,他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技术促进繁荣生态

很多人都知道阿里巴巴是一个生态。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就是阿里巴巴,尤其以淘宝天猫为核心的整个阿里巴巴新零售的生态,在全球范围内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独一无二呢?

640?wx_fmt=jpeg

第一,就中国的消费领域来讲,用户众多且多元化,我们既有北上广深这种消费水平与欧美大都市接近的地方,又有许多贫穷落后的地方,不同地方用户的消费能力以及他对商品和商业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且每个多元化中间的细分领域都有足够多的用户,可以支撑足够大的产业。种用户多元化的特点是阿里新零售独一无二多元化生态的基础之一

第二,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我们的设计生产和制造能力有着完整、丰富、敏捷的特征。简单的讲,我们什么都能生产,而且还非常快速。就拿浙江来说吧,浙江本身就有大量工厂,市场上需要什么东西,工厂很快就能生产,杭州本身也是服饰类商品的重要集散地,而义乌又是全国最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所以整个供应链是非常及时、敏捷的,只有这样的供应链才能快速响应不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不然光有用户需求没有商品供应也不行的。中国在生产方面的特点也是全世界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所以跟用户多元化的需求结合起来,就构成了阿里最丰富的多元化生态的基础

同时,也正是有淘宝天猫这种多元化的平台,也反向促进了中国多元化的生产形态,比如我碰到过一个案例,有一个淘宝卖家生产的是一种很特殊的螺丝,在没有淘宝的时候,他所在的一个城市可能只有很少的用户,但有了淘宝,全国的用户加起来,就可以支撑他持续生产这种产品。

第三,除了电商生态外,整个新零售的体系是一个更大的生态,我们的用户非常多样,用户的需求也逐渐升级,比如有些用户的购物目的性很强,有些用户可能就只是想享受「逛一逛」的乐趣,甚至现在有的用户上手淘上根本就不是要买东西,而是要看看有意思的直播、视频和文章。我们的商品也一样,有奢侈品、有品牌商品,还有小众的特色商品,有高端的,也有性价比高的。我们还有网红、达人的参与,最火的网红和特色卖家已经有数千万计的粉丝,所以目前淘宝现在逐渐已经从一个购物货架,发展成一个消费者社区和消费平台。围绕着整个生态,我们还有很多服务机构,线上线下打通。我们所覆盖的场景也越来越多元化,线上不同客户端的产品、搜索推荐场景、营销场景等,同时线下也有大量覆盖的新零售场景等。

640?wx_fmt=jpeg

搜索推荐的机制策略是阿里核心电商业务的最重要内核

所以对于这么一个复杂的生态:

  • 一方面,我们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这个生态的持续繁荣,而不是只解决个别的、局部的、短期的问题,这是与其它互联网应用完全不同的地方,比如我们不是要满足用户需求就够了,我们还需要让商家、达人都能快速成长,好的东西能快速浮现出来提供给用户。

  • 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生态体量庞大,千万级的商家,亿级的用户,数十亿级的商品,每天海量的用户行为,并且大量需要实时处理。所以这些问题已经完全不是传统方法所能解决的,必须有技术的深度参与,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生态繁荣的核心驱动力;同时,这种独一无二的生态特点,也给技术提供了其它领域完全无法比拟的挑战和机遇。

讲的再具体一些,从生态角度和业务角度而言,对技术造成的具体挑战是什么?我们觉得核心是通过技术对多目标进行优化,并且这个优化还不是短期优化,必须是长期乃至前瞻性的优化。比如一个算法优化不是带来用户指标提升就可以的,必须重视对商家和商品的影响,尤其是对商家长期经营行为和平台商品丰富性的影响。我们要让用户满意,同时也要让平台的品牌商家、特色商家、性价比商家都能找到很好的发展空间。

再举个例子,很多用户都喜欢买打折促销的商品,这种商品的短期成交也普遍很好,那我们是不是要主推这种商品给用户?事实上这里边是有商业逻辑的,卖家的新品通常不希望打折,而积压的库存会非常愿意打折,而有的卖家打折商品是亏钱的,目的是引流用户去组合购买店内的其它商品,如果我们只把促销商品展现给用户,而不考虑商业端的特性,必然损害商家长期利益,商家对平台的粘性会逐步下降。从另一方面讲,总是把打折促销的商品展现给用户,也容易使用户对平台产生促销平台的认知,用户有正常或者中高端购物需求的时候,相反就会选择其它平台。

所以我们技术在构建和优化的时候就必须要适应和理解这种商业生态,不能简单地做单目标局部短期优化,必须多目标长期地把这种商业生态需求同算法融合在一起。这对我们的算法有很大的挑战,同样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技术提升商业效率

640?wx_fmt=jpeg

与传统商业相比,互联网商业是有着较大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流量集中化。

线下的商业会有地理位置的限制,线下开一个店,能够自然而然地吸引周围的部分用户过去。它带来的问题,是好的东西不能快速呈现给更多用户,而不好的东西也会有一定生存空间,并不利于商品的优胜略汰,比如三线及以下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假货,跟线下实体店的模式是有关系的。而线上最重要的特点是用户和流量集中化,不再有地理位置限制,可以显著提升商业效率。这里对技术有非常强的依赖和挑战,要求我们能快速把好的商家和商品筛选出来给用户,把不好的淘汰掉,甚至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和场景,更多体现某一类商品或商家的特点。一旦我们做不好,负向结果也会迅速扩大,会把不好的或者不适合的商品迅速推送给某个场景下某个用户群体,这样对生态对用户的损害也是非常显著的。

  • 第二,产品化。

线上基于互联网的商业跟线下商业最大的不同就是,用户和卖家的自我选择权其实被一定程度限制了,尤其是卖家,他们必须依靠平台提供的产品和系统才能经营,如果没有工具和产品,卖家寸步难行,这和线下完全不同,线下卖家只要自己开个店,总能做一些事情。所以这方面也体现了我们技术和产品的价值,不是参与不参与或者参与多深入的问题,而是我们已经参与、必须参与,甚至没有技术和产品,这个体系根本没有办法运转,卖家根本无法经营,买家根本无法挑选

  • 第三,大数据赋能。

在流量集中化和产品化的前提下,之所以技术能够提升商业效率,核心也在于线上环境有丰富的大数据,例如用户、商品、商家、交易、评价等数据,而这些大量的数据是结构化和打通的,在这个基础上技术才能有发挥的空间,才能去提升商业效率。在这方面,阿里的数据能力也是得天独厚的,我们的数据不但丰富真实,而且和商业有关的数据其实是最有价值的数据,这种肥沃的土壤也是在其它领域所无法比拟的。

  三、技术洞察商业本质

640?wx_fmt=jpeg

商业系统是非常复杂的,要去理解它,远远没有想象的容易,这里也需要技术的深度参与。

  • 第一,用户是非常复杂的。

也许很多人觉得,用户很简单,只要我拿到了数据,我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其实这件事情非常不简单。

打个比方,在购物领域,针对不同领域的购物需求,用户的购物行为是不一样的。

  • 比如有的工程师,他总是穿公司发的衣服,一穿好几年,买的衣服都很便宜,但他买电子产品的时候,会买很贵高端的电子产品;

  • 还有一些女性用户,她不只是会给自己买东西,也会给全家人买东西;

  • 一个用户今天买了建材,过了半年就该买家具了,因为他在装修;

  • 在地铁里的时候,很多用户不会买很贵的需要长期决策的东西,而更容易买快消品这种不需要思考的东西。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如果你掌握了技术做搜索推荐,但搞不清楚用户的复杂性,没有精准挖掘用户的需求,那你推的东西可能就完全错了,这是很需要技术深入挖掘的,在技术上也有很大的机会。

  • 第二,面向的商家也是非常复杂的。

阿里的平台上,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家以不同的商业模式在经营,我们必须通过技术和算法去有效分析识别他们,让他们都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举个例子:

  • 有些商家是品牌商家,这种商家可能今年双十一要卖的货,现在已经在设计甚至开始生产了。但很多商家不一定是品牌商家,它们也有很强的生命力,不过模式不同。

  • 比如淘宝有很多从批发市场挑选货物,再到平台上进行售卖的商家。他们的特点就是可以在大量的商品中挑选中对消费者最有吸引力的商品,一个这样的大商家,可能每个星期可以从市场上的几千个款式的衣服中间选择几十款推给他的用户,所以他的优势就是快速响应,同时挑的款都很好看很吸引人,但他们的问题是因为不控制生产和供应链,所以品质会不稳定。

这两种商家对消费者的服务和体验完全是不一样的,需要深入分析识别,然后个性化的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和场景进行推荐和匹配,如果我们把他们混成一团的话,随意处理,对商家对消费者都会产生很多损害,甚至导致整个生态的不可持续。

  • 第三,我们面对数十亿计的商品,形形色色非常复杂。

这种巨大的体量和复杂性,意味着我们是不可能靠人工把它们准确定义出来的,必须靠算法。举个例子,我们看一件衣服,什么叫「好看」?许多女性用户可以很快速的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件衣服很好看。

把好看的衣服更多推荐给我们的消费者是算法系统的核心问题。但我们怎么用算法,用 AI,把「好看」这件事情定义清楚?在浩如烟海的商品中自动找出最「好看」的商品?而且你还要分不同行业,男装、女装,鞋、裤子、箱包等,对「好看」的评价方法都是完全不同的。

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需要把人的经验很好的体现在技术方面,也需要各种不同类型技术的结合,比如图像、文本、标签,也包括对用户偏好、对商家,对场景、对环境等各方面的深入了解。

  四、技术引领商业创新

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是要带来商业体系的巨大变革和创新,技术在这里边会起很大的作用,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640?wx_fmt=jpeg

  • 第一,创新的智能商业体系。

随着消费升级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以往的商业模式已经变得陈旧,带来很多问题,很多卖家也希望有本质的变化,这里边如果没有技术的参与,也是难以实现的。

比如上边提到的去批发摊位选货的商家,因为不掌握上游供应链,所以商品品质不稳定,越来越难以适应消费者逐步升级的需求。所以很多这种卖家希望转型,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有自己的供应链,甚至有自己的原创品牌。但这里边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以前在市场选货,可以每周在几千款衣服里挑选合适的款式,选择面宽,被用户最后喜欢的几率也大。而自己有设计团队做原创之后,是没有办法设计出大量款式供挑选的,而自主设计的成本又很高。

这里边就需要我们技术和算法帮助,能够针对他们的目标用户,去预测当前和近期市场的需求方向,甚至能精细到材质、风格、款式,来指导卖家的设计和生产方向,这样会大大增加卖家的收益,降低成本,使得自主设计生产成为一种新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培育淘宝丰富的特色商家生态。甚至于许多天猫的品牌商家,我们也可以用技术去帮他们来预测未来趋势,帮他们选品定款,显著提升成交量降低各种推广决策成本,完全改变以前传统的品牌经营模式。

事实上,传统商业的分销代理渠道等模式,提升消费者的成本,降低了效率,换取的是商家可以分散风险,代理商的预定、批发等模式可以帮商家有计划的生产,有预期有规律的降低库存等。而线上模式取消了中间环节,极大提升了效率,但商家也面临风险的提升,所以技术在中间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精巧的算法设计,让优质商品和商家可以比较稳定的获得用户,以指导其生产备货;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预测未来用户需求的走向,以帮助商家更高效精准的规划设计生产,降低成本和风险

  • 第二,线上线下商业打通升级。

在新零售背景下,线上和线下商业及大数据的结合,会带来商业模式根本的创新和改变。

举个例子,现在大量家具商场,都是按照品类、品牌的方式来对顾客做展示。但不同的用户诉求是根本不同的,比如你不太可能既买北欧风格的餐桌,又买传统中式风格的沙发,你的消费能力也是有一个范围,不可能超出或者低于这个范围太多。

所以当进入一个家具商场的时候,大多数用户是有不同的需求的。但我们现在很多家具市场并不是这样组织的,这样用户实际上耗费了大量时间。

实际上,只要我们能够把我们的线上线下的大数据,我们的算法能力有效地应用在这些场景下,我们就能够非常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线上线下数据是打通的,一个用户进到线下的这个场景,我们会知道他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用户,他可能偏好什么样的东西,这样商场或品牌的导购员可能只需要用一个手机或者 pad,就可以给用户制定一个合理的浏览路径,可以让用户首先对符合需求的品牌和商品有一个大致的认知,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浏览。甚至于未来的线下的商场,都是要通过大数据的方法来对它的货品和品牌的摆放模式重新进行设计,也都是要通过算法和大数据来帮助消费者快速做选择和判断。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在新零售背景下实际上有大量类似的场景可以给技术提供广阔的空间。

  • 第三,创新跨界市场的发现和培育。

多元化的阿里生态,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新物种和新模式的快速产生和成熟。这里边技术可以起到很强的催化剂作用。现在的用户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很多年轻用户并不希望自己和别人完全一样,而是希望能体现自身的独特价值和兴趣。而且这种独特价值的体现会越来越细分,越来越具体。

而淘宝天猫由大量卖家和达人等组成的生态,具有很大的潜力去快速满足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分的用户个性化需求,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卖家往往对于「货」比较熟悉,对于用户潜在新的需求并不了解,即使他有这种设计生产能力,也不会有意识地进入这些新领域。而我们的买家有时候也根本不知道平台上已经有这种独特好玩的新事物。

这就需要算法和技术能快速发现这些新的用户需求和新兴市场,一方面让对应的用户群体能接触到,激发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供给端的卖家能够注意到这些市场的潜力,快速填补空白,带来创新市场的快速繁荣。

比如我们前期基于技术和算法在原创设计和宠物服饰等领域进行了探索,使得这些市场短期内在淘宝上有了十几倍到几十倍的增长。这块工作还有大量的空间需要我们去探索。

640?wx_fmt=jpeg

最后总结下来,阿里和新零售的生态,是在快速变化的,始终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就拿我们自己团队举例子:

  • 一开始做搜索的时候,会觉得跟网页搜索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当我们了解了电商领域用户需求的特点和商家视角以后,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 而后来我们把对商品认知场景的认知结合进来,又逐步把供应链和生产、营销领域的特点结合进来;

  • 过去一段时间又开始把线上线下打通,最近我们又开始在内容、社区、娱乐等方向拓展,每次探索技术的进步对我们的认知和方法都是一次很大的飞跃。

我们在快速发展,也始终面临新的挑战和空间,这一点,无论对于技术还是产品团队,都是一件非常有吸引力、非常有挑战、又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而我们技术团队所从事的工作,不仅是对商业的升级和变革,还会实实在在影响那些在阿里和淘宝天猫平台上经营和生存的商家和合作伙伴,很多卖家和卖家背后的员工,因为我们所构建的平台和机制,有了新的希望和机遇,给他们带来人生和事业的转变。我们每一个优化和调整,可能都会影响到成千上万卖家的利益和经营方式。所以如何为这些卖家和合作伙伴,构建一个高效和持续发展的系统,始终可以让消费者满意,让诚信卖家可以不断发展,让卖家和他们背后的员工持续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创新创业,实现他们的理想和价值,也是我们技术和产品团队做这项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

AI-CPS OS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分支用来的今天,企业领导者必须了解如何将“技术”全面渗入整个公司、产品等“商业”场景中,利用AI-CPS OS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力量,实现行业的重新布局、企业的重新构建和自我的焕然新生。


AI-CPS OS的真正价值并不来自构成技术或功能,而是要以一种传递独特竞争优势的方式将自动化+信息化、智造+产品+服务数据+分析一体化,这种整合方式能够释放新的业务和运营模式。如果不能实现跨功能的更大规模融合,没有颠覆现状的意愿,这些将不可能实现。


领导者无法依靠某种单一战略方法来应对多维度的数字化变革。面对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颠覆性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领导者必须在行业、企业与个人这三个层面都保持领先地位:

  1. 重新行业布局:你的世界观要怎样改变才算足够?你必须对行业典范进行怎样的反思?

  2. 重新构建企业:你的企业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变化?你准备如何重新定义你的公司?

  3. 重新打造自己:你需要成为怎样的人?要重塑自己并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保有领先地位,你必须如何去做?

AI-CPS OS是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平台,设计思路是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无缝整合在云端,可以帮助企业将创新成果融入自身业务体系,实现各个前沿技术在云端的优势协同。AI-CPS OS形成的字化+智能化力量与行业、企业及个人三个层面的交叉,形成了领导力模式,使数字化融入到领导者所在企业与领导方式的核心位置:

  1. 精细种力量能够使人在更加真实、细致的层面观察与感知现实世界和数字化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进而理解和更加精细地进行产品个性化控制、微观业务场景事件和结果控制。

  2. 智能:模型随着时间(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整个系统就具备了智能(自学习)的能力。

  3. 高效:企业需要建立实时或者准实时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型预测和响应决策能力,这样智能就从批量性、阶段性的行为变成一个可以实时触达的行为。

  4. 不确定性:数字化变更颠覆和改变了领导者曾经仰仗的思维方式、结构和实践经验,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复合不确定性这种颠覆性力量。主要的不确定性蕴含于三个领域:技术、文化、制度。

  5. 边界模糊: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断融合成CPS不仅让人们所知行业的核心产品、经济学定理和可能性都产生了变化,还模糊了不同行业间的界限。这种效应正在向生态系统、企业、客户、产品快速蔓延。

AI-CPS OS形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通过三个方式激发经济增长:

  1. 创造虚拟劳动力,承担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即“智能自动化”,以区别于传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2. 对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产进行有利的补充和提升,提高资本效率

  3. 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给决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的建议:

  1. 超越自动化,开启新创新模式:利用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动态机器智能,为企业创造新商机;

  2. 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迎接人工智能:无缝整合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重新

    评估未来的知识和技能类型;

  3. 制定道德规范:切实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制定道德准则,并在智能机器的开

    发过程中确定更加明晰的标准和最佳实践;

  4. 重视再分配效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制定战略帮助面临

    较高失业风险的人群;

  5. 开发数字化+智能化企业所需新能力:员工团队需要积极掌握判断、沟通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人类所特有的重要能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创造兼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 人工智能,像君子一般融合,一起体现科技就是生产力。


如果说上一次哥伦布地理大发现,拓展的是人类的物理空间。那么这一次地理大发现,拓展的就是人们的数字空间。在数学空间,建立新的商业文明,从而发现新的创富模式,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财富空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是进入这个数字空间的船,而人工智能就是那船上的帆,哥伦布之帆!


新一代技术+商业的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AI-CPS OS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产业智能官  AI-CPS


用“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AI-CPS,更多信息回复:


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新产业: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零售”、“智能驾驶”、智能城市新模式:“财富空间“工业互联网”、“数据科学家”、“赛博物理系统CPS”、“供应链金融”




本文系“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np4rhi455vg29y2/article/details/8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