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笔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02134,读书笔记+知识点整理,2021-02-01.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知识点整理】

 

1.系统的4种分类:①复杂程度(物、生、人);②系统起源(自然、人工);③抽象程度3种(概念、逻辑、物理);④与环境的关系(开放、封闭)。

 

2.系统的7种特征:整体性(钟表)、目的性(定位导弹)、稳定性(核电站)、突变性(火山爆发)、自组织性(人口分布)、层次性(黑/白箱需求分析)、相似性。

 

2.信息系统按照技术发展4种类型:EDPS(data数据处理系统)、MIS(infomation管理信息系统)、DSS(decision决策支持系统)和EIS主管信息系统 (executive infomation system)。

 

3.系统分析的需求引导方法:①原型法(建立模型来讨论);②JAD联合会议法(相关人员需求评审);③观摩法(参观使用并模仿已经成功的竞品系统)。

 

4.信息的8大基本属性:事实性(最基本)、传输性、扩散性、共享性、增值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滞后性。

 

5.信息系统的6大基本功能:数据的采集、输入、传输,信息的加工、使用、存储、维护。

 

  1. 信息系统的5种开发方法:瀑布法、原型法、迭代法(增量-不确定因素、进化-技术难内容复杂)、螺旋法、敏捷开发法。

 

7.原型法的5个优点:①引导沟通;②以客户为主;③辨认动态需求;④启迪衍生式用户需求;⑤缩短开发周期。

 

8.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

 

9.资源的4个阶段:产生、获得、服务、归宿。分类:支持性资源、关键性资源。

 

10.数据流图的基本成分:外部实体(正方形)、数据处理(竖长方形)、数据流(箭头)、数据存储(右开口横长方形)。

 

11.模块的7种内聚排序:功能>顺序>通信>步骤>时间>逻辑>偶然

 

12.面向对象的7种设计原则:①抽象和复用;②松耦合;③单一职责原则;④OCP开放-封闭原则;⑤Liskow替换原则;⑥DIP依赖倒置原则;⑦ISP接口隔离原则;

 

13.面向对象的发展:①OOP编程;②OOD设计;③OOA分析。主要概念:对象、类、封装、消息、继承和多态、关系。

 

14.面向对象方法和结构化方法的优点:①人便于理解;②系统分析和设计共用一个模型,便于过渡和修改。③系统的稳定性强。④易于扩展和维护。⑤直接过渡到数据模型

 

15.结构化方法论定义:是一种典型的系统开发方法论,采用了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从层次的角度,自顶向下的分析和设计系统,即抽象和分解。

 

16.系统测试:2种方法-(白箱、黑箱);3种手段-(①正确性证明;②静态检查;③动态检查);4种分类-(①模块测试;②联合测试;③系统测试;④验收测试);4种原则-(测试用例包含输入和输出、输入数据包含合理和不合理、输出结果保证正确结果和不能输出多余结果、测试用例能复用且持续优化中)

 

17.用例设计方法:白箱(语句覆盖、判断覆盖、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黑箱(等价类、边界值。);排错5种方法(试探法、跟踪法、对分查找法、归纳法、演绎法)

 

18.系统的3种交付使用:①直接转换;②试运行;③逐步转换。

 

19.代码设计的7个原则:简单性、合理性、唯一性、适用性、可扩充性、系统性、规范性(代码简单清晰、功能合理且唯一、代码适用性强且扩充性强、格式系统且规范)。

 

20.代码的5个种类:①顺序码;②矩阵嘛;③自检码;④系列顺序码;⑤层次码;

 

21.好程序的7个标准:①程序简单通俗易懂;②设计不复杂,可读性好;③能够工作;④易于维护;⑤易于修改;⑥调试成本低;⑦效率高;

 

22.系统规划应遵守的5个原则:①支持企业的总目标:②整体上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的要求;③摆脱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赖性。④使系统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⑤便与实施和管理。

 

2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的四个基本步骤:①定义管理目标;②定义管理功能核心;③定义数据类;④定义信息结构;

 

24.系统设计的目标:①信息系统的功能;②系统的效率;③系统的可靠性;④系统的工作质量⑤系统的可变更性⑥系统的经济性。

 

25.系统设计中,选择计算机的7个依据:①功能要求;②容量要求;③性能要求;④外部设备配置要求;⑤通信和网络要求;⑥市场和国情考虑;⑦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26.系统评价的范围:①运行情况;②使用效果;③系统性能和资源利用情况;④经济效益。

 

27.影响模块间耦合程度的3个因素:①联系方式:模块间通过什么方式联系。②来往信息的作用:模块间来往信息作什么作用。③数量:模块间来往信息的多少。

 

28.系统监理的五大类:①外部监理;②管理监理;③操作监理;④说明性文件监理;⑤安全性监理。

 

29.维护的类型:4%预防性维护、21%更正性维护(改bug)、25%适应性维护(操作系统更新)、50%完善性维护(新增需求)。

 

  1. 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①程序。②数据文件。③代码。④机器、设备。

 

  1. UML:作为可视化建模语言,由视图、图、模型元素和通用机制等组成。包含:用例视图、逻辑视图、实现视图、部署视图;分为动态和静态。

 

  1. UML包含9种视图:类图、对象图;用例图、顺序图、状态图、活动图、构件图、部署图、协作图。

 

  1. BSP企业规划法的数据类型和特点:

①文档型:反映实体的现状。②事务型:反映生命周期各阶段过渡过程的相关文档的数据的变化。

③计划型;反映目标、资源转换过程等计划值。④统计性;反映企业状况、提供反馈信息。

 

  1. 逻辑工具的比较:①结构化适合循环和判断;②决策树适合10-15种结果的简单组合。;③判定表适合多个条件的复杂组合;

 

  1. 顺序图:就是序列图,表示一组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关系,其中顺序图反映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协作图反映收发关系的对象的结构组织。

 

  1. 企业开发的4种方式:①自行开发(周期最长)、②委托开发(维护困难且贵)、合作开发(目前最广泛)、咨询开发。

 

 

【名词解释】

 

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信息是管理的基础。它对接受者有用,对决策和行为有现实和潜在价值。

 

类的定义:具有相同属性和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它为属于该类的全部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描述,包括对所有的属性和操作的声明,同时,类也称为对象类。

 

子系统的定义:按照业务功能或者管理职能对相关的组织包进行彻底地封装实现后形成的一个高层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构件称为子系统。

 

耦合的定义:耦合是指模块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对系统的可维护性、可靠性有强烈的影响。耦合越松、内聚越高,系统越好。

 

资源的生命周期:指一项资源由获得到退出所经历的阶段,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非必须全有):产生、获得、服务、归宿四个阶段。可以根据周期识别功能。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由单一元模型支持的一组图示法。既能反映静态结构又能描述动态功能和过程,既可以表现抽象又可以深入到具体实现的一种国际通用的标准建模语言。

 

社会可行性: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能否在该企业实现,在当前操作环境下能否很好地运行,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受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

 

构件: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可更换部分,它实现特定的功能,符合一套接口标准并实现一组接口。软件术语中,构件是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分,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举例:java中间件、框架等。

 

系统模型:是指以某种确定的形式(如文字、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对系统某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

 

系统的稳定性:指系统在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整,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企业过程重组BPR:指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地重新设计,以求获取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巨大的成就。

包含4个关键性观念:①根本性的;②彻底地;③巨大的;④过程。

 

事件流:是指当参与者和系统试图达到一个目标时所发生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系统与参与者之间的交互,也可能包括系统为了响应或支持这些交互所执行的内部事务,为交互进行准备的一些初始化活动。

 

包:为了便于管理复杂的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通过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按层级关系把系统分解成有依赖关系的部件的一种分组机制。

 

继承:指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和服务。特俗类在继承一个一般类的语义性质外,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和操作。

 

模块的时间内聚:指与时间有关的联系,即把需要有限时间间隔内处理的成分放在同一模块内。例如一些初始化模块。

 

验收测试:检验系统说明书的各项功能与性能是否实现,是否满足要求,也称为确认测试。分为α测试和β测试。

 

系统的安全性:是指为了保护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受到偶然或者蓄意的修改、破坏、和泄露,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系统分析的基本任务:系统分析员(system analyst,SA)与用户在一起,充分了解用户的要求,并把双方的理解用系统说明书表达出来。系统说明书审核通过之后,将成为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

 

多态性:又叫多形性,指相同的操作(函数和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并获得不同的结果。在OOP中多态的2种实现方法:①由覆盖实现动态多态。例如子类对父类的重写;②由重载实现的静态多态,例如一个类中定义多个名词相同、参数不同的方法。

 

黑箱测试:是根据一个软件由外部界面所能观察到的功能效果,测试它是否与其他部件正确的沟通,一般指输入正确时,看能否有正确的输出。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是动态的、可伸缩且被虚拟化的,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这种新型的计算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模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计算。

 

迭代开发的好处:①功能递增;②快速成型;③并行工作;④积累经验;⑤降低成本。迭代开发法分为增量迭代和进化迭代,是目前最为广泛的开放过程,它以功能递增或进化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不仅可以较快的产生可操作的系统,改善测试效果,而且分析师、设计师和程序员等不同技术人员可以实现并行化作业。此外,每一轮迭代中,都可以把用户和开放人员的经验结合到不断求精的下一个迭代周期中,软件质量不断进步,降低开发总成本。

 

广义的信息管理:25页,

(广义)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资源(如信息设备、信息技术、信息人员、信息系统等)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狭义)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规划、控制、存储和检索等,并达到预定目标。

【名词简答

系统质量的指标:

①可靠性:指系统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包括硬件软件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可靠性。系统测试是检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②安全性:指为了保护系统软件、硬件、数据不受到偶然或者蓄意的修改破坏泄露,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1)自然不可抗力,地震、战争等。(2)硬件和物理因素,电磁波干扰。(3)软件因素,病毒入侵。(4)数据因素,数据泄露。(5)人为因素,人员素质。

 

面向对象的发展:

①OOP(object oriented)面向对象编程:利用已封装好的独立存在的对象对外提供的属性和方法来调用其外观和行为,称为面向对象编程。起源于可视化编程语言:Simula,发展成smalltalk→C++→VB

②OOD(object oriented)面向对象设计:和结构化设计一样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强调的是定义软件对象(类)和这些软件对象如何协作来满足需求,需要考虑编程语言、图形用户界面、数据库等具体实现的问题。

③OOA(object oriented)面向对象分析:直接将问题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概念识别为对象,建立分析模型,用对象的属性和服务分别描述事物的静态特征和行为,保留问题域中事物之间关系的原貌。

 

面向对象的主要概念:

①对象:(广义)对象是行动或者思考时候作为目标的任何人或者任何事物。(狭义)对象是封装了属性及专用服务或行为的一个整体,他是问题空间中一些事物(人或者事物)的抽象。核心:属性、状态、行为。

②类:(定义)具有相同属性和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它为属于该类的全部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描述,包括对所有属性和操作的声明,称为对象类。

③封装:(定义)把数据、服务、操作、方法打包在一个模块中,提供有限的接口与外界发生联系,尽可能少的显露内部处理逻辑和数据结构,且可供扩展和反复调用的过程就是封装。

④消息:(定义)消息是指一个对象向其他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应该包含:提供服务的对象标识、服务类型、输入信息和回答信息。

⑤继承和多态:

(定义)继承是指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与服务,同时也可以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和操作。C++支持多继承,java只支持单继承。

(定义)相同的操作(函数或者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并获得不同的结果。两种方法;重写父类的方法、新建多个同名不同参的子类。

⑥关系:类关系(继承/泛化、实现)、对象关系(关联和依赖)

 

规划阶段:概念模型,为什么;分析阶段:逻辑模型,做什么;设计阶段:物理模型怎么做;实现阶段:具体实现。

系统设计的目标:①满足需求的功能;②软硬件的性能相关的效率;③故障恢复的可靠性;④页面、数据的正确性相关的质量;⑤维护难易程度相关的可变更性;⑥收益和支出相比的经济性。

系统设计的难度:①僵化性(小改动全瘫痪);②脆弱性(小改动全报错);③固化性(代码难易拆分和优化);④粘滞性(小改动大走样);⑤不必要的复杂性(太多无用的过度设计);⑥不必要的重复性(封装少)⑦晦涩性

系统设计的方法:①函数功能单一明确;②系统层次分明;③每个功能独立封装,只提供接口访问;④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要写备注,便于修改和追踪。

系统设计的内容:总体设计(软硬件架构设计和系统元素之间的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

系统说明书:①单册完整版本包含所有内容的一份文档;②多册按流程分类的多份文档(用户界面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网络设计说明书等)。

 

建立管理模型:系统开发的本质就是建立管理模型并转化成信息处理系统模型的过程,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就是建立管理模型。

系统建模的抽象程度分类:规划阶段的概念模型、分析阶段的逻辑模型、设计阶段的物理模型。

系统建模的时间依赖关系分类: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常见模型:

①业务流程图(部门之间的分工)、

②数据流图(数据的产生、处理、存储模型)、

③程序流程图(程序的循环、分支等处理过程)

④实体关系图(用户与业务人员关系模型)、

⑤组织结构图(部门之间的从属关系层次模型)

⑥模块结构图(功能模块和调用模块之间的关系)

⑦判定表、判定树(决策条件及其行动关系)

⑧UML(类图、用例图、顺序图):软件系统结构及行为的一组模型

⑨甘特图(项目任务和完成时间的项目进度模型)

 

输入设计的内容:①确定输出内容;②选择输出设备与介质;③确定输出格式;

输入设计的原则:①最小量原则;②简单性原则;③早校验原则;④少转换原则。

输入设计的内容:①确定输入数据内容;②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③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④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⑤确定输入设备。

 

诺兰模型:

①初装(初步意识计算机对管理的作用,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户管理部门);

②蔓延(投资迅速增长,计算机的管理作用吸引到其他部门);

③控制(加强组织协调,对新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④集成;(建立集中式数据库和能冲锋利用各种信息的系统,进入信息时代,硬件软件设备大量扩充)

⑤数据管理;

⑥成熟;(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的妖气,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是衡量信息系统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

系统的可靠性,指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的应用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常用的可靠性技术:①设备冗余技术;②负荷分布技术;③系统重新组合技术;④数据冗余校验;⑤数据保护与恢复技术;⑥系统动态检测;⑦诊断和自动校正软件技术。

 

技术可行性:

①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达到所提出的要求。

②所需要的物理资源是否具备、能否得到。

技术可行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硬件;②系统软件;③应用软件;④技术人员。

经济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enzeleo/article/details/10809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