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二)————补充知识(凸集) & 第二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二)————补充知识 凸集 & 第二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

补充知识

凸集

设 S 为 n 维欧氏空间 R n R^n 中一个集合。 若对 S 中任意两点,联结它们的线既仍属于 S; 换言之,对 S 中任意两点 x ( 1 ) , x ( 2 ) \bf{x}^{(1)},\bf{x}^{(2)} 及每个实数
λ [ 0 , 1 ] \lambda \in[0, \quad1] 都有:
λ x ( 1 ) + ( 1 λ ) x ( 2 ) S \lambda x^{(1)}+(1-\lambda) x^{(2)} \in S
则称 S 为凸集 λ x ( 1 ) + ( 1 λ ) x ( 2 ) \lambda x^{(1)}+(1-\lambda)x^{(2)} 称为凸组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a)是凸集,而图(b)不是.

方向与极方向

设S为 R n R^n 中闭四集,d为非零向量,如果对S中的每一个x都 有 射 线 { x + λ d   λ 0 } S \{\mathrm{ x} + \lambda d | ~ \lambda \geq 0 \}\in S , 则 称 d 为 S 的 一 个 方 向 。
设d是S的两个方向,若S不能表示成该集合的两个不同 方向的正线性组合,则称d为S的极方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a)中d是一个方向,图©中与边界重合的d是一个极方向,图(b)中d则既不是方向也不是极方向.

表示定理

  S = { x A x = b , x 0 }   \mathrm{~S = \{ x |A x = b , x \geq 0 \} ~} 为 非 空 多 面 集 , 则 有 :
(1)P的极点集K是非空的有限集合,记为 { x ( 1 ) , x ( 2 ) , x ( k ) } \{ \left.x^{(1)}, \mathbf{x}^{(2)}, \mathbf{x}^{(k)}\right\}
(2)设S的极方向集为J,则指标集J是空集当且仅当S是有界 集合,即多胞形.
(3) x S x \in S 的充要条件为:
x = k K λ k x k + j J μ j d j x=\sum_{k \in K} \lambda_{k} x^{k}+\sum_{j \in J} \mu_{j} d^{j}
其中 k K λ k = 1 , λ k 0 , k K , μ j 0 , j J \sum_{k \in K} \lambda_{k}=1, \lambda_{k} \geq 0, k \in K, \mu_{j} \geq 0, j \in J

择一定理

  • Farkas定理
    设A为 m × n m \times n 矩阵,c为n维向量,则 A x 0 , c T x > 0 A x \leq 0, \quad c^{T} x>0 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A T y = c , y 0 A^{T} y=c, y \geq 0 无解.
  • Gordan定理
    设A为 m × n m \times n 矩阵,那么, A x < 0 Ax<0 有解的充要条件是不存在非零向量 y 0 y \geq0 ,使 A y = 0 A'y=0 .

证明略.

第一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

问题的提出

例 某工厂在计划期内要安排生产Ⅰ、Ⅱ两种产品,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及A、B两种原材料的消耗,如表所示

产品1 产品2 拥有量
设备 1 2 8台时
原材料A 4 0 16kg
原材料B 0 4 12kg

每生产一件产品1可获利2元,每生产一件产品2可获利3元,问应如何安排计划使该工厂获利最多?

根据题目:

  1. x 1 , x 2 x_{1}, x_{2} 分别表示计划生产I,II产品的数量, 称它们为决策变量;
  2. 生产 x 1 , x 2 x_{1}, x_{2} 的数量多少,受资源押有量的限制 这是约束条件,即x_ + 2 x 2 8 ; 4 x 1 16 ; 4 x 2 12 +2 x_{2} \leq 8 ; 4 x_{1} \leq 16 ; 4 x_{2} \leq 12
  3. 生产的产品不能是负值,即x_, x 2 0 x_{2} \geq 0 ;
  4. 如何安排生产,使利润最大,这是目标.

用数学关系式可以表达为:
目标函数 max z = 2 x 1 + 3 x 2 \quad \max z=2 x_{1}+3 x_{2}
约束条件: { x 1 + 2 x 2 8 4 x 1 16 4 x 2 12 x 1 , x 2 0 \left\{\begin{array}{rr}x_{1}+2 x_{2} \leq 8 \\ 4 x_{1} \quad \quad \leq 16 \\ 4 x_{2} \leq 12 \\ x_{1}, x_{2} \geq 0\end{array}\right.
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

  • 每一个线性规划问题都用一组决策变量 ( x 1 , x 2 , x n ) \left(x_{1}, x_{2}, \cdots x_{n}\right)
    表示某一方案,这组决策变量的值代表一个具体方案。一般这些变量的取值是非负且连续的;
  • 都有关于各种资源和资源使用情况的技术数据,创造新 价值的数据:
    a i j ; c j ( i = 1 , m ; j = 1 , n ) a_{i j} ; c_{j}(i=1, \cdots m ; j=1, \cdots n)
  • 存在可以量化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可以用一组线 性等式或线性不等式来表示;
  • 都有一个达到某一目标的要求,可用决策变量的线性函 数(称为目标函数) 来表示。按问题的要求不同,要求目标函数实现最大化或最小化。

线性规划模型的一般形式
目标函数
max ( min ) z = c 1 x 1 + c 2 x 2 + + c n x n \max (\min ) z=c_{1} x_{1}+c_{2} x_{2}+\cdots+c_{n} x_{n}
约束条件
a 11 x 1 + a 12 x 2 + + a 1 n x n ( = , ) b 1 a_{11} x_{1}+a_{12} x_{2}+\cdots \cdots+a_{1 n} x_{n} \leq(=, \geq) b_{1}
a 21 x 1 + a 22 x 2 + + a 2 n x n ( = , ) b 2 a_{21} x_{1}+a_{22} x_{2}+\cdots \cdots+a_{2 n} x_{n} \leq(=, \geq) b_{2}
\cdot \cdot \cdot \cdot \cdot \cdot
a m 1 x 1 + a m 2 x 2 + + a m x n ( = , ) b m a_{m 1} x_{1}+a_{m 2} x_{2}+\cdots \cdots+a_{m} x_{n} \leq(=, \geq) b_{m}
x 1 , x 2 , , x n 0 x_{1}, x_{2}, \cdots \cdots, x_{n} \geq 0
用表格形式可以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解法

同样是以上面的例题为例,
目标函数 max z = 2 x 1 + 3 x 2 \quad \max z=2 x_{1}+3 x_{2}
约束条件: { x 1 + 2 x 2 8 4 x 1 16 4 x 2 12 x 1 , x 2 0 \left\{\begin{array}{rr}x_{1}+2 x_{2} \leq 8 \\ 4 x_{1} \quad \quad \leq 16 \\ 4 x_{2} \leq 12 \\ x_{1}, x_{2} \geq 0\end{array}\right.
我们可以画出图形,如下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斜率 2 3 -\frac{2}{3} 作出一簇直线,见虚线,虚线在y轴上的纵截距为目标函数值z的 1 3 \frac{1}{3} ,即 z 3 \frac{z}{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难看出,目标值在(4,2)点,达到最大值14.
通过图解法,可观察到线性规划的解可能出现 的几种情况:

  1. 无穷多最优解(多重最优解)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无界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无可行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标准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型式如下:

 目标函数:  max z = c 1 x 1 + c 2 x 2 + + c n x n  约束条件:  { a 11 x 1 + a 12 x 2 + + a 1 n x n = b 1 a 21 x 1 + a 22 x 2 + + a 2 n x n = b 2 a m 1 x 1 + a m 2 x 2 + + a m n x n = b n x 1 , x 2 , , x n 0 \begin{aligned} &\text { 目标函数: } \max z=c_{1} x_{1}+c_{2} x_{2}+\cdots+c_{n} x_{n}\\ &\text { 约束条件: }\left\{\begin{array}{c} \mathrm{a}_{11} x_{1}+a_{12} x_{2}+\cdots+a_{1 n} x_{n}=b_{1} \\ a_{21} x_{1}+a_{22} x_{2}+\cdots+a_{2 n} x_{n}=b_{2} \\ \cdots \cdots \cdots \cdots \\ a_{m 1} x_{1}+a_{m 2} x_{2}+\cdots+a_{m n} x_{n}=b_{n} \\ x_{1}, x_{2}, \cdots, x_{n} \geq 0 \end{array}\right. \end{aligned}
需要注意的地方有

  1. 目标函数求最大值;
  2. 约束条件中均为等号;
  3. 约束条件中b大于等于零;
  4. 约束条件中x大于等于零;

那么如何将一般的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标准型呢?
(1) 若要求目标函数实现最小化,即min z = C X , z=C X, 则只需将目标函数最小 化变换求目标函数最大化,即令 z = z z'= -z ,于是得到 m a x z = C X max z'= - CX .
(2) 约束条件为不等式。分两种情况讨论:
\bullet 若约束条件为“ \leq ”型不等式,则可在不等式左端加入非负松他变量, 把原 \leq 型不等式变为等式约束;
\bullet 若约束条件为 \geq 型不等式,则可在不等式左端减去一个非负剩余 变量(也称松他变量),把不等式约束条件变为等式约束。
(3) 若存在取值无约束的变量 x k x_{k} 可令
x k = x k x k x k , x k 0 \begin{array}{l} x_{k}=x_{k}^{\prime}-x_{k}^{\prime \prime} \\ x_{k}^{\prime}, x_{k}^{\prime \prime} \geq 0 \end{array}
例2:
将下述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形式
min z = x 1 + 2 x 2 3 x 3 { x 1 + x 2 + x 3 7 x 1 x 2 + x 3 3 3 x 1 + x 2 + x 3 = 5 x 1 , x 2 0 ; x 3  为无约束  \begin{array}{c} \min z=-x_{1}+2 x_{2}-3 x_{3} \\ \left\{\begin{array}{c} x_{1}+x_{2}+x_{3} \leq 7 \\ x_{1}-x_{2}+x_{3} \geq 3 \\ -3 x_{1}+x_{2}+x_{3}=5 \\ x_{1}, x_{2} \geq 0 ; x_{3} \text { 为无约束 } \end{array}\right. \end{array}
步骤:

  1. x 4 x 5 x_{4}-x_{5} 替换 x 3 , x_{3}, 其中 x 4 , x 5 0 x_{4}, x_{5} \geq 0 ;
  2. 在第一个约束不等式左端加入松他变量 x 6 x_{6} ;
  3. 在第二个约束不等式左端減去剩余变量 x 7 x_7 ;
  4. 令z’= -z,将求min z 改为求max z’.

得到标准型:
max z = x 1 2 x 2 + 3 ( x 4 x 5 ) + 0 x 6 + 0 x 7 { x 1 + x 2 + ( x 4 x 5 ) + x 6 = 7 x 1 x 2 + ( x 4 x 5 ) x 7 = 2 3 x 1 + x 2 + 2 ( x 4 x 5 ) = 5 x 1 , x 2 , x 4 , x 5 , x 6 , x 7 0 \begin{aligned} &\max z^{\prime}=x_{1}-2 x_{2}+3\left(x_{4}-x_{5}\right)+0 x_{6}+0 x_{7}\\ &\left\{\begin{array}{cc} \quad \quad \quad x_{1}+x_{2}+\quad \left(x_{4}-x_{5}\right)+x_{6}& \quad \quad =7 \\ \quad x_{1}-x_{2}+\quad \left(x_{4}-x_{5}\right) & -x_{7}=2 \\ -3 x_{1}+x_{2}+2\left(x_{4}- x_5\right) & \quad \quad =5 \\ x_{1}, x_{2}, x_{4}, x_{5}, x_{6}, x_{7} \geq 0 \end{array}\right. \end{aligned}

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概念

  1. 可行解
    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称为可行解,可行解中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的解为最优解.

  2. B B 是系数矩阵A( R ( A ) = m R(A)=m )中的 m × m m\times m 阶非奇异子矩阵 ( B 0 ) (\mathrm{B} | \neq 0) 称B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基。 B = ( a 11 a 12 a 1 m a 21 a 22 a 2 m a m 1 a m 2 a m n ) = ( P 1 , P 2 , P m ) B=\left(\begin{array}{cccc}a_{11} & a_{12} & \cdots & a_{1 m} \\ a_{21} & a_{22} & \cdots & a_{2 m} \\ \vdots & \vdots & & \vdots \\ a_{m 1} & a_{m 2} & \cdots & a_{m n}\end{array}\right)=\left(P_{1}, P_{2}, \cdots P_{m}\right)
    P j ( j = 1 , 2 , m ) \mathrm{P}_{\mathrm{j}}(j=1,2, \cdots m) 为基向量
    x j ( j = 1 , 2 , m ) \mathbf{x}_{\mathrm{j}}(j=1,2, \cdots m) 为基变量。
  3. 基可行解
    满足非负条件 x 0 x\geq0 的基解,称为基可行解. 基可行解的非零分量的数目不大于m,并且都是非负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 0 , Q 1 , , Q 2 , Q 3 , Q 4 0,Q_1,,Q_2,Q_3,Q_4 都是基可行解.
  4. 可行基
    对应于基可行解的基,称为可行基。 约束方程组 A x = b Ax=b 具有的基解的数目最多是 C n m C_{n}^{m} 个,一般 基可行解的数目要小于基解的数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River_J777/article/details/10602377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