ステージ 10: トピックの概要 (第 5 章: データベース)


))

第 5 章: データベース

1. 分離レベル

必要とする

  • 4 つの絶縁レベルと関連するエラー現象をマスターする

1.1.非コミット読み取り(未使用)

  • 他の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からコミットされていないデータを読み取る (最新バージョン)
  • エラー現象: ダーティ リード、ノンリピータブル リード、ファントム リード

ダーティリード現象

tx1 tx2
set session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分離レベル read uncommitted; (#分離レベルを read uncommitted uncommitted read に設定します)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を開始します; (#tx1 は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を開始します)
select * from account; /両方のアカウントは 1000 /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を開始します; (#tx2 は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を開始します)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 = 2000 where accountNo=1; (#アカウント 1 を 2000 に変更しますが、送信されていません)
select * from account; /口座番号 1 2000、口座番号 2 1000 /
  • tx2 がコミットされていない場合でも、tx1 はその変更を読み取ります

1.2.リードコミット (RC) (よく使用されます)

  • 他の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によって送信されたデータを読み取ります (最新のコミットされたバージョン)
  • エラー現象:Non-Repeatable Read、ファントムリードが発生します。
  • 利用シーン:最新の有効な値を確認したい

非反復読み取り現象

tx1 tx2
set セッション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分離レベル read commit; (#分離レベルを read commit から commit read に設定します)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を開始します。
select * from account; /両方のアカウントは 1000 /
アカウントセット残高を更新 = 2000 where accountNo=1; (値を変更、送信)
select * from account; /口座番号 1 2000、口座番号 2 1000 /
  • tx1 は同じトランザクション内にあり、2 つの読み取り結果が一致しないもちろん、この時点で tx2 の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はコミットされています

1.3.リピータブルリード (RR) (頻繁に使用される)

  •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 スコープ内では、複数の読み取りにより一貫性 (スナップショット作成時の最新のコミット バージョン) を確保できます。

  • エラー現象:ファントムリードという現象が発生しますが、ロックすることで回避可能です

  • 使用シナリオ: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内ではより強力な一貫性が必要ですが、表示される値は最新の有効な値ではない可能性があります。

ファントムリーディング現象

tx1 tx2
セッショントランザクション分離レベルの反復可能読み取りを設定します。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を開始します。
select * from account; /アカウント 1 と 2 が 2 つあります/
アカウントの値(3, 1000)に挿入します。
select * from account; /まだ 2 つのアカウント 1 と 2 しかないことがわかりました/
アカウントの値(3, 5000)に挿入します。/* エラー 1062 (23000): キー 'PRIMARY' のエントリ '3' が重複しています */
  • アカウント番号 3 は、tx1 のクエリ時に見つかりませんでしたが、挿入時に主キーの競合例外が見つかりました。まるで幻覚があるかのようです。

ファントム読み取りを防ぐためのロック(アップデート用)

tx1 tx2
セッショントランザクション分離レベルの反復可能読み取りを設定します。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を開始します。
select * from account; /アカウント 1 と 2 が 2 つあります/
更新するには、accountNo=3 のアカウントから * を選択します。
insert into accountvalues(3, 1000); /* ブロック*/
アカウントの値(3, 5000)に挿入します。
  • for update ステートメントが実行されると、この時点ではアカウント No. 3 は存在しませんが、MySQL は反復読み取り分離レベルの下でギャップ ロックを使用して、レコード No. 2 と正の無限大の間のギャップをロックします。
  • このとき、tx2 はギャップ ロックによってブロックされているため、レコード No.3 を挿入できません。

また、分離レベル (シリアル読み取り) を上げて、ファントム読み取り (更新用) を回避することもできます。

1.4.シリアル読み取り(使用量が少ないと、パフォーマンスが低下します)

  •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のスコープ内では、読み取りと読み取りのみを同時に実行できます。読み取りと書き込み、または書き込みは他の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をブロックします。この方法により、より強力な一貫性が保証されます。

  • エラー現象:なし

シリアル読み取りによりファントム読み取りを回避

tx1 tx2
セッショントランザクション分離レベルをシリアル化可能に設定します。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を開始します。
select * from account; /* 存在 1,2 两个账户,此时已经加了读锁 */
insert into account values(3, 1000); /* 阻塞 */
insert into account values(3, 5000);
  • 串行读隔离级别下,普通的 select 也会加共享读锁,其它事务的查询可以并发,但增删改就只能阻塞了

2. 快照读与当前读

要求

  • 理解快照读与当前读
  • 了解快照产生的时机

当前读
读取最新提交的数据,查询时需要加锁

  • select … for update
  • insert、update、delete,都会按最新提交的数据进行操作

当前读本质上是基于锁的并发读操作

快照读

读取某一个快照建立时(可以理解为某一时间点)的数据,也称为一致性读,无需加锁,读取的是历史数据(原理是回滚段

快照读主要体现在 select 时,而不同隔离级别下,select 的行为不同

  • 在 Serializable(串行读) 隔离级别下 - 普通 select 也变成当前读,即加共享读锁

  • 在 RC 隔离级别下(建立快照的时机) - 每次 select 都会建立新的快照

  • 在 RR 隔离级别下(建立快照的时机)

    • 事务启动后,首次 select 会建立快照
    • 如果事务启动选择了 with consistent snapshot,事务启动时就建立快照
    • 基于旧数据的修改操作,会重新建立快照

快照读本质上读取的是历史数据(原理是回滚段),属于无锁查询

下面不重要:

RR 下,快照建立时机 - 第一次 select 时

tx1 tx2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peatable read;
start transaction; (开始事务)
select * from account; /* 此时建立快照,两个账户为 1000 */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 = 2000 where accountNo=1;
select * from account; /* 两个账户仍为 1000 */
  • 快照一旦建立,以后的查询都基于此快照,因此 tx1 中第二次 select 仍然得到 1 号账户余额为 1000

如果 tx2 的 update 先执行

tx1 tx2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peatable read;
start transaction; (开始事务)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 = 2000 where accountNo=1;
select * from account; /* 此时建立快照,1号余额已经为2000 */

RR 下,快照建立时机 - 事务启动时

如果希望事务启动时就建立快照,可以添加 with consistent snapshot 选项

tx1 tx2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peatable read;
start transaction with consistent snapshot; /* 此时建立快照,两个账户为 1000 */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 = 2000 where accountNo=1;
select * from account; /* 两个账户仍为 1000 */

RR 下,快照建立时机 - 修改数据时

tx1 tx2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peatable read;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account; /* 此时建立快照,两个账户为 1000 */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balance+1000 where accountNo=1;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balance+1000 where accountNo=1; (重新建立快照)
select * from account; /* 1号余额为3000 */
  • tx1 内的修改必须重新建立快照,否则,就会发生丢失更新的问题

3. MySQL 存储引擎

InnoDB(现在MySQL默认的存储引擎) vs MyISAM(早期的MySQL默认的存储引擎)

要求

  • 掌握 InnoDB 与 MyISAM 的主要区别
  • 尤其注意它们在索引结构上的区别

InnoDB

  • 索引分为聚簇索引二级索引

    • 聚簇索引:主键值作为索引数据,叶子节点包含了所有字段数据,索引和数据是存储在一起的
    • 二级索引:除主键外的其它字段建立的索引称为二级索引。被索引的字段值作为索引数据,叶子节点还包含了主键值
  • 支持事务(ACID)

    • 通过 undo log 支持事务回滚、当前读(多版本查询)
    • 通过 redo log 实现持久性
    • 通过两阶段提交实现一致性
    • 通过当前读、锁实现隔离性
  • 支持行锁、间隙锁

  • 支持外键

MyISAM

  • 索引只有一种

    • 被索引字段值作为索引数据,叶子节点还包含了该记录数据页地址,数据和索引是分开存储的
  • 不支持事务,没有 undo log 和 redo log

  • 仅支持表锁

  • 不支持外键

  • 会保存表的总行数

InnoDB 索引特点

聚簇索引主键值作为索引数据,叶子节点还包含了所有字段数据,索引和数据是存储在一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主键即 7369、7499、7521 等

二级索引除主键外的其它字段建立的索引称为二级索引(比如以工资作为索引)。被索引的字段值作为索引数据,叶子节点(主键值+要查看的值)还包含了主键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上图中 800、950、1100 这些是工资字段的值,根据它们建立了二级索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上图中,如果执行查询 select empno, ename, sal from emp where sal = 800,这时候可以利用二级索引定位到 800 这个工资,同时还能知道主键值 7369
  • 但 select 字句中还出现了 ename 字段,在二级索引中不存在,因此需要根据主键值 7369 查询聚簇索引来获取 ename 的信息,这个过程俗称 回表

MyISAM 索引特点

被索引字段值作为索引数据,叶子节点还包含了该记录数据页地址,数据和索引是分开存储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索引

面试题:为什么 MySQL 主要采用 B+ 树作为索引实现?
  更适合磁盘数据的索引,可以等值查询、范围查询(适合广泛的查询条件)等;
要求

  • 了解常见索引与它们的适用场景,尤其是 B+Tree 索引的特点
  • 掌握索引用于排序,以及失效情况
  • 掌握索引用于筛选,以及失效情况
  • 理解索引条件下推
  • 理解二级索引覆盖

索引基础

常见索引

  • 哈希索引

    • 理想时间复杂度为 O ( 1 ) O(1) O(1)
    • 适用场景:适用于等值查询的场景,内存数据的索引(不适合范围索引,磁盘索引)
    • 典型实现:Redis,MySQL 的 memory 引擎
  • 平衡二叉树索引

    • 查询和更新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 ( l o g 2 ( n ) ) O(log_2(n)) O(log2(n))
    • 适用场景:适用于等值查询以及范围查询适合内存数据的索引,但不适合磁盘数据的索引,可以认为 树的高度决定了磁盘 I/O 的次数,百万数据树高约为 20
  • BTree 索引

    • BTree 其实就是 n 叉树,分叉多意味着节点中的孩子(key)多,树高自然就降低了(树越低,磁盘I/O越小)
    • 分叉数由页大小和行(包括 key 与 value)大小决定
      • 假设页大小为 16k,每行 40 个字节,那么分叉数就为 16k / 40 ≈ 410
      • 而分叉为 410,则百万数据树高约为3,仅 3 次 I/O 就能找到所需数据
    • 局部性原理:每次 I/O 按页为单位读取数据,把多个 key 相邻的行放在同一页中(每页就是树上一个节点),能进一步减少 I/O
  • B+ 树索引 (BTree 索引的改进)

    • 在 BTree 的基础上做了改进,索引上只存储 key,这样能进一步增加分叉数,假设 key 占 13 个字节,那么一页数据分叉数可以到 1260,树高可以进一步下降为 2
    • 更适合磁盘数据的索引,可以等值查询、范围查询(适合广泛的查询条件)等;

树高计算公式

  • l o g 10 ( N ) / l o g 10 ( M ) log_{10}(N) / log_{10}(M) log10(N)/log10(M) 其中 N 为数据行数,M 为分叉数

BTree vs B+Tree

  • 无论 BTree 还是 B+Tree,每个叶子节点到根节点距离都相同
  • BTree key 及 value 在每个节点上,无论叶子还是非叶子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B+Tree 普通节点只存 key,叶子节点才存储 key 和 value,因此分叉数可以更多
    • 不过也请注意,普通节点上的 key 有的会与叶子节点的 key 重复
  • B+Tree 必须到达叶子节点才能找到 value
  • B+Tree 叶子节点用链表连接,可以方便范围查询全表遍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这两张图都是仅画了 key,未画 value

B+Tree 新增 key

假设阶数(m)为5(阶数代表每个节点中key的最大数)

  1. 若为空树,那么直接创建一个节点,插入 key 即可,此时这个叶子结点也是根结点。例如,插入 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插入时,若当前结点 key 的个数小于阶数,则插入结束

  2. 依次插入 8、10、15,按 key 大小升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插入 16,这时到达了阶数限制,所以要进行分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叶子节点分裂规则:将这个叶子结点分裂成左右两个叶子结点,左叶子结点包含前 m/2 个(2个)记录,右结点包含剩下的记录,将中间的 key 进位到父结点中。注意:中间的 key 仍会保留在叶子节点一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插入 17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插入 18,这时当前结点的 key 个数到达 5,进行分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分裂成两个结点,左结点 2 个记录,右结点 3 个记录,key 16 进位到父结点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插入 19、20、21、22、6、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插入 7,当前结点的 key 个数到达 5,需要分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分裂后 key 7 进入到父结点中,这时父节点 key 个数也到达 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非叶子节点分裂规则:左子结点包含前 (m-1)/2 个 key,将中间的 key 进位到父结点中(不保留),右子节点包含剩余的 ke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Tree 查询 key

以查询 15 为例

  • 第一次 I/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二次 I/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三次 I/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Tree 删除叶子节点 key

  1. 初始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删完有富余。即删除后结点的key的个数 > m/2 – 1,删除操作结束,例如删除 2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删完没富余,但兄弟节点(借完之后)有富余。即兄弟结点 key 有富余( > m/2 – 1 ),向兄弟结点借一个记录,同时替换父节点,例如删除 1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兄弟节点(借完之后)也不富余,合并兄弟叶子节点。即兄弟节点合并成一个新的叶子结点,并删除父结点中的key,将当前结点指向父结点,例如删除 7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也需要删除非叶子节点中的 7,并替换父节点保证区间仍有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左右兄弟都不够借,合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Tree 删除非叶子节点 key

接着上面的操作

  1. 非叶子节点 key 的个数 > m/2 – 1,则删除操作结束,否则执行 2

  2. 兄弟结点有富余,父结点 key 下移,兄弟结点 key 上移,删除结束,否则执行 3

  3. 兄弟节点没富余,当前结点和兄弟结点及父结点合并成一个新的结点。重复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命中索引

面试题:正向问法:命中索引要注意什么?(反向问法:索引什么时候失效)
(上面的命中是个动词)

准备数据

  1. 修改 MySQL 配置文件my.ini,在 [mysqld] 下添加 secure_file_priv= 重启 MySQL 服务器,让选项生效【目的是不用考虑权限的限制,可以从任意目录下导入数据文件】

  2. 执行 db.sql 内的脚本,建表

  3. 执行 LOAD DATA INFILE 'D:\\big_person.txt' INTO TABLE big_person;【LOAD DATA INFILE ‘文本文件路径’ INTO TABLE big_person;】 注意实际路径根据情况修改

    • 测试表 big_person(此表数据量较大,如果与其它表数据一起提供不好管理,故单独提供),数据行数 100 万条,列个数 15 列。为了更快速导入数据,这里采用了 load data infile 命令配合 *.txt 格式数据

索引用于排序

/* 单列索引并不能在多列排序时加速 */
create index first_idx on big_person(first_name);#为first_name创建索引first_idx
create index last_idx on big_person(last_name);#为last_name创建索引last_idx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order by last_name, first_name limit 10; 

上面创建了索引,可是查询时仍然很慢,因为多列排序需要用组合索引;
上面的explain+SQL语句的作用是:不用执行实际查询,只展示如何优化SQL语句的;

/* 多列排序需要用组合索引 */
alter table big_person drop index first_idx; #删除索引first_idx
alter table big_person drop index last_idx; #删除索引last_idx
create index last_first_idx on big_person(last_name,first_name); #创建组合索引

/* 多列排序需要遵循最左前缀原则, 第1个查询可以利用索引,第2,3查询不能利用索引 */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order by last_name, first_name limit 10;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order by first_name, last_name limit 10;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order by first_name limit 10; 

/* 多列排序升降序需要一致(都升序/都降序),查询1可以利用索引,查询2不能利用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order by last_name desc, first_name desc limit 10;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order by last_name desc, first_name asc limit 10; 

最左前缀原则

若建立组合索引 (a,b,c),则可以利用到索引的排序条件是:

  • order by a
  • order by a, b
  • order by a, b, c

索引用于 where 筛选

  • 参考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multiple-column-indexes.html

组合索引要满足最左侧原则,模糊查询也要满足字符串的最左前缀;

/* 模糊查询需要遵循字符串最左前缀原则,查询2可以利用索引(条件内的顺序可以打乱),查询1,3不能利用索引,1不满足组合索引最左前缀原则 */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first_name LIKE 'dav%' LIMIT 5;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last_name LIKE 'dav%' LIMIT 5;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last_name LIKE '%dav' LIMIT 5;

/* 组合索引需要遵循最左前缀原则,查询1,2可以利用索引,查询3,4不能利用索引 */
create index province_city_county_idx on big_person(province,city,county);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province = '上海' AND city='宜兰县' AND county='中西区';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county='中西区' AND city='宜兰县' AND province = '上海';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city='宜兰县' AND county='中西区';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county='中西区';

/* 函数及计算问题,一旦在字段上应用了计算或函数,都会造成索引失效。查询2可以利用索引,查询1不能利用索引 */
create index birthday_idx on big_person(birthday);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ADDDATE(birthday,1)='2005-02-10'; #函数用在列上(字段上)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birthday=ADDDATE('2005-02-10',-1);#函数用在值上

/* 隐式类型转换问题(desc 表名;#查看数据表各字段类型,得知phone是字符串)
	* 查询1会发生隐式类型转换等价于在phone上应用了函数,造成索引失效
	* 查询2字段与值类型相同不会类型转换,可以利用索引
*/
create index phone_idx on big_person(phone);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phone = 13000013934;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phone = '13000013934';

最左前缀原则(leftmost prefix)

若建立组合索引 (a,b,c),则可以利用到索引的查询条件是:

  • where a = ?
  • where a = ? and b = ? (注意与条件的先后次序无关,也可以是 where b = ? and a = ?,只要出现即可)
  • where a = ? and b = ? and c = ? (注意事项同上)

不能利用的例子:

  • where b = ?
  • where b = ? and c = ?
  • where c = ?

特殊情况:

  • where a = ? and c = ?(a = ? 会利用索引,但 c = ? 不能利用索引加速,会触发索引条件下推)

索引条件下推

  • 参考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dex-condition-pushdown-optimization.html
    并非组合索引会用到所有的索引,可能用到0个、1个、2个、3个;
/* 查询 1,2,3,4 都能利用索引,但 4 相当于部分利用了索引,会触发索引条件下推 */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province = '上海';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province = '上海' AND city='嘉兴市';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province = '上海' AND city='嘉兴市' AND county='中西区';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province = '上海' AND county='中西区';

比如省、市、县都有索引,查询时“省、市、县”用到了三个索引;“省、市”用到了两个索引;“省、县、市”用了一个索引;“市、省、县”一个索引也用不到

索引条件下推

  • MySQL 执行条件判断的时机有两处:
    • 服务层(上层,不包括索引实现)
    • 引擎层(下层,包括了索引实现,可以利用)
    • 上面查询 4 中有 province 条件能够利用索引,在引擎层执行,但 county 条件仍然要交给服务层处理
  • 在 5.6 之前,服务层需要判断所有记录的 county 条件,性能非常低
  • 5.6 以后,引擎层会先根据 province 条件过滤,满足条件的记录才在服务层处理 county 条件

我们现在用的是 5.6 以上版本,所以没有体会,可以用下面的语句关闭索引下推优化,再测试一下性能

SET optimizer_switch = 'index_condition_pushdown=off';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province = '上海' AND county='中西区';

二级索引覆盖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province = '上海' AND city='宜兰县' AND county= '中西区';
explain SELECT id,province,city,county FROM big_person WHERE province = '上海' AND city='宜兰县' AND county='中西区';

根据查询条件查询 1,2 都会先走二级索引,但是二级索引仅包含了 (province, city, county) 和 id 信息

  • 查询 1 是 select *,因此还有一些字段二级索引中没有,需要回表(查询聚簇索引)来获取其它字段信息
  • 查询 2 的 select 中明确指出了需要哪些字段,这些字段在二级索引都有,就避免了回表查询【二级索引覆盖

其它注意事项

  • 表连接需要在连接字段上建立索引
  • 不要迷信网上说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如:

create index first_idx on big_person(first_name); #创建索引

/* 不会利用索引,因为优化器发现查询记录数太多,还不如直接全表扫描 */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first_name > 'Jenni';
/* 会利用索引,因为优化器发现查询记录数不太多 */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first_name > 'Willia';

/* 同一字段的不同值利用 or 连接,会利用索引 */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id = 1 or id = 190839;
/* 不同字段利用 or 连接,会利用索引(底层分别用了两个索引) */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first_name = 'David' or last_name = 'Thomas';

/* in 会利用索引 */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first_name in ('Mark', 'Kevin','David'); 
/* not in 不会利用索引的情况 */ //没有发生索引覆盖
explain select * from big_person where first_name not in ('Mark', 'Kevin','David');
/* not in 会利用索引的情况 */ //发生了索引覆盖
explain select id from big_person where first_name not in ('Mark', 'Kevin','David');
  • 以上实验基于 5.7.27,其它如 !=、is null、is not null 是否使用索引都会跟版本、实际数据相关,以优化器结果为准
  • 查看mysql版本:select @@version;

5. 查询语句执行流程

面试题:执行 SQL 语句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1 时发生了什么

要求

  • 了解查询语句执行流程

执行 SQL 语句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1 时发生了什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连接器:负责建立连接、检查权限、连接超时时间由 wait_timeout 控制,默认 8 小时

  2. 查询缓存:会将 SQL 和查询结果以键值对方式进行缓存,修改操作会以表单位导致缓存失效

  3. 分析器:词法、语法分析

  4. 优化器:决定用哪个索引,决定表的连接顺序等

  5. 执行器:根据存储引擎类型,调用存储引擎接口

  6. 存储引擎:数据的读写接口,索引、表都在此层实现

6. undo log 与 redo log

要求

  • 理解 undo log 的作用
  • 理解 redo log 的作用

undo log

  • 回滚数据以行为单位,记录数据每次的变更,一行记录有多个版本并存
  • 多版本并发控制即快照读(也称为一致性读,查询操作不受锁的影响),让查询操作可以去访问历史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终trx id = 100查询到的是trx id = 101trx id = 102之前的状态

  1. 每个事务会按照开始时间,分配一个单调递增的事务编号 trx id
  2. 每次事务的改动都会以行为单位记入回滚日志,包括当时的事务编号,改动的值等
  3. 查询操作,事务编号大于自己的数据是不可见的,事务编号小于等于自己的数据才是可见的
    • 例如图中红色事务看不到 trx id=102 以及 trx id=101 的数据,只有 trx id=99 的数据对它可见

redo log

redo log 的作用主要是实现 ACID 中的持久性,保证提交的数据不丢失

  • 记录了事务提交的变更操作,服务器意外宕机重启时,利用 redo log 进行回放,重新执行已提交的变更操作
  • 事务提交时,首先将变更写入 redo log,事务就视为成功。至于数据页(表、索引)上的变更,可以放在后面慢慢做
    • 数据页上的变更宕机丢失也没事,因为 redo log 里已经记录了
    • 数据页在磁盘上位置随机,写入速度慢,redo log 的写入是顺序的速度快

它由两部分组成,内存中的 redo log buffer,磁盘上的 redo log file

  • redo log file 由一组文件组成,当写满了会循环覆盖较旧的日志,这意味着不能无限依赖 redo log,更早的数据恢复需要 binlog
  • bufferfile 两部分组成意味着,写入了文件才真正安全,同步策略由参数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控制
    • 0 - 每隔 1s 将日志 write and flush 到磁盘
    • 1 - 每次事务提交将日志 write and flush==默认值=
    • 2 - 每次事务提交将日志 write,每隔 1s flush 到磁盘,意味着 write 意味着写入操作系统缓存,如果 MySQL 挂了,而操作系统没挂,那么数据不会丢失

      write:将数据写入到操作系统的缓存;flush:将操作系统的缓存存到磁盘文件;

7. 锁

面试题:你对 MySQL 的锁了解吗

要求

  • 了解全局锁
  • 了解表级锁
  • 掌握行级锁

全局锁

用作数据的全量备份时,保证表与表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如果不加任何包含,数据备份时就可能产生不一致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全局锁的语法:
阻塞增删改

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 使用全局读锁锁定所有数据库的所有表。这时会阻塞其它所有 DML 以及 DDL 操作,这样可以避免备份过程中的数据不一致。接下来可以执行备份,最后用 unlock tables 来解锁

注意
但 flush tables 属于比较重的操作,可以使用 --single-transaction 参数来完成不加锁的一致性备份(仅针对 InnoDB 引擎的表)
备份

mysqldump --single-transaction -uroot -p test > 1.sql

表级锁(InnoDB)

表级锁 - 表锁(需要显示的执行加锁、解锁操作)

  • 语法:加锁 lock tables 表名 read/writeread是共享锁,其他客户端能做读操作,write是排它锁,其他客户端什么都做不了),解锁 unlock tables
  • 缺点:粒度较粗(并发低),在 InnoDB 引擎很少使用

表级锁 - 元数据锁(隐示的执行加锁、解锁操作)

  • 即 metadata-lock(MDL),主要是为 了避免 DML(增删改查) 与 DDL(表定义语言:创建表,修改表,删除表) 冲突DML 的元数据锁之间不互斥

  • 加元数据锁的几种情况

    • lock tables read/write,类型为 SHARED_READ_ONLY 和 SHARED_NO_READ_WRITE
    • alter table,类型为 EXCLUSIVE,与其它 MDL 都互斥
    • select,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类型为 SHARED_READ
    • insert,update,delete,select for update,类型为 SHARED_WRITE
  • 查看元数据锁(适用于 MySQL 8.0 以上版本)

    • select object_type,object_schema,object_name,lock_type,lock_duration from performance_schema.metadata_locks;

表级锁 - IS(意向共享) 与 IX(意向排他)
【意向锁】
客户端1加了IS(意向共享)锁,则其他客户端表锁中还可以加上read共享锁;客户端1加了IX(意向排他)锁,则其他客户端表锁中什么锁都不能加啦;

  • 主要是 避免 DML 与表锁冲突,DML 主要目的是加行锁,为了让表锁不用检查每行数据是否加锁,加意向锁(表级)来减少表锁的判断,意向锁之间不会互斥
  • 加意向表锁的几种情况
    •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会加 IS 锁
    • insert,update,delete, select … for update 会加 IX 锁
  • 查看意向表锁(适用于 MySQL 8.0 以上版本)
    • select object_schema,object_name,index_name,lock_type,lock_mode,lock_data from performance_schema.data_locks;

行级锁(InnoDB)

  • 种类

    • 行锁 – 在 RC 下,锁住的是,防止其他事务对此行 update 或 delete
    • 间隙锁 – 在 RR 下,锁住的是间隙,防止其他事务在这个间隙 insert 产生幻读
    • 临键锁 – 在 RR 下,锁住的是前面间隙+行 ,特定条件下可优化为行锁
  • 查看行级锁

    • select object_schema,object_name,index_name,lock_type,lock_mode,lock_data from performance_schema.data_locks where object_name='表名';

注意

  • 它们锁定的其实都是 索引上的行与间隙,根据索引的有序性来确定间隙

测试数据

create table t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10),age int, key (name)); 
insert into t values(1, 'zhangsan',18); 
insert into t values(2, 'lisi',20); 
insert into t values(3, 'wangwu',21); 
insert into t values(4, 'zhangsan', 17); 
insert into t values(8,'zhang',18);
insert into t values(12,'zhang',20);

说明

  • 1,2,3,4 之间其实并不可能有间隙
  • 4 与 8 之间有间隙
  • 8 与 12 之间有间隙
  • 12 与正无穷大之间有间隙
  • 其实我们的例子中还有负无穷大与 1 之间的间隙,想避免负数可以通过建表时选择数据类型为 unsigned int

间隙锁例子

事务1:

begin;
select * from t where id = 9 for update; /* 锁住的是 8 与 12 之间的间隙 */

事务2:

update t set age=100 where id = 8; /* 不会阻塞 */
update t set age=100 where id = 12; /* 不会阻塞 */
insert into t values(10,'aaa',18); /* 会阻塞 */

临键锁和记录锁例子

事务1:

begin;
select * from t where id >= 8 for update;
  • 临键锁锁定的是左开右闭的区间,与上条查询条件相关的区间有 (4,8],(8,12],(12,+∞)
  • 临键锁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被优化为记录锁,例如 (4,8] 被优化为只针对 8 的记录锁,前面的区间不会锁住

事务2:

insert into t values(7,'aaa',18); /* 不会阻塞 */
update t set age=100 where id = 8; /* 会阻塞 */
insert into t values(10,'aaa',18); /* 会阻塞 */
update t set age=100 where id = 12; /* 会阻塞 */
insert into t values(13,'aaa',18); /* 会阻塞 */

おすすめ

転載: blog.csdn.net/weixin_52223770/article/details/129007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