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uth2.0 security protocol formal analysis -" ---- excerpt paper finishing

--- --- restore content begins

This paper was published i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write or feel very standard. Experimental part explain more clearly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Use Scyther tool primarily in DY model following the formal analysis of security OAuth2.0 protocol.
First OAuth2.0 protocol defines four roles are: resource owner, resource server, client, authorization server,
the original pointed out that licensing model defines four different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OAuth2.0 agreement: the authorization code mode, simplified mode, client mode, password mode.
Second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nowledge authorization code model OAuth2.0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s of the authentication server and server resources as the same server (convenient experimental operation). FIG given sequence, information on transmission of individual parameters of the authorization code display mode of the image:

 角色中需要定义的是本角色中使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和常量的声明-------本作者在原文中没有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到 User角色中包括5个事件,

I will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formal agreement regarding the authorization code re-write mode again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explained as follows: In the User Role Description User: ------
User: ------ first behavior User defined roles, procedures instantiated based on User role instances running instances of U, role Firstly, you need to define this role is to use the data type, that is, variables and constants. User role include five events, line 3 using the user and client to share secret key transmitted by the user data (user) to the client (client) req, line 4 represents indication shared key encryption is received from client user's message, line 5 represents authorization code transmission request to the server (server) using the shared key encrypted client (user), and to produce the necessary parameter information such as server: registered redirection URI, status codes. Line 6 indicates acceptance server in response to the authorization code, the authorization code line 7 represents redirect client.
Then discuss security attributes:

 Scyther 定义一对属性  (Running ,Commit)用来表示谢意双方对传输数据的认可,如果角色 I 认可角色 R的数据  (随机数 ni  和 nr),则在角色 I 的定义末尾插入语句 Claim (I,Commit, R ,ni, nr);同样在 R中send 事件之前插入语句  claim(R,Running,ni ,nr)<p>---恢复内容结束---</p>本篇论文发表在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感觉写的还是很有水准的。实验部分交代的比较清楚
本篇论文的创新点:  使用Scyther工具 主要是在  DY模型下面  形式化分析了 OAuth2.0协议的安全性。
  首先 OAuth2.0协议定义了四种角色分别是:    资源拥有者、资源服务器、客户端、授权服务器、
  原文指出,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OAuth2.0协议定义了四种授权模式: 授权码模式、简化模式、客户端模式、密码模式。
   其次本篇论文知识讨论了OAuth2.0的中的授权码模型,


本论文中作者将认证服务器和资源服务器作为同一个服务器(方便实验操作) 。给出了顺序图,形象的展示授权码模式下各个参数信息的传递情况:

 角色中需要定义的是本角色中使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和常量的声明-------本作者在原文中没有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到 User角色中包括5个事件,

我下面将协议关于授权码模式的 形式化描述过程 重新写了一遍

根据作者的解释如下:在用户角色描述 User :------
User :------ 第一行为User角色定义,程序在实例化的时候会根据 U角色实例化 User运行实例,角色中首先需要定义的是本角色中使用到的数据类型,就是变量和常量。User 角色中主要包括5个事件,第3行使用用户和客户端的共享秘钥由用户(user)向客户端(client)发送数据req ,第4行表示表示使用共享秘钥加密接受从客户端到用户的消息,第5行表示使用共享秘钥加密客户端(user)向服务器(server)发送授权码请求,并向服务器出示必要的参数信息如:已注册的重定向 uri 、状态码等。 第6行表示接受服务器端的授权码响应,第7行表示授权码重定向客户端。
接下来讨论安全属性的问题:

 Scyther 定义一对属性  (Running ,Commit)用来表示谢意双方对传输数据的认可,如果角色 I 认可角色 R的数据  (随机数 ni  和 nr),则在角色 I 的定义末尾插入语句 Claim (I,Commit, R ,ni, nr);同样在 R中send 事件之前插入语句  claim(R,Running,ni ,nr)
 现在对实验结果解释:
 通过实验分析得到实验结果,Scyther本身采用的是黑盒的验证思想,各个角色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观察问题,是否能够满足安全目标和安全属性,如果安全属性不满足则可能存在攻击路径,(实验输出攻击路径图),分别从三个角色出发分析攻击:‘
 首先是  User 端角色观察到的攻击图。


对上面的如做解释:-------- 只有User端认为自己是和攻击者进行通信的,User端认为通信三方分别是: 角色U 为自己 ,角色C 为 Eve(攻击者),角色S为 Server;
客户端 Client 端认为通信三方 :----角色 U为 Uer ,角色 C 为自己, 角色 S为 Server
Server 端认为 ,角色 U 为 User, 角色 C 为 Client, 角色 S为自己 ,
攻击者可以破坏用户的DNS服务,将信息重定向到恶意的客户端,然后将信息修改没发送给正常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一单获得授权码,可以将授权码发送给正常客户端只是监听用户和客户端的通信,或者攻击者可以将信息修改将授权码发送给恶意的客户端,那么恶意的客户端就可以获得用户的受保护的资源实现资源的窃取。
其次是 Client 端角色观察攻击路径图如下:

解释如下: 只有客户端认为自己是和攻击者通信的,
User端认为通信三方为:角色 U为自己 ,角色C为 Client ,角色 S为 Server
Client端认为通信三方 : 角色U为 User,同时可能存在另一个User进程 Eve(攻击者),角色C为自己 ,角色S为 Server
Server 端认为: 角色U为User ,角色C为Client ,角色S为自己 ,此项攻击为中间人攻击,首先攻击者监听到用户向Client端发送授权码信息,如果这个通信信道未受到保护户,攻击者将原有的信息截获、原有的通道阻塞,保证授权码的有效性,之后攻击者以User的身份发起另一个会话,使用监听到的授权码嘻嘻获取资源。
Server端观察到的攻击路径如下:

解释如下: 只有Server端认为自己是和攻击者进行通信的,
User端认为通信三方为 :角色 U为自己 ,角色C为Client ,角色 S为Server
Client端认为通信三方为: 角色U为 User ,角色C为自己 ,角色S为Server,
Sever端认为:角色U为Eve(攻击者),角色C为Client ,角色S为自己 , 首先监听者User发送到Server的授权码请求消息,然后对信息进行修改,转发给Server,Server做出授权码响应,将授权码转发给攻击者Eve。

Guess you like

Origin www.cnblogs.com/xinxianquan/p/1076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