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重点

神康重点

名词解释

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2.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3.颅脑损伤(TBI):是指头颅部,特别是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又称脑外伤(BI or BD)或头损伤(HI),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4.阿尔茨海默病(AD):亦称老年性痴呆,是指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5.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

6.脑疝P56:颅内高压进一步发展致各腔室间压力不均,推压部分脑组织向解剖间隙移位,引起脑疝的发生。

7.联合反应: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8.共同运动: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的运动模式。

9.脑炎:指病原微生物侵犯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性改变。

10.脑膜炎:指病原微生物侵犯仅累及软脑膜,若脑实质和脑膜同时受累则称脑膜脑炎。

12.胶质瘤:发生于神经外胚层,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常见,常见发病部位为大脑半球。

13.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部位为大脑半球矢状窦旁。

14.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致使脑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15.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的自我感知错误,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升降、倾斜等。

填空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P2:脊髓、脑干、大脑皮质、小脑和基底节。

2.Bobath技术的主要方法有P6:控制关键点、反射性抑制、平衡反应训练和负重、放置和保持等感觉刺激。

3.颅内血肿意识障碍的演变过程P57:外伤后原发性昏迷、中间意识清醒(或好转)期和继发性昏迷。

4.多发性硬化累及部位P139:脑室周围、近皮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

5.12对颅神经里哪一对是中枢神经脑白质的延续:视神经

6.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最常受累的脊髓节段P149:胸髓(T3-T5)

7.膈肌的功能由哪个脊髓节段支配P168:C3-C5

8.脑炎和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途径P205:血行感染、直接感染、神经干逆行感染。

9.脑炎和脑膜炎大多由什么病毒感染引起P206:肠道病毒。

10.脑炎和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

1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P225:头痛、呕吐、视盘水肿

12.导致HIE的主要原因P242:心搏骤停

13.HIE最常累及的部位(对缺氧耐受性最低的部位):额叶及颞叶海马

14.HIE临床言语功能障碍的类型P244:运动型构音障碍,失语相对少见。

15.梅尼埃病(MD)四联症P253:反复发作旋转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耳胀满感。

16.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临床表现P268: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和感觉异常。

17.多发性硬化引发视觉障碍的4个特征PPT:视野缺损、视敏度下降、色觉和对比度下降、眼球运动障碍。

简答

⒍Brunnstrom分期

答: 1期——患者无随意运动;

2期——患者开始出现随意运动, 并能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3期——患者的异常肌张力明显增高,可随意出现共同运动;4期——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开始下降,其共同运动模式被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5期——患者的肌张力逐渐恢复,并出现精细运动;6期——患者的运动能力接近正常水平,但其运动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

⒈脑卒中的分类和临床特点P41

答:分类:①脑梗死:脑血栓的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②脑出血③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①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偏身感觉(浅感觉和深感觉)障碍、一侧视野缺失(偏盲)和偏身运动障碍。②交流功能障碍:表现为失语、构音障碍等。

③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障碍、注意力障碍、思维能力障碍、失认等。④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等。⑤其他功能障碍:如吞咽困难、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等。

⒉ICF将脑卒中患者功能受损程度分为哪三个水平?

答:①器官水平的功能障碍②个体水平的功能障碍③社会水平的功能障碍

⒊脑卒中的分级康复

答:①一级康复(早期康复):急性期在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住院期间进行的康复治疗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为下一步改善受损功能创造条件

②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恢复早期在康复医学科和康复中心进行康复尽最大可能改善受损功能,提高ADL

③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恢复中后期和后遗症期在社区和家庭开展的康复治疗进一步提高ADL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

⒋脑卒中的内科治疗

答:①一般治疗:安静卧床;镇静、止痉和止痛;头部降温②调整血压③降低颅内压④注意 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⑤防治并发症

⒌肌力分级(LOVETT方法)

答:0级-无肌肉收缩1级-有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2级-不抗重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3级-抗重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4级-抗部分阻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5级-抗充分阻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正常)

⒍Brunnstrom分期

答: 1期——患者无随意运动;

2期——患者开始出现随意运动, 并能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3期——患者的异常肌张力明显增高,可随意出现共同运动;4期——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开始下降,其共同运动模式被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5期——患者的肌张力逐渐恢复,并出现精细运动;6期——患者的运动能力接近正常水平,但其运动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

⒎三级平衡检测法

答:I级平衡 ——指在静态下不借助外力,患者可 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II级平衡 ——指在支撑面不动(坐位或站立位)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运动时可以保持平衡;III级平衡——指患者在外力作用或外来干扰下 仍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平衡。⒏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目标及特点?

答:康复目标:通过被动活动和主动参与,促进偏瘫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以及肢体正确摆放和体位的转换(如翻身等),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并发症.

特点:在原发病、合并症等治疗基础上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床边完成。⒐脑卒中恢复期(各阶段)的特点及治疗

答:⑴恢复早期:①特点:恢复早期,又称为亚急性期指发病后的3~4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2~3期,患者从患侧肢体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到痉挛明显,患者能主动活动患肢,但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 ②治疗:床上与床边活动:上肢上举,床边坐站,下肢交替屈伸,桥式运动。

坐位活动;站立活动;减重步行训练;平行杠内行走;室内行走与户外活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中国传统疗法;作业治疗;步行架与轮椅的应用;言语治疗

⑵恢复中期:①特点:患者从患肢肌肉痉挛明显——能主动活动患肢,但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到肌肉痉挛减轻,开始出现选择性肌肉活动。 ②治疗: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反射性抑制模式(RIP);下肢的治疗性活动 ;作业治疗;认知功能训练

⑶恢复后期:①特点:此期患者大多数肌肉活动为选择性的,能自主活动,不受肢体共同运动影响直至肢体肌肉痉挛消失,肌肉活动为选择性的,分离运动平稳,协调性良好,但速度较慢。②治疗: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下肢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心理治疗;支具和矫形器的应用。⑷后遗症期:①特点:脑损害导致的功能障碍经过各种治疗受损的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善此时为进入后遗症期。临床上有的在发病后6~12月,但多在发病后1~2年。

②治疗:加强残存和已有功能的恢复;环境改造和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防止异常肌张力和挛缩的进一步加重。

17.脑卒中吞咽障碍如何康复训练

答:①唇、舌、颜面肌和颈部屈肌的主动运动和肌力训练; ②一般先用糊状或胶状食物进行训练,少量多次,逐过渡到普通食物; ③进食时多主张取坐位颈稍前屈易引起咽反射; ④软腭冰刺激有助于咽反射的恢复; ⑤咽下食物练习呼气或咳嗽有助于预防误咽; ⑥构音器官的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 ⑦轻、中度吞咽困难可用鼻胃管过渡 ⑧严重长期吞咽困难,应进行胃造瘘

⒑抑制下肢伸肌痉挛,诱发主动运动的治疗有哪些答:仰卧位,保持患侧足背屈,做屈髋屈膝,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诱发足背屈训练俯卧位,患侧膝关节做屈曲活动;侧卧位,固定髋关节,做膝的屈伸运动;仰卧位,患者双手抱膝,改善伸肌痉挛;桥式运动:双桥——单桥——负重。

11.废用综合征的定义、原因及表现

答:⑴定义:由于机体不活动或活动低下产生的 继发行为障碍⑵原因:①原发病情重,需要长期安静或卧床状态②脑卒中导致的严重运动功能障碍③精神抑郁导致的严重运动功能障碍④严重感觉功能障碍引起刺激减少导致运动减少⑤因疼痛限制肢体或躯体活动⑥老年人喜静不喜动⑦长期使用支具、石膏、夹板,限制肢体活动

⑶表现:①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②关节挛缩③心肺功能低下④易疲劳⑤废用性骨质疏松

12.误用综合征的定义及原因

答:⑴定义:在康复治疗中采用错误的方法,引起医源性的继发性损害。

⑵原因:①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②康复方法错误③护理方法错误13.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答:⑴临床表现:①放松坐位下可在患侧肱骨头和肩峰间触及明显的凹陷②X线可见肱骨头和肩关节盂之间的间隙增宽③在患侧上肢活动、全身用力或站立时可减轻或消失④肩胛带下降,肩关节腔向下倾斜⑤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⑥病侧呈翼状肩

⑵治疗:①纠正肩胛骨的位置,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②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的肌肉③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的被动运动范围④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牵拉损伤而引起箭筒和半脱位。

14.肩手综合征的定义、机制及措施

答:⑴定义:指原发病恢复期间,病侧上肢的手突然浮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制。严重的是可引起手及手指变形,手功能完全丧失。

⑵机制:①长时间的腕关节强制性掌屈 ②过度腕关节伸展可产生炎症样的浮肿及疼痛 ③长时间病侧手背静脉输液 ④病侧手伤

⑶措施:①抬高患肢,腕轻度背伸

②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③冰水浸泡法④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⑤主动运动⑥被动运动⑦交感神经阻滞⑧类固醇制剂口服或局部注射⑨手术

15.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

答:⑴临床表现:患侧下肢肿胀、痛、局部皮温度稍高,颜色异常,受累关节被动活动受限,严重的可出现发绀、肢体远端坏死。⑵预防:①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②抬高下肢(卧床时)和穿压力长筒袜;③下肢外部气压循环治疗;④下肢肌肉功能性电刺激⑶治疗:①患肢制动,血栓机化后再开始活动②采用肝素抗凝治疗③尿激酶溶栓治疗④血管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适用于髋部、早期。

16.步行训练的条件

答:①肌力:单侧下肢必须能够支撑体重的¾以上,双下肢伸肌肌力应达3级以上。

②平衡能力:在室内步行,平衡能力需2级;在室外步行,平衡能力必须达到3级。

③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双侧上、下肢的肌肉的协调配合,特别是拮抗肌之间的肌张力和肌力的协调匹配。

④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本体感觉直接影响步行的进行。

⑤中枢控制

18.颅脑损伤的常见人群及发病特点

答:①发病特点:发病率高、病情急、病情变化快、导致功能障碍②常见人群:青壮年

19.颅脑损伤的损伤原因及定义

答:损伤原因:①50% TBI与交通事故有关②50%为坠落、工伤事故、运动损伤、失足跌倒等。③偶尔难产、手术时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

20.颅脑损伤的临床类型及表现特点

答:临床类型:①脑震荡②脑挫裂伤③弥漫性轴索损伤④原发性脑干损伤⑤颅内血肿

表现特点:①意识障碍②头痛、呕吐③生命体征的改变④眼部征象⑤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体征⑥脑疝

21.颅脑损伤的临床处理原则

答:颅脑损伤的患者首诊——神经外科(脑外科)临床处理原则——密切观察,根据损伤程度及性质进行处理早期治疗的重点——及时处理继发性脑损伤(脑疝)原发性损伤处理——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有手术指征——及时手术

22.颅脑损伤康复目标

答:通过以功能训练为主的综合措施,争取达到生活自理,过正常人生活。

23.颅脑损伤的评定内容

答:医学方面:病史,病因,用药情况等感觉运动功能功能状况认知/交流/行为方面心理学方面社会方面

24.PTA

答:定义:创伤后遗忘(PTA)是颅脑损伤后记忆丧失到连续记忆恢复所需的时间。

根据PTA时间的长短,将颅脑损伤的严重性分为以下四级:PTA<1小时为轻度;PTA1~24小时为中度;PTA1~7天为重度;PTA>7天为极重度。

25.颅脑损伤各个期的康复治疗

答:㈠急性期康复治疗:⑴一般康复处理:①床上良肢位摆放;②定时翻身与拍背;③指导体位排痰引流;④各关节被动活动;⑤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⑥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的练习;⑦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等。

⑵综合促醒治疗:①听觉刺激;②视觉刺激;③肢体运动觉和皮肤感觉刺激;④穴位刺激

⑶创伤后行为恢复过程中的康复治疗:①创伤后遗忘症康复;②躁动不安的康复处理

㈡恢复期:⑴认知障碍的康复:①改善患者自知力的康复训练②注意障碍的康复训练③记忆障碍的康复治疗④思维障碍的康复训练。

⑵感知障碍的康复治疗:①失认症的康复训练②失用症的康复训练

⑶行为障碍的康复治疗:①创造适当的环境②药物治疗③行为治疗。

㈢后遗症期:①继续加强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②矫形支具与轮椅的训练③继续维持或强化认知、言语等障碍的功能训练④物理治疗因子与传统疗法等的应用⑤复职前训练。

26.颅内血肿的主要危害

答:压迫、推移脑组织,引起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急性血肿幕上20ml,幕下10ml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27.颅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主要依据

答:根据昏迷时间长短,将颅脑损伤分为四型:轻型:GCS总分13-15分,伤后昏迷20分钟以内者中型:GCS总分9-12分,伤后昏迷20分钟-6小时重型:GCS总分6-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特重型:GCS总分3-5分

28.脑外伤常见的言语障碍类型

答:①错乱言语②言语失用③构音障碍④阅读困难⑤失语⑥书写困难⑦命名障碍

29.颅内血肿意识障碍演变的三个阶段答:①外伤后原发性昏迷②中间意识清醒(或好转)期③继发性昏迷

30.单侧忽略训练法

答:①不断提醒患者集中注意其忽略的一侧;②站在忽略侧与患者谈话和训练;③对忽略侧给予触摸、拍打、挤压、擦刷、冰刺激等感觉刺激;④将患者所需物品放置在忽略侧,要求其用健手越过中线去拿取;31.颅脑损伤痉挛期原则

答:抑制痉挛肌,易化拮抗肌,促进分离运动,加强近端大肌群的控制能力和复杂ADL能力,强化中间关节的控制

32.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答: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认知功能(理解、计算、时间空间定向力、思维、判断、执行能力等)减退以及精神行为异常。

33.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表现

答:①脑体积缩小②重量减轻③脑沟加深、变宽④脑回萎缩,颞叶特别是海马区萎缩。

34.痴呆的阶段和各阶段表现

答:⑴痴呆前阶段: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前期(pre-MCI)无任何临床表现或轻度的记忆力减退②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MCI)轻度记忆力受损,学习和记忆新知识的能力下降

⑵痴呆阶段:①记忆障碍(最常见症状)和定向障碍,近期记忆减退,对往事也发生遗忘,严重连家属姓名、自己年龄都不知道,甚至出现胡言乱语。说话空洞,单调,重复,严重时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②语言障碍:明显的找词困难是首先表现症状。随后对常用物品名称和朋狗友得名字也记不得,或与此同时出现错语。③失认症和失用症:视觉空间感知障碍早期即可出现。不能辨别物品、亲朋及自己。迷路。不能识别周围声音,难以理解语音、语调及语言意义。部分患者失去基本生活能力。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组织、计划和管理能力减退。④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明显的找词困难是首先表现症状。随后对常用物品名称和朋狗友得名字也记不得,或与此同时出现错语。⑤AD神经系统查体:早期无明显体征,中晚期出现头痛、偏瘫、失语、肢体活动不灵、肌阵挛、步态障碍、尿失禁、下颌反射、吸允反射等神经系统体征。

35.AD的脑电图检查

答:早期可见波幅降低和α节律减慢,晚期可见弥漫性慢波。

36.AD常用的诊断量表

答:①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是应用最广泛的认知筛查量表。②画钟表试验(CDT)—CDT “0-4”分法,简单、敏感、易行的认知筛查量表,确诊率75%,4分正常,3-0分为轻、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③长谷川痴呆量表—简易实用

37.AD康复治疗的目的及原则

答:⑴目的:对有轻、中度AD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生活能力,延缓痴呆的发展。对重度痴呆的患者主要以照料和护理为重。

⑵康复治疗原则:①个体化治疗,综合康复训练②提高生存质量,发挥剩余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③支持照顾者,提供相关痴呆康复训练知识。

38.AD康复治疗内容及治疗重点

答:⑴内容:物理治理;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娱乐治疗

⑵治疗重点:①物理治疗重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增强身体平衡协调性;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外界信息量摄入

②作业治疗重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职业技能,改善认知功能,减去异常行为。

39.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

答:①运动障碍:以肢体无力为著,下肢比上肢明显,可见偏瘫、截瘫、四肢瘫,不对称瘫最常见。30%-40%共济失调。②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刺痛③视觉障碍:急性视神经炎,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模糊。眼震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眼肌麻痹,复视。④精神症状及认知障碍: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⑥其他症状:可伴有周围神经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等40.MS的临床分型及定义

答:①复发-缓解型(R-R):最常见,多次复发和缓解,两次复发间期病情稳定,约一半患者转变为继发性进展型。

②继发进展型(SP):R-R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可转为此型,病情进行性加重不再缓解,伴或不伴急性复发。

③原发进展型(PP):约占10%,起病年龄偏大(40~60岁),从发病开始病情就缓慢进展加重,无缓解,无急性发作,对治疗的反应较差。

④进展复发型(PR):罕见,在原发进展型病程基础上同时伴急性复发。

41.MS临床诊断的依据

答:首先,应以客观病史和临床体征为基本依据;其次,应充分结合辅助检查特别是MRI特点,寻找病变的时间多发及空间多发证据;再次,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疾病。此外,除满足以上3项条件外,应尽可能寻找电生理、免疫学等辅助证据。

42.MS康复目的及治疗原则

答:⑴目的: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能可定彻底根治,治疗的主要目的:①抑制炎性脱髓鞘过程,遏制病情进展:肾上腺皮质激素(首选)-用于急性期,可减轻炎症和水肿,缩短病程。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避免可促使复发的因素,减少复发次数;

②对症、支持疗法,减轻痛苦免疫治疗——免疫抑制剂(激素无效时选用)硫唑嘌呤、 氨甲喋呤等其他免疫疗法: B-干扰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疗法

⑵治疗原则:早期:抑制病变进展,防止病变恶化及复发晚期:对症和支持疗法循序渐进:早期强度不宜太强,时间不宜过长,以患者略感疲劳为度。因人而异:治疗方法和强度要根据疾病累及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定。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功能需要为中心进行训练,多进行与日常生活和工作联系密切的活动及作业;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

43.MS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内容

答:①每天定时排尿,养成良好排尿习惯。并监测患者膀胱残余尿的变化;②每天患者进水量控制在2L左右为宜;③在排除膀胱括约肌高张力的前提下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就是在开放导尿管钱做耻骨联合上的轻按摩和大腿内侧的拍打刺激等;④腰骶神经刺激和尿道括约肌协调训练;肛门括约肌收缩和在仰卧位抬臀训练,每天3-4次,每次20下。如肌力丧失的无法完成的患者,也应用意念去做。

44.什么叫脊髓的总体反射?

答: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时,刺激皮肤、下肢及憋尿可引发屈曲反射和痉挛,且出汗、竖毛、大小便自动排出-总体反射(提示康复预后不佳)

45.脊髓休克期结束判断的两个标准

答:①球海绵体反射:消失为休克期;再出现为休克期结束。但是正常人15-30%不出现球海绵体反射,圆锥损伤时也不出现该反射2)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感觉运动、肌张力升高和痉挛,休克期结束。

46.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

答:无抑制性、反射性、自主性、感觉麻痹性、运动麻痹性膀胱。

47.C5横贯性脊髓炎对患者的训练

答:①增强肱二头肌(屈肘肌)的肌力;②学习使用低靠背轮椅,并在平地上自己驱动;③有条件时可使用电动轮椅;④学会使用固定于轮椅靠背扶手上的套索前倾减压或利用双肘支撑轮椅扶手减压;⑤可把勺子固定于患者手上,练习自己进食;⑥抗阻呼吸功能训练;⑦站立训练:通过各种方法使患者有一定的站立时间,增加心肺功能,改善下肢本体感觉,防治并发症。可用电动站立床。⑧每天都应由他人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活动四肢关节),以预防四肢关节僵硬。

48.胶质瘤和脑膜瘤的康复计划

答:①预防性康复②恢复性康复③支持性康复④姑息性康复

49.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发病机制

答:①能量耗竭②再灌注损伤③特定区域的脑损伤④其他继发性脑损伤

50.随时间改变脑部功能的改变

答:完全缺氧10s可利用氧耗竭,有氧代谢停止;缺氧15s便可昏迷;缺氧2~4分钟无氧代谢停止,不再有三磷酸腺苷(ATP)产生;缺氧4~5分钟ATP耗尽,所有需能反应停止;缺氧6~8分钟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51.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特点

答:病变同侧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爆破性语言、吟诗样语言) 神经康复学

1.神经康复学的概念(P1)

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2.神经康复学核心指导思想(P2)

功能恢复和功能重建

3.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P2)

脊髓、脑干、大脑皮质、小脑、基底节

4.Bobath技术的主要方法(P6)

①控制关键点 ②反射性抑制 ③平衡反应训练和负重 ④放置和保持等感觉刺激

5.脊髓总体反射概念(P150)

总体反射是指在脊髓横贯性损伤休克期后出现的痉挛性截瘫,给予这些患者轻微的腹部皮肤刺激、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肢体强烈的屈曲反射和阵挛,伴有出汗、竖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称为总体反射。

6.脊髓休克期结束判定的两个标准(P154)

①球海绵体反射的再出现②损伤水平以下出现任何运动或肌张力升高和痉挛

7.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最常见的脊髓受累节段(P149):T3-5

8.膈肌由C4脊髓节段支配(P152)

9.梅尼埃病(MD)四联症(P253):

①旋转性眩晕 ②波动性耳聋 ③耳鸣 ④耳胀满感

10.神经病理性疼痛四大临床表现(P268):

①自发性疼痛②感觉过敏 ③感觉超敏 ④感觉异常

11.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155)

①无抑制性膀胱

②反射性膀胱

③自主性膀胱

④感觉麻痹性膀胱

⑤运动麻痹型膀胱

12.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特点(P272)

①姿势和步态的改变

②协调运动障碍

③言语障碍

④眼运动障碍

⑤肌张力减低

13.对C5横贯性脊髓炎患者的训练主要有(162)

①增强肱二头肌(屈肌肌力)的肌力

②学习使用低靠背轮椅,并在地上自己驱动

③有条件可以使用电动轮椅

④学会使用固定于轮椅靠背扶手上的套索前倾减压或利用双肘支撑轮椅扶手减压

⑤可把勺子固定于患者手上,练习自己进食

⑥抗阻呼吸功能训练

⑦通过各种方法如电动站立床,若未见不良反应,逐渐抬高其角度,至接近90度为止,每次20分钟左右,每天2~3次

19.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脑白质的延续

神康

名解:脑卒中、静止性震颤

简答题

脑卒中康复原则

AIDP常见康复问题

PD为什么早期不能做太多健侧代偿训练

脊髓炎康复结局

L3及L3以下脊髓损伤的功能情况及康复治疗

1、脑膜刺激征:

A、颈强直:颈后肌痉挛,被动曲颈遇到阻力。

B、Kernig征 :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C、Brudzinski征 :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2、 闭目难立征(Romberg sign)病人站立,两足并拢,两臂前举至水平位,伸肘,不动。先睁眼,后闭眼。正常人可维持60秒左右不倾倒,儿童更久,老年人较短。但可有轻微的前后来回摇晃。前庭系统疾患者,睁眼闭眼皆可向患侧 偏斜或倾倒。小脑半球病变,可向患侧倾倒;蚓部病变,可向前或后倾倒。深感觉障碍者睁眼时身体摇晃不明显;闭眼时站立不稳或倾倒,倾倒方向不定。

3、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患者的脑干受到部分损害(脑桥基底部病变),导致其运动功能几乎全部丧失,表现为患者肢体不能活动,不能言语,易被误认为VS,但由于患者的大脑皮质和脑干被盖部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无损害,故其意识完全清楚,能通过睁、闭眼或眨眼表示“是”或“不是”来进行交流。

4、痉挛 (Spasticity) 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不随意收缩,肌张力明显增高即称痉挛。
在被动活动时产生过大的抵抗感。
偏瘫痉挛典型模式:
上肢屈肌痉挛模式
下肢伸肌痉挛模式

5、肌张力低下 :蛙状姿势(俯卧位或者仰卧位),W状姿势(仰卧位),对折姿势(坐位),倒U姿势(俯悬位),外翻或者内翻扁平足,站立时腰椎前弯,骨盆稳定性差而导致走路左右摇摆似鸭步,翼状肩,膝反张。

6、脑卒中治疗原则: 1、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早期康复时机。2、康复治疗计划建立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制定,并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调整。3、康复治疗贯穿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做到循序渐进。4、综合康复要与日程生活活动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并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家属的配合。5、积极防治并发症,做好二级预防。

老师的ppt是:1、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 式。2、患侧功能恢复,健侧功能代偿。

脑外伤的治疗原则 : ①早期介入②全面康复③循序渐进④个体化治疗⑤持之以恒

7、脊髓休克 : 脊髓休克 也称 脊休克 。当 脊髓 与高位中枢 断离 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脊髓休克常常发生在颈脊髓损伤之后,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及病理、生理反射均丧失的临床症候群。特征是迟缓性瘫痪,肌张力下降、疼觉丧失和反射消失。
肌力和感觉通常在伤后4-6小时恢复,但是自主神经功能通常需要数天或着数周才能恢复;球海绵体反射(反射的引出:男性挤压龟头、女性牵拉尿管)的出现是脊髓休克期已过的标志;

8废用综合征 : 长期安静、卧床,或长期支具、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出现以生理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可有局部和全身改变。

9、误用综合征 : 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候群。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

10、 联合反应: 是指当身体某一部分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部分可产生不随意运动反应。

11、 共同运动: 是脊髓水平的原始运动,患者完成某项关节活动引发的该肢体其他关节肌肉的一组固定的没有选择的运动。

12、 共济失调: 小脑、本体感觉以及前庭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而并非肌无力,可累及四肢躯干和咽喉肌,以及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

13、 BELL现象 ; 周围性面瘫时,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

14、昏迷: 昏迷(coma) 是一种持续的、深度的病理性意识障碍,其特征是双眼闭合,不能被唤醒,更不能认知;VS则是能觉醒但无认知。

15、失语症: 失语症是指神智清晰意识正常的情况下,患因脑部损伤而导致原有的表达、理解、阅读和书写功能残缺或丧失的一种综合征。(课本)

16、不同阶段脊髓损伤的治疗:

1.颈4

(1)特征:头部能做自由活动外,四肢和躯干均不能活动,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完全需他人帮助。
(2)训练:用嘴咬住操纵杆操作一些仪器,应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深呼吸,唱歌和说话;站立训练,被动关节活动
2.颈5

(1)特征:肩关节能活动,肘关节能主动屈曲,但缺乏伸肘和腕、手所有功能;肋间肌麻痹而致呼吸功能差;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不能独立翻身和坐起;自己不能穿戴辅助具;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需他人帮助。

(2)训练:增强肱二头肌的肌力;学习使用矮靠背轮椅,并在平地上自己驱动;有条件时可使用电动轮椅;学会使用固定于轮椅靠背扶手上的套索前倾减压或利用双肘支撑轮椅扶手减压;可把勺子固定于患者手上,练习自己进食;呼吸功能训练同颈4;站立训练同颈4;关节活动训练同颈4。

3.颈6

(1)特征:缺乏伸肘、屈腕能力,手功能丧失,其余上肢功能基本正常;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肋间肌瘫痪,呼吸功能减弱。勾住系于床脚的绳梯可以从床上坐起;利用万能袖带可完成进食、梳洗、写字、打字、打电话等。能部分自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

(2)训练:驱动轮椅的训练;单侧交替地给臀部减压,每半小时进行1次,每次15秒;利用床脚的绳梯从床上坐起;

站立、呼吸、关节活动训练同颈5;增强二头肌(屈肘)和桡侧伸腕肌(伸腕)的肌力。

4.颈7完全性脊髓损伤

(1)特征:上肢功能基本正常,抓握、释放释放和灵巧度有一定障碍,不能捏;下肢完全瘫痪;呼吸功能较差。

轮椅上基本能完全独立;能自己翻身、坐起和在床上移动;能自己进食、穿、脱衣服和做个人卫生(自我导尿);

(2)训练:上肢残存肌力增强训练;坐在轮椅上可把双手撑在扶手上进行减压,半小时1次,每次15秒;用长条形木板进行床-轮椅及轮椅 -浴盆转移;关节活动范围、呼吸功能力训练、站立训练同C4。
5.颈8~胸2
(1)特征:
上肢功能完全正常,不能控制躯干,双下肢完全瘫痪,呼吸功能较差。能独立完成移,能驱动标准轮椅、独立处理大小便,使用通讯工具、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可从事坐位工作,可借助长下肢支具在平行杠内站立。

(2)训练:加强上肢肌肉强度和耐力 的训练,坐位注意练习撑起减压练习;各种轮椅技巧练习,转移训练仍然必要;

适宜的职业训练。

6.胸3~12

(1)特征:上肢完全正常,躯干部分瘫痪,双下肢完全瘫痪。生活完全能自理,能独立使用标准轮椅和完成转移动作可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可从事坐位的工作。利用长下肢支具、拐、助行器或平衡棒做治疗性步行训练,

2)训练:颈8~胸2患者所做的训练,站立和治疗性步行,胸6~8练习摆至步,胸9~12练习迈越步。

7.腰1~2

(1)上肢完全正常,躯干稳定,下肢大部分肌肉瘫痪, 能进行胸3~12病变的一切活动,能用短下肢支具(能固定踝关节)和肘拐或手杖进行功能性步行,能上下楼梯,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在户外长时间活动或为了节省体力和方便仍使用轮椅。
(2)训练:训练四点步态行走,练习从轮椅上独自站起;上下楼梯;练习安全的跌倒和重新爬起,其他训练同胸3~12损伤的患者。
8.腰3及腰3以下

(1)特征:肢和躯干完全正常,双下肢有部分肌肉瘫痪,用手杖和穿高帮鞋即可达到实用步行的能力,腰5以下病变不用任何辅助用品亦可达到实用步行的目的。

(2)训练:双下肢残存肌力为主,用双拐练习四点步态;用手杖练习行走;早期的训练方法同腰1和腰2病变的患者。

17、帕金深早期训练方案:

PD早期训练

由于患者肌张力异常、肢体震颤、平衡障碍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将不同程度受限,并将随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因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分为两个阶段:

1、早期训练 疾病的早期治疗,尽可能通过调整维持其粗大和精细协调活动、肌力、身体姿势和心理状态实现日常活动自理,保留自己的习惯、兴趣和爱好,与家人、社会正常交往。重点选择穿脱衣服,坐、站转换,进出厕所、淋浴间或出入浴池,携物行走,上下车等活动作为训练内容。

2.后期训练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活动能力逐渐受限,应最大程度的维持其原有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加强日常活动的监督和安全性防护,提供简单、容易操作、省力的方法完成各种活动。

18、健侧代偿不提倡

1、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只有单侧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发展到躯干和双侧肢体症状,所以对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不建议。

2、过多的代偿会剥脱患手的锻炼机会,从而加速疾病的进展。

因为这种代偿的功能不会长久有效。我们建议患者进行双翻共同动作的练习。如单手震颤致喝水动作不稳,建议使用特制的双乎柄的杯子,两个手相辅助以增加稳定性。这样健侧有一定代偿作用的同时又对患者有辅助训练的意义,保证功能的同时又有一定的训练作用。

19、 肩手综合征:

表现:
肩痛、手浮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
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
临床经过:分为三期
Ⅰ,手突然浮肿,被动活动时疼痛
Ⅱ,出现自发痛是此期特点,手的水肿可减轻
Ⅲ,又称后遗症期,水肿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经治
疗的手,活动能力永久丧失,形成固定的有特征的畸形手

20、面瘫: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区别:

中枢性

周围性

损伤部位

面神经核以上

面神经核以下

额纹

对称

患侧消失

鼻唇沟

对侧变浅

患侧变浅

示齿

偏向病侧

偏向健侧

1、单纯性面神经炎:侵犯茎乳孔或以下部位,出现病变同侧面肌运动障碍。表现为同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流涎,示齿口角偏向对侧。

2、Bell面瘫:侵犯鼓索和镫骨肌神经之间部位,出现第1条症状+病变同侧舌前2/3感觉丧失,伴随涎腺分泌功能障碍。

3、病变损伤镫骨肌神经和膝状神经节之间,出现第2条的症状+同侧听觉过敏。

4、Hunt面瘫:病变侵犯膝神经节,出现第3条的症状+泪腺分泌丧失和外耳道或鼓膜疱疹、患者乳突疼痛。

1。神经康复学 :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2。Kernig征 :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Brudzinski征 :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4。跨阈步态 :周围神经病变时常出现足部下垂不能背屈,行走时或是拖拽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抬得很高,落脚时足尖先触地面,主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5。肩--手综合征 : 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病因不清,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压迫下腕关节被牵拉并掌屈、过度牵拉、输液渗出、手意外小伤害等有关。常于卒中后1--3个月发生,多突然起病,节段性疼痛、水肿、血运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活动后症状和体征加重。

6、半暗带 :脑卒中时在坏死的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些不同程度受损的脑细胞,但细胞完整性尚保存,这些细胞与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变性水肿形成为半暗带,具有双向性,治疗及时,正确可逆转为正常细胞,否则,坏死软化。

7。小字征 :因手指、腕、臂强直,产生写字强直,落笔不直,字行不整,字越写越少。

8。震颤麻痹 :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9。老年性痴呆 :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10。血管性痴呆 :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常见类型。

11。脑膜炎 :凡感染或炎症性反应仅累及软脑膜者(包括软脑膜和蛛网膜)称为软脑膜炎或脑膜炎。

12。脑炎 :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炎症性反应者称为脑炎。

13。脑膜脑炎 :脑炎时脑膜的损害可相继或同时受累。

14。脑病 :对非生物原性致病因素(理化因素、中毒、缺氧、变态反应等因素)损害脑实质而产生的弥漫性脑损害,则称为脑病。

15。眩晕 :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升降、倾斜等。

16。失眠 :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

17。痉挛 :痉挛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之一,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腱反射的亢进。

19。脑卒中 :也可称为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21。日常生活活动 :是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地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

22。神经干叩击试验 :即按压或叩击神经干,局部出现针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神经支配区放射为阳性,可帮助判断神经断端位置和生长情况。

23。肌张力 :指肌肉静止或放松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检查时可根据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肢体时的阻力来判断。

24。阵挛 :是在深反射亢进时,用一持续力量使被检查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

1、 废用综合征 : 长期安静、卧床,或长期支具、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出现以生理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可有局部和全身改变。

2、 误用综合征 : 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候群。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

10、 联合反应: 是指当身体某一部分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部分可产生不随意运动反应。

11、 共同运动: 是脊髓水平的原始运动,患者完成某项关节活动引发的该肢体其他关节肌肉的一组固定的没有选择的运动。

13、Bobath握手: 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攥拳,患侧拇指位于上方。

14、双侧桥式运动: 治疗师帮助患者将两腿屈曲,双脚在臀下平踏床面,让患者伸髋将两臀部抬离床面。如患侧髋外旋外展不能支持时,治疗师可以帮助将患膝稳定住。

15、脑疝(shàn) :颅内高压进一步发展致各腔室间压力不均,从而推压部分脑组织向解剖间隙移位,引起脑组织的移位即称脑疝。

16、创伤后遗忘(PTA ):脑外伤后记忆丧失到连续记忆恢复所需的时间。

16、认知 :是指人们认识与知晓(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感知、识别、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推理及表象过程。

17、注意: 是对事物的一种选择性反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使人们清晰的认知周围现实中某一特定的对象,避开不相关的事物。

18、记忆: 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一种反应,是对获得的信息的感知及思考(又称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9、感知障碍: 指在感觉输入系统完整的情况下,大脑对感觉刺激的认识和辨别障碍,表现为失认症与失用症。

20、脑性瘫痪(CP) :是自受孕开始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21、Bobath法 :又称神经发育学疗法,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建的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脑瘫、偏瘫等疾患。

22、关键点 :治疗师通过对患儿身上的特定部位进行抑制,使患儿痉挛减轻,同时又可促进正常姿势和运动。Bobath把这个特定部位称为关键点。

23、多发性硬化(MS ):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性疾病,侵犯大脑、脊髓白质、皮质下结构、脑干、小脑与视神经等。CNS散在分布的多数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是其特点。

24、帕金森病 :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略多于女性,致残率为25%。为康复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8、脊髓炎 :是指由于生物源性感染如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所致的,或感染后、接种后所诱发的脊髓灰质和(或)白质的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障碍及括 约肌功能障碍。

29、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 :是病毒感染、自体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神经根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

30、癫痫持续状态 :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正常。

33、面神经炎 :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

1。昏迷

答: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包括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意识丧失,患者没有睁眼反应。语言丧失。自发运动减少,但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患者有痛苦表情,防御动作等,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无明显改变。深昏迷:自发运动完全消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眼球固定,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等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变化。

2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如何?如何防治?

答:临床特点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防治:1、病因防治:避免上肢受外伤(即使是小损伤)、疼痛、过度牵张、长时间垂悬,已有水肿者应避免输液。2 、患侧上肢的被动运动:可防止肩痛、维持各关节的活动度,但应非常轻柔,以不产生疼痛为度。3、交感神经阻滞: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对早期SHS非常有效,可使其减轻或消失,对第2期效果差。4、类固醇制剂:口服/肩关节或腱鞘注射类固醇制剂对肩痛较好,减轻局部炎症。5、高位胸交感神经切断术,6、物理因子治疗。

3。 偏瘫治疗中误用综合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如何纠正?

答: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综合征。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常在没有进行康复治疗或康复治疗不当的情况下发生。要重视康复各个阶段的治疗,特别是要训练弱肌,抑制强肌,强调运动模式的恢复,避免片面追求肌力治疗。

4。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康复训练?

答:影响因素 康复训练:1、功能训练恢复1、改善口面部肌群运动功能训练,2、增加舌运动训练,3、增加吞咽反射训练,4、声带内收训练,5、增加喉上抬能力,6、咽收缩训练,7、吸吮及喉抬高训练,8、空吞咽训练。2、功能代偿技术 改变体位,通过食物的自身重力进食,改变咽腔体积,促进吞咽,减少吸入。3

5。简述偏瘫的康复治疗 。

6。如何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伤分型?

答: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伤分为4型,轻型:GCS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之内。中型:GCS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6小时。重型:GCS6--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特重型:GCS3--5分。

7。脑性瘫痪

答: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8。Bobath法

答:是神经发育学疗法之一,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 共同创建的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是当代治疗小儿脑瘫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脑瘫,偏瘫等疾患,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9。关键点、

答:治疗师通过对患儿身上的特定部位进行抑制,使患儿痉挛减轻,同时又可促通正常姿势和运动,Baboth把这个特定部位称为关键点。

10。脑性瘫痪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几型?

答: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11。简述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

答: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1.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2、某种固定的运动模式;3、抗重力运动困难;4、分离运动困难;5、发育不均衡;6、肌张力不平衡;7、原始反射残存;8、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9、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

12。简述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答: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较同龄儿明显落后,异常姿势,肌张力增高,紧张甚至痉挛,僵硬,强直,下肢检查时可见折刀征,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Babinski征等阳性,出现髌、踝阵挛及异常反射等。

13。简述共济失调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

答:临床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基底宽,不敢迈大步,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为常见,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都难以完成,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本型不多见,多与其他型混合。

14。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运动发育评定。2、姿势的评价;3、反射发育评定;4、肌张力的评价;5、作业疗法评价;6、语言功能的评定;7、功能独立性评定;8、感知认知评定

15。对脑瘫患儿各种姿势进行评价时,对其仰卧位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答:1、观察其自发运动的质和量;2、注意对称性及优势姿势模式,是否出现一侧下肢伸展增强和对侧屈曲姿势加重(非对称性);3、头部的位置,观察患儿头部是否正中位,是否常偏向一侧,头部与肩胛带,骨盆运动的分离情况;4、向坐位拉起,有无头的后垂,两肩有无向伸展方向的抵抗,两下肢是否出现屈曲,有无代偿性脊柱后弯;5、骨盆和四肢,骨盆是否有前倾,后倾,能否完成骨盆随意抬起,四肢是否有分离动作,

16、简述对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答:1、由头向尾,由近位端向远位端等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2、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诱导;3、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能力;4、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5、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逐渐完成由单个运动向多个运动的协调运动;6、康复训练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不能以偏概全。

17、简述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答:临床特点:1、肢体静止性震颤,2、运动障碍,3、肌肉强直,4步态异常,5、平衡功能障碍,6、高级脑功能障碍,7、吞咽功能障碍,8、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活动和参与受限,10、继发性功能障碍。(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特点)

18、简述良性位置性阵法性眩晕的治疗原则及体位训练方法。

答:治疗原则:指导患者反复处于引发症状的位置,通过简单的前庭锻炼驱散壶腹嵴终顶上 的耳石碎片或通过复位法使半规管内自由游动的微粒进入椭圆囊以消除症状,抗眩晕药无效,对于锻炼无效的症状严重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达到缓解(单孔神经切断术,激光行迷路闭塞术或后半规管堵塞术)。 体位训练方法:目的是使沉积物从嵴顶松动脱落。患者闭目正坐床上,向一侧侧卧至一侧枕部接触床面,保持此头位直到诱发的眩晕消失后再坐起,30秒后再向另一侧侧卧,每3小时两侧交替进行1次,直到眩晕症状消失为止,症状多在1--2天内减轻,通常于7--14天内消失。

19、Barthel指数评定的内容有哪些 ?

答:进食、修饰、洗澡、穿衣、如厕、排尿、排便、步行、轮椅、行走、上下楼梯。

20、徒手肌力评定分级。

答:0级 完全瘫痪,1级 肌肉可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2级 关节不抗重力可作全范围运动,3级 关节抗重力可作全范围运动,4级 关节抗部分阻力可作全范围运动,5级 关节抗充分阻力可作全范围运动。

21、脑卒中患者软瘫期如何指导向健侧翻身训练

答:向健侧翻身时,取Bobath握手,伸展肘关节,肩关节90°屈曲位,头转向健侧,由双上肢,肩部带动躯干翻向健侧,随后旋转骨盆,带动下肢翻向健侧,治疗师对患侧下肢可给予最小限度的辅助。

22、针对脑瘫的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主要是防止脑瘫的产生,研究和采取正确的措施,预防能够导致脑瘫的各种原因,如预防妊娠期感染及其他不良因素,正确接生,正确处理高胆红素血症等,2、是对已经造成损害的脑瘫患儿,采取各级进行综合康复,使脑瘫患儿得以身心全面发育,3、是对已经发生残疾的脑瘫,应通过各种措施,预防残障的发生,尽可能保存现有的功能,通过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和途径,积极预防畸形,挛缩的发生,以减少残障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23。试述神经康复的目标

答:神经康复的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或残障程度,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4、试述Bobath神经发育疗法的理论基础

答:Bobath认为,运动功能的整合中枢包括脊髓,脑干,中脑,皮质4个水平,下位中枢受上位中枢控制,脑损伤引起的症状,除运动发育迟缓外,必然出现上位中枢控制解除的释放症状,即种种原始反射亢进的异常姿势和运动,尤其是中脑和皮质损伤引起的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障碍,在C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obath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体,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强调促进正常运动必须首先抑制异常姿势,同时也强调一定要按小儿神经发育的顺序及规律促进运动发育,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是按照由近端向远端的顺序,在治疗中,只有改善了头,颈,躯干的运动之后,才有可能改善四肢的功能,只有控制了肩胛带的稳定性后,才有可能发展上肢的精细动作。

25、简述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方法。

答:一种是嘱患者向光亮处注视,检查者用手掩盖其双眼,然后交替地移开一手,观察瞳孔变化,另一种方法用手电筒照射患者瞳孔,观察检查侧(直接)和对侧瞳孔(间接)是否收缩,敏捷程度及收缩持续时间,检查侧有视神经损害时,表现为双瞳不收缩或反应迟钝,检查侧动眼神经损害时,直接光反射消失,但对侧间接光反射仍存在。

26、 周围性面神经损害和中枢性面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答:周围性:患侧前额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患侧不能做皱额,闭目,鼓气和撅嘴等动作。中枢性:健侧眼裂以下鼻唇沟消失,口角歪斜, 露齿时口角歪向患侧。健侧不能做鼓气和撅嘴等动作,但健侧前额额纹存在。

27、简述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答:动眼神经分布: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损伤症状:眼外斜视,上睑下垂,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失。

28、简述脑瘫病因

答:脑瘫的直接病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造成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出生前,围生期和出生后,1、出生前因素 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胎儿期的外因导致脑形成异常,脑损伤:1、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病,梅毒等,2、理化因素:放射线,汞中毒,一氧化碳等,3、胎儿期缺血缺氧症,母亲重度贫血,妊娠中毒症,胎盘异常等。2、围生期因素: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2000g,胎龄大于42周,出生体重大于4000g。异常产,产程过长或急产,臀位分娩,双胎或多胎,窒息,胎位异常,脐带过短,产伤等。3、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期惊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败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婴幼儿期的脑部感染等。

29、简述对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答:1、由头向尾,由近位端向远位端等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2、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诱导,3、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能力,4、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5、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逐渐完成由单个运动向多个运动的协调运动,6、康复训练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不能以偏概全。

30、什么是失认症?它包括哪些类型?

答:是指大脑局部损害所致的一种后天性认知障碍。常见的类型有:1、自体部位和偏身失认,2、Gerstmann综合征,3、疾病感缺失、偏瘫漠视与偏瘫失认,4、单侧视空间忽视。

31、如何根据Brunstrom评定指导偏瘫的康复治疗?

答:Brunstrom分期 康复治疗目的

急性期:1—2期 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

亚急性期:2—3期 除预防常见并发症外,应减轻患肢肌痉挛的程度和避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恢复中后期:4—6期 加强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上肢和下肢实用功能的强化训练,同时注意抑制异常的肌张力。

二、简答题。

1、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头痛及其他部位疼痛、抽搐、瘫痪、麻木、视力障碍和眩晕等。

2、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专科检查。一般检查主要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意识状态、有否脑膜刺激症,以及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的一般情况。

3、 运动系统检查?

①肌肉体积和外观 ②肌张力 ③肌力 ④共济运动 ⑤有否不自主运动 ⑥姿势和步态

4、 在采集病史时,对于头痛患者,应注意询问哪些方面?

应注意询问头痛部位、时间、性质、类型、加重因素、程度、伴随症及先兆症状。

5、 脑卒中的常见病因: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其他病因。

6、 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TIA)与卒中病史、吸烟和酗酒、高脂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他如体力活动减少、超重、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液粘度增高等。 此外,还有高龄、性别、种族、气候、卒中家族史等。

7、 如何根据Brunnstrom评定指导偏瘫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后Brunnstrom评定分6级:

Ⅰ级软瘫;Ⅱ级是不随意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Ⅲ级是随意的共同运动,痉挛阶段;Ⅳ级是分离运动开始出现,痉挛开始减轻;Ⅴ级是痉挛运动明显减轻;Ⅵ级是亚正常阶段。在Ⅰ、Ⅱ级时用各种方法促进肌张力、肌力出现,包括联合方法、共同运动、紧张反射、快速牵拉三角肌等。Ⅲ级时痉挛出现时,联合反应等治疗要停止,要打破痉挛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训练弱肌,抑制强肌,积极防治误用综合征。Ⅳ级时,进一步控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Ⅴ、Ⅵ级时,要进一步加强协调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促进正确的运动模式形成,同时预防痉挛反弹。

8、 简述偏瘫的康复治疗。

1 急性期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的康复预防性治疗,主要先进行体位的正确摆放和关节的被动活动等。

2 系统性治疗:当病情稳定,患者能接受主动治疗且体力允许时,根据Brunnstrom评定,按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3 门诊或社区康复:系统的康复治疗一般需要3~6个月,最好在分离运动出现之后,即达到BrunnstromⅣ级以上,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转入门诊或社区延续治疗。

4 其他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

10、脑损伤总的康复目标:是使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程度,促进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脑外伤康复治疗原则: ①早期介入②全面康复③循序渐进④个体化治疗⑤持之以恒

12、脑外伤可能引起哪些功能障碍?

①运动障碍 ②感觉障碍 ③认知障碍 ④感知障碍 ⑤行为障碍 ⑥言语障碍

⑦吞咽障碍 ⑧情绪障碍 ⑨ADL障碍 ⑩其他:如颅神经损伤、迟发性癫痫等

14、简述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帕金森病起病缓慢,症状常自一侧肢体(可以是单个上肢或下肢)开始,早期患者双侧肢体症状不对称。极少数患者起病可能为头颈、躯干部位。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15、简述帕金森病的运动治疗的康复原则。

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学会正常的运动模式,充分利用视、听反馈,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避免疲劳,避免抗阻运动。

16、记忆训练包括哪些方法?

记忆训练主要包括有联想法、背诵法、提示法、记忆技巧法、建立常规化恒定的日常生活活动程序及训练操作方法等。

17、 简述脊髓炎各损伤水平的功能预后。

①C4平面:可用口控或气控开关,使用环境控制系统,用颏(kè)控或气控开关控制电动轮椅

②C5平面:可用生活辅助用具自己进食和做部分整容活动。用手摇杆操纵电动轮椅有他人协助,进行床与轮椅间转移动作。

③C6平面:独立穿衣,自己完成某些身体转移动作.利用加大摩擦力的手轮圈驱动轮椅。

④C7~T2平面:独立进行各种身体转移,独立使用轮椅,自己处理大小便。

⑤T3~T12平面:自由使用轮椅,穿戴矫形器,用腋杖可进行治疗性站立和步行。

⑥L 1~L2 平面:完成以上动作,并利用矫形器和拐杖做家庭功能性步行。

⑦L3以下平面:利用矫形器和手杖(或不利用矫形器和手杖)可进行社区功能性步行。

18、脊髓炎的康复结局:

①急性脊髓炎、脊髓灰质炎若无合并症,通常3~6个月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②完全性瘫痪6个月后肌电图仍为失神经改变,累及脊髓节段长且弥漫者,预后较差。

③出现脊髓总体反射者预后较差。

19、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临床诊断:根据并前1~4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及脑神经受累,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等可诊断。

20、面神经炎康复治疗的原则有哪些?

康复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进行有效措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的炎症、水肿,减少面神经的进一步受损,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同时注意保护患侧暴露的角膜。

22、何谓痫性发作?

痫性发作是一种发作性的脑神经元突然、失序、异常、过渡同步放电引起的短暂脑功能障碍,是指一次发作过程。由于病变和放电的起源部位不同,癫痫发作可以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精神、行为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3、痫性发作分哪几类?

①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性、复杂性、继发泛化;

②全面性发作,包括失神、肌阵挛、强直、强直-阵挛、阵挛、失张力发作等;

③不能分类的癫痫发作。

24、脑炎和脑膜炎康复治疗原则:早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局部的炎症、水肿、减少脑神经进一步受损,同时注意防止各种不动或制动所引起的并发症。

26、简述共济失调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共济失调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表现为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特征: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基底宽,不敢迈大步;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为常见:指鼻实验、对指实验、跟胫膝实验都难以完成。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

Guess you like

Origin 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212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