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评审又吵起来了,该如果面对头疼的“关键对话”?

 

在一个产品发布会上。少年A初生牛犊,意气奋发,他与一位资深职业人士C的产品理念产生了差异。少年“仗义执言”,不停的输出激烈的言辞:

“真有B格啊,B格是什么东西?能当饭吃么?”

“出来混,还讲什么B格呀”

“我就是抄了别人的,怎样?(至少我真实)”

这时几个自认为充满正义的年轻人随声附和着。大多数人则作为吃瓜群众默不作声。偶尔有一两个看不惯的,尝试终止这场谈话。如果你是C,在这样的场景下会怎么处理?

类似的激烈场景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都会偶有发生,本次为大家带来的图书:关键对话,就为我们揭开面对“关键对话”时的应对方法。

什么是关键对话

l对话时双方观点有分歧

l对话引发的后果将会很严重

l对话时双方情绪非常激烈

我们平时是如何面对“关键对话”的?

常见的做法是2种:

①陷入沉默(逃避,拒绝进行观点交流)

②诉诸语言暴力(暴力,试图强迫对方接受观点)

按照常见做法,在面对少年A的不断挑衅时,如果你是C,想想你的应对方式是哪一种:

1)不理少年A,但心里暗暗鄙视他,脱离场景后会和朋友、家人吐槽

2)当场发起反攻,严肃指出他的问题,管他三七二十一

我们为什么习惯这样面对“关键对话”?

这不怪我们,这样的应对方式是人类几百万年进化而成的结果。关键对话发生时,我们的大脑会自动作出相应的反应,甚至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时,对话就已经结束了。

我们来看看关键对话发生时,我们生理有哪些变化:

当你在讨论一件和你有莫大关系的事件时,有人表达了些和你不同的看法,你气得连脖子上的汗毛都树了起来,体内反应更猛烈,在靠近肾脏上方的位置,有两个很小的器官开始活跃,向血管里大量释放肾上腺素——很快,你就像失控的野马一样无法驯服了。

这不是我们的错,没人想这样做,但肾上腺在发作。于是,面对危险时我们要么逃跑,要么战斗。具体表现就是:

张口结舌不知道如何应对或者以强硬的方式解决问题

成功进行关键对话的2大要点

那么,按照书中给出的方法,C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关键对话呢?

做为人类的C当然也被激怒了,不同之处在于C能感知自己的情绪,当很快把情绪和事件剥离,客观表达了他的观点:

我非常能理解A的“真实”,也觉得你很坦诚的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以,我也来澄清一下我的思考。

我的初衷并不是否定A产品的设计思路,而是在产品定位和经营方向上有所差异。

我参与产品发布,出来“混”,一是向各位学习产品设计和经营的思路,二是获取一线市场的经营经验,而不是造假、做数据。毕竟作为原创产品更要做好精准定位,获得持续经营。

咱们建立这样的交流会,是为了推动行业交流,我想这应该也是大家的初衷吧。

这个回应中,C用到了关键对话时应注意的所有原则和应对方法。

不但快速的恢复了自己的安全感,而且快速的明确了自己参加活动的目的:

我参与产品发布,出来“混”,一是向各位学习产品设计和经营的思路,

二是获取一线市场的经营体验,而不是造假做数据。

同时,还尝试去安抚了少年A的不安全感:

我非常能理解A的“真实”,也觉得你很坦诚的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以,我也来澄清一下我的思考。

我的初衷并不是否定A产品的设计思路,而是在产品定位和经营方向上有所差异。

最后,不忘不余于力的尝试和少年A及在场的与会人员明确共同的对话目的:

咱们建立这样的交流会,是为了推动行业交流,我想这应该也是大家的初衷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进行关键对话时的2大要点吧

要点一:明确对话目的

张口就谈,谈到最后却发现不知道在讨论些什么,这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明确对话目的才能让对话找准初心,对话前问自己四个问题,找到对话目的:

我希望通过对话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我能为我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该做些什么?

要点二:营造安全的对话氛围

营造安全的对话氛围是进行关键对话时的一种思考模式,是指对话中我们既要关注对话内容,也要关注对话的氛围。

对话氛围的优先级更高,一旦发现氛围变坏,要立即恢复良好的对话氛围。

如何营造安全的对话氛围?

一、观察对话氛围

大部分人一场对话结束后,总是想自己哪句话讲错才导致谈崩了。实际上谈话并不是在哪一瞬间崩掉的,而是逐渐发展的一个过程,所以识别关键对话的氛围信号是第一步。

当下面这几类信号出现了,要注意到对话氛围可能要出问题了:

ü生理变化:对话中,你开始莫名出汗,心脏剧烈跳动,胃部感觉不舒服,大脑缺血,呼吸困难。这些现象表示你的身体开始进入防御状态,大脑随后会将血从大脑抽向四肢,你将进入战斗状态,这时你就要注意了。

ü情绪变化:对话中,一方或双方说话明显带着情绪,表现的特别激动,那就表示危机邻近

ü行为变化:嗓门的变化、手部动作的大小等动作开始出现

ü言语暴力:通过控制、贴标签和攻击等各种方式强制对方接受谈话的观点。

ü保持沉默:对问题轻描淡写或有选择性地表达观点,掩饰自己,说出来的话冷嘲热讽、假意逢迎。完全避开敏感话题,虽然表面上在对话,但避重就轻,言不由衷,从不涉及真正重要的问题。有时他会想办法彻底退出对话。

二、化解存在情绪的对话氛围

l恢复对方安全感的3个方法

1)方法一:道歉

当你的无心举动冒犯到对方时主动道歉,道歉要真诚,放弃战胜对方的想法。

2)方法二:对比说明消除误会

如果对方误解了你的真实意图,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对比法包括两个部分:

-说出对方对你的误解(否定);

-表达你的真实目的,并确认你的尊重(肯定)。

通过对比是让对方意识到他们可能理解错了,你们还是可以继续讨论的。对比法的经典句式是这样的:

我不希望……,而是希望……

比如:下级认为上级不重视自己的工作,上级安抚狂怒的下级时,可以这样说: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认为我不重视你的工作。”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我希望通过努力,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3)方法三:创建共同目的

共同目的四步创建法:

第一步,表达愿意积极达成共同目的的愿望

第二步,努力找到对方观点之后的真实目的

第三步,一起探索共同目的

第四步,共同寻找新的可能性(共享观点库)

先要表达自己愿意和对方讨论下去,而且要努力去思考对方那么说话到底有什么真实的目的,这样才可能谈到一块去。第三步是寻找到共同目的,这是问题的核心。方法是将双方的观点放到一个更大的共同目的中,将这个真实目的表达出来。

l恢复自己安全感

如果对方激怒了你,怎样让自己冷静下来呢?

我们在对话时,实际上隐藏着一个回路,读懂了自己的回路,就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突然有情绪,会了解关键对话是怎样一步步因为情绪变的更糟糕。

关键对话中的交流都是我们自身的行动表现,但向前回溯,讲话之前人们会回想之前事情的经过, 这时,如果我们说出带情绪性的话,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了安全感,这时会采取行动恢复安全感。问题来了,回想之前的事情,为什么会有缺乏安全感的感受呢?这源于我们的判断。

理性判断可以保持对话一直继续下去,但如何不理性判断——也就是臆断——会让我们误解对方的话,从而产生被攻击、不被重视等不安全的感受。

所有判断或臆断,都是源于我们的所见所闻,它们越是与我们息息相关,越容易产生臆断。

知道了回路,如何让自己恢复安全感?

方法很简单,问题出在哪里,就回到哪里,通过回溯的方法,去找到自己在哪个环节发生了问题。

可以依次问自己四个问题:

l我是否表现出了沉默或者暴力倾向

l是什么情绪导致了我的行为

l什么想法导致了我的情绪

l我的想法有什么依据?

再反思自己是否出现了以下三种常见的“小聪明”

l受害者想法:这可不是我的错。

l大反派想法:这都是你造成的

l无助者想法:这事我也没办法

当然,这样的自我分析,在关键对话中的交流中很难执行,因此,在对话中迅速平复自己的情绪,下面这几个问题还是有时间去思考的,那就是:

l你有没有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l对方做为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他为什么会那样做?

l重温自己的目标四问

最后,要牢记下面这三条心法,这是对话的核心,虽然作者没讲,但贯穿在各个概念中。

第一,永远不要尝试战胜对方

第二,要知道,任何时候你都是有选择的,不要“画地为牢”

第三,不管对方多么不可理喻,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Guess you like

Origin blog.csdn.net/weixin_42058609/article/details/12072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