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第一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

之前学习计网的笔记,巩固基础



第一章-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1世纪的重要特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2)三大类型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3)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连通性和共享(资源共享)

1.2 互联网概述

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多个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就可构建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用户数以亿计,互连的网络数以百万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是任意的。

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而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note: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连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称为主机。

5)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连网发展。

第二个阶段:逐步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这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什么是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翻译过来就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我国的移动、电信、联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拥有的IP地址数目的不同,ISP也分为不同层次的ISP:主干ISP、地区ISP、本地IS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互联网的组成

1)从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将互联网分为: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方式:从本质上任然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台主机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

3)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它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不叫做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转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4)三种转换方式: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5)电路交换

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资源)->通话(一直占用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的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两部电话需要1根线相连,5部电话则要10根线,那么N部电话就要N(N-1)/2根线相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分组交换

分组转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我们通常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一个分组。分组又称为“包”。分组首部称为“包头”。

分组是在互联网传送的数据单元,分组首部非常重要,由于分组的首部包含诸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每个分组才能在互联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并被正确地交付到分组传输的终点。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三种交换特点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转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转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计算机网络类别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精准定义尚未统一。

计算机网络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互连-指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自治-指独立的计算机,它有自己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单独运行使用。

集合-指最少两台计算机。

计算机较好的定义: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的数据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交换技术分: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按使用者分:公用网、专用网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按覆盖范围分: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域网PAN

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

1.5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有8个

1.速率:网络技术中速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是bit/s或b/s或bps即bit per second。一个bit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或0。

8bit=1Byte

KB=210B

MB=220B

GB=230B

TB=240B

2.带宽: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通常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单位:b/s(kb/s,Mb/s,Gb/s,Tb/s)

在模拟信号中带宽是: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单位:Hz(kHz、MHz、GHz)

3.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的数据量。

吞吐量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带宽和额定速率限制。

4.时延: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网络的时延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的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其与信号的发送速率无关。信号传送的距离越远,传播时延就越大。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排队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

5.时延带积宽=传播时延 * 带宽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往返时间RTT

7.利用率: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

信道利用率:用来表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

如果另D0代表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那么在适当的假定条件下:D=D0/1-U,这里的U是网络的利用率。数值在0-1之间。

信道或网络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很大的时延,所以利用率不是越高越好。
8.丢包率

丢包率即分组丢失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具体可分为接口丢包率、结点丢包率、链路丢包率、路径丢包率、网络丢包率。丢包率是网络运维人员比较关心的一个指标。

分组丢失主要有两种情况: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被结点丢弃。分组到达一台队列已满的分组交换机时被丢弃;在通信量较大时就可能造成网络拥塞。

丢包率反映网络拥塞情况:无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0,轻度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1%-4%,严重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5%-1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

层数 OSI体系结构 TCP/IP体系结构 原理体系结构
7 应用层 X X
6 表示层 X X
5 会话层 X 应用层
4 运输层 应用层 运输层
3 网络层 运输层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网际层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层数 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适用教学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必要性

分层的好处

  •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 灵活性好
  • 结构上可分割开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原理体系结构 解决的问题
应用层 解决通过应用进程的交互来实现特定网络应用的问题
运输层 解决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问题
网络层 解决分组在多个网络上传输(路由)的问题
数据链路层 解决分组在一个网络(或一段链路)上传输的问题
物理层 解决使用何种信号来传输比特的问题

3)专业术语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实体:通信双方相同层次的实体。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语法:定义通信双方所交换信息的格式。

语义:定义通信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同步:定义通信双方的时序关系。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类型。如:数据链路层的服务访问点为帧的“类型”字段。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为IP数据报首部中的“协议字段”。运输层的服务访问点为“端口号”。

服务原语: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称为服务原语。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的数据包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数据单元SDU: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多个SDU可以合并成一个PDU;一个SDU也可以划分为多个PDU。

总结

期待大家和我交流,留言或者私信,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Guess you like

Origin blog.csdn.net/CltCj/article/details/120884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