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连续特征离散化处理?

在工业界,很少直接将连续值作为逻辑回归模型的特征输入,而是将连续特征离散化为一系列0、1特征交给逻辑回归模型,这样做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 离散特征的增加和减少都很容易,易于模型的快速迭代;(理解的是特征可以直接通过id检索embedding,与其他特征拼接输入模型,模型结构不需要改变)
  2. 稀疏向量内积乘法运算速度快,计算结果方便存储,容易扩展;(稀疏向量,大部分元素为0)
  3. 离散化后的特征对异常数据有很强的鲁棒性:比如一个特征是年龄>30是1,否则0。如果特征没有离散化,一个异常数据“年龄300岁”会给模型造成很大的干扰;
  4. 逻辑回归属于广义线性模型,表达能力受限;单变量离散化为N个后,每个变量有单独的权重,相当于为模型引入了非线性,能够提升模型表达能力,加大拟合;(例,根据房龄和小区人口数预测房价,如果不进行离散化处理,会得到房龄与房价的线性关系,但并不一定是房龄越高房价越低,如果将房价离散化为K段,每段的值不同(折线),这样会得到一个非线性的模型
  5. 离散化后可以进行特征交叉,由M+N个变量变为M*N个变量,进一步引入非线性,提升表达能力;(两个特征向量的互相作用,类似于决策树的特征组合)
  6. 特征离散化后,模型会更稳定,比如如果对用户年龄离散化,20-30作为一个区间,不会因为一个用户年龄长了一岁就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当然处于区间相邻处的样本会刚好相反,所以怎么划分区间是门学问;
  7. 特征离散化以后,起到了简化了逻辑回归模型的作用,降低了模型过拟合的风险。(当使用连续特征时,一个特征对应于一个权重,那么,如果这个特征权重较大,模型就会很依赖于这个特征,这个特征的一个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最终结果产生很大的变化,这样子的模型很危险,当遇到新样本的时候很可能因为对这个特征过分敏感而得到错误的分类结果,也就是泛化能力差,容易过拟合。而使用离散特征的时候,一个特征变成了多个,权重也变为多个,那么之前连续特征对模型的影响力就被分散弱化了,从而降低了过拟合的风险。)

reference: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89952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算法工程师面试那些事儿),本公众号聚焦于算法工程师面试,期待和大家一起刷leecode,刷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面试题等,共勉~

算法工程师面试那些事儿

Guess you like

Origin blog.csdn.net/qq_40006058/article/details/12119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