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追踪之Jaeger安装与使用

Jaeger 介绍:

官方给出的特性介绍:

分布式上下文传递
分布式事务监控
根本原因分析
服务依赖分析
性能、延迟优化
可扩展性

Jaeger的后端为无单点故障设计,可随时根据需要进行扩展;uber每天使用它处理几十亿级别的span。

span,表示一个逻辑工作单元,包含有操作名称、起始时间以及操作耗时。span之间可以存在嵌套和并排关系,span之间也有顺序。
原生支持OpenTracing

通过span引用以有向无环图表示trace
支持强类型的span tag和结构化日志
通过baggage支持分布式的上下文传递
Jaeger的后端,webUI,以及相关的框架适配库的设计实现都是支持OpenTracing标准的;
另外,开头提到的OpenTelemetry也是兼容OpenTracing的,所以博主推荐直接使用OpenTelemetry的API,点击这里查看OpenTelemetry对各家语言和框架的SDK和适配库(英文称Instrumentation)。

云原生部署

官方已将Jaeger后端打包为docker镜像发布;
二进制文件支持CLI选项、ENV、配置文件方式三种方式加载配置;
K8s部署, 参考Kubernetes operator, Kubernetes templates and a Helm chart.
可观测性
Jaeger后端组件均支持暴露指标到Prometheus(其他监控后端也支持);
Log是通过第三日志库zap写到stdout

向后兼容Zipkin client
如果你已经使用Zipkin作为trace平台,并且希望迁移到Jaeger,不用太担心;
无需重写client代码,Jaeger后端支持Zipkin格式的span,只需要将数据的转发目的地指向Jaeger后端就行。

其创造者发布了一本书Mastering Distributed Tracing,其中涵盖了Jaeger的设计和操作的方方面面,以及常见的分布式链路追踪。

关于两者的选择,也是见仁见智吧;我个人的看法,如果你或你的团队主要使用Go语言开发,我仍然建议使用Jaeger,这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库方面的问题后,你能够方便的查询client源码或Jaeger源码来定位问题,甚至也许你可以自己解决问题,或者也能够在Github上高效的反馈bug或提问;
另外,可以方便我们阅读源码学习其中的设计之道。

jaeger 安装:

1. 安装
为方便演示,使用官方推荐的Docker快速启动方式:
docker run -d --name=jaeger -p6831:6831/udp -p16686:16686 jaegertracing/all-in-one:latest

浏览器Web UI: http://localhost:16686/

 

注意:这个docker镜像封装的jaeger是把数据放在内存中的,仅用于测试,正式使用需指定后端存储。


2. 使用
现在需要一点数据让我们把页面操作起来。

package main

import (
	"time"

	"github.com/opentracing/opentracing-go"

	"github.com/uber/jaeger-client-go"

	jaegercfg "github.com/uber/jaeger-client-go/config"
)

func main() {
	cfg := jaegercfg.Configuration{
		Sampler: &jaegercfg.SamplerConfig{
			Type:  jaeger.SamplerTypeConst,
			Param: 1,
		},
		Reporter: &jaegercfg.ReporterConfig{
			LogSpans:           true,
			LocalAgentHostPort: "127.0.0.1:6831",
		},
		ServiceName: "fish_test",
	}

	tracer, closer, err := cfg.NewTracer(jaegercfg.Logger(jaeger.StdLogge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opentracing.SetGlobalTracer(tracer)
	defer closer.Close()
	span := opentracing.StartSpan("go-grpc-web")
	time.Sleep(time.Second)
	defer span.Finish()
}

Guess you like

Origin blog.csdn.net/fish_study_csdn/article/details/12060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