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结婚的人,都输给了自己的匮乏感

父亲去世以后,我鼓励妈妈再找一个男朋友试着去交往,看其是否能成为合适的老伴,但是她总是有很多顾虑。

她单身了好长一段时间,一次我跟她聊这件事,她说:“我这把年纪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了,年龄合适的很少有单身的,还有……”总之,跟我分析了一大堆原因。

我说:“不一定非要找比你大的呀,比你小的也可以啊。我的朋友,那个××的妈妈,就找了一个比她小七岁的男朋友。”

我妈立刻说:“那只是少数,个例。”

孩子跟父母说:“我想学画画,做艺术家。”

这时,很多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这事儿很难做的,养不活自己的,还是踏实点儿,做些安稳的事儿吧。就算有人能做成,都是极其有天分的人,但那个人肯定不是你。”

这就是骨子里的匮乏感,简言之,他们深信:世界上不会有那么好的事情发生;就算发生了,也跟我无关,并且会很自然地把这种匮乏感投射在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与之关系亲密的人身上。

我们父母那代人,几乎人人都有很强的匮乏感,而且这种匮乏感绝不仅仅是在金钱方面,而且是在生命的很多领域都呈现了出来。

而匮乏感强的人,配得感必定会很弱。

配得感弱就很容易有各种纠结,因为内心深处渴望美好的东西,但又不敢真正去要、去争取,自我认同中不相信自己可以(值得)拥有好东西。

匮乏感是最容易在无意识状态下从原生家庭承袭的。

这是我们的生活很难有突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留下的存款数量本身并不会影响30年后你的银行存款,但把你锁定在和你父母同一个生活层次的是你,你将毫无甄别地全面接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匮乏感很强的人有以下两种状态:

一种是阳刚性状态。这时,他们尽力占取更多。阳刚的一面呈现时,他们就防御被掠夺和主动掠夺。这些人的注意力永远都在外面,他们对自己能创造出新的资源和新的机会没有丝毫的信心(也没有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绝不会放在自己身上,不会让自己去成长、去创造,而是永远关心别人的一举一动,严防死守。仿佛别人只要多得到一分好处,那一分都是从他们身上剜下来的肉,所以他们也是被嫉妒心折磨得最多的一群人。

比如,匮乏感很强的父母,看到邻居家的女儿结婚了,心里就会不是滋味,觉得别人家女儿又把一个适龄的单身好男人的份额占了。自己家女儿还没有着落,现在机会又少了一点儿。如果看到自家孩子还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就怒火攻心,觉得自己家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会争取!

当他们下次有机会跟自己家孩子见面或通电话时,自然会把自己的匮乏感和焦虑不容分说地表现过来:

“再不找人,好男人都被别人挑光了!”

“婚姻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女人!”

 

另一种是有时他们的匮乏感以阴性状态呈现。这时,他们会尽力避免冲突、避免失望,会压抑和退让。

比如,那些自己的婚姻不幸福,感觉伴侣让自己失望的人,当萌生想离婚的念头时,最先阻止的也是他们。此时,他们会说:

“算了,跟谁结婚都一样。”

“你离了,怎么知道不会遇到比这个更糟的?”

有多少人毫不质疑地接受了这些信念,并以为这就是世界的真相?

这种认为机会和资源是“稀少有限”的匮乏感是从我们的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一代又一代,现在又传到了我们这代人身上。并且,还有很多家庭正继续往我们的下一代传递着。

这些信念并不是世界的真相,但对我们的父母来说,这确实是他们的真相。而当我们毫不质疑地接受这些想法时,这些就会变成我们世界的真理。

这些思维方式以及其所带来的对世界的感觉和自我感,会变成我们人格的基本背景

于是,我们会在此基础上思考、反应、表达、行动、做选择,好像我们有做选择的自由,或者表达和思考的自由。

但是,只要你的人格背景被固定下来,其实你所有的选择就都只能在这个框架之内了。你以为你做了选择,但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你的人格背景。

其实,在你选择之前,已被固定的人格背景注定了。你只能给出这个选择,根本无法看到其他的可能性。

在我们古老的文化体系里,这个人格背景还有另一种说法——,而匮乏感就是其中一个非常不为人觉察的背景。

之所以叫背景,是因为它“弥漫”在你生命中所有的方面,就好像你戴上一副灰色的眼镜,而且你不知道你戴着它。

无论你往上看还是往下看,你所感知到的世界都在你不知觉的情况下被过滤、加工过了。于是,你自然会认定灰蒙蒙的世界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真相。

匮乏感分为以下三个层面,三位一体地全方面覆盖着我们的生命,即:

资源的匮乏

爱的匮乏

时间的匮乏

这里,我们主要来谈谈资源的匮乏感

资源包含显性的资源和隐性的资源,比如,金钱、能源(石油、煤矿等)、名贵的物品(珠宝、艺术品等)都是显性的资源,工作机会、人脉、曝光机会等是隐性的资源。

寻找优秀的伴侣,属于隐性资源的一种

这是一种机会,一种可能性。无论是显性资源还是隐性资源,一旦我们有了匮乏感,就会形成一种错觉,认为资源是一种固定的、有限的存在:别人获得了,资源就会相应地减少了。

这时候,我们的聚焦点自然会放在争取资源上。但却不明白,事实上资源并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变量,这个变数取决于“自己”。

我们虽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是每个人都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你的人格背景是怎样的,你就拥有怎样的世界。

你身边的人都是有那种相同属性的人,比如,同样的匮乏、同样的焦虑、同样的固执、同样的乏味,或者同样的自信、同样的丰盛感、同样的好玩。

当一个人开始成长而不断重新洗刷自己过去的人格背景,所带来自身能量状态的变化时,他能感知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他也能发现这时候身边的人完全不同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里的“道”,实质就是指不同的能量层级。

不管是夫妻还是朋友,会享受彼此在一起的前提,就是可以在同一个层面沟通和碰撞,彼此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并能给出回应。

有碰撞、有火花,有启发、有共鸣,有分享、有回应,这才是建立一段关系的乐趣所在,否则对双方都是折磨。

比如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我实在无法想象,现实中如唐晶这种极其重视自我成长和高效率的人,怎么可能花那么多时间去容忍罗子君在她开会期间、加班后回家休息期间,占用她的时间和注意力,听她抱怨?

而且,在工作中果断、干练,在自己的原则面前寸土不让、和上司据理力争的唐晶,又会没有一点儿边界地一次又一次地动用自己的工作资源,帮罗子君去调查小三的背景?!

就像霸道总裁爱上“玛丽苏”的情节一样,这些情节并不会出现在一个真正想讲好一个逻辑通畅的故事里,只可能出现在只想钻研那些逃避现实的观众想看什么,而用来讨好这些观众好赚收视率或票房的影视作品中。

如果你不想躲在虚拟的世界中幻想自我安慰而是真正想在现实生活中突破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匮乏感,打破原来的人格背景,那唯一能帮到你的只能是——进化!

进化需要依靠强大的学习力和冒险精神(也是行动力),不断学习,同时放下焦虑和担心,敢于去做一些在过去陈旧人格背景中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并用行动来加强和巩固新的意识状态。

当你进化到一个不同的能量等级时,你将会看到资源是无限的。因为当你所处的位置和视野改变时,你就能看到在过去视野以外的可能性,并把这种可能性不断地加强,直至变成你世界的现实。

如果进化得够彻底,相较于过去的你和你的家族,你会成为一个和他们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物种”。

这时,他们的处事规则已经和你无关了,也完全不会影响到你了,因为毛毛虫的规则只适用于毛毛虫,不适用于蝴蝶。

如果你还会被你的原生家庭影响,因为他们的催促而引发你内在的焦虑或愧疚,其实只有一个原因:你没有进化,或者说进化得不够彻底。

不要为了安抚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而将就自己的生活,

去开始一段乏味的婚姻或是一份无趣的工作。

这种对自己生活的委曲求全,是不会让你的家人幸福的,只会牵扯进来更多的人一起不幸,我们并不需要爱得这么悲壮。所以,你需要做的,是把他们的恐惧和限制性信念在你这里过滤掉,让你自己不断进化。

当你成为蝴蝶时,你吸引的自然也是蝴蝶,并开启绚烂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你蜕变的过程中,你将会对你的毛毛虫家族展示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由此,在他们准备好时,也将会追寻着你的足迹让自己蜕变。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有价值的爱吗?

发布了169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3 · 访问量 4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luenapa/article/details/104668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