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的软工热身作业

大闸蟹的软工热身作业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0春季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罗杰 任健)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第一次作业-热身!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学习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锻炼开发软件的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回顾过去,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明确目标、坚定信念,为未来做出规划

第一部分 结缘计算机

1.1 你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你认为你的条件如何?和这些博主比呢?

​ 对我来说,进入计算机专业学习经历了两次选择,第一次是高考志愿填报,第二次是大一的专业分流。

​ 高考志愿填报时的选择,主要是运气与兴趣的结果。我出身农村,父母都是农民,高考是我走出农村的最关键也是唯一的机会,高考志愿填报是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抉择。高考发挥不尽人意的我拿到了一个不高不低的成绩,秉持着宁愿压低一些分数到学校当“领头羊”,也不去争压线分数的学校当吊车尾的想法,再加之想去大城市增长见识的愿望,我最终选择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时可以填报的专业有工科试验班信息类,工科试验班航空航天类以及理科实验班等,对比这些,我觉得信息类更加新潮,更有趣,更吸引我,并且它的分数也比较高,于时我填报了士谔书院并最终被录取。

​ 大一的专业选择,主要是结合自身学习状况以及老师们的介绍所确定的。大一时,0基础的我以外的对新的知识接受的比较好,成绩也还不错。我对于C语言,数据结构之类的实验课尤其感兴趣。虽然有时会被作业难住,有时debug快要自闭,但在写完程序之后,通过测试之后的那种满足感和喜悦让我深深的爱上了他们,并且学习之后感觉自己确实学到了能够用的上的东西,而不是像数学那样尽力学习后却只在考试中使用。凭借着这股劲头,加之计算机学院在北航公认的王牌招牌,我最终选择了进入计算机学院学习。

​ 至于我的条件,我可以用零基础但有热情来形容。我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是在亲戚家的哥哥那里。当时,这个新颖而又神奇的物品深深的吸引了我。对那时的我而言,计算机就是百科全书,是自选的点播器,是万能的游戏机,无论如何我都想学会使用它。一直到初中结束,进入高中,为了满足学业需要,我家里终于买了一台计算机。虽然是为了应对学业水平考试,我们高中开设了微机课,课上讲述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并且对office办公系列,Photoshop,Audition,AE等进行了简单的教学。结合课上的知识,加上我对于自己家里计算机的迫害,我对于这个神奇的器械是如何运行的,如何显示出这样的界面,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也是我为什么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被信息类所吸引的原因。另一方面,我是一个贪玩的孩子,痴迷于电脑游戏。精灵宝可梦系列(pokemon)系列一直是我钟爱的游戏,由于其中有一些无法获得,并且完美的属性很难得到,我曾经尝试过去寻找教程修改存档数据,在对rom文件修改的时候,那些神奇的一串串杂乱的字符,是如何在模拟器中变成画面令我十分在意。我还曾经看过我哥哥搞传奇的私服,看着任务栏里密密麻麻的窗口,以及一大堆的文件,这与单个ROM的游戏的组织方式又完全不同,探索游戏是怎么样在计算机上组织文件的,各个文件都是什么作用的,如何协同运行起来的,怎么样做到于用户交互,怎么样进行多人连结等等都令我十分好奇,自己写游戏也成为了我的终极梦想。这一动机也一直支撑着我,让我一直充满热情。

​ 与博客I等那样的大佬们相比,0基础的我光凭借着一身热血条件几乎为0。身边的同学们经常有来自发达城市,早早就接受过计算机的教育,也不乏参加过各种信息竞赛的同学,但我觉得经过我的努力,虽然可能无法弥补先天的不足,但可以将差距不断缩小。与博客G那样半路出家的相比,我也很幸运能在高考志愿填报上填写了信息类,成功与计算机学院结缘。出自农村的我条件在平均之下又有何妨,只要我足够努力,足够坚韧,从小培养起的吃苦耐劳品质或许会成为另一个方面上的优越条件。

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 计算机是我喜欢的领域,这种学了就能用的知识对我来说比起那些基础课程更加吸引人。学习前人的知识并且自己能够动手实现,在我看来是计算机领域最动人的一点。

​ 计算机不算是我擅长的领域。由于接触的比较晚,我绝谈不上擅长计算机。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学习,那些有一定基础的人能够做到的,我并不一定做不到,完成课程的要求对我来是并不是十分困难和吃力。虽然在各种竞速排名中我都只能拿到一般的水平,但我确实认为我自己学到了东西。

你热爱这一专业吗?你对计算机的热爱是怎样的?仅仅是口头的吗?

​ 如果说热爱的标准是博客R中写的那种标准的话,我应该还谈不上热爱计算机。博主说“爱不应轻许,它是需要你一生的努力去背书的。”我确实喜欢计算机,有着热情去学习,但要我为其拼劲毕生精力还不足以。我们学习的一些课程,有时我尽管投入很多却并没有得到回报,出现我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开始去帮助其他人,但在最终的测试中掉链子的情况。虽然这些挫折动摇不了我对于计算机的热情,但确实无法让我对其说出热爱。

第二部分:在计算机系里学习

你对你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想要吐槽的地方吗?你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跟学校给你的有什么区别?比较你在中国大学的经历,你的老师和学校能做到和国外那样吗?如果不能,请分析一下为什么。(必答)

​ 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活,我大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像博客H博主那样评价中国所有大学“渣”我觉得 过于激进。固然大学中有些设置不尽合理,比如大类招生后的课程安排问题等等,但是这正是大学为了改进而作出的试验(虽然可能试验者的体验并不是很好),并且并不是所有课程都不合理,大一学习的C语言,数据结构对于分流后的几个专业来说大体还是很有用的。大学中的所有知识也并不都是能够通过自学获得的,老师们传达的经验与指导,以及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收获的知识,远远超出书本的范畴,是自学永远得不到的。

​ 尽管大体比较满意,但还是有很多地方想要吐槽的。

​ 第一,大类招生设置的某些课程给人的体验很差,比如电子设计基础训练这种,或许可能只是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不好,但这门课确实被很多人讨厌,并且也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对于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的我也无法提供帮助,单纯只是一段黑暗时光。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9472825 查看本文章

​ 第二,选课系统给人的体验非常之差。我个人十分非酋,基本上选的课都会掉光的那种,基本上每个学期都要上一些并不喜欢的课程。

​ 第三,课程的评分方法有待改善,这里特指前百分之多少优秀,中间多少良好,后多少挂科以及打榜行为。我认为,这种相对成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公平,只是老师用来规避学校的监管的幌子而已。只要学生认真努力学习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分数,这种制度既让认真学习的学生心寒,又让不想学习的同学多了一个借口。比如编译技术课程设计这门课程,拿到大众分数十分简单,但如果想拿到优秀,需要在强者如云的同学中优化出一个非常好的结果,还要保证优化的正确性,并且还要保证在期末的测评中不出错并且依旧拿到一个非常好的优化排名,这直接导致了绝大多数同学只进行十分简单的优化,放弃进行进一步优化,对编译技术的学习提前画上遗憾的句号。在学生在进步而课程在踏步的行为急需改进。

​ 第四,课程间的评分不尽公平。有一些课程花费了你大量的时间,却只占很少的学分,如基础物理实验,一学习都在抢实验,做实验,写报告的循环之中挣扎,还有着神奇的期中考试以及连标准答案都不告诉学生期末考试。某些课程评分虚高,有些课程评分虚低。就比如核心通识,有些课程人均95,96+,而有些课程85,86随机分布,大家都认真投入,但结果却大相径庭。除此之外,在一些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与其花费巨量时间在实验课的优化上,不如使用其一半时间背书来的划算。

​ 第五,某些课程安排不尽人意。如我上过的概率与统计课程,老师没有ppt没有板书,全凭一张嘴,习题全部跳过,考试复习说不考的全都考了,实属令人烦躁。再比如神奇的数学建模课程,一纸试卷让近乎全系的人永远记住了这门课。

​ 我理想中的大学教育,是不忽视基础教育,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其中。课程安排丰富多彩。而结合目前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课程的品质参差不齐,一些课程像博客P中所说的路人甲/路人乙,更有甚者像狱警/逃犯,鲜有课程能达到健身教练/健身者;虽然实践课程很重要但有些占用时间与学分严重失衡,难度失衡等等。

​ 在阅读了博客O博客Q后,我感到自己目光短浅。这些博客中所描写的大学教育与国内大相径庭,看起来与工作后的场景十分类似,并且比起理论知识,对于动手能力的看重程度要多得多。我觉得这些差距主要是观念不同所致,中国自古以来的科举制一直是以成绩看能力,尽管大学中这种观念已经淡化了许多,但看重基础和成绩的现象依旧。背四书五经无需知晓其义这种传统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人,像国外那种注重实践在中国还需要一段实践。并且这种重视基础的行为并非全无益处,基础牢固,在应对新事物的时候就会有着更好的理解。

迄今为止,你写了多少代码,描述你做的最复杂的软件项目/作业。(必答)

​ 经历过C语言,数据结构等的练习,以及计组,OO等的实验课程,再加上选修的android课程,机器学习等课程,我写过的代码应该有近万行。我做过的最复杂的作业应该属编译器课程设计。实现了基本的功能并进行一些简单的优化,我的代码就已经达到近3500行。但总的来说,我写过的作业应该都称不上复杂,都是一些造轮子。

科班出身和北大青鸟有什么区别?

​ 我认为培训机构比起大学系统的教学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比如成体系的知识,人际关系,文凭证书等等,但这些差距并不起决定作用,博客G就是一个逆袭的例子,科班出身的我们更加利用好自己的优势,不骄不躁持续努力奋斗,培训机构出身也不需自卑,只要刻苦努力能力足够,出身决定不了上限。

速成的培训班和打基础的大学教育还有mooc之间有区别吗?

​ 我认为速成的培训班基本完全不注重基础教育,只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就业要求;打基础的大学教育既注重基础,又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训练;mooc基本只能作为基础教育,希望通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主动加以锻炼来理解。速成的培训班虽然可以很快达到就业下限,但很难突破较低的上限;大学教育提高了上限但下限可能某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无法保证;mooc完全凭借学生自主能力,可能大部分学生达到下限都较为吃力。

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时候,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么多数学,这和我们的计算机有关系吗”,你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疑问?对这个问题,你有自己的解答了吗?那么其他学科呢?

​ 上这些数学课时,确实有过这样的疑问,尤其是学习在一些晦涩难懂的学课比如离散数学。但现在这些疑问基本上得到了解答。在学习后续的课程中,经常使用到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虽然只是一部分),比如学习机器学习课程时对于数学分析,概率统计等的要求很高才能理解。解决计算机的根本问题,主要还是靠数学。但还有一些学科,比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基础训练还没有发现有用之处。

第三部分:未来规划

对于你未来在IT行业的发展,你有什么样的梦想或者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准备怎样来规划你技术道路,职业道路和社会道路?(必答)

​ 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像尽早参加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然后再逐渐提高能力不断爬升,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想为祖国做出一些贡献。

​ 至于对于未来的规划,首先还是要努力学习,打好基础。进入大学之前0基础的我在大学期间更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对于目前一些热门的领域,如大数据等,要多去了解。职业方面我想先从底层做起,尽早就业。关于社会道路,我应该会追求安稳,不会去尝试创业,朴实但不平庸的度过人生。

你对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已经做了或者计划做什么样的准备?

​ 我觉得目前我所了解的还是太少了,像博客D说的那样,计算机行业,眼界十分重要,拓宽眼界,今后的选择才更加多样。选修前沿技术的相关课程,关注前沿动态,多看看别人在干什么,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博客A中说“第一重要的是兴趣,对我来说,兴趣是我全身心工作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缺乏了解再加之个性比较随和,不够坚定导致我现在对于自己的兴趣也不甚明了,今后可以在巩固基础锻炼能力的同时自主地去探索出感兴趣的方向,向着一个目标努力。

博客D说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是你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前提。现在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新知识,基础课程已经有些遗忘,重新捡拾起这些基础,并结合现在所学的知识深入理解,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重中之重。

你们马上就要面临实习了,你打算在企业内实习还是在实验室实习?

​ 我觉得在企业实习更加适合我。我认为我个人比较不适合创新,更加适合在团队中合作,有指导的去做。同时,在企业实习可以更加有助于我熟悉业界环境,为就业打下基础。(或许还可以扩大一下人脉?)

实习经验究竟有多重要?是否需要马上开始积累实习经验?

​ 实习经验确实十分重要,实习时锻炼的能力在就业中有很大作用。但不能急于实习,若基础不牢固,实习经历可能会很曲折,收获也很少。我认为在基础牢固后再去参加实习可能才是上上之选。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duanzhengxu/p/1238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