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最早的编程是什么吗?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eastossifrage/article/details/102693977

    当今计算机的最大功能就是,人机交互。你可以通过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输入一个字母“A”,电脑的显示屏等输出设备上就会输出一个“A”,虽然现代的电脑让你感觉到,让电脑懂得人类的想法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儿,但这只是表象,其实为了实现前面的功能的,用到了电子电路、ASCII、队列等一系列的复杂(外行人看来相当复杂)规范,依据这些规范,人类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代码中,让电脑懂得人类的思想,这个过程就是编程。

     那么,问题来了,最早的编程是什么?

   最早的编程的背景

     说来也怪,实现人与机器对话的始作俑者却不是研制计算机的那些前辈,而是与计算机发明毫不相干的两位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和杰卡德(J.Jacquard))。他们先后发明了一种指挥机器工作的“程序”,把思想直接“注入”到了提花编织机的针尖上。

     顾名思义,提花编织机具有升降纱线的提花装置,是一种能使绸布编织出图案花纹的织布机器。

     不过,用当时的编织机编织图案相当费事。所有的绸布都是用经线(纵向线)和纬线(横向线)编织而成。若要织出花样,织工们必须细心地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在适当位置“提”起一部分经线,以便让滑梭牵引着不同颜色的纬线通过。机器当然不可能自己“想”到该在何处提线,只能靠人手“提”起一根又一根经线,不厌其烦地重复这种操作。

   最早编程的实现

  1. 1725年,布乔(B.Bouchon)想出了一个“穿孔纸带”的绝妙主意。首先设法用一排编织针控制所有的经线运动,然后取来一卷纸带,根据图案打出一排排小孔,并把它压在编织针上。启动机器后,正对着小孔的编织针能穿过去钩起经线,其他的针则被纸带挡住不动。这样一来,编织针就自动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去挑选经线,布乔的“思想”于是“传递”给了编织机,而编织图案的“程序”也就“储存”在穿孔纸带的小孔之中

  2. 大约在1805年,杰卡德(J.Jacquard)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他为提花机增加了一种装置,能够同时操纵1200个编织针,控制图案的穿孔纸带后来也换成了穿孔卡片。

640?wx_fmt=jpeg

   巨大的影响

     杰卡德编织机“千疮百孔”的穿孔卡片,不仅让机器编织出绚丽多彩的图案,而且意味着程序控制思想的萌芽,穿孔纸带和穿孔卡片也广泛用于早期电脑以存储程序和数据。或许,我们现在把“程序设计”俗称为“编程序”,就引申自编织机的“编织花布”的词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eastossifrage/article/details/10269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