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综合素质4--传统文化

版权声明:文章编写不易,转载请注明原链接 https://blog.csdn.net/u012184539/article/details/84389580

1. 月亮

月亮别称:月球、太阴

  • 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 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 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 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 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 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 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 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 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2. 太阳

太阳的别称有白驹、金虎、赤乌、阳乌、金乌、金轮、火轮、赤轮、晷景、奔晷、朱曦、曦和、阳明、大明、明光、光朱、曙雀、红日等

  • 春天的太阳——春晖,
  • 夏天的太阳——骄阳.
  • 早晨的太阳——朝阳、朝曦、朝暾、朝光、朝晕、初旭、初景,
  • 黄昏的太阳——夕阳、夕曛、残阳、斜阳。

3. 四季

  •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 农历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 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
  • 农历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

5. 节气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 春季:立春、雨水(正月);惊蛰、春分(二月);清明、谷雨(三月);
  • 夏季:立夏、小满(四月);芒种、夏至(五月);小暑、大暑(六月);
  • 秋季:立秋、处暑(七月);白露、秋分(八月);寒露、霜降(九月);
  • 冬季:立冬、小雪(十月);大雪、冬至(十一月);小寒、大寒(十二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6. 干支纪元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以干支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插花相配,首个组合为甲子,故称花甲子,省称花甲。

7. 古代特殊称谓

  1. 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 职业:《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称媒人为冰人;乐官为伶官;戏曲界为梨园;孔子曾于杏坛讲学,后称教育界为杏坛。杏林指医学界。

8. 年龄称谓

  • 不满周岁-襁褓;
  • 2—3 岁-孩提;
  • 女孩 7 岁-髫年;
  • 男孩 8 岁-始龀、龆年;
  • 幼年泛称-总角,幼年朋友称总角之交;
  • 10 岁以下-黄口;
  • 12 岁(女)-金钗之年;
  • 13、14 岁(女)-豆蔻年华;
  • 15 岁(女)-及笄之年;
  • 15 岁(男)-束发、志学;
  • 16 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 20 岁(女)-桃李年华;
  • 20 岁(男)-弱冠;
  • 24 岁(女)-花信年华;
  • 30 岁(女)-半老徐娘;
  • 30 岁(男)-而立之年;
  • 40 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 50 岁—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年逾半百、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 60 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还历之年、杖乡之年;
  • 70 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悬车之年;
  • 80 岁-杖朝之年;
  • 80—90 岁-耄耋之年;
  • 100 岁-期颐之年
  • 120 岁—花甲重开
  • 140 岁—古稀双庆
  • 77 谓之喜寿,88 谓之米寿,99 谓之白寿,108 谓之茶寿。

9. 其他别称

  • 父母称高堂、椿萱、双亲。
  •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 老师称先生、夫子、恩师。
  • 学生称门生、受业。
  • 学堂称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 女婿称东床、东坦、娇客。

10. 传统节日

  1. 春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习俗有蒸年糕、贴春联、年画和拜年等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习俗有蒸年糕、贴春联、年画和拜年等
  2. 元宵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夕、元夜。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
    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汤圆)的习俗。
  3. 寒食
    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
    天,在清明前一、二日。该节日原为纪念介子推而设。
  4. 清明(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 端午(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在农历五月初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 乞巧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7. 中元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中元节习俗主要是上坟扫墓,祭祀祖先。
  8. 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9. 重阳(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现定为老人节。
  10. 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11. 除夕(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团聚吃“年饭”(年夜饭、团圆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燃爆竹),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11. 名族习俗

中国有 56 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92%,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

人口

  1. 人口在 1000 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 个):壮族和满族
  2. 人口在 1000—500 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 个):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
  3. 人口在 500—100 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 个):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
  4. 人数较少的民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集、交错杂居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1. 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地。以春节和三月三歌节为主要节日。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2.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妇女则喜欢穿旗袍。
  3. 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4.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5.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其余二者为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民间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等。
  6.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其余二者为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少数民族风情

  1. 民族节日
    ①泼水节——傣族
    ②火把节——彝族、白族、纳西族等
    ③那达慕——蒙古族
    ④芦笙节——苗族
    ⑤三月街(又称为三月节)——白族
    ⑥开斋节——伊斯兰教节日,回族、维吾尔族
  2. 民族服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成语故事

  1. 暴殄天物——商纣王
  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周文王
  3.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
  4. 韦编三绝——孔子
  5. 一鼓作气——曹刿
  6. 围魏救赵——孙膑
  7. 卧薪尝胆——勾践
  8. 一字千金、奇货可居——吕不韦
  9. 咏絮之才——谢道韫
    10 .纸上谈兵——赵括
  10. 负荆请罪——廉颇
  11. 图穷匕见——荆轲
  12. 前倨后恭、侧目而视、悬梁刺股——苏秦
  13. 焚书坑儒——秦始皇
  14.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
  15. 孺子可教——张良
  16.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17. 一饭千金、背水一战、胯下之辱——韩信
  18. 家徒四壁——司马相如
  19. 鸿雁传书、苏武牧羊——苏武
  20. 文姬归汉——蔡文姬
  21. 投笔从戎——班超
  22. 指鹿为马——赵高
  23. 手不释卷、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吕蒙
  24. 望梅止渴、老骥伏枥——曹操
  25. 八斗之才、才高八斗——曹植
  26. 路人皆知——司马昭
  27. 三顾茅庐——刘备
  28. 乐不思蜀——刘禅
  29. 初出茅庐、鞠躬尽瘁、七擒七纵、神机妙算——诸葛亮
  30.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31. 赤膊上阵——许褚
  32. 画龙点睛——张僧繇
  33. 入木三分——王羲之
  34.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35.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36. 闻鸡起舞——祖逖
  37. 力透纸背——颜真卿
  38. 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39. 铁杵成针、笔下生花——李白
  40. 黄袍加身——赵匡胤
  41. 莫须有、东窗事发——秦桧
  42.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岳飞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2184539/article/details/84389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