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底层数据结构--SDS

这是一种用于存储二进制数据的一种结构, 具有动态扩容的特点. 其实现位于src/sds.hsrc/sds.c中, 其关键定义如下:

typedef char *sds;

/* Note: sdshdr5 is never used, we just access the flags byte directly.
 * However is here to document the layout of type 5 SDS strings.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5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and 5 msb of string length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8 {
    uint8_t len; /* used */
    uint8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16 {
    uint16_t len; /* used */
    uint16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32 {
    uint32_t len; /* used */
    uint32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64 {
    uint64_t len; /* used */
    uint64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DS的总体概览如下图:

sds

其中sdshdr是头部, buf是真实存储用户数据的地方. 另外注意, 从命名上能看出来, 这个数据结构除了能存储二进制数据, 显然是用于设计作为字符串使用的, 所以在buf中, 用户数据后总跟着一个\0. 即图中 "数据" + "\0" 是为所谓的buf

SDS有五种不同的头部. 其中sdshdr5实际并未使用到. 所以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头部, 分别如下:

sdshdr

  1. len分别以uint8uint16uint32uint64表示用户数据的长度(不包括末尾的\0)
  2. alloc分别以uint8uint16uint32uint64表示整个SDS, 除过头部与末尾的\0, 剩余的字节数.
  3. flag始终为一字节, 以低三位标示着头部的类型, 高5位未使用.

当在程序中持有一个SDS实例时, 直接持有的是数据区的头指针, 这样做的用意是: 通过这个指针, 向前偏一个字节, 就能取到flag, 通过判断flag低三位的值, 能迅速判断: 头部的类型, 已用字节数, 总字节数, 剩余字节数. 这也是为什么sds类型即是char *指针类型别名的原因.

创建一个SDS实例有三个接口, 分别是:

// 创建一个不含数据的sds: 
//  头部    3字节 sdshdr8
//  数据区  0字节
//  末尾    \0 占一字节
sds sdsempty(void);
// 带数据创建一个sds:
//  头部    按initlen的值, 选择最小的头部类型
//  数据区  从入参指针init处开始, 拷贝initlen个字节
//  末尾    \0 占一字节
sds sdsnewlen(const void *init, size_t initlen);
// 带数据创建一个sds:
//  头部    按strlen(init)的值, 选择最小的头部类型
//  数据区  入参指向的字符串中的所有字符, 不包括末尾 \0
//  末尾    \0 占一字节
sds sdsnew(const char *init);
  1. 所有创建sds实例的接口, 都不会额外分配预留内存空间
  2. sdsnewlen用于带二进制数据创建sds实例, sdsnew用于带字符串创建sds实例. 接口返回的sds可以直接传入libc中的字符串输出函数中进行操作, 由于无论其中存储的是用户的二进制数据, 还是字符串, 其末尾都带一个\0, 所以至少调用libc中的字符串输出函数是安全的.

在对SDS中的数据进行修改时, 若剩余空间不足, 会调用sdsMakeRoomFor函数用于扩容空间, 这是一个很低级的API, 通常情况下不应当由SDS的使用者直接调用. 其实现中核心的几行如下:

sds sdsMakeRoomFor(sds s, size_t addlen) {
    ...
    /* Return ASAP if there is enough space left. */
    if (avail >= addlen) return s;

    len = sdslen(s);
    sh = (char*)s-sdsHdrSize(oldtype);
    newlen = (len+addlen);
    if (newlen < SDS_MAX_PREALLOC)
        newlen *= 2;
    else
        newlen += SDS_MAX_PREALLOC;
    ...
}

可以看到, 在扩充空间时

  1. 先保证至少有addlen可用
  2. 然后再进一步扩充, 在总体占用空间不超过阈值SDS_MAC_PREALLOC时, 申请空间再翻一倍. 若总体空间已经超过了阈值, 则步进增长SDS_MAC_PREALLOC. 这个阈值的默认值为 1024 * 1024

SDS也提供了接口用于移除所有未使用的内存空间. sdsRemoveFreeSpace, 该接口没有间接的被任何SDS其它接口调用, 即默认情况下, SDS不会自动回收预留空间. 在SDS的使用者需要节省内存时, 由使用者自行调用:

sds sdsRemoveFreeSpace(sds s);

总结:

  1. SDS除了是某些Value Type的底层实现, 也被大量使用在Redis内部, 用于替代C-Style字符串. 所以默认的创建SDS实例接口, 不分配额外的预留空间. 因为多数字符串在程序运行期间是不变的. 而对于变更数据区的API, 其内部则是调用了 sdsMakeRoomFor, 每一次扩充空间, 都会预留大量的空间. 这样做的考量是: 如果一个SDS实例中的数据被变更了, 那么很有可能会在后续发生多次变更.
  2. SDS的API内部不负责清除未使用的闲置内存空间, 因为内部API无法判断这样做的合适时机. 即便是在操作数据区的时候导致数据区占用内存减少时, 内部API也不会清除闲置内在空间. 清除闲置内存空间责任应当由SDS的使用者自行担当.
  3. 用SDS替代C-Style字符串时, 由于其头部额外存储了数据区的长度信息, 所以字符串的求长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1)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uolaifa000/article/details/8410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