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多线程多进程

一个多线程的简单实现:

https://blog.csdn.net/sujianwei1123/article/details/76183682

sleep函数:执行挂起一段时间,也就是等待一段时间在继续执行。秒级别。

exit函数讲解:https://blog.csdn.net/love_gaohz/article/details/46667007 当进程执行到exit()或_exit()函数时,进程会无条件的停止剩下的所有操作,清除各种数据结构,并终止本进程的运行。每个exit函数也只关闭相对应的进程。

在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中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且是拥有资源的最小单位和调度单位(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线程是最小的调度单位)。在Linux系统中创建进程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操作系统创建,二是由父进程创建进程(通常为子进程)。系统调用函数fork()是创建一个新进程的唯一方式,当然vfork()也可以创建进程,但是实际上其还是调用了fork()函数。fork()函数是Linux系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函数,其一次调用会有两个返回值,下面是fork()函数的声明:

当程序调用fork()函数并返回成功之后,程序就将变成两个进程,调用fork()者为父进程,后来生成者为子进程。这两个进程将执行相同的程序文本,但却各自拥有不同的栈段、数据段以及堆栈拷贝。子进程的栈、数据以及栈段开始时是父进程内存相应各部分的完全拷贝,因此它们互不影响。从性能方面考虑,父进程到子进程的数据拷贝并不是创建时就拷贝了的,而是采用了写时拷贝(copy-on -write)技术来处理。调用fork()之后,父进程与子进程的执行顺序是我们无法确定的(即调度进程使用CPU),意识到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在一些设计不好的程序中会导致资源竞争,从而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

注意:for循环生成了5个pid,再加上父进程就是6个进程。刚开始以为for循环进程的生成,后面的pid会覆盖掉前面的pid,以为就生成了一个子进程,事实是生成5个子进程,不会覆盖

个人理解其实就是通过pid的编号来实现控制不同的进程的运行和终止。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vector>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dlib.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string sMatch;
    pid_t pid;
    vector<string> provList;
    provList.push_back("100");
    provList.push_back("200");
    provList.push_back("300");
    provList.push_back("400");
    provList.push_back("500");
    cout<<"main process,id="<<getpid()<<endl;
    //循环处理"100,200,300,400,500"
    for (vector<string>::iterator it = provList.begin(); it != provList.end(); ++it)
    {
        sMatch=*it;
        pid = fork();
        //子进程退出循环,不再创建子进程,全部由主进程创建子进程,这里是关键所在
        if(pid==0||pid==-1)
        {
            break;
        }
    }
    if(pid==-1)
    {
        cout<<"fail to fork!"<<endl;
        exit(1);
    }
    else if(pid==0)
    {
        //这里写子进程处理逻辑
        cout<<"this is children process,id="<<getpid()<<",start to process "<<sMatch<<endl;
        sleep(10);
        exit(0);
    }
    else
    {
        //这里主进程处理逻辑
        cout<<"this is main process,id="<<getpid()<<",end to process "<<sMatch<<endl;
        exit(0);
    }
    return 0;
}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ymjyqsx/p/974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