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一平米健身:硬派健身

作者:斌卡

自序 与更好的自己,在未来重逢

几乎所有的人,都想运动健身。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健身。

套用一句名著的开头:健身的人,理由都是相似的,而不健身的人,理由却多有不同。

Chapter 1 减肥,从何开始?

靠意志力憋气,你能坚持1分钟,但你能坚持10分钟吗?

靠节食减肥,你能坚持1~2年,但你能坚持1辈子吗?

不能持续、有效的减肥方式,都不是靠谱的减肥方式!

节食,一不持续,二没有效果……

还会导致暴食、变身易胖体质,以及注定反弹等恶果哦!

一、减肥靠饿?越饿越胖!

我们此处所说的节食,是特指摄入明显低于个体基础代谢的情况。比如你的基础代谢+日常支出是1500千卡,你只吃1000千卡。

而在日常饮食热量超标的情况下,回归正常饮食的行为不算节食。比如你的基础代谢+日常支出是1500千卡,你平时吃3000千卡,导致自己过胖,而现在为健康少吃点,改吃1500千卡。

人体的热量支出大致等于基础代谢+日常支出。

基础代谢

一般是指人在静息情况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越高,你消耗的热量越多,身体日常所需的能量也就越多;基础代谢率越低,你所需的能量也就越少。基础代谢占了总支出的大头,另外,基础代谢不由你个人的主观意志来决定哦。

日常支出

是指你为保证日常的正常生活所消耗的热量,你走路、站立、打豆豆时的热量消耗,都算在这里面,另外,你的运动消耗也可以看作日常支出的一部分。日常支出的热量,相对来说是你主观可控的。

大量研究发现,节食会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这也是节食者容易复胖和反弹的原因之一。

节食者的基础代谢率更低,这就意味着,可能两组人吃相同的食物,节食者就会胖,而不节食的人体重则不会有变化。很多朋友在节食后,发现自己即使吃的跟以前一样,结果还是反弹和复胖了,也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知道,身体里的肌肉是燃脂大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体里的脂肪可能只有2%~5%会参与供能,而肌肉每天消耗的热量却高达脂肪的几十倍。也就是说,肌肉含量(瘦体重)越多,你的身体就可以自发燃烧更多的热量,让你吃得更多,也更不容易长胖。

肌肉每天消耗的热量是脂肪的几十倍之多,也就是说,肌肉多的人不仅看起来更显瘦,身体还可以燃烧更多的热量,让你吃得更多,也更不容易长胖。

每一次,他们都说节食的失败只是因为意志不够坚定。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并不关意志力的事。就像你要憋一口气,单单靠坚定的意志,你或许能比平时多撑10秒钟。但到了某一个时刻,不论你的意志多坚定,身体的生物本能都会迫使你大口暴食和神经性贪食的危害是极大的。在生理方面,食道破裂、牙齿腐蚀、肾脏损害、慢性胰腺炎(还记得乔老爷子是怎么死的吗?胰腺癌。)等都是神经性贪食的常见并发症。

在心理损害方面,有研究表明,暴食和神经性贪食会增加人类的冲动,导致情绪不稳定(经常骂人、痛哭的乔老爷子)、焦虑、滥用酒精和药物、偷窃、自杀倾向等后果。

如果你执意不吃,那么还有种更可怕的激素在等着你,它叫食欲素。食欲素(Orexin)顾名思义,同样会

你以为:减重=摄入<支出

实际上:节食→脑肠肽↑→摄入↑支出↓

两种影响食欲的重要激素

瘦素:促使机体减少摄食,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进而使体重减轻。

脑肠肽:刺激饥饿感,促进胃排空及胃酸分泌,导致食物摄入增加,使体重增加。

PS:观察两种激素的绝对值和变化程度才有意义,单独看无意义。

这说明了什么?在你节食减肥一年后,你的身体对你节食减去的肉还耿耿于怀。下丘脑还是在持续调整你的身体状态,敦促你往胖了长。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要长回这一点点因为节食而丢掉的肉!

有数据表明,体重体脂与月经密切相关,当体重低于标准的5%~10%时,月经就可能出现紊乱;而当体重低于标准的15%时,月经可能就不来了。

另外,研究还发现,同样训练强度的运动员,出现闭经者,大多数是因为营养摄入明显过低。而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明显抑制生殖激素的分泌,使月经失调。

二、久坐不动,如何开始运动?

事实上,人体并不像你以为的那样,先消耗糖原,再消耗脂肪。脂肪和糖原是一起被消耗的,在有氧运动的第一秒,你的脂肪就已经开始燃烧了!

另外,虽然在40分钟的跑步期间,脂肪消耗比例渐渐提高,但是总体也没有很大的变化,所以也没太大的指导意义。毕竟受试者是运动专业的学生,一般人很少能一口气跑40分钟以上。即使跑了40分钟,脂肪消耗比例也只提高了不到10%。

运动处方

力量训练组:10分钟热身+35分钟力量+10分钟拉伸,心率约每分钟120次。

有氧训练组:10分钟热身+35分钟有氧+10分钟拉伸,心率约每分钟130次。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力量训练的体脂百分比在第6周到第12周之间降低最明显。而进行有氧训练的女性,在前6周会有明显的体脂降低,但最终力量训练的减脂效果是优于有氧训练的。

这告诉女同学们,在进行运动时,不要只看短期的效果,也许跑步在一段时间内让你减重了,但是很有可能马上就会进入平台期,没有很好的持续性。而力量训练反而会在中长期让你更瘦!

所以综合来看,力量训练应该是最适合久坐不动者减重减脂提高代谢的运动方式了。

另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表现为腰围粗的内脏肥胖比表现为全身均匀胖的皮脂肥胖更加可怕!

相比皮下脂肪过多,内脏脂肪过多更容易打乱身体正常的代谢机制,使人患高血压、中风、II型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的风险变高。瘦子也有可能内脏肥胖。腰围是内脏肥胖的衡量标准之一。

但现在很多研究发现,塑形和减脂其实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如果你想紧致身体并减脂塑形,力量训练(HIIT也是,具体见本书第三章)可以同时满足你的两种要求。我们可以在练出大胸、翘臀、长腿的同时,也让身上的脂肪高速消耗!

的确,初高中生物课告诉我们,脂肪只有在有氧状态下才能燃烧。当你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和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法)时,氧分供应不及肌肉内的能源消耗,身体会处于无氧运动状态,你只能通过消耗身体中的糖原来运动,而只有在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时,脂肪才能一起参与到运动消耗中去。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只有有氧运动才减脂的原因之一。

EPOC(运动后过量氧耗)说起了。

EPOC,简单说,就是指你的身体在高强度运动后仍然处于超强的燃脂状态。

理论上来说,你在运动中欠的这部分叫作“氧亏”,即单靠有氧运动不能足够供能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你通过借用身体里的糖欠下了债,而运动之后,你要把这些“糖+氧”,以消耗脂肪的形式还给身体,这就是EPOC,运动后过量氧耗。

研究发现,EPOC可达到运动耗氧总量的90%,而且,这些供能全部来自脂肪的氧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强度的运动虽然不是有氧运动,不能消耗脂肪,却仍然减脂能力超群!

然而,EPOC的发现推翻了这一切,从这一刻开始,增肌和减脂并行不悖了。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力量训练,比如深蹲、卧推、高位下拉,来实现体能的提升和身体部位的雕塑,另一方面,又能通过这种抗阻训练后的EPOC,来提高人体的能耗和脂肪燃烧,让人们一边增肌,一边减脂!

那么,什么因素可以增加EPOC呢?关键在于高强度,短间歇,多间歇。

高强度是增加EPOC的关键,所以很显然,具备高强度特点的抗阻训练和HIIT训练,都可以明显增加运动后的脂肪消耗,达到超强燃脂和持续燃脂的效果。

但间歇运动组的皮下脂肪下降程度却远超持续运动组。也就是说,间歇运动组的减脂效果更明显。

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跑步中停下来的间歇跑比持续跑更有效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研究表明,对于久坐不动的初学者来说,采用CRT(力量循环训练)有更好的减脂燃脂效果。

所以,如果你想高效减脂塑形,那就放弃匀速漫长的长时间有氧运动吧,高强度力量循环和HIIT更有效哦!

三、去不了健身房,如何更好地训练?

打住!我要说的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采用自重训练,那么不仅训练效果可能不好,还更容易受伤哦!

自重训练四宗罪

·无法调整阻力方向

·无法调整阻力角度

·无法调整训练负荷

·无法调整受力点

尤其是胸肌中缝,自重训练由于姿势的局限性,几乎不可能刺激到中缝。而胸肌中缝可是决定你胸部有没有型的很关键的一个地方,没有中缝的胸,向两边散开,真的特别难看。

所以,超重的朋友们如果采用无器械的有氧项目,最好不要采用跑步、跳绳等有冲击输入的运动来减脂。这么一筛选,你能选择的有氧项目也就没几个了。

假设你体重100公斤,做深蹲就相当于负重100公斤,若不巧你还是个初学者,动作还做得不标准,膝关节会受到很大剪切力,结果可能就是做了几个错误动作后,膝盖关节各种受压,这样更容易受伤。

而如果你采用器械,比如用腿举机来练臀腿,由于训练负荷可调,你可以一开始用10公斤训练,或者在家里在腿上绑5公斤的弹力带来做后踢。等到腿部肌群足够有力后,再循序渐进加大负荷。这样训练起来更加安全,训练效果也更好。

比如引体向上、俯卧撑、双杠训练等,普通人累得气喘吁吁,瘦子们做起来却是相当轻松,50个引体向上,100个俯卧撑,根本不是事。

可惜,这种强度的训练不能增肌,只能强化肌耐力和减脂,你要是能那么做一个小时,那你做的也不是增肌训练,而是有氧运动了,根本就达不到瘦子增肌增重的目的。

一般的增肌训练,最好采用8~12RM的训练负荷,是指训练重量让你做到8~12个后,就已经彻底力竭了。对于瘦子们来说,自重负荷强度显然远远不够,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达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训练者进阶训练或者突破平台期也是一样的道理,自重训练没有足够的强度,对于进阶者也就没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刚开始训练时,找到目标肌群的训练感觉,有针对性地训练很重要。而健身房的很多训练器械,被研发出来的目的就是根据某个肌肉的生理特征,专门孤立针对某一肌群进行训练,帮助初学者更好地入门。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开始就采用自重训练,不但不能让你一步步进阶,反而可能让你在健身路上多绕很多弯路。

Chapter 2 想要好身材,如何制订健身计划?

正确的方向,决定正确的结果:

想要拥有好身材,就训练所有人第一眼看到的部位

——胸、背、臀腿、核心!

想要训练效果好,就要弄清什么是正确的训练姿势!

二、训练部位|好身材,该练哪儿?

雕塑身体的部位,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对身材影响最大的地方,是最值得你训练和投资的!

一个陌生人看到你,一定是从你身材的整体轮廓去看。个子多高?胖不胖?三围比例是多少?你穿着衣服,谁能看到你的脚踝、锁骨、腰窝呢?平时能看到这些小细节的,不是你的爸妈就是你的爱人,他们还会在乎你的这些细节吗?

所以你真正需要的,是去训练所有人第一眼能看到的部位,是去塑造直观上的一个整体完美的体形,而不是去训练只有你才能看到的小细节。

定向的局部减脂目前仍不被主流学界认可。举个简单的例子,所有右利手的人,右臂都比左臂日常活动要多得多,甚至右手网球运动员的右臂每天可能比左臂多运动几千次。要是按照很多网上的说法“运动肚子能让肚子脂肪变少”或者“动脚踝能让脚踝上的脂肪变少”,那大家的右臂要比左臂细上一大圈。但是,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运动员,我们很少见到左右臂体脂含量有差异的。局部训练只能起到视觉上紧致的效果,不能定向减脂。

一方面,大肌群燃脂能力强、力量大,对健康更有益;另一方面,大肌群作为你身体的最主要构成部分,对整体形态的修饰效果也更好。

其中臀部的臀大肌,作为体积最大的肌肉,是你身材侧面和后面的重点。而臀部的另一个肌群臀中肌,则决定着你的臀部够不够翘,这也是仅有的几个在你成年后,经过训练能让你的腿在视觉上变长的肌群之一哦!

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作为全身最强力的肌群,和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一起,对你全身的减脂塑形效果有着最显著的影响。

另外还有一句很俗气的话,叫作“健身不练腿,早晚练阳×”。话糙理不糙,腿部综合训练的确是最能刺激男性各种激素分泌的,所以男性练腿,必不可少。

三、训练频率|一周练几次?每次都练哪儿?

有研究发现,对于初学者而言,一周训练3天,可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而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进阶者来说,每周训练4~5天可能更有效。在一项针对美式橄榄球运动员的研究中,研究者就发现,每周训练4~5天,比训练3天或6天的效果更好。

对于高阶训练者,则有研究发现,每天训练两次,比只训练一次能更有效地提高肌肉体积和力量。

当然,训练频率越高,就越要注意以充足的睡眠、营养补充和食物摄取来减少疲劳。如果你吃不好、吃不健康,或者每天睡不足7小时,那你还是老老实实减少训练次数吧。

一分法的缺陷在于总训练时间有限,虽然全身各部位都能刺激到,但是不能很好地进行细节雕塑,所以塑形效果不算太好。

一分法,乳酸刺激更高效。

单独部位训练会导致乳酸局部堆积,不容易坚持(乳酸堆积会导致烧灼感和疲劳感)。

全身肌×××替训练则不会使乳酸局部快速堆积,而是使总体乳酸刺激提高,使生长激素分泌更旺盛,训练效果更好。

采用二分训练法时,为了使训练效果更好,可以将上半身胸背大肌群和下半身大腿前后侧的拮抗肌群组成超级组,穿插进行训练,这样训练重量更大,训练效果也更好!

拮抗肌:当A肌群做向心收缩的时候,B肌群做相应的离心收缩,B肌群就是A肌群的拮抗肌。

超级组:针对拮抗肌群的两个动作为一组,连贯有序地进行,组间歇越短,对激素分泌和训练的效果越好。

超级组训练法对肌肉围度和肌肉力量的增长更有效,能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最大效果,很适合想要打造更有力的身体线条的男同学们。而且,拮抗肌的超级组训练能够很好地增强你的单位功率输出,让你的训练效率更高。

不过超级组训练也有缺点,那就是对身体和神经造成的疲劳较严重,恢复时间长。此外,相比单独胸部训练,胸背超级组训练对胸肌的打造必然要差一些,所以很多高手也只是将超级组作为比赛赛季的冲刺训练方式,日常则是采用最经典的三/四/五分法。

当然,三分法也不是放弃了所有小肌群的训练,而是把小肌群的训练融入大肌群训练当中,比如胸+肱三头肌一起训练,背+肱二头肌一起训练,臀腿和肩、小腿一起训练等。

之所以胸+肱三头肌、背+肱二头肌训练,是因为在胸背训练过程中,本身就有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参与发力,一起训练效果更佳。

而臀腿+肩部训练,是考虑到肩部训练强度较小,臀腿肌群训练强度较大,放在一起来练更好。

施瓦辛格三分训练法特点:

胸背—肩臂—臀腿的训练安排,以大肌群—中小肌群—大肌群穿插训练为特点。

因为中小肌群的恢复速度更快,运动中的消耗和对身体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所以两次大肌群训练中插入中小肌群训练来缓和,更加合理。

四分和五分部位训练,适合在整体塑形的同时,还想要针对性地强化细节的训练者,比如想要塑造更有围度的上半身线条的男性,和想拥有更紧致的手臂线条及身姿的女性。

因为如果练腹肌是为了练出马甲线,但是体脂不够低,那么即使你天天练也没有用,万一动作没选好,还可能马甲线练不成反粗腰。而如果是为了强化腹肌力量,事实上,在日常大肌群训练中,深蹲、硬拉、哑铃划船等动作本身就会很好地刺激到腹肌和核心,而且腹直肌生长潜力也不大。为雕塑细节,训练最后来几组腹肌训练,有针对性地强化一下就可以了。

四、训练内容|塑形动作,多重?几个?几组?怎么休息?

不同目的的训练,训练重量、训练次数等肯定是不一样的,毕竟一个要减“拜拜肉”的姑娘,不可能和一个要练“麒麟臂”的汉子用同一套训练计划吧。

先说训练重量,一般来说,大多数我们能看到的健身指南,是不会给出重量建议的。它们只会在写次数的地方写上8~12次、3~5次。

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的训练重量不一样。在不了解每个人具体情况的时候盲目建议重量,不但影响训练效果,还有可能导致受伤。

对大多数训练而言,健身都是以力竭为主要训练目的的。也就是说,无论是为了增肌还是为了塑形,都应该在保证动作标准和安全的情况下,训练到自己做不下去为止。

所以,为统一每组动作力竭训练时的负荷,大家就用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RM。

RM(repetition maximum,最大重复次数),由重量×次数组成。意思是当你举某个重量的时候,能最多重复的次数。而这个次数,就是该重量的RM。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100公斤卧推,只能做起1次,那么你的100公斤RM就是1。

而如果你用80公斤,可以最多做起卧推10次,那么你的80公斤RM就是10。

组间间歇最本质的目的,是让身体在每组训练中消耗的能量恢复,所以它和我们肌肉的能量供应系统密切相关。

虽然我们平时把运动分为无氧和有氧两种,但是人体的供能系统却并不是只有这两种,而是主要由三大供能系统组成,它们分别是ATP-CP系统、无氧乳酸系统、有氧系统。

另外,ATP是肌肉工作时最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所以,无论是哪种供能系统,最后都会通过各种能源物质的分解代谢来产生能量,再合成ATP。

1. ATP-CP系统(又叫无氧无乳酸或磷酸原供能系统)

供能方式:以ATP和磷酸肌酸CP来进行能量释放。

主要特点:不需要氧气,也不会产生乳酸,是人体最快速的供能系统。

2. 无氧乳酸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也可以称作糖酵解系统)

供能方式:通过肌糖原在无氧状态下的酵解,分解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最后合成ATP来供能。

主要特点:不需要氧气,会产生乳酸,是中高强度下机体的一种“应急”策略。

3. 有氧系统

供能方式:在有氧状态下,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通过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再合成ATP供能。

主要特点:必须在有氧状态下,才能提供较高、较持久的能量。提供的总能量是无氧酵解系统的十多倍。

如果你是刚开始训练,为了安全和动作标准,请选择相对较轻的重量。前6~12周,神经适应性增长会高于力量增长。所以在系统训练2周后,当你能将训练动作都做标准时,就可以开始渐渐增加负荷。

比如男性一般想要的好身材,说白了主要就是对围度的改变,尤其是针对大肌群胸、背、臀这三个部位的改变,胸、背、臀练好了,能让你看起来更加强健、可靠,整个人在气势上就甩了路人一大截,自然能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塑形身材训练

训练特点:以塑造清晰的线条、较低的体脂和有规模的肌肉围度,提高无氧耐力和乳酸耐受力为目标。

适应人群:想要身材好,该翘翘、该大大、该粗粗的人。

训练局限:爆发力和最大力量一般。

代表人物:健身模特、健美选手。

在健身训练中,肌肉体积的增长主要来自肌原纤维体积和质量的增长,以及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而研究者认为,此现象是每一次训练诱导机体适应的积累结果。请注意这个积累,意思是训练次数、训练组数的累积。

力量负荷强度越大,肌肉体积增长程度也越大。但是负荷存在一个阈值,当相对强度达到1RM的85%时,肌肉体积增大程度已接近最大,再增加负荷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研究者发现,30~90秒的间歇时间对于肌肉围度增长是最为有利的。因为当训练间歇较短时,血乳酸明显增加,对增肌减脂有很大影响的生长激素也会急剧增加。

生长激素

肌肉生长的重要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葡萄糖的消耗,加速脂肪的分解,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代谢向脂肪代谢转移,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

生长激素被认为与乳酸堆积程度有关。而力量训练的乳酸堆积则与组间休息相关,一般越短的组间休息,越能引起乳酸的堆积。

另一项研究者发现,相比长间歇,30秒左右的短间歇更能引起生长激素的急剧增长,并且不会引起皮质醇(增加运动疲劳度)的提高。

所以在肌肉围度训练中,短间歇→高浓度的乳酸→生长激素的分泌→肌肉体积增长和体脂下降。

最大力量训练

训练特点:以发展最大力量为目标,举起的重量越大越好。

训练局限:发力时间更久,而且身材可能会“糊”,没有线条感。

肌肉围度:本质上是提升无氧耐力,也就是肌肉的乳酸耐受能力,而肌肉内乳酸上升,会影响力量和速度,进而影响最大力量和爆发力。

最大力量:肌肉一次能举起的最大力量,不限制时间。

爆发力:肌肉的最大输出功率,是短时间内的最大力量,考虑时间。

ATP-CP恢复很快,理论上2~5分钟便能恢复。所以最大力量训练的组间休息大致是2~5分钟。

爆发力训练

训练特点:燃脂能力强。

训练局限:身材轮廓不明显,容易受伤。

代表人物:举重选手。

爆发力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功率。爆发力的训练通常会选择30%~60%1RM的重量,以最快速度做1~6次,下肢有时也采用纯自重训练,比如短跑。

爆发力训练还要注意受伤问题,由于需要短时间内的极限爆发,训练起来受伤概率比较高。对于场地的限制也比较大(如在路跑时,全力爆发短跑不安全不说,还会被路人围观)。

所以爆发力的组间间歇,也建议2~5分钟。

不过学者也认为,爆发力训练组间休息虽应该充分,但不应过长,否则中枢神经兴奋度会下降,降低总体爆发力表现。

爆发力的训练特点

训练负荷:30%~60%1RM,1~6次/组,时而可采用跳跃、冲刺等零负荷下肢等动训练。

训练间歇:2~5min。

另外,虽然在不同阶段,训练目标的不同导致训练强度有所不同,但是爆发力、最大力量和身材围度,这三者其实某种程度上又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当你训练到一定程度,遇到所谓的瓶颈期,需要进阶时。

五、训练配比|哑铃和跑步,怎么搭配最有效?

极限增肌:一定时间内,如果只做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力量训练的效果。

极限减脂:力量训练后搭配有氧训练,可增加脂肪消耗,高效燃脂。

最佳塑形:隔一天做力量训练与有氧训练,力量训练效果会更好,同时还能增强燃脂能力。

运动如何消耗脂肪

有氧运动:脂肪在运动中直接参与供能。

无氧运动:脂肪不直接参与运动中的供能,而是通过运动后的过量氧耗(EPOC)来消耗。

尤其是心肺功能方面,研究发现,将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相对比,如果只做力量训练,心肺功能几乎得不到任何提升。

结果发现,只做力量训练的被试者,最大摄氧量基本没有任何提升;而有氧训练与力量训练间隔1天时,最大摄氧量上升最为明显,上升了8.4%。

最大摄氧量(VO2max)指当人体在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机体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量。它是反映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心肺功能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另外,研究还发现,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很明显地增加人类的脂肪代谢能力。脂代谢能力主要指人类合成与分解脂肪的能力。简单来说,脂代谢能力越强,减脂能力就越强。

有数据表明,相比普通人,耐力运动员的脂代谢能力要强得多,而且这种差异在跑步等运动项目中更加明显。

所以为了身材与健康,我们既需要力量训练来提高身体瘦体重,也需要有氧运动来增强心肺功能和脂代谢能力。综合来说,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二者缺一不可。

首先,综合来看,最佳的方式是将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分配到两天来做。这样无论是力量训练对肌肉的增长,还是有氧训练对心肺功能的增强,都有很好的效果。

两次大肌群间隔一天做有氧训练,这样对肌群的恢复也比较好。而第二天做有氧训练,正好还能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而研究发现,力量训练后立即做有氧训练,脂肪消耗可以提高110%之多。这可能是由于力量训练过程中,本身就消耗了很大一部分糖原,之后再做有氧训练,可使身体的糖原浓度明显变低,所以就会动用更多脂肪水解来产生热量,消耗的脂肪自然也更多了。

另外,如果想要更好的燃脂减脂效果,那么力量训练后的有氧运动采用高强度间歇的HIIT,可以刺激更多生长激素分泌,使减脂效果更好,运动后的持续燃脂水平也会更高哦!

很多专业选手在冬季甚至完全不做有氧训练,只为了极限增肌。而到了夏天,每天再额外进行一个有氧训练,来进行减脂。

六、训练顺序|那么多动作,如何安排顺序?

恰当的训练顺序是训练效果的保证,而如果你的动作顺序安排不当,那么很可能达不到最好的训练效果,还更容易疲劳、受伤。

一般来讲,我们推荐的运动顺序是:力量训练前先热身,然后先做大重量综合动作,再做小重量针对动作,最后训练核心。如果想减脂,可以在核心训练后加入有氧训练或HIIT训练,然后则是系统的拉伸。

热身:激活目标肌群,预防受伤。

大重量综合动作:综合刺激,有助肌群增长(多关节、自由重量、中高负荷的动作,比如深蹲、俯卧撑等)。

小重量针对动作:针对刺激,更好地雕塑细节(单关节、中小负荷动作,比如弹力带夹胸等)。

核心训练:强化核心。

有氧训练和HIIT训练:超强减脂。

拉伸:更好地促进肌肉生长。

首先,在大多数训练里,一个部位的训练动作都可以按照其动作特点、相关关节的活动角度,被分为多关节的综合动作和单关节的针对动作。

多关节综合动作,以自重重量、大重量、多关节活动为主,如深蹲、硬拉、卧推、引体向上等,都算是综合动作。综合动作被认为有着最好的增长力量的效果。

由于这些综合动作刺激目标肌群增长是最为有力的,所以也被叫作基础动作。

最短的那个木板,决定着木桶的存水量。多关节综合训练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像臀、腿、胸这样的大肌群非常有力气,耐力也不错,但是在综合动作中,如果你相关的小肌群或者神经已经出现疲劳了,即使大肌群还有力气,你也不能完成标准动作,达到好的训练效果,弄不好还容易受伤。

举个例子,比如在深蹲中,你的臀腿等大肌群很有力气。但核心的一些小肌群已经疲劳了,就很容易掌握不好平衡导致受伤。而如果在胸部卧推时,胸肌还很有力气,但是胳膊一不小心没撑住,也很容易受伤。

所以综合动作的训练,建议在全身状态最好的时候进行,这时候相关的小肌群和神经功能还没有疲劳,状态最好,可以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也更不容易受伤。

固定器械的安全动作,可以通过固定点限制具有协同作用的关节运动,专注于目标肌群的发力和动作,既可以减少协同肌群和相关神经不必要的疲劳,又可以冲击一下目标肌群的大重量。所以适合在基础动作后,进一步、深层次地锻炼你想训练的肌群。

腹直肌生长潜力也不大,所以为雕塑细节,训练最后来几组针对性地强化一下就可以了。

七、训前训后|训前拉伸是作死?运动热身怎么做?

个人建议训练前的热身运动,可以跑步或进行有氧器械,以及相关肌群的小重量运动,以提高全身温度,激活肌肉募集度为主。

正确热身的好处

1. 提升体温,降低肌肉黏度,预防肌肉拉伤。

2. 提高肌肉的激活程度和募集能力。

什么是黏弹性呢?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辆自行车车轴上分别涂满502胶水和润滑油的感觉。

日常情况下,肌肉就像是涂满502胶水的车轴一样,是僵硬和阻塞的。因此,如果不热身,一上来就进行大重量、高强度训练,那么运动过程中会有肌肉拉伤的风险。

所以最为推荐的热身方式包括两个步骤,全身的温度提高以及目标部位的针对热身。

其次,就是运动肌群的针对激活,目的是让受训肌群能得到有效的活动。具体怎么做呢?比如,你大重量深蹲前,先做小重量的自重蹲起,或者在引体向上之前,先做几组小重量的哑铃划船。

不过,千万不要运动过度。要知道,疲劳的肌肉更容易在之后的训练中拉伤。

另外请注意,千万不要在训练前将拉伸运动作为热身,这可能不仅不能帮你减少受伤概率,还会削弱你的运动能力。

训前拉伸,效果更差!

说到训练热身,很多人会把它和拉伸混为一谈,觉得拉伸也是一种热身方式。

训前拉伸不等于训练热身。热身重点在于肌肉温度的提高,目的是增加肌肉初长度和降低肌肉黏滞性,让身体能尽快适应运动。

而拉伸则是牵拉肌纤维,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拉伸也能提高温度,但它们的本质并不一样。而且用拉伸来热身,是我非常不推荐的,因为在训练前就拉伸,更容易让你受伤,训练效果更差!

从研究限制而言,目前去判断一项运动是否会增加人的受伤概率是比较难的。因为将人置于一个容易受伤的情景,本身就违反伦理道德。目前的研究大多数都是调查类研究,也就是发现拉伸者的受伤概率相对更大,或者发现受伤者训练前大多数都有拉伸的经历,不过也不能算是定论。

但是当你在训练前进行了拉伸,再进行训练或运动时,这些器官由于习惯了肌肉被拉伸,再遭遇什么不正常的牵拉时,它们的防卫作用就无法正常启动,于是就可能更容易受伤。

但是换句话说,拉伸的坏处很可能要远远多于其好处。而在一些实验中,之所以认为训练前拉伸导致的受伤概率变化不明显,我猜测主要是因为热身的好处抵消了一部分拉伸的坏处。

我个人认为,你大可不必冒着增加受伤概率、降低训练效果的风险来进行训前拉伸。

错了!拉伸等柔韧性训练在运动中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增加你的力量和柔韧性,同时还能提升你的训练效果。只不过,拉伸要在运动后!

拉伸放在运动后,让你的训练效果加倍!

这也是瑜伽、普拉提等柔韧性训练对身体有益的主要原因之一。某种程度上,瑜伽这类以拉伸动作为主的训练,也算是针对肌力和肌肉的训练。它们能够增加人的瘦体重,从而提升健康程度与新陈代谢。

当然,拉伸的强度毕竟不大,想单靠拉伸来实现肌肉的增长和健康增益,是远远不够的。另外,过度拉伸还可能会导致肌肉生长抑制素增多,造成肌肉增长停滞。

所以,无论你是为了好身材,还是为了身体的综合素质,都应该在运动后好好地拉伸。

拉伸何时做才最好呢?一般认为,在所有的运动结束后进行拉伸是比较常规的方式。

不过近几年也有一些比较前沿的训练者认为,拉伸训练可以放到健身中的最后一组,与力量训练同时进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身体的肌肉力量,增强增肌减脂的效果。

单关节的针对训练动作,可以将重量有效地施加在目标肌群上,针对目标肌群,让你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另外,做时要快收慢放,念动合一,保持肌肉的关注度和泵感。

建议有条件在健身房训练的同学,一定要选择安全器械以便在你支撑不住的时候起到保护作用。

将拉伸融入力量训练的方式,建议有一定训练经验的朋友,在增大肌肉围度的训练日(比如练胸、臀、背等)采用。但是最好不要每天都用,因为会对身体造成比较重的负担。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训练者,在训练后进行单独的拉伸也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建议针对训练当日的大肌群,进行10分钟的专项拉伸,比如你今天练了胸部,那么运动后就进行10分钟左右的胸部拉伸专项训练,如果练了臀部,那就进行10分钟拉伸专项训练臀部。

静力拉伸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拉伸方式,是缓慢地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开,直到产生一定的酸胀痛感,然后拉伸到最大的位置维持30~60秒,每块肌肉重复拉伸3~4次,动态弹振拉伸,即快速拉伸肌肉

PNF拉伸法,也叫本体感受神经促进技术拉伸法,简单来讲,就是在静力拉伸训练之后,增加主动收缩的训练。目前看是拉伸效果最显著(柔韧性更强、受伤概率更低)的一种拉伸方式。

一、超短时间,超强效果=燃脂神器HIIT!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运动的时长并非运动效果最重要的标准,在一次运动中,你达到了多高的运动强度,才是真正决定你健身效果的关键指标。

运动强度对运动效果的影响,可以看作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以前我们也提到过,运动是对身体的一种刺激,而不同的运动强度就相当于不同程度的刺激。因此,身体也会根据不同强度,来做出不同反应。

而如果你做的运动对身体的刺激比较大,比如短时间超快的跑跳,身体就会觉得:“我×!是不是外界出什么事了?我是不是得做出些改变,让自己快点适应这个世界?比如增个肌,让心肺更顺畅些?”

HIIT就是这样一种能对身体产生强有力刺激的运动方式,它能让身体更好、更及时地做出反应和改变,提高你的健康水平!

简单来讲,HIIT是一种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交替进行的训练方式。

所以从广义上看,只要在运动中是强度高低交替的,就可以视作HIIT,比如快慢交替跑、快慢交替骑车等。

只有40分钟以上运动才减脂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个谣言,你的脂肪从运动第一秒开始就在消耗了。

静息脂肪氧化率:安静状态下,被氧化的脂肪量占总脂肪量的百分比,是燃脂能力的一个体现。静息脂肪氧化率越高,身体的燃脂能力越强。

高强度是增加EPOC的关键因素之一。运动强度越高,EPOC的燃脂能力就越强,运动后的热量消耗也就越多。

高强度与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可以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的消耗,加速脂肪的分解,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代谢向脂肪代谢转移,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

而高强度运动,可以通过刺激乳酸分泌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更有利于增肌减脂。

HIIT减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间歇性。

有人研究比较了相同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长条件下的无间歇与有间歇的运动(持续60分钟骑车和30*2分钟骑车),发现在有间歇的运动中,脂肪参与供能的比例更大,燃烧的脂肪也更多。

实际上,在有间歇的训练中,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反应更强烈,分泌的肾上腺素也更多。而肾上腺系统分泌的激素,都有比较强的刺激机体分解脂肪的作用,所以也可以更好地让脂肪参与供能,燃脂效果自然也更好。

事实上,高强度并不等同于高冲击力,对于胖子们来说,快慢交替地进行冲击小的运动,也一样能够达到超速减脂的效果。

所以不用担心HIIT会让超重者受伤。超重者一开始可以选择冲击力相对较小的运动,等体重降下来了,再去做冲击力比较大的运动就毫无问题啦。

运动心率与强度

运动心率是衡量运动强度的一个常见参数。目前认为,适宜健康人群的中等强度运动心率大约是60%~90%的HRmax(最大心率)。一般HIIT的心率变化最高为80%~95%HRmax,最低则为45%~60%HRmax。心率可以用手掐来测,或者用心率手环来测量。

最大心率公式(普通人)

HRmax=208-0.7*年龄

最大心率公式(肥胖人群)

HRmax=200-0.5*年龄

主观感觉体力量表(RPE)是一种主观衡量运动时感觉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心脏病、糖尿病患

者及心律不齐者。运动者根据疲劳程度来评估自己的数值,数值越低,疲劳程度越轻。

相比中等强度的持续运动,HIIT更能使运动者产生愉悦感。

二、居家必备,超强燃脂动作大全

想要原地跑更接近跑步,并刺激到臀部和腿后侧,这时候加一个弹力带就很有用啦。

弹力带可以给我们一个额外的向后阻力,更好地模拟了真实跑步的阻力模式,让你不仅能大量燃脂,还能向前冲,能更好地训练臀部肌群,身体自然也越跑越好啦。

另外,对于体重基数比较大的朋友,高位弹力带+腰带的组合,也可以减轻你跑步时的负荷,帮你吸收冲击。

而对于希望自己能更高效燃脂或者提升运动表现的人呢,则可以考虑使用低位弹力带+腰带增加你跑步时的阻力,这样训练效果也更佳。

安全、少冲击的跳绳姿势,关键在于动作过程中,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都保持弯曲,这样在落地时,吸收冲击的就不是你的关节,而是你想训练的肌群了!

当然,如果你本身体重就比较重,或者关节原本就不算太好,那传统跳绳无论如何都会对关节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姿势正确的情况下,爬楼梯对膝盖的损伤不大。使用臀大肌发力,重心更靠后,不会直接对膝盖等产生冲击,同时也不会让膝关节过多摩擦(膝关节发力角度较小,髋关节角度改变较大),而且不会对膝关节产生剪切力,对韧带和髌骨等也不会产生损害。

跑步时每次单脚接受的冲击可能是你体重的7~9倍,同时还有对关节、骨骼有很大危害的共振。尤其是如果你体重本身就不轻的话,毁掉自己的膝盖就更是分分钟的事。

在自重侧弓步的训练中,如果想要翘臀不粗腿,注意要向后“坐”在自己的屁股上,而非单纯地弯曲腿部,向下“蹲”。

高位弹力带可以避免冲击,低位弹力带可以加速燃脂。

纵跳与深蹲跳的区别在于,纵跳以半蹲为起跳姿势,能更好地训练到臀部,同时,你跳得也会更快,单位时间内燃脂能力也更强。

前后跳就是这样的运动。在动作过程中,你不仅要对抗重力,而且要应对向后的拉力。这种多角度的对抗,可以让更多的大肌群参与其中,提升燃脂塑形能力。

三、燃脂塑形,好身材打造计划

为保证所有人都能训练,文内动作名称不加弹力带。不过,想减轻冲击力和负荷,或者想增加燃脂的朋友,可以自己选择高位或低位弹力带辅助。

二、为什么要练胸?

腹肌是保证你正常行动坐卧的必需肌肉,每个人都有腹肌,你之所以看不到它们,只不过是因为它们被藏在众多脂肪之下而已。

换到你的胸部,也是一样的道理。健身练胸,只不过是在你柔软的脂肪底下再垫上一层肌肉而已,它能让你的胸部看起来更大一些,罩杯再提升一些,却并没有减少你的脂肪,摸起来也还是原来的手感。

三、什么是好看的胸形?

胸肌主要的生理学作用,只是内收大臂而已。

大臂上(初学者练胸部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胸肌训练,却用手臂发力),一定要更加注意胸肌的发力。是胸部带动肩部,把大臂向内收。

所以,胸肌的训练不能用太小的重量,这样不能给予这个肌群足够的刺激。胸部训练应该以大重量来训练其厚度、基础和力量,然后再以各种有针对性的角度,来塑造胸肌的形状。

胸肌本身就是有力的大肌群,想要训练效果好,胸部训练必须采用大重量刺激整体+针对角度雕塑形状。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训练上保证胸肌整体的厚度,同时加强上胸和内侧的饱满程度,然后在确保胸肌大且厚的基础上,雕琢中缝和下部边缘的清晰程度。

四、好胸形,怎么练?

标准俯卧撑的双手距离是与肩同宽的,而宽距俯卧撑的双手距离一般是1.5倍肩宽。

为什么宽距俯卧撑训练效果更好?

1. 因为双手距离宽,上臂相对更外展,使胸肌处于更好发力的姿势;

2. 因为宽距俯卧撑增加了胸肌肌纤维的初长度,使其一开始就被更大程度地拉伸,也就相对地增加了它的收缩力,从而训练效果更好;

3. 因为当双手距离加宽时,胸部要承受的负荷更大,肌肉的训练效果自然也更好。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双手间距越宽,对胸肌的激活程度越强,但当双手间距超过1.5倍肩宽时,手肘的角度已经大于90°,相对更容易伤到肘关节,动作的安全性反而降低了。所以在日常训练中,大家还是要自己多加注意。

不过要注意,做跪姿俯卧撑时,你身体自带一个斜度,实际上更加接近上斜俯卧撑的角度。所以跪姿俯卧撑并不能完全刺激胸肌整体,而是主要针对胸肌中下部。

也就是说,在做击掌俯卧撑时,为了“跳”得更高,你实际上需要发挥比自己体重重好几倍的力量(想一想抱起一个人和扔起一个人所需的力量差异)。

从训练角度来看,胸肌整体虽然是连接胸骨和肱骨的,但是,胸肌上沿却是连接胸部的胸锁关节的。所以当你想要一个饱满的胸肌上沿和有型的上胸部时,一定要活动到胸锁关节。

另外,训练上胸最好采用下斜窄距俯卧撑。相对较窄的手间距更能刺激胸锁关节的相关肌群发力,对胸肌上部的激活程度更高。

窄距俯卧撑一般75%~50%肩宽即可,最极端的就是下斜钻石俯卧撑,训练效果也最好(下面会详细介绍)。

钻石俯卧撑是胸肌的高效训练动作,它和宽距俯卧撑之间的关系,就像背部的反手引体向上和颈后宽距引体向上的关系一样,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肌肉激活策略。

肌肉的不同激活策略

1. 适合肌群发力的训练轨迹,可以很好地激活目标肌群;

2. 限制相关肌群,孤立目标肌群,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目标肌群激活效果。

要知道,三角肌前束在标准俯卧撑的过程中可是贡献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力量,如果将它限制住,胸大肌的激活水平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另外,由于胸肌上部连接胸锁关节,窄距可以更好地活动并训练到它。钻石俯卧撑的手间距非常窄,所以也能更加高效地激活胸肌上部。

钻石俯卧撑特点

1. 限制三角肌前束发力,更好地激活胸大肌;

2. 超窄手间距,相应激活胸肌上部。

不过,也正是由于钻石俯卧撑限制了三角肌前束的发力,胸肌和肱三头肌需要承担更多,所以动作难度也会有所增加,需要一定的训练水平。建议女生可以从跪姿上斜钻石俯卧撑做起,慢慢进阶。

比起上胸的“男女通吃”,下胸对胸部的修饰效果相对较弱。女性不用刻意训练胸肌下部。胸肌下部主要是男性为了雕塑线条而训练的。

所以我们建议,针对下胸的上斜俯卧撑,最好采用1.5倍肩宽的宽手间距进行训练。

此外,下胸部的训练还可以采用肱三头肌撑起的方法。

而在弹力带夹胸过程中,由于弹力带自身的特点,弹力带的阻力重量始终有效地垂直压在胸肌上。另外,你的胸肌发力方向一直都是直接对抗阻力的,不会有任何偏移,训练效果自然最好。(弹力带是拉索的一种形式。)

不过,胸肌中缝也是最难练的。一是不容易找到发力感觉,二是大多数胸部训练动作,由于限制了手部的发力范围,并不能有效训练到胸肌中部。

屈臂夹胸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动作过程中,肘关节固定,肱三头肌可以完全不发力。这样更针对胸部,更高效练胸!

不过要注意,屈臂夹胸由于参与肌群只剩下胸肌和三角肌前束,训练重量不宜过大,适合初学者用来找胸部训练感觉,或在训练后精雕胸部细节。

地板卧推因为没有传统卧推胸肌在最底端的拉伸,所以损失了一部分丰满胸部外侧的效果。不过,它却是最适合女性的居家训练动作。

替换动作可以使用健身球卧推,其特点在于可以做全程组卧推,对胸肌整体效果都不错。另外,健身球还能增加动作过程中的不稳定性,需要自身控制核心肌群来保证身体的稳定平衡,所以可以很好地增加胸肌和核心肌群的激活水平,达到很棒的训练效果。而且利用健身球还可以做上斜卧推,对整体胸形的塑造更好。

哑铃飞鸟由于动作幅度大,关节运动相对孤立,训练重量也较小,还经常被用作胸部PNF拉伸动作,或者直接将小重量的哑铃飞鸟拉伸放到健身训练的最后一组,与力量训练同时进行,最大限度地激发身体的肌肉力量,增强增肌减脂的效果。

PNF拉伸,简单来讲,就是在静力性拉伸训练之后,增加主动收缩的训练,可以有效增加柔韧性和力量,促进肌肉围度的增加。

用哑铃飞鸟做PNF拉伸时,动作底端一定要尽量向下,尽可能地感受胸肌被充分牵拉开。

由于动态弹振拉伸法在动作过程中,能比较快速地拉伸肌肉筋膜,会对肌肉力量有比较大的影响,是最可能降低肌肉力量的拉伸方法,所以一般都要放到最后进行。

二、为什么要练背:身姿健康,身材轮廓的重点

健身界流传很久的一句话“新手练胸,高手练背”。

而作为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整体,背部不但决定了你整个身体的轮廓基础,同时由于它连接脊柱,也影响着你的身姿和骨骼健康。

三、背部训练有重点,男女练背大不同

竖脊肌(位于下背部,脊柱两侧)以及深层的多裂肌等,虽然是背部的重要肌群,但是我们一般更多地将其放在核心肌群当中去训练。

此外,背阔肌也决定着背部的整体力量的强弱。几乎所有的上半身或全身运动,都有背阔肌参与,而很多爆发力动作,比如拳击、抽击球等,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背阔肌的力量决定的。

背阔肌最佳训练动作

反手引体向上、颈后引体向上、反手俯身哑铃划船。

要知道,肩关节是个很特殊的部位,其发力肌群(胸大肌、三角肌前束等)相对都很牛×,而缓冲肌群(肩袖四肌、三角肌后束等)由于日常训练得较少,相对则比较弱。所以肩关节非常不稳定,人们很容易得肩部撞击综合征或者脱臼等。

而练好上背肌群,强化肩关节的缓冲,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男性来讲,背部训练的重点在于让整个人的背部轮廓向外扩展,从而让体形看起来是完美倒三角形:肩宽、背厚、腰细,甚至不单单是美化你的背部,还可以从正面也清晰地看到它们,让它们更好地修饰你的身体。

一句话:男性练背的重点,在于大肌群向外部的扩展。

其次则应该练你的斜方肌上部以及大圆肌,它们决定着你背部的厚度,让你看起来更加霸气有力。(当然,如果你是高手,任何肌群都应该是你训练的重点,不该有所遗漏。)

所以女性练背的重点,应该在背部的中心区域,比如肩袖肌群、斜方肌的中下部、深层的菱形肌等。这些肌群可以让女性的背部看起来优雅、丰润、挺拔,但又不会过于宽阔或发达。

四、有型背部,怎么练?

先说结论,几种引体向上中,对背阔肌激活程度最高的,是颈后宽距引体向上,其次是反手宽距引体向上,再次是正手宽距引体向上,最后才是我们平时常用的正手窄距引体向上。

然而,参与的肌群越多,说明目标肌群的相对受力就可能越小。而颈后宽距引体向上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限制了其他肌群的发力,只依靠背阔肌的力量将自己举起来,所以它对背阔肌的训练效果最好。

反手引体向上之所以训练效果好,是因为它能使背阔肌更好地发力。

不过要记住,背一定要反弓,拉至胸口,这样对背阔肌的训练效果更好。

正手宽距引体向上,背部一定要保持反弓,这样对背阔肌、上背肌群和三角肌后束都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不过还好,如果你有一副哑铃,就可以选择哑铃划船。哑铃划船真是少数几个居家训练还能如此高效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实验测算,单讲对于背阔肌的刺激,反手和对握的哑铃划船比两种常规正手高位下拉还略胜一筹。

背阔肌作为上半身第一大肌群,没有足够大的负荷,训练效果会大打折扣哦。

划船过程中,双肘一定要夹紧躯干,肘尖不要外扩,而要内夹。夹紧背阔肌可以更高效地训练背阔,否则压力就会向上背转移。

另外,斜方肌的骨骼连接点在肩胛骨,所以斜方肌在生理上负责控制肩胛骨的移动。而正手划船的重点,不能只看手臂移动不移动,关键在于肩胛肌群的夹紧和收缩。

斜方肌上部决定着背部的厚度,可以让你看起来霸气有力,但是也会让你看起来溜肩、脖子粗、虎背熊腰。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尽量避免自己的训练重心偏移到斜方肌上部。

背中部,主要是指斜方肌,尤其是斜方肌中下部,以及菱形肌小菱形肌等。(一般人不建议专门训练斜方肌上部,因为一不小心容易练成溜肩。)

奥林匹亚先生菲尔·西斯曾经称自己的背肌训练秘籍就是“挤压和静止”:“静止”指的是顶峰收缩;而“挤压”则是动作过程中,肩胛骨感觉靠近、收缩,大臂后拉到极致,整个背部被挤压收缩在一起的状态。

背部拉伸,放在背部训练后,有助于更好地促进背部肌群的生长。另外,日常生活中背部肌群过于薄弱、僵硬,导致体态有问题的同学,多做背部拉伸,也有助于放松僵硬的背部肌群,更好地矫正体态,使身姿优美。

二、臀部:完美身材最重要的部位!

不过,一般健身者在刚开始做臀部训练时,总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找不到臀部发力的感觉,经常觉得臀部好像没练到,反而练到了别的地方。比如做深蹲时屁股没感觉,只觉得腿吃力、酸痛等。

而如果找不到正确的臀部发力姿势,那么在大多数臀腿训练中(深蹲硬拉等基础动作),只能由大腿肌群来承担训练负荷,臀部却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日久天长,只会粗腿,不能翘臀!

另外,找不到臀部发力感觉,也会使很多人在半蹲时不敢往后坐,而是重心向前偏移。这样对膝关节压力更大,也更容易导致膝盖出现问题。

个人分析,弹力带侧向行走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半蹲本身就是臀部肌群发力的最佳角度,而侧向行走则是臀中肌等肌群的主要运动方式,所以该动作正好通过合理的发力姿势与运动方式激活了臀部肌群。因此在臀部训练前,用此动作热身,既可以避免练臀只练到腿的窘境,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臀部肌群的使用正是爆发力训练的重点所在(博尔特速度超群就与跑步时用臀密切相关)。

很多人说,深蹲如果想做得标准,脚尖是绝不可能不超过膝盖的。没错,如果你做的是力量举深蹲、奥林匹克深蹲这一类,脚尖不超过膝盖是绝对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健身深蹲的幅度要明显小于力量举深蹲或者奥林匹克深蹲。在这种情况下的深蹲,膝盖过或不过脚尖,就是训练的选择问题,而非生理结构所限了。

健身深蹲过程中,一般建议膝盖不超过脚尖,主要有两个原因:

1. 当膝盖超过脚尖时,膝关节(韧带、关节软骨、半月板等)承受的压力就会明显更大,更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

2. 在膝盖不超过脚尖的动作中,为保持身体平衡,臀部必须向后坐,这样臀部激活程度会更高,臀部承受的力量也更大,因此可以翘臀而不必担心粗腿。

膝关节超过脚尖,会使膝盖的压力变大,从而增加对韧带、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等的压力,更容易造成膝盖损伤。

膝盖不超过脚尖,膝关节受力更小,从而让髋关节受力变大,也就能翘臀不粗腿,所以这也是正确的。因此,在以塑形为目的的居家训练里,深蹲时膝盖最好不要超过脚尖,这样不仅能高效训练臀部,翘臀不粗腿,也更加安全,更加不伤膝盖哦!

臀部后撅,腰背挺直,也是我们在深蹲动作中一直强调的重点。

很多初学者,由于臀部和大腿后侧力量不够,总担心向后蹲时摔倒,无法完成一个标准的深蹲。此时,沙发深蹲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啦。

更无痛:沙发深蹲的另一大特点是,由于下蹲过程中,有沙发接着,减少了离心阶段对肌肉的拉力,训练后肌肉酸痛的感觉会少一些,更有利于初学者坚持训练。

为什么负重深蹲会腰痛呢?原因就在于很多初学者下背肌群比较薄弱,负重深蹲过程中不能保证脊椎挺直反弓,这样不但容易动作不标准,使背部弯曲,也更容易受伤,而且对臀部的训练效果也不好。

要知道,在深蹲过程中,为兼顾膝关节的力量和髋关节的力量,需要把整个身子向后折叠,借助臀部的力量把屁股撅起来。

然而,就算你已经把臀部撅起来了,也把重心后移了,如果上身的下背部脊柱部分不能做到反弓、挺直、锁定,那么依旧不能用臀部发力。这就意味着你不可能举起很大的重量,因为臀部至少承担了一半的发力职责。

而我们介绍给你的深蹲进阶第二式——颈前酒杯深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负重前置,相应地减少和分解了对腰椎的压力,动作更安全!

负重深蹲对腰部的压力主要由负重对腰椎的力矩决定,力臂越小,力矩越小。在负重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颈后深蹲,颈前深蹲时髋关节的力臂相对更短,对腰椎的压力自然也更小。

所以酒杯深蹲能让你在腰背挺直、不疼痛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负重深蹲,为进阶做准备。

弹力带的特点在于,可以全程根据你的深蹲姿势,同步最优调节阻力:在动作最低端,你的力量最小,弹力带的阻力也最小。在运动过程中,随着臀大肌收缩的增强,弹力带阻力也相应增强。

从安全性上看,由于弹力带深蹲的负重是在身体两侧,也不会对你的腰背肌群施加太大的压力,而且离心阶段,阻力相对减少,训练后的酸痛程度也更小。你可以安心、无痛地练出标准深蹲和挺翘有力的臀腿。

先说标准硬拉。无论是训练肌群,还是训练动作,标准硬拉都和深蹲很接近:都是中低臀位,膝盖弯曲较大,能同时训练大腿前侧和臀部肌群。差别主要在于这两个动作的负重起点不同,标准硬拉的重点在于将负重拉起,所以背部肌群参与得更多一些。

标准硬拉几乎适合所有人,但会较多地使用股四头肌(大腿前侧)的力量。所以不希望大腿粗的女生,最好不要把它作为主要训练动作。如果你想翘臀又不粗腿,那么罗马尼亚硬拉是你更好的选择。

一个问题,由于我们的股四头肌(大腿前侧)比起臀部,实在是有力量太多了,日常生活中也太习惯使用它们了。所以很多人在使用臀腿综合动作练臀时,找不到臀部感觉,反而练臀不成反练腿,结果导致臀部没有练翘,腿部却越练越粗。

负重臀桥是非常好的臀大肌训练动作,更针对臀部,翘臀的同时不粗腿。

顺带一提,自重臀桥的另一个进阶动作单腿臀桥,除了可以训练臀大肌,还可以有效训练到臀中肌,让你的臀不光大,还更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

qrcode_for_gh_7159fb337d37_258.jp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543925535/216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