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实战之【k-近邻算法】

k-近邻算法(KNN)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方法进行分类。

    优点: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数据输入假定。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空间复杂度高。

    适用数据范围:数值型和标称型。

描述:存在一个样本数据集合,样本集中每个数据都存在标签,即我们知道样本集中每一数据与所属分类的对应关系。输人没有标签的新数据后,将新数据的每个特征与样本集中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算法提取样本集中特征最相似数据(最近邻)的分类标签(一般使用欧氏距离或曼哈顿距离)。一般来说,我们只选择样本数据集中前k个最相似的数据,通常k是不大于20的整数。最后,选择k个最相似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分类,作为新数据的分类。

步骤:

1)计算测试数据与各个训练数据之间的距离;

2)按照距离的递增关系进行排序;

3)选取距离最小的K个点;

4)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的出现频率;

5)返回前K个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测试数据的预测分类;

Python实现:

def classify0(inX, dataSet, labels, k):#inX表示输入的新数据,dataSet表示训练数据集合,labels表示结果标签
    dataSetSize = dataSet.shape[0]
    diffMat = tile(inX, (dataSetSize, 1)) - dataSet
    sqDiffMat = diffMat ** 2
    sqDistances = sqDiffMat.sum(axis=1)
    distances = sqDistances ** 0.5
    sortedDistIndicies = distances.argsort()
    classCount = {}
    for i in range(k):
        voteIlabel = labels[sortedDistIndicies[i]]
        classCount[voteIlabel] = classCount.get(voteIlabel, 0) + 1
    sortedClassCount = sorted(classCount.items(), key=operator.itemgetter(1), reverse=True)
    return sortedClassCount[0][0]

实战问题——电影分类、手写数字识别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Neonest/article/details/8099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