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atis 5. 缓存

缓存

MyBatis 包含一个非常强大的查询缓存特性,它可以非常方便地配置和定制。缓存可以极大的提升查询效率。

MyBatis系统中默认定义了两级缓存。

  • 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 默认情况下,只有一级缓存(SqlSession 级别的缓存,也称为本地缓存)开启。

    • 二级缓存需要手动开启和配置,他是基于 namespace 级别的缓存。

    • 为了提高扩展性。MyBatis定义了缓存接口 Cache 。我们可以通过实现 Cache 接口来自定义二级缓存。

1. 一级缓存

一级缓存(本地缓存)是 SqlSession 级别的缓存,它是一直开启的。在数据库同一次会话中查询到的数据会放在本地缓存中,以后如果再需要相同的数据,将会直接从缓存中获得。

一级缓存失效情况(还需要从数据库得到数据时)

  • SqlSession 不同。
  • SqlSession 相同,查询条件不同。
  • SqlSession 相同,两次查询之间执行了增删改查操作。
  • SqlSession 相同,手动清除一级缓存(clearCache()方法)。
@Test
public void testFirstLevelCache() throws IOException {
    SqlSession sqlSession1 = null;
    SqlSession sqlSession2 = null;
    try {
        sqlSession1 = getSql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true);
        UserCrudMapper mapper1 = sqlSession1.getMapper(UserCrudMapper.class);
        //1.测试一级缓存生效
        User user1 = mapper1.getUser(7);
        User user2 = mapper1.getUser(7);
        //true
        System.out.println(user1 == user2);

        //2.测试SqlSession 相同,查询条件不同时,缓存失效
        User user3 = mapper1.getUser(8);
        //false
        System.out.println(user1 == user3);

        //3.测试 SqlSession 相同,两次查询之间执行了增删改查操作,缓存失效
        mapper1.addUser(new User(null, "testCache", 5));
        User user4 = mapper1.getUser(8);
        //false
        System.out.println(user3 == user4);

        //4.测试 SqlSession 不同,缓存失效
        sqlSession2 = getSql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true);
        UserCrudMapper mapper2 = sqlSession2.getMapper(UserCrudMapper.class);
        User user5 = mapper2.getUser(8);
        //false
        System.out.println(user4 == user5);
    } finally {
        if (sqlSession1 != null) {
            sqlSession1.close();
        }
        if (sqlSession2 != null) {
            sqlSession2.close();
        }
    }
}

2. 二级缓存

二级缓存(全局缓存)是基于 namespace 级别的缓存,当一个会话查询一条数据,这个数据将会被放在当前会话的一级缓存中,如果会话关闭,一级缓存会被保存到二级缓存中;新的会话查询时,可以通过二级缓存得到该数据。

通过在 SQL 映射文件添加 <cache/> 标签来开启二级缓存(在 mybatis-config.xml 中默认为<setting name="cacheEnabled" value="true"/> 来开启全局二级缓存配置)。

POJO 需要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

cache 标签的子标签:

  • type:指定自定义缓存的全类名(实现 cache 接口)
  • eviction:缓存的回收策略,默认的是 LRU

    • LRU:最近最少使用的:移除最长时间不被使用的对象。
    • FIFO:先进先出:按对象进入缓存的顺序来移除它们。
    • SOFT:软引用: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的对象。
    • WEAK:弱引用:更积极地移除基于垃圾收集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的对象。
  • flushInterval:缓存刷新间隔,可以被设置为任意的正整数,而且它们代表一个合理的毫秒形式的时间段。默认情况是不设置,也就是没有刷新间隔,缓存仅仅调用语句时刷新。

  • readOnly:缓存是否只读,可以被设置为 true 或 false。只读的缓存会给所有调用者返回缓存对象的相同实例。因此这些对象不能被修改。这提供了很重要的性能优势。可读写的缓存会返回缓存对象的拷贝(通过序列化 ,这也是 POJO 必须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的原因) 。这会慢一些,但是安全,因此默认是 false。
  • size:缓存对象引用数目,要记住你缓存的对象数目和你运行环境的可用内存资源数目。默认值是 1024

3. 缓存有关设置

  • mybatis-config.xml 中的settings标签下的 cacheEnable 是配置二级缓存的开关;而一级缓存一直打开。
  • select 标签的 useCache 属性是配置这个 select 是否使用二级缓存;而一级缓存一直打开。
  • sql 标签的 flushCache 属性;增删改默认 flushCache 为 true查询默认 flushCache 为 false。 flushCache 为 true时,在sql执行以后,会同时清空一级和二级缓存。所以默认进行增删改后会清空所有缓存
  • sqlSession.clearCache()方法只能用来清除一级缓存。
  • mybatis-config.xml 中的settings标签下的 localCacheScope 是一级缓存作用域,MyBatis 利用本地缓存机制(Local Cache)防止循环引用(circular references)和加速重复嵌套查询。 默认值为 SESSION,这种情况下会缓存一个会话中执行的所有查询。 若设置值为 STATEMENT,本地会话仅用在语句执行上,对相同 SqlSession 的不同调用将不会共享数据。

4. 第三方缓存整合

EhCache 是一个纯 Java 的进程内缓存框架,具有快速、精干等特点,是Hibernate 中默认的 CacheProvider 。

1.在 pom.xml 加入如下配置

<dependency>
    <groupId>net.sf.ehcache</groupId>
    <artifactId>ehcache-core</artifactId>
    <version>2.6.11</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mybatis.caches</groupId>
    <artifactId>mybatis-ehcache</artifactId>
    <version>1.1.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lf4j</groupId>
    <artifactId>slf4j-api</artifactId>
    <version>1.7.25</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lf4j</groupId>
    <artifactId>slf4j-log4j12</artifactId>
    <version>1.7.25</version>
</dependency>

2.添加 ehcache.xml 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ehcache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noNamespaceSchemaLocation="http://ehcache.org/ehcache.xsd" updateCheck="false">
    <!-- 磁盘保存路径 -->
    <diskStore path="java.io.tmpdir"/>

    <default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10000"
            maxElementsOnDisk="10000000"
            eternal="false"
            overflowToDisk="true"
            timeToIdleSeconds="120"
            timeToLiveSeconds="120"
            diskExpiryThreadIntervalSeconds="120"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LRU">
    </defaultCache>
</ehcache>

    <!--
    属性说明:
    diskStore:指定数据在磁盘中的存储位置。
    defaultCache:当借助CacheManager.add("demoCache")创建Cache时,EhCache便会采用<defalutCache/>指定的的管理策略

    以下属性是必须的:
    maxElementsInMemory - 在内存中缓存的element的最大数目
    maxElementsOnDisk - 在磁盘上缓存的element的最大数目,若是0表示无穷大
    eternal - 设定缓存的elements是否永远不过期。如果为true,则缓存的数据始终有效,如果为false那么还要根据timeToIdleSeconds,timeToLiveSeconds判断
    overflowToDisk - 设定当内存缓存溢出的时候是否将过期的element缓存到磁盘上

    以下属性是可选的:
    timeToIdleSeconds - 当缓存在EhCache中的数据前后两次访问的时间超过timeToIdleSeconds的属性取值时,这些数据便会删除,默认值是0,也就是可闲置时间无穷大
    timeToLiveSeconds - 缓存element的有效生命期,默认是0.,也就是element存活时间无穷大
    diskSpoolBufferSizeMB 这个参数设置DiskStore(磁盘缓存)的缓存区大小.默认是30MB.每个Cache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个缓冲区.
    diskPersistent - 在VM重启的时候是否启用磁盘保存EhCache中的数据,默认是false。
    diskExpiryThreadIntervalSeconds - 磁盘缓存的清理线程运行间隔,默认是120秒。每个120s,相应的线程会进行一次EhCache中数据的清理工作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 - 当内存缓存达到最大,有新的element加入的时候, 移除缓存中element的策略。默认是LRU(最近最少使用),可选的有LFU(最不常使用)和FIFO(先进先出)
     -->

3.在 Sql 映射文件中添加

<cache type="org.mybatis.caches.ehcache.EhcacheCache"/>

若想在命名空间中共享相同的缓存配置和实例。可以使用 cache-ref 元素来引用另外一个缓存。

<cache-ref namespace="com.chen.dao.UserMapper"/>

当执行一条查询时,先进入二级缓存再进入一级缓存,最后都没有才进入数据库。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7138933/article/details/7949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