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数据库设计——E-R图

一、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 特点: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没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60年代)特点: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现在)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与控制;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数据独立性高;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由DBMS提供的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

2)数据操纵功能:由DBMS提供的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3)数据控制功能:由DBMS提供的数据控制语言(Data Control Language,DCL)实现数据保护和事务管理的功能,包括完整性、安全性、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

4)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功能

三、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E-R图(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

概念结构设计即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描述,在需求分析所得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的基础上,为计算机存储做准备;概念结构设计的内容即建立概念模型;描述概念模型最常用方法是E-R图或UML图方法。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560316 查看本文章

主要概念

实体(Entity):客观存在的各类事物;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特性;

联系(Relationship):不同实体集中实体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是同一实体集中实体间的联系;

联系的种类:1:1联系;1:N联系;M:N联系

用E-R图建立概念模型

局部的E-R图又称为局部视图,将多个局部视图E-R图合并成一张完整的E-R图的过程称为视图集成。视图集成过程中可以解决冲突和消除冗余

分E-R图之间的三类冲突

1)属性冲突

2)命名冲突

3)结构冲突:同一实体在不同的分E-R图中有不同的属性,同一对象在某一分E-R图中被抽象为实体而在另一分E-R图中又被抽象为属性,需要统一;

四、逻辑结构设计——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1)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实体的属性——>关系的属性

实体标识符——>关系的码

2)联系的转换

1:1联系——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和并;

1:n联系——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m:n联系——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五、关系模式的优化

从以下几方面:

1)关系模式规范化

2)对关系模式进行必要的合并

3)进行合理的分解,包括水平分解、垂直分解

六、关系模式的存取方法选择

DBMS常用存取方法:

1)索引方法,目前主要是B+树索引方法

2)聚簇(cluster)方法

3)Hash方法

七、SQL数据库的三级结构/两级映像

三级模式体系结构:

两级映像:

外模式/模式映像

模式/内模式映像

1)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应用程序(外模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模式)是相互独立的,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改变,应用程序不用变。

2)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应用程序(外模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文件中的存储结构(内模式)是相互独立的,即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改变不需要修改应用程序。

注: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有哪些?

欢迎交流与指正!*~* *~*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rystal-moment/p/916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