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青年学员访谈特辑 | 认真准备 重视交流 积极提问

OR青年计划

由【运筹OR帷幄】社区主办的【OR青年计划】,旨在帮助对运筹学应用有理想和追求的同学,近距离与学界、业界导师交流课题,深入了解运筹学的细分方向,为后续的深造、就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多内容请查看链接

夫研习于暑期之间, 决胜于千里之外 ——首届“OR青年计划”圆满结营

回顾 OR Talk NO.27 | MIT 博士覃含章:一种基于流程柔性的路径规划算法

直播回顾 | PolyU马玮助理教授: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建模及管理新方法

直播回顾 | EJOR文献速递—信用评分的公平性:评估、实施和利润影响-领读回顾 NO.13

本期访谈学员:

蒋峻涛,首届【OR青年】 深度强化学习在智慧交通系统中应用研究组学员,硕士毕业于纽约大学,现于浙江大学担任科研助理。

Q1. 能否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所在的OR青年研究小组?

我当时参加这个项目的时候是 21 年的夏天,那个时候除了在学校修习过一些相关课程,对运筹学和强化学习等的了解是比较少的。参加的目的也是想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拓宽自己的视野,也去发掘一些可能的兴趣点。

我是马玮老师研究组学员,我们小组的讨论很像组会的形式,大家阅读文献并进行分享。马老师和我们介绍了强化学习在交通领域当中的应用,介绍一些比较基础且重要的文章,我们组的成员分别去看那些文章进行复现。虽然时间比较短,但也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项目中间马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关于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建议,对我们帮助很大。

马老师特别好。在这个项目之后,跟马老师也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科研,也有很多进展,因为一些原因中间停了一段时间,我也想最近把这个工作完成,把文章写出来。整个过程马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Q2. 什么样的契机加入OR青年?是出于什么样的初衷?

参与初衷是想了解强化学习和它在交通中的应用。因为关注了公众号,看到了OR青年活动,对每个老师的课题方向的介绍,当时觉得强化学习在在交通信号灯当中的应用很有趣,也想更多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就报名参加了

Q3. 能聊一下参加这个项目的感受吗?

这个项目第一阶段老师让我们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和大家分享并交流。之后则是项目主题强化学习在交通当中的应用部分,让我从对这个领域毫无了解到有了一定认识甚至能有一些自己的idea。如之前所说,整个项目就像组会一样,氛围很好。而且也能看到大家,无论是马老师的博士生还是一起参加这个项目的同学,都非常乐于交流。我也从这种交流中受益匪浅。

Q4. 一开始上手OR青年有什么困难吗?能否描述一下活动中挑战性的时刻,都是如何克服的呢?

有的,深度强化学习的内容很多,读文献的时候要真正理解它的过程和细节并不容易。一开始我会读一些博客,了解一些基础的东西,但是要更扎实的理解它的原理和应用,可能还是得去读经典的paper。而要自己再去提出idea,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创新则更困难。

一开始,我们可能对SUMO仿真软件也不太熟练,复现后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两种方法效果不同,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和一次次尝试中,能够更深入理解,取得一些进步。

Q5. 活动过程中最有成就感的事?

最开始给大家分享自己阅读的文章的时候,就是马老师推荐的一个多伦多大学做端到端自动驾驶的组的文章,也就是包含感知、规划和控制,我给大家分享了两次,感觉讲得还不错,比较细致,也把文章当中的创新点什么的都讲清楚了。

Q6. 对小组导师感受如何?后续还有联系吗?

第一次大家见面介绍自己的时候,马老师针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背景和想做的东西,推荐了很多他所了解过的值得读的文章。之后也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了强化学习。而且这个过程老师帮助我们理解怎样读文献,怎样去在现有的东西的基础上面去发展自己的idea,会对我们之后的科研有一些帮助。那个时候我们其他同学也会问马老师一些关于后续生涯的一些问题,马老师都特别耐心的会给大家讲。

之后跟马老师做了一段时间科研助理,在做异常检测的任务。我们沿着一个方向做实验,马老师给了很多建议,其实我觉得都很有帮助,非常感谢马老师。我也希望尽快在之前合作的基础上能够把成果做出来,让这个合作能圆满地完成。

Q7. 活动带来了哪些成长和收获?

科研方法、强化学习本身的知识,这个是一方面。第二还有如何阅读文献,就是后续生涯发展上,马老师给了很多建议,并且还继续保持了一些合作。第三个,当时一起参加的同学也非常的优秀,后续也会有一些交流,我们也会交流一下学术和未来的发展。还有包括当时来参加的马老师的两个博士生,也非常非常的好,我也很感谢这次机会能够认识他们。

Q8. 新的OR青年要开办了,能否给后来的学员分享一些经验和心得,比如怎么跟导师互动、得到导师的肯定和认可等等

是对未来的疑问,都多去问一问老师,大概这样。

首先在布置的那些读paper的任务上,我觉得我还是挺认真对待的。我把那些文章比较重要的地方是比较仔细地读了,也认真的做了PPT进行分享。之后强化学习在交通中的应用,我们也是觉得用这个来做交通信号控制是件很好玩的事情,确实是想把代码给跑一跑看看效果如何。所以我们是确实去投入,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情的。总结来说就是真正抱有兴趣,认真对待任务。第二个就是重视交流,去了解别人做的东西,也分享自己做的东西。第三个如果有疑问,无论是对知识的疑问还是对未来的疑问,都可以多去问一问老师。

Q9. 最近发展怎么样?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后来同时和马老师在合作,也做着以前研究生时期的一些项目,还在浙大做了科研助理,参与了很多不同方向的一些项目。之后可能有继续读博的打算和计划。现阶段的话还是想继续在计算机视觉上深入下去。但是我觉得在更远的未来,方向选择会不会有一些变化,兴趣点会不会有转移,其实也很难说,我也不会限制自己的不同可能性。尽管现在看来,参加OR青年项目时学习的东西和未来研究方向节能并不相关,但当中对科研习惯的培养、对视野的开拓一定是让我终身受益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3463894/article/details/12989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