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导学 | 九七的高等数学

学科

高等数学(以数二为基准,后续会补充)

我比较放肆和大胆的说一句,很多人学数学根本就没有学懂,只知道个公式,会解几道题,这样的学习跟背书没什么区别。哪怕对于应试,这样也拿不到高分。学习本就是X+1的过程,数学更是如此,少了一环,对后面来说都有极大的影响。
学数学,第一个是认知,这是学数学的前提。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基础,学到最后结果就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第二个是方法,这个后面具体会说。第三个就是针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的知识体系。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用的最多的办法就是举例子,这是我学习过程中觉得最容易接受、理解的办法,也希望这个办法能够让你们受益。

认知数学

在数学学习之前,先让大家理解一下概念、性质、定义、定理这几个概念。不论是应试,还是将来要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知道这些都大有裨益。

概念和定义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就先说它们。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可以理解为人对于一个未知的事物进行思维具体化的结果;定义是对某个名称或者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区别就在于定义可以引用已经认可的概念,但不能引用尚未定义的新概念。比如,苹果在未被命名前,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物,当人们发现它之后,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种果子具有一些固定的属性,于是人们把它命名为苹果,这就可以称为苹果的概念。经过漫长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香蕉、橘子等,为了给这一类事物一个明确的名称,将满足某些条件的一类事物进行了定义,就称它们为水果,这就是水果的定义。也就是说,水果这个名词是人为的对香蕉、橘子等一类事物的命名,不能算创造,只能算总结。
其实在数学学习当中,概念和定义,都可以理解为对名词的解释。只不过概念更加基础,定义是在概念基础上的延伸。再举个例子,先有了函数的概念,才能去定义基本初等函数,才有接下来对初等函数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先有定义,才有概念。

性质就比较好理解了,数学上就表示数学表观和内在所具有的特征,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比如,平面三角形三个角和为180,不管三角形多大多小,都有这个特征,这就是它的一个性质。

定理的意思就是在知道了概念、定义、和性质的前提下,可能再加上一些其他概念、定义和性质进行推导、证明出来的结论,就是定理。比如,内错角相等、平行内角互补等定理。可能上面举的这两个例子大家觉得不需要证明,但在数学历史上,它们都是通过证明才得到的。

数学当中还有一些准则、原理等名词,大家都理解成定理就好了。他们有区别,但是区别不大,要是加上这些,可能大家得晕,就不赘述了。如果是数学专业的同学,那你自行去理解,或者我们私下探讨也是可以的。
为什么要说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呢?因为你理解了这些,有了对数学的认知,才有了更加高效学习方法,才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数学。

上述可能有些烦琐了,简单举个例子就是:
概念:这是苹果
性质:苹果是甜的
定义:苹果、橘子、香蕉等统称为水果
定理:两个苹果是榨出一杯果汁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两个苹果能推出能榨出一杯果汁的结论(但一杯果汁推不出是两个苹果榨出来的)

学习方法

理解

就是理解概念、定义、性质、定理。打个比方,知道函数的概念(即什么是函数);知道初等函数的定义(即什么是初等函数);知道X的平方这个函数的性质(即X平方这个函数有奇偶性,是个偶函数,有f(-x)=f(x));知道函数的最值定理(即函数在闭区间连续可以推出函数在闭区间一定有最大最小值)。每一条定理都是证明出来的,如果追求高分的话,那还学会如何证明。当然,对于应试,有些定理,我们记住即可,不一定需要推理证明。

记忆

只是知道也不行啊,万一你记不住咋办,考试也不让你看书。所以记忆是必不可少的。

做题

做题是你应用所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和你学计算机做项目一样,可以检测你有哪些东西没记住,帮你更好的记住所学的东西。我们学的,毕竟只是基础,可能在用的时候,题目必须用一些奇奇怪怪的方法才能解出来。就好比我们学会了拧螺丝,但是如果这个螺丝需要左拧一下,右拧一下才能拧下来,刚学会拧螺丝的学徒十有八九拧不下来,这时候如果你经验丰富,以前拧过很多螺丝,见过这种螺丝,那不就可以搞定它啦。

方法总结

对于我们来说,要做的就是理解概念,牢记定义和性质,推出定理即可。当然,对于应试,有些定理,我们记住即可,不一定需要推理证明。

整体思路

如果预习或者学习过高等数学的同学,不难发现,这门课就基于两个概念进行操作的,一个是函数,另一个就是方程。看下图,函数推出极限的定义,极限推出微分的定义,微分又推出积分的定义。再加上一个带有微分的方程。整个高等数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些展开的。往后我们学的那些定理、性质,等于是用它们操作函数,操作方程,证明、求值等,不外乎就这些。高等数学的用处很多,我就不在这展开了。毕竟我们还是以学习这门课为主。
导学图
参考:网络内容
来自:九七的高等数学(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2495740/article/details/10808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