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索引(二)如何设计索引

背景

到这一篇文章,我就已经默认你阅读完了前面的MySQL文章。你可能已经知道了索引本质就是一种数据结构,来加快查询效率的。但是索引要怎么设计呢?这就是这一篇文章的目的。

网上有很多博客会讲到最佳实践,比如单表索引数不能超过5个,联合索引中的字段不能超过5个等等。我只能说这些都是扯淡,任何实践都要放在特定的场景才能生效,所以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索引设计吧。

索引设计的误区

1、单表索引数不超过5个

索引本质上就是一种数据结构,然而我们可以把索引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就好比是《深入浅出MySQL》这本书前面的目录。难不成我们说目录的章节不能超过5个吗?显然不可以的,在这么一个前提下,给一个索引增加一个上限值是不恰当的。所以涉及到慢查询的时候该加索引就加索引,不要给它们设置一个上限就好了。

但是我们也不能在设计索引的时候滥用索引,在数据库表增加太多无用的索引也是会带来一些副作用的,比如DML语句会变得很慢。

2、给高频字段加索引

这条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对的,但是也不完全对。因为没有对应到场景上,所以不能说完全对,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一下。

假如你设计了一个APP用来发送消息的模块,由于发送的消息太多,表中已经有1亿的数据量。为了提高发送消息的速度,领导要求你开发一个功能,给发送消息未成功的用户再尝试发送一次消息。

这样我们就可以设计发送的状态status,这个status有三个值,0代表未发送,1代表已经发送,2代表发送失败。

相关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 from messages where status = 2;

正常情况下,大家都是发送成功的,发送失败的概率非常低。

然后我们从数据库表中做一个统计:

select status, count(*) from messages group by status;
| status | count(*) |
|      0 |     1000 |
|      1 | 99999000 |
|      2 |       24 |

这种情况称之为数据的倾斜度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查找status的值为2的情况即可,只要我们不统计status=1的情况,就不用在高频字段加上索引。所以在这个场景下,给高频字段加索引是不对的。

SQL执行顺序

我们已经知道了SQL的执行计划(explain),那么SQL的执行顺序呢?是不是跟Java代码一样,按照编码的顺序来执行的,让我们来看看吧。

在SQL语言中,执行顺序是按照一个固定的规则来执行的:

8SELECT
9DISTINCT <select_list>
1FROM <left_table>
3<join_type> JOIN <right_table>
2ON <join_condition>
4WHERE <where_condition>
5GROUP BY <group_by_list>
6WITH {CUBE|ROLLUP}
7HAVING <having_condition>
10ORDER BY <order_by_condition>
11LIMIT <limit_number>

从上面的规则得知,SQL执行顺序是11个步骤,最先执行的是FROM子句,最后执行的是LIMIT子句。

在SQL执行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会产生一个虚拟表(Virtual Table,简称VT),用来保存SQL的执行结果。下面分析一下SQL执行的整个过程:

  1. FROM。经过 FROM 语句得到一个虚拟表 VT1,如果有多表关联,会先执行笛卡尔积运算
  2. ON。对虚拟表 VT1 执行 ON 条件筛选,筛选出符合 <join_condition> 条件的行,结果放入虚拟表 VT2 中。
  3. JOIN。如果是 OUTER JOIN 类型,上述表中未匹配到的行会作为外部行添加到虚拟表 VT2 中,生成虚拟表 VT3。
  4. WHERE。对虚拟表 VT3 应用 WHERE 条件,将符合 <where_condition> 条件的行插入到虚拟表 VT4 中。
  5. GROUP BY。根据 <group_by_list> 子句中的条件,对行记录进行分组处理,生成虚拟表 VT5。
  6. WITH。对表 VT5 进行 CUBE 或 ROLLUP 操作,生成虚拟表 VT6。
  7. HAVING。对虚拟表 VT6 的结果应用 HAVING 过滤,将符合 <having_condition> 条件的记录插入到虚拟表 VT7 中。
  8. SELECT。根据 SELECT 中的条件,选出指定的列,生成虚拟表 VT8。
  9. DISTINCT。对虚拟表 VT8 中的条件进行排重,产生虚拟表 VT9。
  10. ORDER BY。对虚拟表 VT9 中的记录,按照 <order_by_condition> 的条件进行排序操作,生成虚拟表 VT10。
  11. LIMIT。最后根据 LIMIT 的条件,取出指定的 LIMIT 区间的行,生成虚拟表 VT11,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因此,我们在进行SQL调优时,要按照SQL语句执行的顺序进行优化,重点处理执行成本比较高的部分:

  • 多表JOIN,先看JOIN的条件是否有索引,避免笛卡尔积的产生。
  • 检查WHERE条件的索引是否合理,尽可能缩小结果集的大小。
  • 检查GROUP BY条件上是否有索引,如果没有索引,MySQL会通过临时表来完成GROUP BY操作
  • 检查ORDER BY条件是否有索引,如果没有索引,MySQL会使用排序算法将结果集放入在临时表进行排序

查询优化器

现在的关系型数据库,基本都使用了基于成本的优化器

现在估算成本的代价就是CPU代价+IO代价。在《数据库查询优化器的艺术》这本书讲到,MySQL数据库在有GROUP BY或者ORDER BY的操作下,没有索引的情况下会先走WHERE然后走GROUP BY和ORDER BY。反过来就是有索引的情况下,查询优化器会先走GROUP BY和ORDER BY再走WHERE。

因为数据库优化器会认为GROUP BY和ORDER BY不走索引的代价会大于WHERE不走索引的代价,所以在有索引的情况下,优化器会先优化给GROUP BY和ORDER BY走索引操作。

再深入的知识就要等你们自己去看书才能慢慢理解到了。

总结

  • 聊了网上的最佳实践有一些不完全对,并且举例说明了它们在某些情况下不正确的事实
  • SQL执行顺序还有索引优化部分
  • 查询优化器的代价

参考

  • 《数据库查询优化器的艺术》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7686415/article/details/10947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