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游记

和好饭友姜孟卓在吃饭时聊起她有位清华的同学,便决定周六游清华。

周六一早,我们9点坐车840转4号线转13号线,历时一个半小时到达五道口,步行前往清华的小东门,此时,清华的同学已经在门外等候,经过同学的引领,我们顺利进入校园,诺大的校园,暖暖的阳光,满地的落叶,三五的人群,急速的车辆,视觉的疲劳一度让我以为和其他的大学没啥区别。“这里路上的学生,随便一个都是学霸,真正的学霸,省状元级别的!”一句话惊醒,才意识到这里是中国最高的学府,所以立刻警觉起来。清华校园里的人很多,东门进入,东区的建筑为现代化建筑和很多学校的相差无几,经过主楼,一路向西,建筑风格急剧变化,仿佛穿越到上个世纪,红砖矮楼,透漏出年代感,路上一排排的自行车,宽阔的大道上时不时拥挤着的鸣响着的自行车将我的思绪拉回某个时刻,在某个时刻,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或者是某本书,书中记载的正是清华的生活,在这里,每个人都要有一辆自行车。。。在那个时刻,我幻想着清华的场景是上个世纪的大梁自行车,现在只不过自行车比较新而已。

这个时节,万物凋零的前奏,清华路上的银杏树高大挺拔,烘托出清华园悠悠底蕴,前方,行人,游客,车辆,无不在这高大的树荫下显得异常的渺小,他们像是智者,见证了太多的大师大事,历练的从容镇定,只是以一尊长者的姿态,寒风起,轻轻摇曳,娓娓诉说。奈何我才疏学浅,不敢轻易解读这意境,只能化身为更谦卑的小人,恭恭敬敬以一颗敬畏的心去体味这清华园的魅力。一路向前,途径水木清华,山水相应,游人络绎,见过南方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然而这园中园却是有着几分南方的景韵,却不是那般小巧,更生的大气端庄,柳树倒影,水面开阔,山水相应。水的阳面大石耸立,想必上世纪哪位大家曾在那边静坐冥思,而后灵感全来,便成了一大作,流芳百世。果然不远处,自清亭,闻一多像逐一出现,每当看到这些人文景观,都会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暗自提醒自己要多读书,如果我再博学点,对这些大家更了解一点,这景这情或许能更好的体味了吧,景本无情,作者浓情汇景才使得这景活了起来。

二道门前留念
著名的二道门

我们在紫荆园旁的食堂进行的午餐,正午,餐厅人头攒动,戏谑的谈到清华紫和建大紫,吃饭的同时观察旁边的同学,很多外籍学生,很多的中国学生热情的打招呼,那种是文化的流动,又想起我们曾经在学校的食堂追着一位外国老师不放进行语言的交流,无奈因为太差的口语功底而失败。

看着校园里牙牙学语的孩子,快乐嬉戏的儿童,结队参观的小学生以及匆匆忙忙的大学生,想到此刻正在山东省内埋头苦读,为明年的高考奋战着弟弟,些许感慨,和清华同学玩笑到:”你来清华读书,家里人很骄傲吧!““对啊,我一般这么说:通常人家问现在在哪工作呢?我说在北京实习呢。他们会说在北京啊,北京哪实习啊?我说在清华。”对于其他省市的孩子来说,清华是遥不可及的笑话,只是小时候的纠结罢了,而有的孩子从小就在清华园里长大,在这个文化底蕴丰厚的环境里耳濡目染,这背后有太多的因素,国家,社会,历史,没有哪一种因素独自导致了这种局面,受限于我的人生阅历,对这社会的认识思考尚浅,就不去解读这复杂着的关系网,只是知道,任何事物存在都有着它很合理的原因,不然它不会产生一代代的大师,也知道任何存在的事物还有很多的问题,那是它进一步前进的空间。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4585338/article/details/8450291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