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知识整理——迭代初探

    在了解Python的数据结构时,容器(container)、可迭代对象(iterable)、迭代器(iterator)、生成器(generator)、列表/集合/字典推导式(list,set,dict comprehension)众多概念参杂在一起,难免让初学者一头雾水,我将用一篇文章试图将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捋清楚。

1.容器(container)

容器是一种把多个元素组织在一起的数据结构容器中的元素可以逐个地迭代获取,可以用in, not in关键字判断元素是否包含在容器中。通常这类数据结构把所有的元素存储在内存中(也有一些特例,并不是所有的元素都放在内存,比如迭代器和生成器对象)在Python中,常见的容器对象有:

  • list, deque(队列), ….
  • set, frozensets(), ….
  • dict, defaultdict, OrderedDict, Counter, ….
  • tuple, namedtuple, …
  • str

容器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你就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盒子、一栋房子、一个柜子,里面可以塞任何东西。从技术角度来说,当它可以用来询问某个元素是否包含在其中时,那么这个对象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容器,比如 list,set,tuples都是容器对象:

尽管绝大多数容器都提供了某种方式来获取其中的每一个元素,但这并不是容器本身提供的能力,而是可迭代对象赋予了容器这种能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容器都是可迭代的,比如:Bloom filter,虽然Bloom filter可以用来检测某个元素是否包含在容器中,但是并不能从容器中获取其中的每一个值,因为Bloom filter压根就没把元素存储在容器中,而是通过一个散列函数映射成一个值保存在数组中。

2.可迭代对象(iterable)

很多容器都是可迭代对象,此外还有更多的对象同样也是可迭代对象,比如处于打开状态的files,sockets等等。但凡是可以返回一个迭代器的对象都可称之为可迭代对象。通过iter函数可以把一些数据对象变成可迭代的对象(迭代器)。

>>> a=[1,2,3]
>>> y=iter(a)
>>> z=iter(a)
>>> next y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 next(y)
1
>>> next(y)
2
>>> next(x)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11>", line 1, in <module>
    next(x)
NameError: name 'x' is not defined
>>> next(z)
1
>>> type(a)
<class 'list'>
>>> type(y)
<class 'list_iterator'>
>>> type(z)
<class 'list_iterator'>
>>> 

这里x是一个可迭代对象,可迭代对象和容器一样是一种通俗的叫法,并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数据类型,list是可迭代对象,dict是可迭代对象,set也是可迭代对象。yz是两个独立的迭代器,迭代器内部持有一个状态,该状态用于记录当前迭代所在的位置,以方便下次迭代的时候获取正确的元素。迭代器有一种具体的迭代器类型,比如list_iteratorset_iterator。可迭代对象实现了__iter__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

3.迭代器(iterator)

  • 概念:它是一个带状态的对象,他能在你调用next()方法的时候返回容器中的下一个值
  • 组成特点:任何实现了__iter____next__()(python2中实现next())方法的对象都是迭代器,__iter__返回迭代器自身__next__返回容器中的下一个值,如果容器中没有更多元素了,则抛出StopIteration异常。
  • 所以,迭代器就是实现了工厂模式的对象,它在你每次你询问要下一个值的时候给你返回。他是一个可迭代的对象。

有很多关于迭代器的例子,比如itertools函数返回的都是迭代器对象。生成一个迭代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内置的函数itertools,一种是自定义函数。

#生成一个无限序列
from itertools import count
c=count(start=12)
type(c)
<class 'itertools.count'>
next(c)
12
next(c)
13
for i in c:
    print i
count(14)
count(15)
count(16)
count(17)
count(18)
count(19)
count(20)
count(21)
count(22)
count(23)
count(24)
count(25)
count(26)
count(27)
count(28)
count(29)
count(30)
count(31)
count(32)
count(33)
count(34)
count(35)
count(36)
count(37)
......

#一个有限序列生成一个无限序列
>>> from itertools import cycle
>>> colors=cycle(['red','white','blue'])
>>> next(colors)
'red'
>>> next(colors)
'white'
>>> next(colors)
'blue'
>>> next(colors)
'red'#循环

#一个无限序列生成一个有限序列
>>> from itertools import islice
>>> c=cycle(['red','white','blue'])
>>> limited=islice(c,0,4)
>>> for i in limited:
	print(i)

	
red
white
blue
red
>>> 
#自定义一个可迭代对象
>>> class fib:
	def __init__(self):
		self.prev=0
		self.curr=1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def __next__(self):
		value=self.curr
		self.curr+=self.prev
		self.prev=value
		return value

	
>>> f=fib()
>>> list(islice(f,0,1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Fib既是一个可迭代对象(因为它实现了__iter__方法),又是一个迭代器(因为实现了__next__方法)。实例变量prevcurr用户维护迭代器内部的状态。每次调用next()方法的时候做两件事:

  1. 为下一次调用next()方法修改状态
  2. 为当前这次调用生成返回结果

迭代器就像一个懒加载的工厂,等到有人需要的时候才给它生成值返回,没调用的时候就处于休眠状态等待下一次调用。

4.生成器(generator)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11359 查看本文章

生成器算得上是Python语言中最吸引人的特性之一,生成器是一种迭代器,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不需要再像上面的类一样写__iter__()__next__()方法了,只需要一个yiled关键字。 生成器一定是迭代器(反之不成立),因此任何生成器也是以一种懒加载的模式生成值。使用yield操作将函数构造成迭代器。普通的函数有一个入口,有一个返回值;当函数被调用时,从入口开始执行,结束时返回相应的返回值。生成器定义的函数,有多个入口和多个返回值;对生成器执行next()操作,进行生成器的入口开始执行代码,yield操作向调用者返回一个值,并将函数挂起;挂起时,函数执行的环境和参数被保存下来;对生成器执行另一个next()操作时,参数从挂起状态被重新调用,进入上次挂起的执行环境继续下面的操作,到下一个yield操作时重复上面的过程。Python的循环操作与C语言的实现不同,如果使用List等数据结构需要耗费大量的内容;循环操作中使用生成器只需要在内存中实例化一个对象,可以减少内存占用,提高循环操作的执行速度。

用生成器来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例子是:

>>> def fib():
	prev,curr=0,1
	while True:
		yield curr
                #返回一个值,当内部的next再次调用时,在返回一个值,如此重复这一动作(相当于把__iter__和__next__封装到yiled中)
		prev,curr=curr,curr+prev
                #prev=curr
                #curr=curr+prev

		
>>> f=fib()
>>> list(islice(f,0,1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 type(f)
<class 'generator'>

fib就是一个普通的python函数,它特殊的地方在于函数体中没有return关键字,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生成器对象。当执行f=fib()返回的是一个生成器对象,此时函数体中的代码并不会执行,只有显示或隐示地调用next的时候才会真正执行里面的代码。

生成器在Python中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编程结构,可以用更少地中间变量写流式代码,此外,相比其它容器对象它更能节省内存和CPU,当然它可以用更少的代码来实现相似的功能。现在就可以动手重构你的代码了,但凡看到类似:

>>> def somthing():
	result=[]
	for i in range(0,19):
		result.append(i)
	return result

>>> f=somthing()
>>> print (f)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type(f)
<class 'list'>
#当遇到以上形式的函数时,都可以替换成下面的函数
>>> def iter_something():
	for i in range(0,19):
		yield x

		
>>> iter_generator=somthing()
>>> print(iter_generator)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type(iter_generator)
<class 'list'>
>>> 

生成器表达式(generator expression)

生成器表达式是列表推倒式的生成器版本,看起来像列表推导式,但是它返回的是一个生成器对象而不是列表对象。

>>> a=(x*x for x in range(10))
>>> a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000000000351EE10>
>>> sum(a)
285
>>> sum(x*x for x in range(0,10))
285
>>> (x+x for x in range(0,19) )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000000000351EE58>
>>> print((x+x for x in range(0,19)))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000000000351EF78>
>>> a=(x+x for x in range(0,19))
>>> a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000000000351EF30>
>>> list(a)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 tuple(a)
()
>>> set(a)
set()

 

 

猜你喜欢

转载自my.oschina.net/u/3754854/blog/16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