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顾问家+”发展新就业形态下的灵活用工

就业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在今年的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提到“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这是政府首度提出互联网+就业的概念,从侧面折射出当前我国新经济时代用工与择业的新变化与趋势。
这里写图片描述
  

悬顶之剑高挂:企业招工难,找工作亦难

  报告中还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可见,就业难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新经济时代下,传统的员工直雇模式让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打十个电话约面试,最后能到两个就不错;而从中间渠道投递过来的海量简历更是让HR不堪重负;加之布点分散的企业产生的诸多短期、临时、批量的用工需求,招工难的问题已成为众多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就业者来说,比较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预期和现实差距较大,能力和梦想不太匹配,有的则是就算上岗了,也发现工作和自己想的不一样。现在的95后,很多人喜欢工作一段时间赚到钱了,去玩一阵,花完了然后再去工作,他们的心态并不像70、80后追求稳定。其次,劳动人口也出现了结构性的短缺,很多年轻人不太愿意从事服务行业或者劳动性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劳动力缺口。
  
  多重原因混合之下,求职难、招人难,严重不匹配的现象就显现的尤为明显。新人力破局:“平台+个人”新型灵活用工模式兴起
  
  互联网通过技术的创新和理念的变革,不仅带来了多样化的新产业形态,也让“平台+个人”的新型灵活用工模式逐渐兴起。人们随时可以接入任一招聘平台实现“按需聚散”的契约履行,不必非要到公司朝九晚五即可完成工作,这也使得劳动力价值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另一方面,共享经济在中国的爆发式发展,更为“平台+个人”的模式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在共享经济时代,随着出行、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平台不断涌现,类似餐饮服务员、外卖送餐员、分拣员、快递员等岗位和个人正与互联网+HRS企业形成“强绑定”关系。

  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力资本领导者希望将其三分之一的全职岗位在不久的将来打造为灵活用工岗位。根据调查发现,61%的雇主计划将30%的全职岗位替换为自由职业者、零工和独立合同工,以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经济中变得更加敏捷和灵活。受访雇主中近40%的人希望他们能够通过综合招聘策略来减少人才稀缺的影响。
  
  可以说,灵活用工作为贯穿整个经济活动的特殊模式,必将以十万亿级为基数的巨无霸市场容量,成为当仁不让的机遇风口。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2841100/article/details/8246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