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师必考概念整理

结构化方法:理论基础严密,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但是开发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要求在开发之前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

原型化方法:适用于用户需求开始时定义不清、管理决策方法结构化程度不高的系统开发方法,但如果用户配合不好、盲目修改,就会拖延开发进程

面向对象方法:关键点在于能否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它既能反映问题域,又能被计算机系统求解域所接受;

面向服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应用建立在类和对象之上,随后发展起来的建模技术将相关的对象按照业务功能进行分组,就形成了构建的概念。对于跨构件的功能调用,则采用接口的 形式暴露出来,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则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开发 方法;

从应用的角度分析来看,组织内部、组织之间各种应用系统的互相通信和互操作性直接影响着组织对信息的掌握和处理速度。如何使信息系统快速的响应需求与环境变化,提高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互操作性,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效率的关键问题,面向服务的思维方式恰好满足了这类需求。它代表着不拘泥于具体技术实现方式的一种新的系统开发思想,已成为大趋势。

信息化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方法:

1,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2.,战略目标集成转化法(SST)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电子商务支撑保障体系爱:

1,法律法规体系、2,标准规范体系、3,安全认证体系、4,信用体系、5,在线支付体系、6,现代物流体系、7,技术装备体系、8,服务体系、9,运行监控体系

总结一句话是:法标安信在现技服运

企业信息化

1.概念:企业信息化就是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目前企业竞争中的大吃小,正在转向快吃慢

3.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应该遵守如下原则

效益原则、一把手原则、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以人文本的原则

企业资源计划

1.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三大流: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对这三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ERP理论与系统是从MRP-II(制造资源计划II) 发展而来的,它的主线也是计划,单ERP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制作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2.ERP系统的总体思路

一个中心:以财务数据库为中心;两类业务:计划于执行;三条干线: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1.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rment CRM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CRM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基础上,重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CRM的目标不仅要使这些业务流程自动化,而且要确保前台应用系统能够改进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以达到使得企业获利的最终目标

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的核心是供应链。现代意义的供应链是溧阳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且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供应链管理至少包括以下六大应用功能:需求管理(预测和协作工具)、供应链计划(多工厂计划)、生产计划、生产调度、配送计划、运输计划;

企业门户:

企业门户信息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EIP)的基本作用是为了人们提供企业信息他,它的强调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访问、管理和无缝集成。这类门户必须提供数据查询、分析、报告等基本功能,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都可以通过企业信息门户非常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企业门户知识(Enterprise Knowledge Portal,EKP)是企业员工日常工作所涉及相关主题内容的总结,企业员工可以用通过它方便地了解当天的最新消息、工作内容、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知识。通过企业知识门户,任何员工都可以实时地与工作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取得联系,寻找到能够提供帮助的专家或者快速地连接到相关的门户。企业知识门户的使用对象是企业员工,它的建立和使用可以大大的提高企业范围内的知识共享,并且由此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企业应用门户(Enterprise Application Portal,EAP)实际上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集成。它以商业流程和企业应用为核心,把商业流程中功能不同的应用模块通过门户技术集成在一起。可以把企业应用门户看成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界面。企业员工和合作伙伴可以通过企业应用门户访问相应的应用系统,实现移动办公、进行网上交易等

真题的解析:

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战略目标集成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us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还有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产出、方法分析(E/MA)、投资回收法(ROI)、征费法、零线预算法、阶石法等。用的最多的是前面三种。

1.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在现代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和主要的(即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

关键成功因素来自于组织的目标,通过组织的目标分解和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指标识别,一致到产生数据字典。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就是要识别联系与组织目标的主要数据类型及其关系。不同的组织,关键成功因素不同;不同时期,关键成功因素也不相同。当在一个时期内的关键成功因素解决后,新的识别关键因素又开始。

关键成功因素法能抓住主要矛盾,使得目标的目标突出重点。由于经理们对使用这种方法确定目标比较熟悉,因为经理们乐于努力去实现。该方法最有力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

战略目标集中转化法(SST)

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等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过程就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的过程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从 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但是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关键成功因素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信息支持企业运行。自上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 分析,自下而上帝设计信息系统。该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表达所有管理层的要求,向企业提供一致性信息,对组织机构的变动具有适应性。

企业系统规划法虽然也首先强调目标,但是没有明显的目标引导过程它通过识别企业过程引出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化是通过企业过程、数据类等矩阵的分析得到的

解析二、

一般来说,信息化需求包括三个层次,即战略需求、运作需求和技术需求

1.战略需求:组织信息化的目标是提升组织的竞争能力、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耳光支持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化对组织不仅仅是 服务的手段和实现现有战略的辅助工具,信息化可以用把组织战略提升到一个信息的水平,为组织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对于企业、信息化战略是企业竞争的基础。

软件开发方法

1.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1)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系统名称、功能描述、接口、基本数据结构、性能、设计需求、开发标准、验收原则等

2)概要设计定义功能模块以及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详细设计研究模块内部,包括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分布、数据组织、模块之间信息接口和用户界面等设计

3)测试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2.软件开发模型

1)瀑布模型严格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顺序执行,有利于人员的组织管理,但明显存在使用缺陷;用户并不能清晰定义及描述其需求、初始版本的呈现周期较长。

2)原型模型的原理即提前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需求,因此原型获取有三种途径

a.利用模拟软件系统的 人机界面和人机交互方式

b.真正开发一个原型

c.寻求一个或几个类似的软件

3.螺旋模型是在快速原型的基础上扩展的,支持大型软件开发,适用于面向规格说明、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通常将软件开发切割为多个周期,每个周期由4个阶段组成:

1)目标设定

2)风险分析

3)开发和有效性验证

4)评审

4.基于四代技术的模型,只侧重于支持软件的设计和实现级阶段,并不支持全过程,其主要特征有:

1)非过程化语言,可通过生成器代替编程语言

2)与数据库密切相关

3)敏捷开发

a 强调“适应性”,而非“预设性”

b 强调“面向对象的“而非”面向过程的“

敏捷方法的核心思想

敏捷方法是适应性的而非预测性的

敏捷方法是以人为本,而非以过程为本

迭代增量式的开发过程

核心价值观

沟通:设计者、开发者和客户之间

简单:满足当前需求,代码简单化

反馈、勇气

12条过程实践原则:简单设计、测试驱动、代码重构、结对编程、持续集成、线程客户、发行版本小型化、系统隐喻、代码集体所有制、规划策略、规范代码、40小时工作制

视图模型关注点

1.逻辑视图:描述系统功能、最终用户关注

2.实现视图:描述系统配置、装配,程序员关注

3.进程视图:描述系统性能、吞吐,集成人员关注

4.部署视图:描述系统安装、拓扑结构,系统工程师关注

5.用例视图:描述人机互动的系统行为,分析人员和测试人员关注

软件系统工具

1.软件开发工具的衡量因素:功能、易用性、稳健性、硬件要求和性能、服务和支持

2.软件开发工具包括需求分析工具、设计工具、编码排错工具、测试工具

评估属性---一览表

性能:效率指标:处理任务所需时间或单位时间内的处理量

可靠性

1.容错:出现错误后仍然能保证系统争取运行,且自行修正错误

2.健壮性:错误不对系统产品影响,按既定程序忽略错误

可用性

1.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

安全性:系统向合法用户提供服务并组织非法用户的能力

可修改性

1.可维护性:局部修复使对架构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2.可扩展性:因松散耦合更容易实现新特性、新功能,不影响架构

3.结构重组:不影响主体进行 的灵活配置

4.可移植性:适用于多样的环境(硬件平台、语言、操作系统等)

功能性:

1.需求的满足程度

可变性:

1.总体架构可变

互操作性:

1.通过可视化或接口方式提供更好的交互操作体验

评估中的重要概念

1.敏感点:实现质量目标时应注意的点,即构件特性

2.权衡点:影响多个质量属性的敏感点

3.风险承担者或利益相关者:影响体系结构或被体系结构影响的群体

4.场景:确定架构质量评估目标的交互机制,一般采用触发机制、环境和影响三方面来描述

主要的评估方法对比

特定目标:

SAAM:通过程序文档验证体系结构,注重发现潜在问题,可用于评价单系统或进行多系统比较

ATAM:确定在多个质量属性之间折中的必要性

评估技术:

SAAM:场景技术

ATAM:场景技术、启发式分析方法

质量属性:

SAAM:可修改是主要分析内容

ATAM:性能、实用性、安全性和可修改性

风险承担者:

SAAM:所有参与者

ATAM:场景和需求收集过程中相关人

体系结构描述

SAAM:围绕功能、结构和分析描述

ATAM:五个基本结构及其映射关系

方法活动:

SAAM:场景开发、体系结构描述、单个场景评估、场景交互和总体评估

ATAM:场景和需求收集、体系结构视图和场景实现、属性模型构造和分析、折中

知识库可复用性:

SAAM:不涉及

ATAM:有基于属性的体系模型,可复用

方法验证应用领域:

SAAM: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嵌入式音频系统、修正控制系统

ATAM:扔处于研究中

练习题:

解析1:软件架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架构风格定义了一类架构所共有的特征,主要包括架构定义、架构词汇表和架构约束

解析2:软件架构能够在设计变更相对容易的阶段,考虑系统结构的可选方案,便于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就软件设计进行交互,能够展现软件的结构、属性与内部交互关系。但是软件架构与用户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UML 建模与架构文档化

1.UML基础:用例图、静态图、行为图、实现图

2.软件开发过程:基于UML进行需求分析、面向对象设计方案

3.系统架构文档化:逻辑视图、过程视图、物理视图、并发视图、场景

静态图:类图、对象图、包图

行为图:状态图、交互图、活动图

实现图:构建图、部署图

前言:UML融合了多种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利用图形与符合,直观地表达与展示,联通了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人士,搭建了业界沟通的桥梁。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中,这部分知识不仅会在单项选择题中出现,案列分析题也会考到,建议除了在理解基础上掌握了核心知识外,还要会读图、会画图

基础知识:

1.UML的四种类型图特点及对应的视图

1)用例图:从外部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并指出功能执行者

2)静态图:显示了系统的静态结构,特别是存在事务的种类的内部结构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类图、对象图、包图

3)行为图:描述系统的动态模型和组成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包括交互图、状态图、活动图

4)实现图:描述软件实现系统的组成和分布状况,包括构件图和部署图

2.用例和用例图

1)用例图展现了一组用例、参与者及其之间的关系

2)编写用例需要识别的元素:参与者、用例间的关系、用例图、用例之间的描述

3.类图和对象图

1)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おすすめ

転載: blog.csdn.net/qq_25580555/article/details/118175641
おすす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