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随笔和正文

破掉的FLAG

2019年8月11日,发布博文《我有点想要写博客了》,总结了之前一段时间的个人状态,并立下从那以后每月至少两篇博文的FLAG。如今一年过去了,不出所料,FLAG倒了。这一年间按计划应该又至少24篇新发布的文章,实际数量——20篇。且其中质量较好的不到10篇。考虑到立FLAG只有几个月里写的挺积极,则近几个月如果不是公司的一月一篇的硬性博客任务,恐怕会是触目惊心的0篇文章。

冷启动

时间会消磨提笔的勇气

一件事,如果长时间不做,想再开始,难度会成倍上涨。这里说的难度来自各方面:心理的、生理的;自身因素、外界因素。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如果长时间不与人交流,突然和别人说话时会显得咬字不清或语无伦次;长时间不从事某项运动,想要再次开始并达到之前的运动水准需要较长时间;大脑长时间处于放空状态,反应会变慢。这种现象,我愿称之为冷启动。俗话说可以是刀久了不用会生锈。

就写博客而言,冷启动的阻力主要来自于思维和身体的惰性、文笔的生疏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会消磨掉你想要分享东西给别人的热情和勇气。

写代码也一样,作为一个程序员,如果长时间不写代码,对常用工具的生疏感、对自身的焦虑都会加深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

冷启动优化 - 预热

技术上讲,冷启动常用的优化方式是预热。即在刀生锈之前再磨一磨。曾遇到某云服务厂商的函数计算服务长时间不调用会因冷启动时间过长而导致响应超时,解决方式就是预热,因此对此音箱深刻。

写博客的预热方式,就是——常写。

随笔和正文

预热的成本和价值

预热的成本不可太高,过高的成本会占用过多资源,相对地,正式任务的资源会减少;且对现实意义来说,预热这一操作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不能为了预热而预热。比如用于保持状态(预热)的博客必须具有价值,不能太水。

随笔和正文

目前为止,我们确认了两个指导方针

  • 博客要常写,否则会手生
  • 常写的博客成本不能太高,必须与价值均衡

这为随笔出现在我的博客列表中提供了正当性。按照过去一年的经验,要想完成一篇知识涵盖相对完整、有稍许深度的博文,往往需要好几个工作日的下班时间来搜集资料,再花一整天时间进行资料整理、知识点提炼和总结,最后再花半天时间进行文本校对、版式重排等。可以说相当耗时。

比如《可能是最全的Kotlin协程讲解》这篇文章零零总总耗费了一周的业余时间查阅整理资料,一整个周六的时间提炼和编写;《PostgreSQL - 一文看懂explain》花费了一周时间看完了整本书,再花费了两天时间整理和编写。

如上列举的两篇文章,我们称之为正文,成本非常高,当然不能作为常写的目标,毕竟我还需要学习和工作。于是我需要随笔的加入。

我这样定义随笔:日常学习中的某些知识点提取出来的,有一定分享价值的短篇文章。不会过于随便,又不会过于耗时。非常适合用来预热。

总结

写了一个小时,总结就是,我要些随笔了

おすすめ

転載: blog.csdn.net/zou8944/article/details/10802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