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 -- 堆

一、堆的定义

堆通常可以被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数组对象。
特性:

  • 它是完全二叉树。
    除了树的最后一层结点不需要是满的,其它的每一层从左到右都是满的,如果最后一层结点不是满的,那么要求左满右不满。
  • 它通常用数组来实现。
    具体方法就是将二叉树的结点按照层级顺序放入数组中,根结点在位置1,它的子结点在位置2和3,而子结点的子结点则分别在位置4,5,6和7,以此类推。如果一个结点的位置为k,则它的父结点的位置为[k/2],而它的两个子结点的位置则分别为2k和2k+1。这样,在不使用指针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数组的索引在树中上下移动:从a[k]向上一层,就令k等于k/2,向下一层就令k等于2k或2k+1。
  • 每个结点都大于等于它的两个子结点。
    这里要注意堆中仅仅规定了每个结点大于等于它的两个子结点,但这两个子结点的顺序并没有做规定,跟我们之前学习的二叉查找树是有区别的。

二、API设计

类名 Heap<T>
构造方法 Heap(int capacity):创建容量为capacity的Heap对象
成员方法 1.private boolean less(int i,int j):判断堆中索引i处的元素是否小于索引j处的元素
2.private void exch(int i,int j):交换堆中i索引和j索引处的值
3.public T delMax():删除堆中最大的元素,并返回这个最大元素
4.public void insert(T t):往堆中插入一个元素
5.private void swim(int k):使用上浮算法,使索引k处的元素能在堆中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
6.private void sink(int k):使用下沉算法,使索引k处的元素能在堆中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
成员方法 1.private T[] imtes : 用来存储元素的数组
2.private int N:记录堆中元素的个数

三、代码实现

3.0 属性+构造器

public class Heap<T extends Comparable<T>> {
    
    
    // 数组用来存元素
    private T[] items;
    // 用来记录堆中元素的个数
    private int N;

    // 创建容量为capacity的Heap对象
    public Heap(int capacity) {
    
    
        items = (T[]) new Comparable[capacity+1]; //堆会废弃0索引处的值
        N = 0;
    }
}

3.1 插入一个元素

    // 插入:注意因为堆中元素有顺序,而且是数组实现的只能从索引0依次向后存放数据
    //      所以每次插入元素后都会使堆中元素的顺序变乱,需要重排序
    public void insert(T t) {
    
    
        items[++N] = t;
        swim(N);
    }
    // 使用上浮算法是索引k处的元素能在堆中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
    private void swim(int k){
    
    
        while (k>1){
    
    
            // 比较当前节点和其父节点
            if (less(k/2,k)){
    
    
                // 父节点小于当前节点,需要交换
                exch(k/2,k);
            }
            k = k/2;
        }
    }
    // 判断堆中索引i处的元素是否小于j处的元素
    private boolean less(int i, int j){
    
    
        return items[i].compareTo(items[j])<0;
    }
    // 交换堆中i索引和j索引处的元素
    private void exch(int i, int j){
    
    
        T tmp = items[i];
        items[i] = items[j];
        items[j] = tmp;
    }

3.2 删除最大元素

    // 删除堆中最大的元素,并返回这个最大元素
    public T delMax(){
    
    
        T max = items[1];
        // 交换索引1处和索引N处的值
        exch(1,N);
        // 删除最后位置上的元素
        items[N] = null;
        N--;
        sink(1);
        return max;
    }
    // 使用下沉算法,使索引k处的元素能在堆中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
    private void sink(int k){
    
    
        // 如果当前已经是最底层了,就不需要循环了
        while(2*k<=N){
    
    
            // 找到子节点中的较大者
            int max;
            if (2*k+1<=N){
    
    
                if (less(2*k,2*k+1)){
    
    
                    max = 2*k+1;
                }else {
    
    
                    max = 2*k;
                }
            }else {
    
    // 不存在右子节点
                max = 2*k;
            }
            // 比较当前节点和子节点中的较大者,如果当前节点不小,则结束循环
            if(!less(k, max)){
    
    
                break;
            }
            // 当前节点小,则交换
            exch(k,max);
            k = max;
        }

    }

3.3 堆排序

public class HeapSort {
    
    
    // 堆排序 -- 对source数组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source) {
    
    
        // 创建一个比原数组大1的数组
        Comparable[] heap = new Comparable[source.length + 1];
        // 根据原数组构造出堆
        createHeap(source, heap);
        // 得到堆顶元素,这个值就是最大值
        // 减缓对丁元素和数组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此时所有元素中的最大元素已经放到合适的位置
        // 对堆进行调整,重新让除了最后一个元素的剩余元素中的最大值放到堆顶
        // 重复2-4这个步骤,直到堆中剩一个元素为止

        // 堆排序
        int N = heap.length-1;
        while (N!=1){
    
    
            // 3.2交换heap中索引1处的元素和N处的元素
            exch(heap, 1, N);
            N--;
            // 3.3对索引1处的元素在0~N范围内做下沉操作
            sink(heap, 1, N);
        }
        // 4.heap中的数据已经有序,拷贝到source中
        System.arraycopy(heap,1,source,0,source.length);
    }

    private static void createHeap(Comparable[] source, Comparable[] heap) {
    
    
        System.arraycopy(source, 0, heap, 1, source.length);
        for (int i = (heap.length - 1) / 2; i > 0; i--) {
    
    
            sink(heap, i, heap.length - 1);
        }
    }

    // 在head堆中,对target处的元素做下沉,范围是0~range
    private static void sink(Comparable[] heap, int target, int range) {
    
    
        // 没有子节点了
        while (2 * target <= range) {
    
    
            //1.找出target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中的较大值
            int max = 2 * target;
            if (2 * target + 1 <= range) {
    
    
                // 存在右子节点
                if (less(heap, 2 * target, 2 * target + 1)) {
    
    
                    max = 2 * target + 1;
                }
            }

            //2.如果当前节点的值小于节点中的较大值,则交换
            if (less(heap, target, max)) {
    
    
                exch(heap, target, max);
            }

            //3.更新target值
            target=max;
        }
    }

    //判断heap堆中索引i处的元素是否小于索引j处的元素
    private static boolean less(Comparable[] heap, int i, int j) {
    
    
        return heap[i].compareTo(heap[j]) < 0;
    }

    //交换heap堆中i索引和j索引处的值
    private static void exch(Comparable[] heap, int i, int j) {
    
    
        Comparable tmp = heap[i];
        heap[i] = heap[j];
        heap[j] = tmp;
    }
}

おすすめ

転載: blog.csdn.net/m0_46218511/article/details/11742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