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友转发了一段家庭矛盾的视频

前几天,微信群里一位群友转发了一段家庭矛盾的视频,这段视频令人震惊。

视频中,儿子喊同学来家里玩至深夜,父亲开门劝说了几句,没想到引发双方矛盾,儿子当着同学的面开始大声咆哮父亲,随后开始疯狂暴打。母亲出来后不劝儿子,一直拦着自己的丈夫,生怕丈夫下重手殴打孩子,随后孩子的爷爷出来劝说,也遭到孙子的脚踹咆哮,视频的最后他还拧开饮料倒在了父亲的头上。

这段视频引发了群友们的热议,对视频中这个孩子的举动,大家还是很气愤的,一些人主张对这样的孩子打一顿会更有用,有的不主张打,有的会好奇心理咨询师怎么看,怎么对待和处理这样的事情。

图片

图片

我是群里的心理咨询师,对这样的案例,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析清楚的,但因为没更多的时间当时在群里就没做详细的解答,只是简单地说我不主张打孩子。

孩子这样疯狂暴虐地对待父母长辈,为什么不能打一顿来教训教训他?

首先,孩子打父母是绝对错误的,父母打回去其实是以暴制暴。

一切暴力的行为既不合理又不合法,这样的结果就是无法正常沟通和讲道理,完全是拳头说了算,父母两个人合起来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能打得过的,但孩子心里服气吗?

父母的威信不是靠武力树立起来的,武力征服的是孩子的身,征服不了孩子的心。这种“以暴制暴”的方法,只能是把家长自身推向火山口上,我们用武力征服的孩子,将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炸伤的可能都是自身。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只能维持一时的“安宁”,却不能维护长久的和平。

如果是谁力量大谁拳头硬谁就占上风谁就有理,那么现在父母胜了,再过几年,孩子长大了,父母年老体衰,孩子是可以打得赢父母的,那时孩子再出手结果更可怕。

其次,用打一顿的方法来教训孩子,只会让本已岌岌可危的亲子关系雪上加霜。

从视频里可以看得出来,孩子对父亲有着强烈的恨意,否则难以解释父亲只是说了孩子几句孩子就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很可能父亲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简单粗暴的,比如不尊重孩子、非打即骂,那么在同学面前父亲再有否定和干预,孩子可能感觉丢了面子,于是不顾一切来反抗。

如果接下来父亲再把孩子打一顿,孩子会更加仇恨父亲,父子之间结下了冤仇,冤冤相报何时了?以后的父子相处模式可能就是拳头相向,恶性循环。孩子的品质和行为问题,也无从得到改善。

不能打孩子,那么对孩子的暴虐行为,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吗?当然不是!

对待这样的孩子,对待这样的事件,做家长的更要慎重处理,合理应对,问题出来了,危机干预也好,亡羊补牢也好,都考验着家长的能力和智慧。我有这么几点建议给有类似困扰的家长们。

家长要隔离互动及时制止孩子的打人行为

在事件发生的现场,父亲的指责引发了儿子的过激行为。那么做为冲突的一方,父亲最好主动隔离,保持空间距离,让自己先退出来,把冲突限制住,不去激化矛盾。

另外,如果儿子一直攻击的话,父亲要自卫,要去限制儿子的行为。从视频上看,儿子象是十三四岁的样子,父亲大概四十多些,以体力身高看,父亲是可以做到限制儿子的攻击举动的。

但可惜的是,视频中的妈妈一味地向着儿子,一直在拦着父亲,让这个父亲毫无抵御,也助长了儿子的嚣张气焰,相当于“拉偏架”。

不知道这位母亲为何这样做,也许她一向都惯着儿子,生怕儿子受伤和吃亏;也许是丈夫过去太粗暴,曾经有过打伤儿子的行为,让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但不管怎样,母亲这样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隔离互动,及时制止,是平息冲突的最好方法,之后才能谈缓解矛盾。

有些孩子可能从小就有打父母的行为,那时候孩子很小,不懂事,打人可能只是情绪的发泄。但做父母的不能轻视,更不能任由其发展。父母必须尽快制止,用平和但坚决的态度告诉孩子:我们理解你的愤怒,但不能接受你企图以动武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抓住孩子的手,坚持拒绝向孩子屈服。

父母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有句话说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和“问题家庭”。“问题孩子”的产生,是从父母的管教方式发展而来的。

孩子之所以敢于对父母施暴,原因在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或是“棍棒教育”。

在一些家庭中,有的孩子是大家族中第一个或是唯一的孩子,家中每个人都对孩子十分宠爱。他们对孩子呵护有加、有求必应。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一概接受,孩子会觉得理所当然;当父母突然不能满足孩子要求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不满的心理,对父母产生怨恨,性格也会在被宠溺的过程中变得骄纵。

孩子由对家长出言不逊、语言顶撞,升级为“大打出手”也不奇怪,这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惯造成的恶果。

相对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棍棒教育”,有的父母相信孩子不打不成器,孩子只要犯了错,那就以打骂来惩罚。这样的结果往往不是孩子不敢再犯错了,而是认可和模仿了暴力,或者仇恨父母,并企图报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为孩子做出了示范。父母喜欢动手、骂粗话,孩子不由自主对这种不良行为进行了模仿。我在跟随电视台做情感调解节目时就发现,每一个家暴男他的原生家庭里就有一个同样暴力的父亲,所以暴力是学习和传承来的。

现在的孩子情感丰富,比较敏感,当他被粗暴对待后,这种创伤性体验可能带给他很大的伤害,并由此对父母产生仇恨和报复心理。

我的一个大学生来访者有严重的强迫症,他的症状就是不能被别人擦碰,如果不小心和别人有了身体的接触和擦碰,他一定要还回去。他说他的病症的起因,就是上高二时母亲因为学习的事情吵了他,他感到委屈和母亲顶了嘴,结果父亲扇了他一巴掌。当时他觉得自己精神要崩溃了。

开学后他就有了强迫的症状,他告诉我他今年终于还回了父亲这一巴掌,但他的强迫症并没有好,一直陷在痛苦中。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挨了打都会这样,只是说,打孩子的行为真的不可取。因为无论如何,这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有人会说,我小时候就常挨父母的打,现在长的也不挺好的么。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跟很多因素有关,过去的年代整体的文化氛围跟现在是不一样的,过去这种行为对一个人造不成伤害不等于现在就造不成伤害。

另外,被打的孩子长大了,他所说的挺好的只是某些方面的好,比如社会功能等,不等于被打的不良影响不存在,而是当事人自己合理化了父母的行为而已。

图片

父母要了解尊重孩子,修补亲子关系

在反思自己的养育方式后,父母找出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该宽则宽,该严则严。

首先父母要审视自己的问题,如果过去对孩子太过严厉,对孩子有打骂行为,父母要坚决纠正,找个合适的时机对孩子道歉,保证自己对孩子不再使用“暴力”。

有这样一个真诚的态度,孩子才有可能和你进行正常的沟通和对话,否则,孩子会对父母有仇恨和怨气,会处于一种防御和抗拒的状态。

图片

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也是必要的,比如前面所说的视频中的事件。孩子为什么会带同学来家里玩这么晚?这种行为是经常的吗?孩子为什么这么容易愤怒?

父母甚至需要去学校了解情况。了解孩子的出勤、交友等,以确定孩子是否被影响、被威胁,是否有被欺负或欺负同学的现象,全面地获得孩子思想品行方面的信息。

父母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交流,那么沟通才是有效的,才不至于发生视频事件中的暴力冲突。

如果过去对孩子过于溺爱,父母更要反思和改变自己。在今后教育孩子上,要建立一些规则和界线,不能再一味地纵容和放任。

教育孩子的一大法宝就是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一定的规则。没有自由孩子就会失去自主性和创造力,没有规则孩子就可能无法无天恣意妄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个规就是规则和底线,它既是对不合理行为的限制,也是对孩子的保护。就象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画的那个圆圈一样,暂时的受限带来的是安全。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有的孩子在犯错后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和教育,孩子在下一次的行为中就会减少犯错误的次数。

而有的孩子在犯错后却没受到惩罚,甚至犯错行为行到了许可和鼓励,比如:孩子打奶奶后,奶奶还笑着接受了这个行为,那么孩子就难在之后的行为中做出改变。

所以父母要制定相应的惩罚规则,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是为了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给出警示,让孩子规避错误行为,提高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

制定规则,设置奖惩,严格去执行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规则制定越早越好,等到孩子长到18岁,家长再去想订立什么规则就晚了。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做个检查或评估

孩子偶尔出现打人打父母这样的行为需要去教育和引导,但如果是经常性的,而且暴发起来根本难以控制的话,父母就要考虑孩子问题的严重性了。

象上面那个视频里孩子的表现,非常的暴力和歇斯底里,而且当他的同学去劝阻和表示离开时,他很凶地吼了同学并把他们强行推进屋内。这样的行为是明显失控和反常的,我对这个孩子的心理精神状态持高度的怀疑态度。

我看过一则新闻报道,有个15岁的男孩,患躁郁症后行为就有点失常,犯病时不仅会打自己父母,还砸东西,家里的门、床、柜子、鱼缸等物件都成了他破坏的对象,当意识恢复清醒,这个男孩总是感到懊恼,他后悔自己的行为,但当时控制不住。事后他还央求父母生个弟弟或妹妹代替自己陪伴父母。

曾经偶然红过一阵的网络歌手庞麦郎,他的实力、现状与梦想有太大的差距,承受不了这种落差和打击,他精神上出了问题,他在家打父母,摔东西,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图片

我前面所说的那个强迫症患者本身是个老实内向的孩子,他的打父亲也是症状表现之一。所以说,打父母的孩子不一定都是骄纵成性品行不好,很可能是心理和精神出了问题。

这一点家长要有敏感性和警惕性,感觉苗头不对,就要主动带孩子就医。让医生进行诊断和评估,该治疗的治疗,该做心理咨询的做咨询,千万不能因为忽略而贻误了病情。

Guess you like

Origin blog.csdn.net/muyeseocom/article/details/12186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