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at优化之JDK优化之熵池策略

在apache-tomcat官方文档:如何让tomcat启动更快 里面提到了一些启动时的优化项,其中一项是关于随机数生成时,采用的“熵源”(entropy source)的策略。

他提到tomcat7的session id的生成主要通过java.security.SecureRandom生成随机数来实现,随机数算法使用的是”SHA1PRNG”

private String secureRandomAlgorithm = “SHA1PRNG”; 在sun/oracle的jdk里,这个算法的提供者在底层依赖到操作系统提供的随机数据,在linux上,与之相关的是/dev/random和/dev/urandom,对于这两个设备块的描述以前也见过讨论随机数的文章,wiki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摘抄过来,先看/dev/random :

在读取时,/dev/random设备会返回小于熵池噪声总数的随机字节。/dev/random可生成高随机性的公钥或一次性密码本。若熵池空了,对/dev/random的读操作将会被阻塞,直到收集到了足够的环境噪声为止

而 /dev/urandom 则是一个非阻塞的发生器:

dev/random的一个副本是/dev/urandom (”unlocked”,非阻塞的随机数发生器),它会重复使用熵池中的数据以产生伪随机数据。这表示对/dev/urandom的读取操作不会产生阻塞,但其输出的熵可能小于/dev/random的。它可以作为生成较低强度密码的伪随机数生成器,不建议用于生成高强度长期密码。

另外wiki里也提到了为什么linux内核里的随机数生成器采用SHA1散列算法而非加密算法,是为了避开法律风险(密码出口限制)。

回到tomcat文档里的建议,采用非阻塞的熵源(entropy source),通过java系统属性来设置:

-Djava.security.egd=file:/dev/./urandom 这个系统属性egd表示熵收集守护进程(entropy gathering daemon),但这里值为何要在dev和random之间加一个点呢?是因为一个jdk的bug,在这个bug的连接里有人反馈及时对 securerandom.source 设置为 /dev/urandom 它也仍然使用的 /dev/random,有人提供了变通的解决方法,其中一个变通的做法是对securerandom.source设置为 /dev/./urandom 才行。也有人评论说这个不是bug,是有意为之。

连续在ubuntu上测试几次/dev/random方式之后,导致熵池被用空,被阻塞了60秒左右。应用服务器端要避免这种方式。

启动缓慢的原因是jdk在初始化熵池,而熵池初始化使用的是阻塞策略那么优化方案为使用并行策略
结论是将random改为./urandom可优化jdk启动效率,不直接改为urandom是因为在linux下./urandom和urandom存在区别
 

Guess you like

Origin blog.csdn.net/y1035793317/article/details/12078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