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 大师级程序员的工作秘笈

前面我和大家分享了 TDD 的来龙去脉,那些尚未将 TDD 烂熟于胸的同学会分为两个派别。一派是摩拳擦掌,准备动手实践一番;另一派是早就自我修炼过,但实践之路不通。所以,市面上经常会听到有人说,TDD 不实用。

但是 TDD 真的不实用吗?

和任何一门技能一样,TDD 也是需要练习的。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打通 TDD 的“任督二脉”,而这关键正是我们这个模块的主题:任务分解。而且,在今天的内容中,我还将带你领略大师级程序员的工作风范。让我们开始吧!

TDD从何而来?

要学最原汁原味的 TDD ,莫过于从源头学起。

从前 TDD 只在小圈子里流行,真正让它在行业里广为人知的是 Kent Beck 那本知名的软件工程之作《解析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这是一本重要的作品,它介绍了一种软件开发方法:极限编程

当年他写作之时,许多人都在努力探寻瀑布开发方法之外的软件工程方法,除了极限编程,还有特征驱动开发水晶开发方法等等,正是这些开发方法的探索,才有了后面敏捷方法的诞生。

极限编程对于行业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引入了大量的实践,比如,前面提到过的持续集成、这里提到的 TDD,还有诸如结对编程、现场客户等等。

极限编程之所以叫“极限”,它背后的理念就是把好的实践推向极限。

前面提到持续集成时,我们已经介绍过这个理念,如果集成是好的,我们就尽早集成,推向极限每一次修改都集成,这就是持续集成。

如果开发者测试是好的,我们就尽早测试,推向极限就是先写测试,再根据测试调整代码,这就是测试驱动开发。

如果代码评审是好的,我们就多做评审,推向极限就是随时随地地代码评审,这就是结对编程。

如果客户交流是好的,我们就和客户多交流,推向极限就是客户与开发团队时时刻刻在一起,这就是现场客户。这种极限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思考问题方式,推荐你也在工作中尝试使用一下。

虽然 TDD 只是《解析极限编程》介绍的诸多实践的一种,它却是与开发人员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实践。

随着 TDD 逐渐流行开来,人们对如何做 TDD 也越来越感兴趣,于是,Kent Beck 又专门为 TDD 写了一本书,叫《测试驱动开发》

大师级程序员的秘笈

《测试驱动开发》这本书很有意思。如果你只是为了了解 TDD,这本书可能很无聊。Kent Beck 在第一部分只是在写一个功能,写完一段又写一段。

这本书我看过两遍,第一遍觉得平淡无奇,这种代码我也能写。第二遍看懂他的思路时,我几乎是震惊的感觉,因为它完全是在展示 Kent Beck 的工作方式。这也是我把 TDD 放到这个部分来讲的重要原因,Kent Beck 在做的就是任务分解。任务分解,也是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所在。

当时,我已经工作了很多年,自以为自己在写代码上已经很专业了。看懂 Kent Beck 的思路,我才知道,与他相比,我还不够专业。

Kent Beck 是怎么做的呢?每当遇到一件要做的事,Kent Beck 总会先把它分解成几个小任务,记在一个清单上,然后,才是动手写测试、写代码、重构这样一个小循环。等一个循环完成了,他会划掉已经做完的任务,开始下一个。

一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任何新的问题,他会把这个要解决的问题记录在清单上,保证问题不会丢失,然后,继续回到自己正在处理的任务上。当他把一个个任务完成的时候,问题就解决完了。

你或许会纳闷,这有什么特别的吗?你不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多长时间能够提交一次代码?如果你的答案超过半天,对不起,你的做法步子一定是太大了。你之所以不能小步提交,一定是牵扯了太多相关的部分。

Kent Beck 的做法清晰而有节奏,每个任务完成之后,代码都是可以提交的。看上去很简单,但这是大多数程序员做不到的。

只有把任务分解到很小,才有可能做到小步提交。你能把任务分解到很小,其实是证明你已经想清楚了。而大多数程序员之所以开发效率低,很多时候是没想清楚就动手了。

我在 ThoughtWorks 工作时,每个人都会有个 Sponsor,类似于工厂里师傅带徒弟的关系。我当时的 Sponsor 是 ThoughtWorks 现任的 CEO 郭晓,他也是写代码出身的。有一次,他给我讲了他和 Wiki 的发明者 Ward Cunningham 一起结对编程的场景。

Ward 每天拿到一个需求,他并不急于写代码,而是和郭晓一起做任务分解,分解到每个任务都很清晰了,才开始动手做。接下来就简单了,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完成就好了。

当时,郭晓虽然觉得工作节奏很紧张,但思路则是非常清晰的。有时,他也很奇怪,因为在开始工作之前,他会觉得那个问题非常难以解决。结果一路分解下来,每一步都是清晰的,也没遇到什么困难就完成了。

之所以这里要和你讲 Ward Cunningham 的故事,因为他就是当年和 Kent Beck 在同一个小圈子里一起探讨进步的人,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二人如出一辙。

为什么任务分解对于 TDD 如此重要呢?因为只有当任务拆解得足够小了,你才能知道怎么写测试。

很多人看了一些 TDD 的练习觉得很简单,但自己动起手来却不知道如何下手。中间就是缺了任务分解的环节。

任务分解是个好习惯,但想要掌握好它,大量的练习是必须的。我自己也着实花不少时间进行练习,每接到一个任务,我都会先做任务分解,想着怎么把它拆成一步一步可以完成的小任务,之后再动手解决。

微操作

随着我在任务分解上练习的增多,我越发理解任务分解的关键在于:小。

小到什么程度呢?有时甚至可以小到你可能认为这件事不值得成为一件独立的事。比如升级一个依赖的版本,做一次变量改名。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它保证了我可以随时停下来。

我曾在一本书里读到过关于著名高尔夫球手“老虎”伍兹的故事。高尔夫球手在打球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一些外界干扰。一般情况下还好,如果他已经开始挥杆,这时候受到了干扰,一般选手肯定是继续把杆挥下去,但通常的结果是打得不理想。

而伍兹遇到这种情况,他会停下来,重新做挥杆的动作,保证了每一杆动作的标准。

伍兹能停下来,固然是经过了大量的练习,但还有一个关键在于,对于别人而言,挥杆击球是一个动作,必须一气呵成。而对伍兹来说,这个动作是由若干小动作组成的,他只不过是刚好完成了某个小动作,而没有做下一个小动作而已。

换句话说,大家同样都是完成一个原子操作,只不过,伍兹的原子操作比其他人的原子操作小得多。

同样,我们写程序的时候,都不喜欢被打扰,因为一旦被打扰,接续上状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毕竟,我们可不像操作系统那么容易进行上下文切换。

但如果任务足够小,完成一个任务,我们选择可以进入到下一个任务,也可以停下来。这样,即便被打扰,我们也可以很快收尾一个任务,不至于被影响太多。

其实,这种极其微小的原子操作在其他一些领域也有着自己的应用。有一种实践叫微习惯,以常见的健身为例,很多人难以坚持,主要是人们一想到健身,就会想到汗如雨下的健身场景,想想就放弃了。

但如果你一次只做一个俯卧撑呢?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就不是很难的一件事,那就先做一个。做完了一个如果你还想做,就接着做,不想做就不做了。

一个俯卧撑?你会说这也叫健身,一个俯卧撑确实是一个很小的动作,重要的是,一个俯卧撑是你可以坚持完成的,如果每天做10个,恐怕这都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我们知道,养成一个习惯,最难的是坚持。如果你有了一个微习惯,坚持就不难了。

我曾经在 github 上连续提交代码1000天,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每天我都能够坚持写代码,提交代码,这还不算工作上写的代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但我坚持做到了,不是因为我有多了不起,而是我养成了自己的微习惯。

这个连续提交的基础,就是我自己在练习任务分解时,不断地尝试把一件事拆细,这样,我每天都至少能保证完成一小步。当然,如果有时间了,我也会多写一点。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我坚持了1000天,也熟练掌握了任务分解的技巧。

一个经过分解后的任务,需要关注的内容是有限的,我们就可以针对着这个任务,把方方面面的细节想得更加清晰。很多人写代码之所以漏洞百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任务粒度太大。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能考虑问题的规模是有限的,也就很难方方面面都考虑仔细。

微操作与分支模型

经过这种练习之后,任务分解也就成了我的本能,不再局限于写程序上。我遇到任何需要解决的问题,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它可以怎么一步一步地完成,确定好分解之后,解决问题就是一步一步做了。

如果不能很好地分解,那说明我还没想清楚,还需要更多信息,或者需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一旦你懂得了把任务分解的重要性,甚至通过训练能达到微操作的水准,你就很容易理解一些因为步子太大带来的问题。举一个在开发中常见的问题,代码开发的分支策略。

关于分支策略,行业里有很多不同的做法。有的团队是大家都在一个分支上写代码,有的是每个人拉出一个分支,写完了代码再合并回去。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行业中的最佳实践是,基于主分支的模型。大家都在同一个分支上进行开发,毕竟拉分支是一个麻烦事,虽然 git 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拉分支的成本。

但为什么还有人要拉出一个分支进行开发呢?多半的原因是他写的代码太多了,改动量太大,很难很快地合到开发的主分支上来。

那下一个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他会写那么多代码,没错,答案就是步子太大了。

如果你懂得任务分解,每一个分解出来的任务要改动的代码都不会太多,影响都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代码都可以很快地合并到开发的主分支上,也就没有必要拉分支了。

在我的实际工作中,我带的团队基本上都会采用基于主分支的策略。只有在做一些实验的时候,才会拉出一个开发分支来,但它并不是常态。

总结时刻

TDD 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实用的,一来他们并不理解测试“驱动”开发的含义,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少会做任务分解。而任务分解是做好 TDD 的关键点。只有把任务分解到可以测试的地步,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写测试。

同样听到任务分解这个说法,不同的人理解依然是不一样的。我把任务分解的结果定义成微操作,它远比大多数人理解得小。我们能将任务分解到多小,就决定了我们原子操作的粒度是多大。软件开发中的许多问题正是由于粒度太大造成的,比如,分支策略。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将任务拆小,越小越好。

最后,我想请你分享一下,你身边是否有一些由于任务分解得不够小带来的问题。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

Guess you like

Origin blog.csdn.net/fujuacm/article/details/121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