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java面试--mysql(4)

系列文章目录

  1. 2024年java面试(一)–spring篇
  2. 2024年java面试(二)–spring篇
  3. 2024年java面试(三)–spring篇
  4. 2024年java面试(四)–spring篇
  5. 2024年java面试–集合篇
  6. 2024年java面试–redis(1)
  7. 2024年java面试–redis(2)


集群

1、主从复制过程

MySQl主从复制:

原理:将主服务器的binlog日志复制到从服务器上执行一遍,达到主从数据的一致状态。

过程:从库开启一个I/O线程,向主库请求Binlog日志。主节点开启一个binlog dump线程,检查自己的二进制日志,并发送给从节点;从库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到中继日志(Relay log)中,另外开启一个SQL线程,把Relay中的操作在自身机器上执行一遍

优点:

作为备用数据库,并且不影响业务
可做读写分离,一个写库,一个或多个读库,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充分发挥服务器和数据库的性能,但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binlog记录格式: statement、row、mixed

基于语句statement的复制、基于行row的复制、基于语句和行(mix)的复制。其中基于row的复制方式更能保证主从库数据的一致性,但日志量较大,在设置时考虑磁盘的空间问题

2、数据一致性问题

“主从复制有延时”,这个延时期间读取从库,可能读到不一致的数据。

缓存记录写key法:

在cache里记录哪些记录发生过的写请求,来路由读主库还是读从库

异步复制:

在异步复制中,主库执行完操作后,写入binlog日志后,就返回客户端,这一动作就结束了,并不会验证从库有没有收到,完不完整,所以这样可能会造成数据的不一致。

半同步复制:

当主库每提交一个事务后,不会立即返回,而是等待其中一个从库接收到Binlog并成功写入Relay-log中才返回客户端,通过一份在主库的Binlog,另一份在其中一个从库的Relay-log,可以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全同步复制:

指当主库执行完一个事务,所有的从库都执行了该事务才返回给客户端。因为需要等待所有从库执行完该事务才能返回,所以全同步复制的性能必然会收到严重的影响。

3、集群架构

Keepalived + VIP + MySQL 主从/双主

当写节点 Master db1 出现故障时,由 MMM Monitor 或 Keepalived 触发切换脚本,将 VIP 漂移到可用的 Master db2 上。当出现网络抖动或网络分区时,MMM Monitor 会误判,严重时来回切换写 VIP 导致集群双写,当数据复制延迟时,应用程序会出现数据错乱或数据冲突的故障。有效避免单点失效的架构就是采用共享存储,单点故障切换可以通过分布式哨兵系统监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架构选型: MMM 集群 -> MHA集群 -> MHA+Arksentine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故障转移和恢复

转移方式及恢复方法

1. 虚拟IPDNS服务 (Keepalived +VIP/DNSMMM 架构)

问题:在虚拟 IP 运维过程中,刷新ARP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个 VIP 绑定在多台服务器同时提供连接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要避免使用 Keepalived+VIP 和 MMM 架构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处理不了这类问题而导致集群多点写入。

2. 提升备库为主库(MHAQMHA

尝试将原 Master 设置 read_only 为 on,避免集群多点写入。借助 binlog server 保留 Master 的 Binlog;当出现数据延迟时,再提升 Slave 为新 Master 之前需要进行数据补齐,否则会丢失数据。

分类

MySQL中的锁,按照锁的粒度分,分为以下三类:

  1. 全局锁:锁定数据库中的所有表。
  2. 表级锁: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
  3. 行级锁:每次操作锁住对应的行数据。

全局锁

全局锁就是对整个数据库实例加锁,加锁后整个实例就处于只读状态,后续的DML的写语句,DDL语句,已经更新操作的事务提交语句都将被阻塞。

其典型的使用场景是做全库的逻辑备份,对所有的表进行锁定,从而获取一致性视图,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表级锁

表级锁,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锁定粒度大,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高,并发度最低。应用在MyISAM、InnoDB、BDB等存储引擎中。

对于表级锁,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表锁
对于表锁,分为两类:

  1. 表共享读锁( read lock):读锁不会阻塞其他客户端的读,但是会阻塞写
  2. 表独占写锁(write lock ):写锁既会阻塞其他客户端的读,又会阻塞其他客户端的写

语法:

  1. 加锁:lock tables表名… read/write。
  2. 释放锁: unlock tables /客户端断开连接。

2.元数据锁( meta data lock,MDL)

MDL加锁过程是系统自动控制,无需显式使用,在访问一张表的时候会自动加上。MDL锁主要作用是维护表元数据的数据一致性,在表上有活动事务的时候,不可以对元数据进行写入操作。为了避免DML与DDL冲突,保证读写的正确性。

在MySQL5.5中引入了MDL,当对一张表进行增删改查的时候,加MDL读锁(共享);当对表结构进行变更操作的时候,加MDL写锁(排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意向锁
1.意向共享锁(lS):与表锁共享锁(read)兼容,与表锁排它锁(write)互斥。

2.意向排他锁(IX)∶与表锁共享锁( read)及排它锁(write)都互斥。意向锁之间不会互斥。

行级锁

行级锁,每次操作锁住对应的行数据。锁定粒度最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并发度最高。应用在lnnoDB存储引擎中。
InnoDB的数据是基于索引组织的,行锁是通过对索引上的索引项加锁来实现的,而不是对记录加的锁。对于行级锁,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行锁(Record Lock)**∶锁定单个行记录的锁,防止其他事务对此行进行update和delete。在RC、RR隔离级别下都支持。

lnnoDB实现了以下两种类型的行锁:

1.共享锁(S)∶允许一个事务去读一行,阻止其他事务获得相同数据集的排它锁。

2.排他锁(X)∶允许获取排他锁的事务更新数据,阻止其他事务获得相同数据集的共享锁和排他锁。
默认情况下,InnoDB在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运行,InnoDB使用next-key锁进行搜索和索引扫描,以防止幻读。

  1. 针对唯一索引进行检索时,对已存在的记录进行等值匹配时,将会自动优化为行锁。
  2. InnoDB的行锁是针对于索引加的锁,不通过g引条件检索数据,那么InnoDB将对表中的所有记录加锁,此时就会升级为表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间隙锁(Gap Lock):锁定索引记录间隙((不含该记录),确保索引记录间隙不变,防止其他事务在这个间隙进行insert,产生幻读。在RR隔离级别下都支持。

**3.临键锁(Next-Key Lock)**∶行锁和间隙锁组合,同时锁住数据,并锁住数据前面的间隙Gap。在RR隔离级别下支持。
默认情况下,InnoDB在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运行,InnoDB使用next-key锁进行搜索和索引扫描,以防止幻读。

  1. 索引上的等值查询(唯一索引),给不存在的记录加锁时,优化为间隙锁。
  2. 索引上的等值查询(普通索引),向右遍历时最后一个值不满足查询需求时,next-key lock退化为间隙锁。
  3. 索引上的范围查询(唯一索引)–会访问到不满足条件的第一个值为止。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228814/article/details/13284484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