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向对象17static关键字与单例模式

/*

  • static关键字的使用
  • 1,static(静态的),关键字可以用来修饰属性,方法,代码块,内部类,不能用来修饰构造器
  • 2,使用static修饰属性:静态变量,或者叫类变量
  • 2.1属性按照是否使用static修饰分为静态属性(类属性)和非静态属性(实例变量)。
  • 实例变量:创建类的多个对象,每个对象都有独立的一套类中的非静态属性,修改其中一个对象的
  • 非静态属性不影响其他的对象,不会导致其他对象中同样的属性值被修改。
  • 静态变量:创建类的多个对象,多个对象共享一个静态变量,当通过某个对象修改静态变量时,会导致
  • 其他对象调用此静态变量时,是修改过的。
  • 2.2static修饰属性的说明
  • 1,静态变量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可以通过类.变量名的方式调用。
  • 2,静态变量的加载早于对象的加载。加载到方法区中
  • 3,由于类只会加载一次,静态变量在内存中只会存在一份,存在方法区的静态域中。
  • 4,类可以调用类变量,不能调用实例变量,对象可以调用类变量和实例变量。
  • 2.3静态属性举例
  • System.in Math.PI
  • 3,static修饰方法:静态方法,或者叫类方法
  • 3.1静态方法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可以通过类名.方法名的方式调用。
  • 3.2类可以调用静态方法,不能调用非静态方法,对象可以调用静态方法和非静态方法。
  • 3.3在静态方法中,只能调用静态的方法和属性,非静态方法中,既能调用静态的方法和属性
  • 也能调用非静态的方法和属性。
  • 类的生命周期比对象长,所以静态方法中只能调用静态结构
  • 4,静态方法内不能使用this关键字和super关键字。类的生命周期比对象长,所以静态方法中不能使用this或super指明对象
  • 5,开发中如何确定属性或方法使用static来修饰
  • 1,属性可以被多个对象共享,不会随着对象的不同而变化的,可以使用static修饰
  • 2,类中的常量常常被声明为static。
  • 3,操作静态属性的方法,通常设置为static,例如静态变量的get和set方法,生命周期应该与静态属性相同。
  • 4,工具类中的方法,不用创建对象即可使用类名调用,方便使用,可以设置为static,例如Math,Array,Collections.
  • 单例模式:
  • 所谓类的单例设计模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证在整个的软件系统中,对某个类只能存在一个对象实例,并且该类只提供一个取得其对象实例的方法。
  • 如果我们要让类在一个虚拟机中只能产生一个对象,我们首先必须将类的构 造器的访问权限设置为private,这样,就不能用new操作符在类的外部产生
  • 类的对象了,但在类内部仍可以产生该类的对象。因为在类的外部开始还无法得到类的对象,只能调用该类的某个静态方法以返回类内部创建的对象,
  • 静态方法只能访问类中的静态成员变量,所以,指向类内部产生的该类对象的变量也必须定义成静态的。
  • 单例模式的特点:
  • 单例模式只生成一个实例,减少了系统性能开销,当一个对象的产生需要比较多的资源时,如读取配置、产生其他依赖对象时,则可
  • 以通过在应用启动时直接产生一个单例对象,然后永久驻留内存的方式来解决。
  • 单例模式的两种实现方式:
  • 1,饿汉式:预先创建好对象,加载时间延长,但天然线程安全
  • 2,懒汉式:需要的时候再创建对象,节省资源,但线程可能不安全,需要使用多线程的知识改进。
  • 单例模式的典型应用场景:
  • 1,网站的计数器,一般也是单例模式实现,否则难以同步
  • 2,应用程序的日志应用,一般都使用单例模式实现,这一般是由于共享的日志
  • 文件一直处于打开状态,因为只能有一个实例去操作,否则内容不好追加。
  • 3,数据库连接池的设计一般也是采用单例模式,因为数据库连接是一种数据库资源
  • 4,项目中,读取配置文件的类,一般也只有一个对象。没有必要每次使用配置文件数据,都生成一个对象去读取。
  • 5,Application 也是单例的典型应用
  • 6,Windows的Task Manager (任务管理器)就是很典型的单例模式
  • 7,Windows的Recycle Bin (回收站)也是典型的单例应用。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回收站一直维护着仅有的一个实例。
  • 理解main()方法
  • 1,main()方法作为程序入口,格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main()方法是一个静态方法
  • 3,main()方法权限是public的,声明为void没有返回值。
  • 4,main()方法的形参是String[]数组,可以作为与控制台交互的方式。
  • eclips中传入参数的方法,在编译后运行时传入,需要找到class文件,右键选择Run as,选择Run Configurations。
  • 选择Arguments,内容框中填入参数,参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可以添加""也可以不加入。
  • 在cmd命令行中传入参数,需要先去掉包名,否则会找不到主类,
  • javac 类名.java (先编译)
  • java 类名 参数 参数 参数 。。。。(运行时在类名后填入参数)

*/

package object_chapter2;

public class Object_Stati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Chinese.nation);//通过类名调类属性
		Chinese.eat();//通过类名调类方法
		
		BankAccount b = new BankAccount();
		BankAccount b1 = new BankAccount("111111",2000.01);
		BankAccount b2 = new BankAccount("222222",10000.02);
		System.out.println(BankAccount.getNumber());
		System.out.println(b);
		System.out.println(b1);
		System.out.println(b2);
		//测试单例模式
		Bank bank1 = Bank.getInstance();
		Bank bank2 = Bank.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bank1 == bank2);//地址相同返回true
		bank1.setName("AA");
		bank1.setNumber(2);
		System.out.println(bank1.toString());
		bank2.setNumber(3);
		System.out.println(bank1.toString());
		//main方法测试
		main.main(new String[10]);
		
		for (int i = 0; i < arg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 + args[i] + "**");
			int number = Integer.parseInt(args[i]);
			System.out.println("@@" + number + "@@");
		}
		
	}
     
}

class Chinese{
	String name;
	int age ;
	static String nation = "CHINA";
	Chinese(){
		
	}
	void speak() {
		eat();
		System.out.println("汉语");
	}
	static void eat() {
	//	speak();//静态方法内不能调非静态方法
	//	age = 10;//静态方法内不能调非静态属性
		System.out.println("中餐");
	}		
}
//练习,创建银行账户类,属性有ID,密码,余额,利率,最小余额。ID可以自动生成
class BankAccount{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 "000000";
	private double banlance;	
	
	private static double rate = 0.03;
	private static double minbanlance = 100;
	private static int number;
	private static int idNumber = 10001;
	
	BankAccount(){
		ID = idNumber++;//ID自动生成,每创建一个新对象加1
		number++;//计数器,计算创建多少个对象。
	}

	public BankAccount(String password, double banlance) {
		this();	//需要使用空参构造器中的计数器和ID生成器
		this.password = password;
		this.banlance = banlanc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BankAccount [ID=" + ID + ", password=" + password + ", banlance=" + banlance + "]";
	}

	public String getPassword() {
		return password;
	}

	public void setPassword(String password) {
		this.password = password;
	}

	public double getBanlance() {
		return banlance;
	}

	public void setBanlance(double banlance) {
		this.banlance = banlance;
	}

	public static double getRate() {
		return rate;
	}

	public static void setRate(double rate) {
		BankAccount.rate = rate;
	}

	public static double getMinbanlance() {
		return minbanlance;
	}

	public static void setMinbanlance(double minbanlance) {
		BankAccount.minbanlance = minbanlance;
	}

	public int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static int getNumber() {
		return number;
	}

	public static int getIdNumber() {
		return idNumber;
	}
		
}

//单例模式

class Bank{
 private  int number;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int getNumber() {
	return number;
}
public void setNumber(int number) {
	this.number = number;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Bank [number=" + number + ", name=" + name + "]";
}

//需要私有构造器防止外部创建新对象
 private Bank() {
	
 }
 
 //饿汉式
 //创建一个对象作为类的属性
 private static Bank b = new Bank();//需要声明为static的以供方法调用
 //提供一个方法以供外部获取对象
 public static Bank getInstance() {//因为外部无法创建对象调用方法,需要声明为static的以供使用类名的方式调用
	 return b;
 }
 
 //饿汉式的另一种简单实现方式
 //public static final Bank instance = new Bank();
 //属性声明为public的可以被外部调用,static表明可以使用类名调用final表明不可修改,防止被赋值为null导致对象丢失。
 
 //懒汉式
 //先创建一个Bank实例
// private static Bank b = null;
 //创建一个方法获取对象
// public static Bank getInstance() {
//	 if(b == null) {
//		 return b = new Bank();//如果b没有创建过就开始创建一个新对象返回
//	 }
//	 return b;//如果对象被创建过,就不在创建新对象,返回已有的对象
// }
	
}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args.length; i++) {
			args[i] = i + "";
			System.out.println(args[i]);
		}
	}
    
}
发布了4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 · 访问量 105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isdomcodeinside/article/details/104307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