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包装类Integer使用“==”运算的规则

Java的包装类Integer使用“==”运算的规则


在前两篇博文,我们讨论了比较运算符“== ”,还重点剖析了字符串变量使用“== ”运算的规则,得出了以下结论,即:当两个变量的值相等时(无论是基本类型变量还是引用类型变量),“== ”比较运算的结果会返回true。
这篇博文,我们重点剖析Java的包装类Integer使用“== ”运算的规则,首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public class Integ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两个Integer对象
		Integer i1 = 8;
		Integer i2 = 8;
		//打印 8== 8 :true
		System.out.println(i1 + "== " + i2 +" :" + (i1== i2));
		//再次定义两个Integer对象
		Integer i11 = 128;
		Integer i12 = 128;
		//打印 128== 128 :false
		System.out.println(i11 + "== " + i12 +" :" + (i11== i12));
	}
}

程序第6行、7行定义了两个Integer对象i1、i2,它们的值都是8 ,第9行打印“== ”运算的结果为:8== 8 :true。接着,在第11行、12行定义了两个Integer对象i11、i12,它们的值都是128 ,第14行打印“== ”运算的结果为:128== 128 :false。同样是定义Integer对象,同样的赋值,但程序却出现了不同运行结果!是不是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呢?
下面,我们用Java的“== ”运算规则对上面的结果进行分析,即:当两个变量的值相等时(无论是基本类型变量还是引用类型变量),“== ”比较运算的结果会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1、第9行程序返回true,说明i1、i2在内存中的值相同,又因为它们是Integer包装类,属于引用类型,也就是说,i1、i2的值指向同一个对象。
2、第14行程序返回false,说明i11、i12在内存中的值不同,也就是说,i11、i12的值指向不同的对象。

上面的分析结论可以通过分析java.lang.Integer类的源代码得到进一步证实:
Integer类把-128----127之间的整数自动装箱成Integer实例,并放入了一个名为cache的数组中缓存起来。当把一个-128----127之间的整数自动装箱成一个“Integer”实例时,会指向一个cache数组的元素,而同一个整数的包装实例会指向同一个cache数组的元素;不在-128----127范围之间的整数则总是重新创建一个Integer实例。因此,出现了以上的运行结果。

Java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考虑“缓存”的设计模式,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在这里,笔者也提出一些疑问:这种设计模式虽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但同时也会为开发者带来太多的意外、费解,这种设计模式是必须的吗?值得这样设计吗?

发布了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51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7460579/article/details/10409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