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效助力新金融DevOps转型——南京银行实践之路

在2018云栖大会南京峰会企业研发云专场,由南京银行研发管理负责人吴攀带来了“云效助力新金融DevOps转型——南京银行实践之路”的主题分享。首先对南京银行的研发规模与成长做了介绍,对“鑫云+”的诞生和其架构应用做了详细的讲解。
数十款阿里云产品限时折扣中赶快点击这里领券开始云上实践吧!
直播视频请点击
以下为精彩视频内容整理:

南京银行研发规模概况

_10


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银行现在的规模,南京银行的科技现在有运维中心、研发中心和科技管理部,我是在科技管理部负责配置管理和研发过程管理。我们现在正式的员工有200多人,外包合作场商有600多人,在线运营的运营系统有300多个。

有人说银行不就是有柜面、网银、手机银行吗?在这里想和大家解释一下,举个例子。一个贷款的产品,除了要涉及到本身的核心柜面,贷款本身的系统以外,可能还涉及到风控,涉及到大数据,然后总账,还有账户管理,还有监管。那么银行的这种交易的特殊性,导致了每一个产品可能都有很多个系统在背后支撑,也就导致了交易的链路会非常的长。

我有几张阿里云幸运券分享给你,用券购买或者升级阿里云相应产品会有特惠惊喜哦!把想要买的产品的幸运券都领走吧!快下手,马上就要抢光了。

南京银行研发管理的成长历程

_11


很荣幸在加入南京银行之后正好是金融快速发展的这些年,见证了南京银行科技力量不断增强的一个过程。最开始的时候银行可能只有几个系统结构简单,但还是有很多技术强人,他可能技术能力很全面,他可能一个人就把系统都做好了,把一个系统维护好。那么银行的业务不断扩展,用户可以买理财,买债券,可以融资等,这样就导致了很复杂的系统结构。这个时候如果还像原来作坊式的开发模式就行不通了。举个例子,在刚刚工作的时候有一个项目经理,他是非常负责任的,他每天下班前都会做一个excel表记录团队里每个人今天修改了哪些代码,在哪个模块上做了什么,这样手动去记。在多行研发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到2014年的时候系统已经到200套了,也就大概六七十个人,这个时候仅仅靠人是根本不能完成的。这个时候就决定要引入外部的管理,要有流程,要有质量。2014年的时候获得了CMMI ML3和ISO的体系认证。

原文链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0581617/article/details/803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