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 MVC 基础--------数据传递

前言

大家好,我是大成子。之前有朋友去面试,面试官问了一个这样的题:在 MVC 中视图和控制器之间有哪几种数据传递方式?今天大成子就带大家一起来探讨C(控制器)向V(视图)【前端视图向控制器发送请求传输的数据的方式本次这里不做赘述了,有机会再做分析和分享】传输数据有哪几种方式。(ViewData/ViewBag/TempData/model)

ViewData

第一个是ViewData,它用来存储存储String Key/Object的值。它是一个继承自ViewDataDictionary类的Dictionary对象,用来从Controller中的Action向对应的View传递数据。注意:ViewData只能在本控制器本action中向对应的视图传递数据,生命周期和View一样,如果有重定向,则ViewData存储的数据会丢失变成Null。在取出的时候要注意类型的适当转换。下面我们通过代码来看看ViewData的使用。

 

 

新建一个Core Web应用程序,起名为ControllerToView

 

 

选择MVC模板,取消https配置,选择不进行身份验证

 

 

 

 

格式:ViewData["key"]=value,如上两图所示,我在Home控制器的Index动作方法当中定义了一个用来存储用户名的ViewData,在视图中用Razor语法@加C#代码,可以通过键的方式取出Action中存储的数据并输出,如下图所示:

 

 

前面我有讲过,ViewData存储简单,但是取出的时候是要进行数据转换的,这里的string或者int类型只不过自动转换了,那假如我要传输一个对象的集合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上图为数据集的初始化,注意:其实根据面向对象OOP的对象单一职责和迪米特法则,我的实体类和业务逻辑是不应该写在控制器当中的,我这里是为了方便讲述。大家实际开发当中还是要有良好的代码规范和习惯的,不要学我(#^.^#)

 

 

 

 

取出数据集,并在前端循环输出,很明显,报错了,它的意思是说这个object它识别不了,不能循环遍历。我们做一下类型转换,注意:顶部引入Student类所在的命名空间,如下图:

 

 

页面结果如下:

 

 

前面讲过:ViewData、ViewBag等这种传输方式,可以直接用(他们都是父类Controller的成员),并且只能向本控制器的本动作方法对应的视图传输数据,如果重定向,则数据会丢失,下面我们来试验一下:

 

 

 

 

新建另一个控制器DataPass,在Index中初始化储存ViewData pwd的值,并重定向到Home/Index,在Home的index视图中显示数据。启动程序,在浏览器中输入/DataPass/Index,如下图所示

 

 

它会重定向到Home/Index的视图当中去:

 

 

并没有传过来。下面再试试跨视图看是否能传输,

 

 

在Home控制器任意非Index的动作方法中定义pwd的数据存储,测试结果显示还是没有显示.我们再在Index中定义,这时页面显示有数据!

 

 

 

 

ViewBag

第二个是ViewBag,它是一个动态类型变量(dynamic),这是C# 4.0引入的新特性,变量类型会在运行时进行解析。它里面其实有ViewData的包装,也用于C向V传递数据。同样,它的生命周期也和当前的Action同存亡,重定向或者请求结束,它的使命也就结束了。由于它是动态类型变量,所以在取出数据的时候不需要进行类型转换!下面演示一下:

 

 

 

 

测试结果如下图:

 

 

TempData

第三个则是TempData,它是一个继承自TempDataDictionary类的字典对象,它默认情况下是基于Session存储机制之上的,它与Session的区别就在于,TempData取了一次之后,就会自动销毁,而Session是有时长有效期的,在有效期内可以无限使用。TempData可以跨控制器、Action传输数据,你可以在其他地方定义,等需要用的时候去寻找,储存,并在需要的视图中展示,关于TempData的演示,我这里就不做演示了。

model

在控制器中还可以将数据模型,在返回视图的时候给传输过去。

 

 

 

 

 

 

注意用model传给动作方法对应的视图时,要在页面声明model的数据类型,不然无法解析。如下图所示:

 

 

End

好了本篇的学习就到这里了,还有任何交流和补充欢迎私信小编。看一万遍,不如自己手动敲一遍。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dotNET学习天地   

期待您的交流,愿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xingxingzhou/p/1166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