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层中的以太网和IEEE802网络

TCP/IP 协议族的协议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链路层处于它的最底层。


链路层的三个主要目的 :

1.       IP 模块发送和接受 IP 数据包

2.       ARP 模块发送 ARP 请求和接受 ARP 应答

3.       RARP 模块发送 ARP 请求和接受 RARP 应答


 

以太网当今 TCP/IP 采用的主要局域网技术,采用 CSMA/CD(Carrier Sense,Muotiple Access with Collistion Detection)的媒体接入方法, 速率 10Mb/s, 地址为 48bit.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802 委员会公布了一个稍有不同的标准集。 下面是以太网和 IEEE802 网络的帧格式:


 

    两种格式都采用 48bit 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 及硬件地址 ) ARP RARP 协议能够对 32 IP 地址和 48 位硬件地址进行映射。

       接下来的两个字节,在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中表示类型字段 ( 即后续数据的类型,并以此确定接受数据的上层协议 ) ,再往后就是数据。

       IEEE802 网络的帧格式目的地址之后的 2 个字节用来表示后续字节的长度,不包括 CRC 校验码。跟随其后的是 3 个字节的 802.2LLC 5 字节的 802.2SNAP SANP 中的最后两个字节和以太网帧格式中两个字节的类型字段的含义是相同的。

       CRC 字段用于帧后续字节差错的循环冗余校验。对于 CRC 校验的相关原理,读者可参考资料进行了解。


猜你喜欢

转载自yyzjava.iteye.com/blog/118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