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1级程序员月薪270k ,网友惊叹:富得流油的程序员

最近,一名 HR 在网上发布了一个内容。该公司表示在招聘简历中找到了华为高管的简历,简历的级别为 21 级,月薪为 27 万,这确实令人惊讶。

华为的等级,估计很多人都不清楚。华为的等级从低到高,数字越高,等级越大,一般的应届生进入的是 13 级,正常的发展速度是 3 年升一级,如果有特殊或重大的贡献,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升几级,这是可能的。21 级是华为的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相当于二级部门的领导。

对于 27 万月薪的的这位华为大佬,27 万的组成除了基本工资,可能还包括股票分红和年终奖,平均下来一年可能就有27万每月。

然而,前华为员工有表示,每月 27 万,每年约 300 万左右,这对于 21 级华为高管来说并不高。也就是说,还有更高的工资水平。

真是人外有人啊,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努力,争取有一天也能和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好....

在我准备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的时候,继续往下滑匿名区,我又开始怀疑人生了...

随便截取两张:

差不多平均工资税前20K,这个工资年薪30W+肯定有的,现在应届生程序员薪资都这么高么???

程序员高薪真的很普遍?

来举例看一下Java程序员的全国平均薪资:

并且细心的朋友可能还会发现,图表右边有个投票,竟还有67%的人还觉得月薪1.28W偏低

其实刚入门的程序员,一般都是在8-14K(当然如果是实习生,可能会少一些)。

1. 就薪资而言,北上广深等互联网发达的城市,薪资会高出二线城市很多。所以高薪还是有地域的区分。

2. IT行业技术更新快,不断学习有更多的跳槽空间。一直都说,IT行业日新月异,技术越来越先进,需要不断的去学习,随着你知识的积累,涨工资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3. 最重要的一点:你的编程经验和学习能力,比如说,你写的代码从不出现bug,你能够优化公司的代码结构等等。况且对每个程序员来说,不进则退。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程序员高薪的原因

1. 最直观最真实的一点:996

996工作制说起来简单但并不是谁都能坚持下来。整天的加班熬夜肯定会让大一批人走一半坚持不下去。

加班只是外在,背后承担多大的压力,不停的修改算法不停的调试....看过多少不堪压力和绩效选择转行甚至轻生的,所以一直坚持下来的人自然高薪。

2. 程序员的市场供给

之前有人用出租车司机和产业工人举例,说随着供给不断增大,这个职业的缺口最终会被填平。但他没看到培养一个出租车司机或者工人只需要3个月,而培养一名合格的程序员需要若干年高等教育加上终生学习。

市面上受过正规本科教育的程序员都不那么好招,大量公司只能招一些专科生或者培训机构批量生产的学生。这就是智力型工作的特点,他对人是会有要求的。别看天朝有14亿人,你还真的未必能找的出1500万适合又正好愿意当程序员的人。

结论就是:程序员这个岗位可能是长期缺人的,所以自然会有高薪酬。

3. 由人产生的价值决定

互联网时代,人人想分一杯羹。但是并不是谁都能分得了的。

有个关于创业公司的梗是“都准备好了,就差程序员了”。可见程序员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有多重要,当然,你的自身价值至高点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的。

再者说服务范围,一个服务员可以服务到十个人,而程序员却可以服务上亿个。比较接近这一极限的是微信,核心研发团队几百人,服务10亿用户。你说可以开到多少工资?

所以程序员在过去、现在、将来都必然是高薪行业。

不是所有应届生都年薪30W

前边分析了程序员高薪普遍的现象和原因,但是也不要盲目选择

虽然有很多名企的应届生给到了30W-50W,但是名企优秀毕业生在整个程序员数量中占比多少呢? 这点占比可以忽略不计,大部分名校应届生都只能拿7-12K, 非985、211的会低一些,其它学历会更低。

并且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BAT、TMD,也不是所有的程序员都是985、211。

IT火吗?火。

程序员是高薪吗?是。

你做了程序员就一定高薪吗?不一定。

不论是在哪个行业都有高薪和低薪,程序员高薪只是平均值比其他行业要高,但并不代表了你个人的能力。所以说,选择是重要的,但后期努力更重要!

现在很多人都很浮躁,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很快通讯很发达的时代,地铁是4分钟一班, 人跟人的距离只有一个微信视频这么近。

微博微信朋友圈这么普及,好像成功离所有人都很近唾手可得,有一个赚钱的机会就想尝试,不行了就换,忘记了要全心全意去努力。

我们都该静下心去学习一门技术,去优化自己的工作,去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小编整理了一些java进阶学习资料和面试题,需要资料的请加JAVA高阶学习Q群:730379855 这是小编创建的java高阶学习交流群,加群一起交流学习深造。群里也有小编整理的2019年最新最全的java高阶学习资料!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157163/article/details/8772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