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买量屡试不爽的套路赢不了人心 精准投放上位成赢家

2018年上半年手游市场广告投放中,新入局者首次投放且新上线的手游占比高达56.8%,首次投放而非新上线者占比28.6%,游戏买量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MobData发现,单是2017年就有接近5000款游戏产品买量,参与瓜分游戏市场这块流量蛋糕的越多,买量的竞争压力就越大,成本自然也随之不断攀升,特别是效果广告产品,在2017年甚至有单个CPA成本超过了300元。

 

在投放成本高的同时,游戏市场现状也面临着投放素材同质化严重,大的游戏厂商烧钱买量,游戏市场流量大头被腾讯网易这一类厂商占据,其他游戏厂商的所能够获得的流量有限,那么在这竞争的激烈中,游戏投放该如何做才能攻破现状呢?

 

今年上半年游戏广告影响力最大的从渣渣辉变成了一条鱼,“开局一条鲲”成为了各大游戏厂商碰瓷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营销方式,短期内的确取得了不错的广告效果,中小厂商也因为这条爆红的鱼获得了大量曝光,但是用户们很快对这种广告产生排斥心理,随之而来的也是点击率和转化率大幅度降低,“开局一条鲲”这种新的营销素材对整个游戏市场来说,也是有着很大影响的,这种新型的买量素材广告,可能在未来的市场我们会看见更多的买量市场“广告抱团”现象的出现,但是这种具有欺骗性的营销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风险,给用户带来失望和欺骗的心理,也会失去点击投放广告的欲望。

 

游戏买量模式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不单纯是投放,如品牌、内容营销、长尾流量获得等方式也在结合融入,而投放内容成为竞争核心,优质的符合用户心理的投放内容更容易获取点击和转化,在MobData手游市场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游戏市场用户年轻化,18到34岁游戏用户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游戏玩家分布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游戏市场的投放,除了自身产品和素材创意的优化,精准投放提高投放效率尤为重要,要做到精准投放,就需要有大量的、精准的数据支撑,比如说对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区、喜好、行为等数据把握,在MobData移动游戏数据研究报告中,我们就发现,手游玩家的娱乐生活类APP触达率较高,主要集中在音乐、电子商务、生活类app,那么企业在做游戏数据投放时,就可以将投放渠道多从这些领域出发。

 

数据化、智能化的今天,MobData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实现人群的精准定向投放。受众购买包括投放前的地域定向、时间定向、页面内容定向、兴趣定向等,在推广过程中进行曝光、点击、到达、停留时间等多维度监测。程序化购买不仅能对曝光、点击、到达、停留时间等进行监测,更能对深度的数据和深度效果数据进行挖掘,广告精准送达,高曝光的同时获取更高的点击和转化。

 

 

在MobData投放数据管理平台,按照投放区域、性别、年龄等标准细分人群之后,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来建立用户画像,从而帮助建立精准的广告投放计划,在MobData数据管理后台,可以记录数据的同时进行用户细分和数据分析,分析效率高,实现精准投放的效果显著,是实现广告计划定向投放的有效依据。以及游戏产品用户跨游流动分析,帮助企业深度了解用户喜好和行为。

 

智能化投放是未来广告投放的必然趋势,在数据时代, MobData拥有稳定而高质量的大数据资源,目前MobData累计覆盖了超过96亿的移动智能终端,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拥有5000+数据标签,数据采集覆盖了金融、电商、旅游、信息流等领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obholly/article/details/83109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