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理解 OSI 网络七层模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ocp114/article/details/82951111

1.物理层:一切看得到摸得着的无力硬件,例如:网线、光猫、路由器、交换机
2.数据链路层: 简单理解:交换机 + MAC 地址,该层的作用是把从网络层(往上一层)/物理层(往下一层)发送过来的数据按照特定的传输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工,然后传进去物理层/网络层
3.网络层: 简单理解:路由器 + IP 地址,比数据链路层的方位更广,数据链路层可以理解为局域网,网络层可以理解为广域网,作用类似
4.传输层: 这一层开始抽象了,没有具体的东西,大概是 TCP 和 UDP 协议,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方式,TCP 三次握手、UDP 无连接
5.会话层: 例如程序员用 SQL 去查询数据,直接和数据发生了关系,交互的关系喇~
6.表示层: 为什么表示层会夹在会话层和应用层上面?因为会话层和表示层两个加起来的结果是表示层的东西,例如在应用层发出请求,到达会话层后获取数据,返回来一张图片,在表示层呈现,这里的 JPG 格式就属于表示层的了
7.应用层: 例如 http://www.baidu.com 和 rtmp://live.hkstv.hk.lxdns.com/live/hks 这里的 http 和 rtmp 就是应用层的传输协议,发网络请求的时候离用户最接近的,这就是最上层的原因

这里是简单理解呀~并不做深入讨论,要说认真起来,实际的七层模型交错纵横,也不具体到某种硬件,比上方说的复杂多了,另外,这个七层模型只是一个技术规范,也就是说,如果你要设计一套网络相关的服务应用和设备出来,根据这个模型,就能兼容到这世界的设备,大概是这意思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ocp114/article/details/829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