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函数小总结

前段时间看了下fork()函数,然后把其中的一些东西摘抄了下来,方便自己以后查看,不够详细,望各位看客多多包涵。

fork()函数在 unistd.h 头文件中。
函数原型是pid_t fork (void);

一个进程,包括代码、数据和分配给进程的资源。fork()函数通过系统调用创建一个与原来进程几乎完全相同的进程,也就是两个进程可以做完全相同的事,但如果初始参数或者传入的变量不同,两个进程也可以做不同的事。

一个进程调用fork()函数后,系统先给新的进程分配资源,例如存储数据和代码的空间。然后把原来的进程的所有值都复制到新的新进程中,只有少数值与原来的进程的值不同。相当于克隆了一个自己。

fork调用的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它仅仅被调用一次,却能够返回两次,它可能有三种不同的返回值:
1)在父进程中,fork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进程ID;
2)在子进程中,fork返回0;
3)如果出现错误,fork返回一个负值;

在fork函数执行完毕后,如果创建新进程成功,则出现两个进程,一个是子进程,一个是父进程。在子进程中,fork函数返回0,在父进程中,fork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进程ID。

fork出错可能有两种原因:
1)当前的进程数已经达到了系统规定的上限,这时errno的值被设置为EAGAIN。
2)系统内存不足,这时errno的值被设置为ENOMEM。

fpid = fork()
getpid()返回进程id, getppid()获取父进程id, fpid即是子进程id。

如果父进程执行结束了,单独执行子进程时,它的getppid()将会返回1,因为父进程结束,即进程死亡了,也就不存在id号了,所以系统会返回1,进程号为1的进程永远不会死亡。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ooliee/article/details/7049482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