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块钱的小程序,真能刷爆朋友圈?

继“5毛钱”特效霸占tv仙侠界后,“5块钱”的小程序也开始刷爆社交圈:一款名为“西瓜足迹”的旅行地图小程序病毒式扩散,短短几日便攻占朋友圈。

以“西瓜足迹”高密度的出现,初次翻阅“雷同”的好友动态,笔者下意识以为这是一款自动定位足迹,智能生成旅途回忆的情怀小程序。直到点开界面,才发现一切都向匪夷所思的方向发展。“西瓜足迹”需要用户手动选择去过的城市,由此生成被黄色板块覆盖的中国地图,用户可将其成果图片“秀”到朋友圈。

面对非智能的信息采集流程,低审美的图片形象,在不足一秒的挣扎之后,笔者依旧选择制作足迹地图,并毅然决然的推送到朋友圈

操作过程的负面体验,不仅是大众私下议论的槽点,更让各大媒体批评探讨声不断。
 

虽然网络大IP针对其“抄袭”、“数据造假”、“界面低劣”、“操作繁琐”的负面分析层出不穷,但依旧阻挡不了广大网友的疯狂传播。对于默默无闻但制作精良的小程序发布者而言,“西瓜足迹”的病毒传播着实狠戳一刀,更多供给者开始思考:
 

我的小程序怎么了?我打折、优惠、送东西找公关团队高价扩散,都比不上一个费力操作,画风堪忧的无意义产品?”

也许,主流媒体和企业diss的粗劣产品,真能给我们提供学习信息。
 

01

从大众心理讲,自发性传播来自于满足自身需求而非帮助他人完成显性欲望

现代人管理朋友圈都太过鸡贼,一方面要凸显自己高端的品味,一方面要随波逐流不被时代淘汰。一个扎眼的logo,一波明显的营销,很容易被偷偷尝试后直接丢弃。

仔细回想曾火爆刷屏的小程序或H5,例如:包你说(语音红包)、睡姿比拼、人格分析等,均无明显品牌宣传痕迹,为了好玩,为了漂亮,为了新鲜感,更多人在这些传播产品中找到自身兴趣点,或自身渴望表达渴望收获的愿望,在无形之中为供给者提供流量,显然,以娱乐营销为手段更易达到传播目的。

“西瓜足迹”虽未刺激旅者的绵长回忆,却让部分虚荣心作祟的大众无声炫耀一回,笔者便是其中之一:“我走过这些城市,我超过了朋友圈里的某位友人,我去的地方都挺贵。”在心理刺激的怂恿下,没人会在乎小程序的页面广告,也没人在乎产品本身想从受众方得到什么,当大众直观感受到收获,那便是自发传播的开始。

 

02

想要达到病毒式扩散,需要考虑大众的“收支比”

中国联通曾多次推出抢流量、抢话费小游戏,虽然使用数量广泛,但最终的归属地是封闭式的微信群而非开放的朋友圈。而早前流行的砍价、拼单、抢红包等小程序也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甚至只在家人群中出现。

如今,任何懂事的人都不会为3、5、10块的收益麻烦整个朋友圈,更不想因此被人冠以“占便宜”“格调低”的帽子。此外,随着商业营销越发泛滥,受众可以明确感受到供给者的营销目的,大众不想为品牌宣传的心理状态,直接阻止自发性传播。此时隐形展示品牌,提升自身质感,成为小程序不可或缺的一环。

03

趣味性、刺激点、可玩性、高级感,依旧是不能舍弃的陈词滥调

小程序传播的目的性比较明显,一部分为了自身产品销售,一部分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一部分成为了广告平台。

“西瓜足迹”偏向最后一类:挂满屏幕的“更多游戏”,为其他微信小游戏提供引流服务。虽说爆火的背后也是迅速落寞,但靠极短的生存周期,获取最大的广告利益,不论其目的是否在此,都实现了商业收效最大化


对于前两类而言,如果效仿“西瓜足迹”的制作模式,可能真的离死不远了,但其病毒扩散能力着实需要学习。网易云音乐定期推出的音乐相关小程序或H5总能达到攻占朋友圈的目的,虽说娱乐向产品传播较为简单,但是同类品中其朋友圈营销能力数一数二。

想要达到品牌传播的目的,你的小程序着实不需要告诉大家“我有多好”,而是用一种趣味的方式调动大众情绪,将自身的格调融入小程序中,在潜移默化中深灌企业形象,最终达到从认识到认同的偏好过程。

“西瓜足迹”固然不“优秀”,但其深谙营销之道,哪怕后续多有“口诛笔伐”,却为其带来了又一轮舆论热度。想要下好朋友圈营销这盘棋,切记把大众感知放在前端,虽然在供应者眼中,大众不过是数据的具象表现,但想要得到有温度的数据,仍旧要把握大众的心理动线、认知脉络。

优秀的小程序供给者,请把更多高质感产品呈现在营销生态圈中,让朋友圈的“5块钱”作品彻底再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ear12345/article/details/81169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