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辛酸史与前景

      我是一个90后,做外包也有4年之久了,“白天写代码,晚上卖煎饼”这句话也耳熟能详。外包到底是什么?外包赚钱吗?然我们来一窥真面目!

      其实大家每天心里都像明镜一样的明白“低技术含量的外包没有前途”,好多人都认为外包没有技术,其实这种思想不对,国外有大量的高端技术外包业务等着我们干,但是反问一句“你们能干吗?”,现在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平均每个项目开发4个月,干完就再转一个组再做别的项目,从Java .NET C C++ 到你们没有听说过的RPG,一个有着7年开发经验的外包人员可以说自已会十几种开发语言做过几十个case ,但是我们不敢说自已有技术,为什么?很简单我们只是编码,听好了就是编码,并且是在别人以开发好的框架上编码,你就是干一百年也提高不了,我们充岂量就是一个组装工人,大家都知道技术是要积累的,没有积累就没有进步,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就是走的这条路,以前丰田、福特、通用在中国开厂,我们只是把别人的发动机、变速器拿来,再加上自已的廉价汽车配件生产出一台台性价比很高的汽车,随着工人的成本在上升,这种以成本为推动的外包还能维持多久?看看本田的罢工吧,看看富士康的跳楼吧!在这里真的应该表扬一下吉利,老总真的有魄力有远见,建议软件厂商们都学学吉利吧,这才叫牛B哪。希望中国以后的中国软件都能向华为中兴一样走出中国走出世界和老外一比高下,这样的软件产业才是一谭活水,光靠人力成本的低廉是走不长,走不远的。

      做外包。外包一般是按照项目付费的,中间各种坑,比如加需求、改需求,而时间又给你限制,去年跟我们组的同事偷偷接了个活(说是10万,做一个教育平台),总共三个人,一个月完成,一看每人可以拿3.3万,也不错,但中间各种坑,需求方半夜打电话要求改东西,因为是朋友介绍的你还不能跟需求方撕破脸,,,所以外包的话要找靠谱的公司,靠谱的人。有人问如果没有朋友介绍怎么办?
国内现存大的外包分发平台(包含外包项目种类 和 外包烂尾情况)
国内主要的四个外包分发平台有猪八戒、CSTO、一品威客网、智城外包网。当程序员没有人脉和当地的业务支持时,以上国内平台是唯一的选择,当然除开国外比较成熟的elance、freelancer。就在前不久搞了一年多的外包项目爬虫ProjSpider,发布了博文“程序员接私活哪家强?”,对以上外包分发平台做了大概如下评价
『从数量来说猪八戒毫无疑问是当中的王者,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但是数量虽多质量却一般,其中有大量的非理性甚至异想天开不能实现的需求。需求整体价格偏低,性价比相当不怎么样,大部分程序员反应在猪八戒上做私活得不偿失,只适合初级程序猿练练手。
质量上来说CSTO更胜一筹,作为CSDN旗下的网站,专业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其中的任务大多都是出自专业人员的手笔,价格也比较合理。适合高级程序猿/团队/公司作为一个不错的项目来源。
Sxsoft/智城质量与CSTO相比其实也在一个档次,只是稍落下风。但sxsoft投标收费,竞争没那么激烈,适合团队以及公司接包。
        一品威客网虽然数量比不上猪八戒,但质量上高了很多,数量也超过了其它平台仅次于猪八戒,适合几乎所有类型的接私活者』
猪八戒就不评价了,上面已经比较客观,个人认为那是一个侮辱程序员的地方。里面好评的不过于“1千块做企业网站”,再是一种“100开发一个QQ空间访客清痕软件”这样的。




至于所谓『CSTO质量上更胜一筹,适合高级程序猿/团队/公司作为一个不错的项目来源』云云。可以看个截图。




       认识到问题的根本要对外包这个产业做一些历史分析。要知道外包界也有“中软国际”“东软集团”这样的上市公司。
说东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996年至1999年,东软推进“数字圈地”战略,不惜代价地占领社保、电信等解决方案市场。(可以看到,他们当年是非常集中优势兵力的,就是外包只做一定的行业,不是什么都做)
1999年到2008是国际化。(简单说就是国内不好接单子,到国外去接单子了,现在印度阿三已经把国际市场搞混了,不过可以考虑阿拉伯国加和其他语言的国家)
从2008年开始,东软决定从B2B转型为B2C(这里的B2B是指面向企业做外包开发,后面B2C是指面向用户做开发),之前中国软件行业一直因循着“卖人头”为特征的B2B模式:即软件公司根据客户具体需求完成软件开发和交付,双方以人头或工作量来计费。东软做软件外包,签下一笔单子,按人头计算拿到开发费,B2C下,东软要逐步从幕后走到前台,先行投资开发产品,再与下游合作伙伴按销售分成,收取不再是“人口红利”,而是“知识产权红利“,知识产权复用率越高,东软的利润率越高。整个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要转型为以顾客为导向的公司,软件产品需要向日用品、消费品的方向演化,需要融入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文化,要求我们近距离了解消费者,向消费者学习,否则,就很难创造出迅速普及的产品。(这点很关键,就是以产品好坏为标准,直接超前的服务那个行业的用户。估计东软做外包也意识到了 ”有时候客户的需求是很肯爹的” 还是直接考虑服务用户是王道。)

      这也和我们的得出的结论一致,就是有两种外包可以做:一种是“按人头”算的,有流程可依靠的,在程序员客栈的体现差不多就是一个团队差一个iOS的开发人员,或者网站差一个美工,或者把大项目细分,估工时,估人头(产品->设计->后端 前端 ->测试->售后)。 还有一种就是产品已经成型,开发者已经有非常深厚的产品积淀,客户会找来买,然后改一改的(这是未来的趋势,就是一定要做好产品,不要忽悠小白需求方了,他们也是为了做好产品服务用户的)。

      到这里,我们再看看刚入行个人外包开发者的做法。
一、最基础的一批人,就是觉得自己技术过关。所以接外包的态度是:你有什么项目啊,我这里什么都可以做的。这是非常初级的外包者。这样的外包八成烂尾,纠纷不断。
二、再高级一点。这样的团队和公司发展到了“卖人头”B2B模式时代。这种公司团队,能够解决外包质量问题了,并且有了流程(产品->设计->后端前端 ->测试->售后)。但是公司不注意筛选行业市场,什么都做,导致什么都不精通,按东软当年的经验就是你做哪个方面就要做到那个行业外包的市场份额第一嘛。这才是有战略思想的外包事业。
三、再高级一点。这样的外包公司和团队,注重解决方案和行业市场沉淀,把行业做成壁垒。提高产品复用率。
四、最后,按照东软的理论,最先进就是B2C模式了,从幕后走到前台,先行投资开发产品,再与下游合作伙伴按销售分成,收取不再是“人口红利”,而是“知识产权红利“,知识产权复用率越高。

      可以看到外包行业已经非常的不好混了,所以大的软件集团东软这样的才搞B2C转型。2012年文思软件和海辉软件这样的大公司迫于激烈的竞争压力才合并。

      对于一个个体开发者,怀着“技术好!辞了工作回老家做外包?”“做点外包赚点外快”这样的美好愿望,跳入这个深坑。自然而然的会马上发展成“按人头”的模式时代。不走“按人头”模式应该活不下来。你的探索正是别人的后尘。这是这个行业的规律。能不敬畏学习么!

尾声:


       程序员客栈一路的教训值得大家警醒。不过我们还在探索,并没有完全放弃,而是尝试推进B2C的解决方案(您的作品 + 您的部分定制服务 = 解决方案。努力把您做过的产品卖出去)。最后希望志同道合的你和我们一起重构整个商业模式(差业务大神,求联系)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459628/article/details/8080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