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必知必会系列: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背景介绍

数据模型是一个数据库系统构建的蓝图或框架。它规定了数据库表、字段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对数据的增删改查提供有效的方法;数据模型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数据库性能、可靠性和效率。在企业级应用中,数据模型可以帮助设计出易于管理、易于使用的数据库,降低开发难度,提升开发效率。数据模型还可以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维护和运维的效率,需要更好的理解数据模型才能做好数据库设计。

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就是《数据库必知必会系列: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这是一本全面的书籍,包括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关键特性、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层次型模型、网络型模型等,并对每个模型进行了详尽阐述。另外还会讲解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实践中常用的数据库设计原则,例如反范式设计、分区设计、索引设计、ERP模式设计等,以及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构建符合业务需求的数据模型。

本书适合作为企业级应用、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的基础课,也适合作为面试和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工具书。阅读本书后,读者可以掌握数据模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理解不同数据模型对性能、成本、扩展性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转换。同时,读者也可以利用书中的案例来实践数据库设计技能,在平时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编程习惯。

2.核心概念与联系

2.1 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据模型是指用来组织、存储和描述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在给定集合中,哪些事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些关系如何组织,以及如何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模型分为三种类型:

  • 实体-联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
  • 对象模型(Object Model)
  • 层次型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即把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实体与实体之间的一组属性联系起来建立数据模型。它基于一个“谁”“什么”“何处”“怎么样”的观点。主要包含如下概念:

1.实体(Entity):表示现实世界的某个对象,如人、财产、事项等。实体通常有一个标识符(Primary Key),用于唯一地标识该实体。 2.属性(Attribute):描述实体的一个方面,如名称、地址、年龄、性别等。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名称和一个值,可以是单个的值,也可以是多个值的集合。 3.联系(Relationship):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如夫妻、师生、朋友、偶像等。联系通常有一个名称、方向和属性集。 4.约束(Constraint):实体之间的一些限制条件,如不能有两个同名的财产、每人最多只能有三个朋友等。

对象模型(Object Model):对象模型是一种抽象的、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它把数据模型的各个实体看作是具有属性和方法的对象。对象模型可以支持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动态查询。主要包含如下概念:

1.对象(Object):具有一定功能和特征的实在体,如客机、车票、银行账户、机械装置、文件、文档等。 2.属性(Attribute):对象所具有的特征,如高度、宽度、颜色、价格等。 3.操作(Operation):对象执行某种功能的能力,如飞行、开门、存款等。 4.约束(Constraint):数据间的一些限制条件,如要求数据不为空、值的范围必须在一定范围内等。

层次型模型(Hierarchical Model):层次型模型是一种树状数据模型,它将数据的存储结构表示为层次结构,这样就可以方便地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查询数据。层次型模型主要包含如下概念:

1.结点(Node):层次结构中的一个结点,对应于现实世界的某个实体或对象。 2.根结点(Root Node):树的顶端,代表整个数据集的中心点。 3.分支结点(Branch Node):除根结点外的其他所有结点。 4.边(Edge):连接两个结点的线。

2.2 数据模型的重要性

数据模型的重要性不亚于数学模型、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等。数据模型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和关系,它可以指导应用程序的设计、优化和管理。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库管理员负责设计,并通过标准化过程确保一致性。数据模型包含的主题包括数据规范、数据结构、数据依赖、数据完整性、数据冗余、数据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恢复和数据恢复时间等。

2.3 数据模型的关键特性

数据模型的关键特性有四个:

1.逻辑性:数据模型必须能够准确地表达业务逻辑。数据模型应该足够简单,使得信息系统的设计、维护和修改变得容易。 2.演化性:数据模型应当能够适应变化,随着业务的发展,新的数据和新的数据处理方式应当能够被纳入到数据模型中。 3.完整性:数据模型应当保证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数据模型应当能够识别数据冗余,减少数据库的体积和开销。 4.空间性:数据模型应当考虑数据存放的位置和容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代价应当最小化。

2.4 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是数据模型的一种形式,它描绘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逻辑结构和行为。逻辑模型有助于理解业务需求和用户操作数据的方式。逻辑模型包含如下主题:

1.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逻辑模型的一种形式,采用实体-联系模型,用一张二维表格来显示实体及其关系。ER模型有助于建立概念模型,并与数据库实现形式相匹配。 2.范式(Normal Forms):范式是一种结构设计规则,用于对关系模型进行规范化。范式有助于简化数据查询、更新和插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 3.视图(View):视图是一种虚构的表,它是对一个或多个关系表的组合。视图可以隐藏不相关的细节,并按需访问数据。 4.过程(Procedure):过程是一种可重用代码块,用于保存、管理和调度数据库中的过程。过程可以帮助组织数据,并实现自动化、标准化和封装。

2.5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放形式。物理模型有助于选择数据库的存储引擎、磁盘分布、索引策略、缓冲池大小等。物理模型包含如下主题:

1.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数据模型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它采用关系模型和表格形式存储数据。关系数据库有着优秀的性能,并且允许对数据实施复杂的查询。 2.键值存储:键值存储采用无序的键值对的集合来存储数据,其中值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键值存储有助于快速查找数据,并处理海量的数据。 3.文档存储:文档存储将数据以文档的形式存储,例如JSON、XML、YAML等。文档存储可以使用灵活的数据模型,支持动态查询。 4.列存数据库:列存数据库将数据按照列式的形式存储,其中每个列都有自己独特的数据结构。列存数据库有助于处理海量的数据,并且对OLTP要求高。

2.6 ERP模型

ERP模型(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一种企业资源计划模型,它关注于对企业生产和运行过程的分析、规划和决策。ERP模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并促进生产的持续投入。ERP模型包含以下主题:

1.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ERP模型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包含金融市场、现金流量管理、财务报告、预算管理和利润分配。 2.采购管理(Procurement Management):ERP模型中的采购管理模块有助于为企业制定合理的采购策略、编制供应商报价单、跟踪采购进度和回款情况。 3.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ERP模型中的库存管理模块有助于企业管理库存、处理临期存货和零售退货,并满足顾客的要求。 4.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ERP模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有助于企业实现人力资源优化、薪酬激励和激励管理。

2.7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实体、关系和规则的抽象。概念模型可用于软件工程的设计、系统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建模等领域。概念模型包含以下主题:

1.实体:概念模型中的实体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抽象,它可以表示一类事物或对象,如人员、商品、部门等。 2.属性:实体所拥有的特征,如姓名、联系方式、邮箱等。 3.关系: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如夫妻、师生、父子、朋友等。 4.规则:实体之间可能存在的限制和约束条件。

2.8 ERWin模型

ERWin模型是实体关系窗口模型,它是在实体-关系模型基础上添加了窗体的概念,用来表示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ERWin模型可以作为一种替代业务流程图来编制和协同数据模型的设计。ERWin模型包含以下主题:

1.窗体:ERWin模型中的窗体是一种虚拟的组件,用于编制活动、事件和实体之间交互的方式。窗体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业务流程,并帮助系统执行业务规则。 2.实体群(Entity Set):实体群是用来编制实体的集合。实体群可以用来指定特定实体的属性和约束条件。 3.关系群(Association Set):关系群是用来编制实体之间的关系的集合。关系群可以指定关系的名字和两端实体的名称。 4.连接器(Connector):连接器用来将窗体、实体群和关系群连接起来。连接器可以指定窗体、实体群和关系群之间的连接关系。

2.9 面向对象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Object-Oriented Modeling)是一种将数据模型映射到面向对象编程的过程。面向对象模型使得数据成为一个对象,可以对其进行操作和处理。面向对象模型包含以下主题:

1.类(Class):面向对象模型中的类是一组相同属性和操作的集合。类的实例可以创建、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 2.对象(Object):一个实例化后的类。 3.属性(Attribute):类的状态变量,可以作为类的实例的成员变量。 4.操作(Operation):类的行为函数,用来改变类的实例的状态。 5.继承(Inheritance):一个派生类可以从另一个基类中获得属性和操作。 6.多态(Polymorphism):一个对象可以根据它的实际类型调用不同的操作。

2.10 分布式数据模型

分布式数据模型(Distributed Data Model)是一种将数据模型扩展到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的模型。分布式数据模型包含以下主题:

1.复制机制(Replication Mechanisms):复制机制用于实现分布式数据库,以实现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复制机制可以帮助避免单点故障、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2.数据分区(Data Partitioning):数据分区是指将数据划分成多个子集,分布到不同的机器上。数据分区可以提高查询和交易速度,并改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3.事务处理(Transaction Processing):事务处理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事务处理可以在不同节点之间传播数据。 4.容错机制(Fault Tolerance):容错机制可以帮助检测和恢复失败的节点。容错机制有助于提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359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