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块链理论(定义及特性)

2.1 区块链定义

    区块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点对点协议,通常又被称为一种分布式的加密账本,可以将加密后的数据(称之为一个区块)按照时间序列叠加成一个链式结构。

 百度百科中对区块链做如下定义: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

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而在维基百科中,区块链是这样定义的:

     区块链(英语:blockchain 或 block chain)[1]是用分布式数据库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也称为价值互联网。[2][3] 中本聪在2008年,于《比特币白皮书》[4]中提出“区块链”概念,并在2009年创立了比特币社会网络,开发出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5]

区块链共享价值体系首先被众多的加密貨幣效仿,并在工作量证明上和算法上进行了改进,如采用权益证明和SCrypt算法。随后,区块链生态系统在全球不断进化,出现了首次代币发售ICO、智能合约区块链以太坊、“轻所有权、重使用权”的资产代币化共享经济[6] 以及区块链国家。目前,人们正在利用这一共享价值体系,在各行各业开发去中心化电脑程序(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Dapp)[7],在全球各地构建去中心化自主组织和去中心化自主社区(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 DAS)[8]。

  可以看到当前对于区块链的定义皆大同小异,基本上都阐述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价值传递存储机制。

2.2 区块链特性

区块链的主要特性如下:

1, 去中心化
    区块链本身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的存储机制,不存在任何中心化节点。所有的区块都由网络中的节点来存储与维护。
2, 去信任
    区块链信息具有不可篡改性,信息一旦被记录,则永久保存,若想篡改信息除非控制整个网络中超过51%以上的节点,事实上在很多系统中要求更高。此外,区块链的交易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与协议,排除了人为干扰。
3, 开放性
    区块链由整个系统中的节点集体维护,除交易双方私有信息外整个交易流程公开透明,任何人都可以在公共账本上查看到交易记录。
4, 匿名性
    如开放性中所讲,区块链对于交易双方的私有信息是保密的,每个人在区块链上都是黑盒,当交易时只有必须信息才会被暴露,很好的保护了用户隐私。
5, 可编程性

    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灵活的脚本代码系统,支持用户创建高级智能合约、货币或其他去中心化应用。

    事实上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总是符合社会形态发展并反过来对其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目前区块链也发展为了: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三种模式,而对于联盟链/私有链来讲,去中心化和开放性的特性明显相对比较弱化。这是一种符合社会形态的演进。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px157/article/details/8071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