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故事|AI Hackathon:从每一个微小的时刻开始

上周末,由 SegmentFault 思否和 ONES 主办,SegmentFault AI Hackathon 杭州站暨思否 11 周年特别活动在杭州圆满结束。大赛延续 Hack with AI, Rebuild Everything with AI 的主题,鼓励开发者使用 Generative AI 技术构建创新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Jina AI 作为本次大赛的技术支持合作伙伴为选手们提供了

  • SceneXplain.jina.ai(以图生文)

  • PromptPerfect.jina.ai(提示词优化)

  • Rationale.jina.ai(智能决策)

三款实用、易上手的 AIGC 产品,其无缝集成的 API 可以轻松调用,助力选手在构建创新应用时更加高效和专注。同时,Jina AI 创始人 CEO 肖涵博士从启发演讲到路演点评,全程参与了现场活动,为参赛选手打开了思路,增添了信心。

最终走上路演舞台的 30 支队伍中,有 28 支团队使用了 Jina AI 的技术,达成了在 24 小时内完成路演作品的“极限挑战”,实现了 AI 技术在游戏、教育、效率工具、数字营销、社交软件、客服、工业制造、虚拟现实等多个场景的创新应用。

路演精彩时刻

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灵感

“不用纠结,我们一定可以搞定的!如果搞不定,我们找外援;如果我们搞砸了,就是周末杭州二日游;如果没搞砸,我们就去吃冰激淋、喝奶茶。”

Jane 就这么把 Mavis “忽悠”进来,组成了 J&M。

这是 Jane 第二次参加 SegmentFault AI Hackathon,上一次是通过线上参与,这一次她如愿走到了杭州线下。

到达杭州后,Jane 和 Mavis 本想通过一张朋友圈照片开启比赛之旅,但当她们拍了照片准备发朋友圈时,却发现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来表达当时的心情。

于是,《矫情 Mrs.》就诞生了。“我们想利用 AI 技术,弥补用户在文字表达能力上的不足。根据一张图,帮用户表达出心里的‘星辰大海’。”

Jane 说,“使用 SceneXplain API 对图片的描述功能,实现由照片生成初步文字素材的功能,是生成朋友圈文案的关键步骤。”

Jane 一直在关注 AIGC 的落地,也在做各种尝试,AIGC 已经实质性地融入到了她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就像《矫情 Mrs.》是为了解决用户在发布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媒体内容时,不擅长写文案的痛点,北京站的时候,由她单独开发的《账房先生》也是出于实际生活中自身的记账需求。

相比之下,无涯之旅团队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这是一支由一群大三、大四学生组成的年轻团队。由于第一天学长学姐要参加毕业典礼暂未到场,3 个大三的学生光是确立目标心态就崩了好几次。期间做了 5 次头脑风暴,一次又一次推翻,在 6 月 11 号凌晨 12 点半左右才最终确定下来 Idea。

得益于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的灵感,他们决定使用 SceneXplain 将图片生成解释,并利用 PromptPerfect 优化提示词,打造一款让相册更有交互性的应用《MagicAlbum》,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从海量照片中搜索和筛选想要的照片。

“中间好多次意识模糊,但 Demo 它真的慢慢出来了。”一个年仅 21 岁的男生说。“作为一个大三学生,就是抱着学习和开阔眼界的心态来参加的,真的学到了很多,这次 Hackathon 看到了很多之前没想过的思路,还有‘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Talk is cheap,show me your code’等理念真的很棒,让人非常集中精神去做很酷的事情。”

此刻,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在 AI 这个如此巨大的浪潮之下,开发过程是否顺利,结果是否如意,都抵不过这 2 天 1 夜真真切切的参与。

不做只接收命令的螺丝钉

归零造物团队想解决的问题要更加复杂一些。他们从广州远赴而来,希望利用黑客马拉松完成开发者向创业者的身份转换。

从组建团队、确定方向到开发落地,整个团队已经展现出了经验老道的一面——松弛有序、高效协作、相互成就;此外,他们还是全场唯一以用户体验设计作为差异化的团队。

我们想要探索一种新型的线上社交模式,解决目前市面上的交友 APP 普遍存在的灰色交友以及破冰困难等问题,试试看在 AI 的支持下,能够将陌生人社交的个性化、趣味性和实用性平衡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很兴奋。

在归零造物团队看来,开发者是最容易变成螺丝钉的一个岗位,在职场里,很容易变成只接收“命令”,而不是进行“创造”的流水线工人。但是,开发者也处于一个离创业者较近的位置,手里拥有的技术意味着可以创造产品,而产品是每个企业的核心。Hackathon 恰好让他们有机会创造出一个新产品《Crossy pals 遇见》。

“我们的 AI Prompt 工程采用 Jina AI 的 PromptPerfect 进行 Prompt 优化,这帮助我们的产品获得了性能更稳定、成本更低的 Prompt。PromptPerfect 是值得被每个 AI 应用层创业公司看见的产品。”卢天翼向我们介绍。

当然,他们也毫不吝啬向我们展示他们属于创业者的野心。“对于我们团队而言,只要我们仍有创造的热情,黑客马拉松都会是我们的助推器。我们希望创造更多优秀的产品,让用户看见并爱上它。”陈杭说。

在创造这件事上,Prompts 乐高队的选手们似乎更热衷于帮助他人创造。

Prompts 乐高队的方成睿是 B 站小有人气的 AI UP 主,拥有超 1 万的粉丝,平时会在 B 站分享一些关于怎么使用提示词的内容。他告诉我们,如何准确地与 AI 进行交流是一门学问,要学会如何使用提示词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但研究后发现,有些提示词其实是有一定的语法框架的。如果能将提示词按照语法进行定制化的可组装可拼接,做到可视化低代码编辑提示词,将更好地释放 AI 平台能力。

因此,他们决定做这样一个提示词管理工具,“模拟积木拼接的方式,使 Prompt 编写变得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方成睿形容。

技术选型上,Prompts 乐高队选择另辟蹊径,他们没有调用大模型,而是使用了 Jina AI 的 PromptPerfect 工具,运用其提示词模版功能,将语法化的 Prompt 进行局部优化,以更好地提供 Prompt 辅助服务。

我们注意到,在 B 站上,ChatGPT 提示词工程师和 AI 大神吴恩达合作的提示词教学视频,极受欢迎;在 GitHub 上,神级提示词项目 Mr. Ranedeer AI Tutor 也已揽星上万。“ChatGPT 之父” OpenAI CEO Sam Altman 曾发推表示:“为聊天机器人编写一个非常好的提示词是一项非常高杠杆的技能,也是使用自然语言进行编程的早期示例。”必须承认,全民 AI 时代,如何撬动 AI 发挥更大价值,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AIGC 产品应用到工业界

本次 Hackathon 斩获第一名和最高人气奖是"咱们工人有力量"队,他们将 AIGC 的理念真实地落地,以 AI 技术为工具,以智能制造的“三缺”问题作为出发点,打造了 "HyperDevice 未来设备说明书"产品,让我们看到了 AI 如何助力现代制造业的美好前景。

在仅有 24 小时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和 UI 准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团队只有 3 人的情况下。而此时 PromptPerfect 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辅助生成了产品界面概念图和团队 LOGO。借助其流水线功能,避免了第一轮输入 Prompt 时的尴尬,同时提高了 Stable Diffusion 的出图率;另外其竞技场模式,可以横向对比多个 AI 的表现,对 UI 设计启发巨大,为他们在短时间内交付出高质量的作品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Jina AI 创始人兼 CEO 肖涵在看完所有路演 Demo 后表示,“往往技术的亮点和灵光乍现的东西不在于打造一个完整的产品,不必想得太大,一定要从小的事情做起。”

Jina AI 创始人兼 CEO 肖涵博士思否 AI Hackathon 赛后专访

Jina AI 此次携手 SegmentFault 思否,面向参赛开发者开放高可靠、高性能的多模态 AI 平台能力,正是希望陪伴和支持更多开发者、AI 时代的 Builder 创造更具价值的创新应用,持续拓展技术边界,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路径。

在黑客马拉松进行的过程中,Jina AI 团队也在马不停蹄的开发,并在最近几天推出了一款名为 JinaChat 的多模态大规模语言模型服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尝尝鲜吧!

  • 产品体验链接:https://chat.jina.ai

从微小时刻到一款伟大的产品,这大概正是 Hackathon 的魅力所在,也是选手们赛后不约而同发出的感慨。

“完成肯定比完美重要。”方成睿说,“你永远不要为你的第一个版本而感到羞耻,第一个版本永远是最差的。你永远会做坏十个游戏,那当你做坏第一个的时候,你还要做九个可以去做。”

Jane 也鼓励到,“喜欢就去参加吧,不用想太多。”

这是一段值得体验的旅程,一次自我探索的过程,享受最重要。

想要了解更多赛后故事,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我们还将持续放出更多 Hackathon 背后的故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ina_AI/article/details/13128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