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RPA需考虑的20条建议

如何提高效率又能降低成本,是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降本增效的路上,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以其特点与优势脱颖而出,迅速得到企业青睐。

尽管如此,部署RPA也并非一蹴而就。仓促实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多问题,甚至导致部署失败。

为了高效、成功地实施RPA,最大限度发挥其功效,企业在规划RPA部署时,应该着重考虑以下20条建议。

企业实施RPA需考虑的20条建议

01

充分调查明确重点

企业在部署RPA之前,必须先做好功课,对候选产品要做到足够了解。结合业务案例,综合考量RPA厂商、供应商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制定投资回报(ROI)指标等。

RPA是企业数字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点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动化需求的优先级管理,另一个是自动化流程运营的管理。

02

可靠性与可见性

需要检查构建RPA工具自动化框架的可靠性和稳健性。检查RPA处理不同条件下不同用例的能力;执行迭代时,性能是否降低。

RPA工具应具有通知用户来自用户待处理操作的机制;并提供ROI仪表板方便业务数据的统计汇总,在仪表板的帮助下,RPA将为所有预期的团队成员提供可见性。

03

明确所部署流程

在部署RPA前,首先要评估现有流程的整体状况,找出最适合实施自动化的流程,确定最有可能看到积极业务影响的流程,以增加成功部署RPA的可能性。

不是所有的业务流程都适合应用RPA,例如:RPA不适合被部署到经常变化的系统或环境中,频繁升级或者变更会导致RPA项目维护难度直线上升。

04

与业务紧密结合

在流程自动化过程中,需要与业务紧密结合,考虑业务运营模式和业务架构,不要试图围绕一个正在变化的系统进行自动化。

05

确定自动化操作模式

企业应该决定,是要建立一整套的流程自动化机制,还是只是单纯地想在工作中使用自动化(不想花费太多资源建立一整套体系)。不同的决定会影响自动化操作的模式以及采购方案。

06

员工动员

RPA的实施与应用,可能会引起部分员工的焦虑与疑问(比如“为什么RPA要部署在我们公司”“它会影响我的工作吗”)

因此,弄清这项技术对员工工作角色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开始自动化转型之前,企业必须确保相关部门及员工清晰了解RPA的本质、原因和方式。

07

概念验证

概念验证(POC)将对企业的业务案例假设进行测试并验证企业的实施模型。通过POC,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或未来发展部署RPA,以实现降本增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精细化管理和创新。

08

构建开发规范

RPA实施规范与标准的构建,对于成本的控制有着重要作用。

为确保RPA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方应具备一套严格的开发规范与实施标准。当整个项目都处在统一的、标准化的要求下,项目部署的各阶段都会从中受益。

09

建立RPA卓越中心

在RPA部署的早期阶段,构建一个跨职能的RPA卓越中心(COE)对于支持RPA的实现和企业正在进行的部署极为重要。COE的成员应该由企业中的多个部门成员组成。

10

发挥COE的作用

扩展RPA,卓越中心的构建是关键。可以采取中心辐射的模式提供自动化,将RPA放到更接近业务的人手中,在各职能部门进行自动化部署。RPA部署需要有“实施、治理、扩展、维持”四大支柱的支撑,通过COE进行治理,确保自动化的扩展和维持运行。

11

选择试点项目

企业可以通过试点项目,向全面的RPA转型计划过渡。选取一条端到端的流程为试点,通过RPA进行流程重塑和优化,可以验证RPA的ROI预期。增强企业管理者对RPA的理解和重视。通过试点项目还可了解影响ROI的驱动因素,进而帮助企业将RPA应用规模化。

12

不要忽视数据安全

RPA的实施与运转通常会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进行访问,这难免会涉及到组织机构内部众多的商业数据与机密信息。为了安全使用RPA,企业必须在部署、开发和运行的各个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

13

定期测试

RPA并不是部署好就万事大吉。为使RPA机器人更好地运行,企业需要定期测试、检查这些自动化工具,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任何缺陷。

14

注意维护

RPA机器人的日常维护工作,一般由业务部门和IT部门共同完成。记录每次维护时发生的异常,建立维护日志,有助于减少软件机器人运行中的突发性故障,保障机器人正常运转。

15

关注异常处理

在自动化过程中,将一个流程自动化是相对容易的,真正困难的是训练RPA机器人处理例外情况。因此,企业要特别关注开发过程中的异常处理。

16

考虑开发之外的成本

在部署RPA的起步阶段,企业很少会考虑到每个自动化流程中机器人的使用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的推进,流程中的机器人比例很可能增加,甚至可能用到虚拟机、服务器等。尤其在关键的任务流程中,对RPA的监控和维护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企业IT部门最好也能参与RPA项目,了解整体情况,考虑潜在的额外成本,并给出参考意见。

17

低代码能力

低代码是一种快速构建业务应用程序的方法,有助于企业通过更少的编码和自动化来提高业务灵活性;应对企业“随需应变”的挑战,拖拽式操作、快速迭代版本,让创新更容易落地。

RPA虽然具有非侵入性,但灵活性相对缺乏。业务流程或所使用的底层系统中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会使整个自动化流程变得脆弱,需要进行重新调整。

结合低代码能力的RPA,可使业务处理流程更加快速、灵活,易于更改和适应新需求,实现敏捷开发和交付。此外,在某些情况下RPA和低代码协同工作,最大限度提高流程自动化的效率。

18

AI能力

相较于传统RPA,引入AI功能的软件机器人在提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做出决策、保障执行任务准确率、衔接人机交互任务上更具优势。

将AI智能化的功能,分装到RPA连接器里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票据处理、合同信息抽取、身份证等证件处理,直接调用相关插件即可实现。

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学习(ML)、自然语言处理(NLP)、智能文档处理(IDP)等AI能力的加持,RPA可具备认知和决策能力,使用边界也得以拓展,进一步实现更复杂的业务流程自动化,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19

流程挖掘能力

流程挖掘(Process Mining)是一种通过提取工作流日志中的有效数据并加以分析,深入了解业务流程的技术。通过利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现有数据,自动呈现真实流程,对工作流进行分析和优化。

流程挖掘可查看流程中有多少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哪些流程会导致延误、潜在危险和漏洞,帮助企业在部署RPA前发现瓶颈,改进流程,使RPA实施更加顺利。还可帮助RPA识别众多业务流程中适合自动化的流程。

此外,使用流程挖掘还可以检测RPA的部署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以及流程是否按照设计执行、是否合规,以便企业持续监测、评估RPA自动化项目,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20

RPA上云

传统的RPA大多采用本地部署(安装在PC/服务器上),企业需要支付较高的许可费用,部署门槛和成本较高,机器人调度也较为繁琐。

借助云计算所带来的成本和灵活性优势,RPA也逐渐由本地部署走向云端。与本地部署RPA相比,云RPA更为灵活,部署快、风险低、投入少。

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云RPA无需获取软件许可,通过订阅服务模式,可避免多次采购,降低IT基础设施成本,快速实现投资回报(ROI)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heilasi/article/details/12873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