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疯狂搞“香港身份”

作者| Mr.K   编辑|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风水轮流转,今朝到香港。去年K哥身边有几个朋友去了新加坡,今年才刚到四月份,就又有朋友开始在想办法搞香港身份了。这些人都是妥妥的中产,年龄在四五十岁之间,有的是互联网风口搞到第一桶金的;有的是早年创业,落袋为安的,总体上都是经济无压力、财务略自由的状态。

K哥问其中一位朋友,现在一切都很好,为啥还要费尽心机在“身份”上瞎折腾?朋友说了一个K哥以前没太听过的概念 ,“身份红利”。他解释,社会发展到今天,“时代红利”能吃的都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一些踩中时代风口、时势造就的英雄们,正在慢慢褪去光环,他们很多人在做的,就是在悄无声息得争抢“身份红利”。

什么是身份红利,朋友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外地学生累死上清华北大;北京学生轻松上清华北大;香港学生免考上清华北大。不是说这些孩子自身的差距有多大,真正拉开差距的,是他们的身份。这位朋友还强调,身份优势不只是一时的,而是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也会随之越拉越大。

真佩服这些老谋深算的人精,见识犀利,布局长远,去年新加坡热,最近香港热,大概都是这些精明的成功人士,掀起的风潮吧。

bce73627d9a689c4e1c156273ad8fe6f.jpeg


01

香港急了,疯狂抢人

有这种认知的人,可不止K哥认识的那几位。据数据统计,近期香港“优才计划”来自内地的申请人数暴增3倍;香港去年年底才推出的“高才通计划”,仅4个月,就以惊人的速度疯狂吸纳1.2万外部人才,其中90%是来自内地的中产,超过9200人已经计划带家人赴港生活。

不仅如此,香港近期还会重启已经暂停8年的投资“投资移民”计划,等于又给有入港计划的精英人群,开了一个大口子。K哥身边的朋友,就有人备好了钞票,准备走这条路。

香港求才若渴,一方面有其人才结构急需优化的因素。港府税务局今年将发出240万张个人报税表,比去年减少了7万张,连续3年下跌,创下9年来的新低。统计处得出的结论也很不乐观,数据显示,香港去年劳动人口减少高达9.4万人,跌幅创40年记录的新高。

另一方面,也有世界范围内人才竞争加剧的原因。2022年10月发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新加坡已经超越香港,成为亚洲第一大金融中心。香港也已不再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家族办公室聚集地,在新加坡疯狂开设家族办公室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富豪和中产们,正是他们用脚投票,帮助新加坡完成了对香港的反超。

要知道,香港一直都是世界级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自己最重要的身份,竟然被地理位置如此之近的新加坡超越,其心理震撼不难想象。从而也加剧了香港吸纳大陆人才的力度和决心。毕竟有财又有才的精英人群,还是很受欢迎的,你不抢,别人就抢了。

155af47ada5b7bd67dbb42ef0376c22f.jpeg


02

中产为什么选择香港?

香港为了吸引人才,大开绿灯,而聪明的中层精英们,为什么又会选香港呢?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各项建设突飞猛进,香港和内地城市相比,差距不仅越来越小,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被一些大城市反超。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香港依然有着内地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香港身份依然有特殊的“含金量”。

1、教育优势

中产精英们衣食无忧,他们更加看中的,是如何好好培养下一代,让自己的孩子依然可以在各个领域与同龄人保持优势。香港身份在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方面,确实非常有用。比如,获得香港身份后,可享受与香港本地居民一样的15年义务教育,并可参加香港DSE考试(香港中学文凭考试)。

这个DSE考试,也被称为香港高考,非常值得说两句。考生不但可以凭DSE成绩申请香港本地大学,还可以申请内地包括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在内的132所高校。DSE成绩也被海外300所高校所承认,包括剑桥、耶鲁、悉尼大学、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名校,都可以申请。而内地高考成绩被国外大学承认的数量,要明显比香港DSE少得多。

获得港籍身份,凭DSE成绩,还可以通过“免试招生计划”直接升读内地112所高校(含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等名校)。另外,香港永居学生还可以通过“华侨生联考”,更轻松地就读内地高校。有多轻松呢,看些数据就懂了:华侨生联考总分750分(考试内容与内地考生相似),录取分数线大致为:一本400分,二本300分,艺考生200分,对于在内地教育体系下,打好坚实基础的学子们,这点成绩应该不算难吧。

K哥身边不少人想拿香港身份,就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优势念名校,不论香港的“港八大”,内地的985、还是国外的常青藤。能进这些名校,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圈层的一次跃迁,看到的世界不同了,认识的同学不同了,将来的人脉、格局也会大为不同。很多中产精英,自己就是通过考名校改的命,他们对这点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所以才有更强的动力却搞香港身份。

2、税务优势

除了为子女铺好未来之路,中产们要做的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如何巩固、守好前半生挣到的财富,以便更好的传承下去,因此,有效节税避税,就成了他们渴望拥有香港身份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香港是世界闻名的低税天堂,是一个税项少、税率低的自由港。以个人所得税为例,香港个人所得税和内地一样,也是采取累进制,但最高税率仅17%(2%-17%),内地的最高税率则为45%(3%-45%),甚至比新加坡(22%)还要低。个人起征点和内地也有很大差别,香港个人年收入低于132000港币,夫妻低于264000港币免税,内地的免征税点是年收入6万人民币,夫妻不能合并申报。这对收入较高的人群来说,无疑还是很有吸引力。

此外,香港不征收资本利得税,投资者在港投资可以保留更多的投资利润;无全球征税,只有在香港赚取的收入才需要缴税。也没有遗产税和赠与税,特别适合高净值人士做资产规划和财富传承,将来子女继承财产时,无需缴纳重额的税赋。这几点也是很多精英大佬、明星名流们想方设法拿香港身份的重要原因。

3、各种便捷性

1)香港护照更方便

2022年,世界最强护照排名出炉,香港排第18位,可以免签/落地签173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免签的大国很多,比如加拿大、英国、澳洲、欧洲绝大部分国家,以及日韩等,对于爱旅游和商务人士,有一个香港护照,全球出行都会非常便捷。

2)香港没有外汇管制

你在香港的钱可以自由兑换外币,没有每年5万美元额度的限制;对不少经常出国的人士来说,也是非常方便的。

3)移民不用移居

大部分从内地到香港的移民,事业的重心还是在国内,香港的地理位置非常合适,可以随时往返两地,兼顾家庭和工作。

4)双重身份,保留中国国籍

入香港籍拿到香港护照,仍属于中国籍,随时回内地生活、居住、创业不用办理签证,基本没有影响。

当然,拥有香港身份,还有其他一些优势。比如,可以在日渐成型的大湾区发展浪潮中,抢占更多有利机会。但同时也要注意,凡事有利就有弊,哪里都不是天堂、乌托邦,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一定要权衡清楚。

218cf0df98f09d0ac31ac4e436c27ddf.jpeg


03

如何获得香港身份?

目前,获取香港身份的主流方式,有高才、优才、专才、港校毕业留港和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等,以下以“三才”为例,为大家做个简单梳理:

1、香港优才

香港优才,是“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简称,才采取打分制,只要你能够满足及格分数80分,就有资格申请,但竞争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以前有配额限制,但2023年1月1日起,取消配额,相对以前更友好一些。

2、香港高才

“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香港高才, 2022年12月28日起,在香港“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投入运作。这个签证适合两类人申请,一是高收入人士,二是世界顶尖大学的毕业生。‍至于如何界定“高收入”和“顶尖大学”,香港入境处也给出了相对明确的标准:

1)在申请前的一年里,全年收入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的人士;

2)获全球百强大学颁授学士学位、并在申请前五年内累积至少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士(B类申请);

3)在紧接申请前五年内,获全球百强大学颁授学士学位,但工作经验少于三年的人士(C类申请);这类申请受年度配额限制,且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分配(这个配额是每年10000人)。

3、香港专才

香港专才移民计划,旨在吸引一些具有认可资历的内地专业人才来港工作,以满足香港人才的需要,提高香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前提是,这些移入的内地人才,必须拥有香港缺乏或无法即时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申请者无需高额资产投资,无需第三国身份,无需解释资产来源。只需要在香港有雇主(雇主和被雇人都需满足相关规定条件),即可以全家为单位获取香港身份,享受子女(18岁以下)在港读书等福利待遇。

其他一些获取香港身份的方式(重启的香港投资移民,可以关注一下即将出台的政策动态),K哥就不多做说明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可以多做些针对性研究。

村上春树曾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K哥想再强调一下,移民不是小事,某种程度来说要放弃已有的生活,面对更多不确定的挑战。再畅想可能获得的好处时,也要能想到自己可能失去的东西。生活总是如此,没有两全其美,看你更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如此而已。

号主简介

号主介绍:Mr.K,黄哲铿,国内知名IT管理专家,「顿悟山丘」咨询 创始人,科技媒体「技术领导力」创办人。畅销书《技术人修炼之道》《技术管理之巅》作者,曾担任壹药网 技术VP、1号店技术总监、海尔农业电商CTO。分享个体成长、团队管理、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评论。

 --  END -- 

送你一份《顶尖机构 ChatGPT 研究报告》pdf

关注下方公众号,在对话框回复:gpt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ellowzf3/article/details/13039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