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神经系统图 分布,人体脑神经系统分布图

神经元结构图示

(1)由图一可知,图一结构中涉及到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其中A是轴突(神经纤维),B是树突. (2)图二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神经中枢.静息时,膜电位是内负外正,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所以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负电位. (3)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树突,使神经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从而使其与信息传导功能相适应. (4)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结构⑤突触的数量将增加.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突触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故答案为: (1)3 2 (2)①由正电位→负电位 (3)树突(或突起) (4)突触 增加。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神经网络伪原创

人体神经系统的各部分名称

手指神经分布示意图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图中1是细胞核、2是细胞体、3是突起、4是神经纤维、5是神经末梢. (2)当手指扎到钉子时,[A]感受器接受“痛”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由[B]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特定的[E]神经中枢,E中的神经元接受了“痛”这一信号后,立刻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它传给[C]传出神经,再由C传给[D]效应器,D对“痛”这一刺激作出缩回手指的反应.在完成上述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到疼痛,不过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做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这种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反射,其意义是避免手指(身体)受到较重伤害. (3)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图二中的B传入神经和C传出神经就是图一中的[4]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膜构成的.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因此图二中B传入神经和C传出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4)观察图二可知:构成该反射弧的神经元有三个:位于传入神经一个、位于神经中枢两个. 故答案为:(1)细胞体;突起;细胞核;神经纤维;神经末梢 (2)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避免手指(身体)受到较重伤害 (3)[4]神经纤维;周围 (4)三。

人脑功能区的分布,功能区的位置和功能,求详解

人脑由大脑、小脑、间脑、脑干组成。其中: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也是脑的主要部分。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二者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胼胝体相连。

脑干(brainstem)上承大脑半球,下连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形。

经由脊髓传至脑的神经冲动,呈交叉方式进入:来自脊髓右边的冲动,先传至脑干的左边,然后再送入大脑;来自脊髓左边者,先送入脑干的右边,再传到大脑。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小脑(cerebellum)位于大脑及枕叶的下方,恰在脑干的后面,是脑的第二大部分。

小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所构成,且灰质在外部,白质在内部。在功能方面,小脑和大脑皮层运动去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籍以调节姿势与身体的平衡。

前脑(forebrain)属于脑的最高层部分,是人脑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神经中枢。前脑又分为视丘、下视丘、边缘系统、大脑皮质四部分。

扩展资料人类左侧大脑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的现象,虽然与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但主要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与人类习惯运用右手进行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左侧大脑半球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因此一般称左侧半球为优势半球或主要半球,右侧半球为次要半球。但是研究指出,右侧半球也有其特殊的重要功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脑。

求人体腰部神经分布图,最好有腰椎节数和其所对应的神经名称。(就像书上那样)如果有用相机照的也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根据对病史的了解和细致的体检,不仅能够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意见,而且能基本上做出定位诊断。这主要根据不同神经根在受突出椎间盘组织压迫下产生特有症状和体征。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95%以上发生L4,5或L5S1椎间隙,压迫了L5或S1神经根,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症状。另有1%~2%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L3,4椎间隙,压迫了L4神经根,可出现股神经症状。

在L1,2和L2,3椎间盘突出,出现闭孔神经或股神经受累症状。(T:代表人体胸椎;L:代表人体腰椎;S:代表人体骶椎)1、T12L1椎间盘突出L1神经根受压,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外侧区疼痛。

在此区域可以出现麻木、痛觉减退,下腹壁反向或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2、L1,2椎间盘突出L2神经根受压,出现大腿外侧或前外侧疼痛。亦可感大腿前内侧近端疼痛,在同一区域感觉减退。

当神经根严重受累时出现麻木或感觉消失。屈髋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内收肌反射减弱。

3、L2,3椎间盘突出L3神经根受压,出现大腿前内侧疼痛,少数病例感腹股沟区域膝痛,可感膝内侧麻木,当神经受累严重时,可感大腿前内侧麻木。内收肌或股四头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内收肌反射减弱。

4、L3,4椎间盘突出L4神经根受压。出现腰背痛,髋痛、大腿外侧痛及小腿前侧痛。小腿前内侧麻木,股四头肌无力,膝反射减弱或消失。5、L4,5椎间盘突出L5神经根受压。

出现腰背痛,骶髂部痛、髋痛,向下放射至大腿和小腿后外侧疼痛。小腿外侧或包括母趾、足背的麻木,偶有足下垂。膝反射和踝反射一般无改变。

6、L5S1椎间盘突出S1神经根受压,出现腰背痛、骶髂部痛,髋痛,向下放射至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跟痛。小腿后外侧及包括外侧3个足趾的足背麻木。肌力减弱不多见,若有肌力改变,则表现为足的跖屈及屈母无力。

踝反射一般减弱或消失。7、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在L4,5或L5、S1之间,亦可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出现腰背痛、双侧大腿及小腿后侧疼痛、双侧大腿、小腿后侧、足底及会阴区麻木。

膀胱及直肠括约肌无力或麻痹。踝反射和肛门反射消失。

神经元的组成结构

神经元基本构造由树突、轴突、髓鞘、细胞核组成。传递形成电流,在其尾端为受体,借由化学物质(化学递质)传导(多巴胺、乙酰胆碱),在适当的量传递后在两个突触间形成电流传导。

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组成,具有联络和整合输入信息并传出信息的作用。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短而分枝多,直接由细胞体扩张突出,形成树枝状,其作用是接受其他神经元轴突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

轴突长而分枝少,为粗细均匀的细长突起,常起于轴丘。扩展资料:根据神经元的机能分类可以分为三类:1、感觉(传入)神经元:接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到中枢神经。

神经元的末梢,有的呈游离状,有的分化出专门接受特定刺激的细胞或组织。分布于全身。在反射弧中,一般与中间神经元连接。

在最简单的反射弧中,如维持骨骼肌紧张性的肌牵张反射,也可直接在中枢内与传出神经元相突触。2、运动(传出)神经元:神经冲动由胞体经轴突传至末梢,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分布到骨骼肌组成运动终板;分布到内脏平滑肌和腺上皮时,包绕肌纤维或穿行于腺细胞之间。

在反射弧中,一般与中间神经元联系的方式为聚合式,即许多传入神经元和同一个神经元构成突触,使许多不同来源的冲动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同一个神经元。即为中枢的整合作用,使反应更精确、协调。

3、联络(中间)神经元: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再将冲动传递到另一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分布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内。它是三类神经元中数量最多的。

其排列方式很复杂,有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等。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接触点是突触。复杂的反射活动是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互相借突触连接而成的神经元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经元。

人的神经组织主要分布在哪

神经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具体如下:1、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司令部,主要能够让人们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以及手脚功能的运动,还有能够让人们进行正常的语言、思维交流及创作等功能;2、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神经根、神经丛。

一般都分布在肌肉和肢体,甚至内脏器官上。

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得到大脑的指令以后,让肢体产生正确的运动,即能够正确地拿筷子、读书、正确地书写及思维创作,但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互相配合,才能够让肢体语言得到统一。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约有10^12个神经胶质细胞:数量为神经元的10~50倍,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的作用,也参与神经递质和活性物质的代谢尼氏体:强嗜碱性,分布均匀,在大神经元,如脊髓运动神经元,呈粗大的斑块状,在小神经元,如如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呈颗粒状。

电镜下尼氏体是由发达的粗面型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轴 突:光镜下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称为轴丘,此区无尼氏体,故染色较浅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是最大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胞体呈星状少突胶质细胞:分布于神经元胞体附近及轴突周围,突起较少。

在电镜下可见多数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扩展成扁平薄膜,包卷神经元轴突形成髓鞘,因此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小胶质细胞:是最小的神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是血液单核细胞迁入神经组织后演化而成,当神经系统受损时,可转变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碎屑室管膜细胞:衬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单层上皮样的室管膜。

在脉络丛的室管膜细胞可以产生脑脊液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的构成,施万细胞外表面有基膜,也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的再生卫星细胞:是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根据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将其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相邻的施万细胞不完全连接,于神经纤维这一部位较狭窄,称为郎飞结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其结构与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基本相同,但是形成的髓鞘的细胞是少突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的多个突起末端的扁平薄膜可以包卷多个轴突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其施万细胞为不规则的长柱状,表面有数量不等、深浅不同的纵行凹沟,凹沟内有较细的轴突,施万细胞不包裹他们。

因此一条神经纤维可含多条轴突。由于相邻施万细胞紧密连接,故无郎飞结。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upermen333/article/details/127472567